王士禛放鷳圖

王士禛放鷳圖

王士禛放鷳圖,文物,現藏於故宮博物院。此幅作品是禹之鼎晚年人物肖像畫的精品之作,表現的是清代著名文人王士禛因久客京師思念故里而放鷳出籠的故事情節。

基本信息

介紹

畫面右上角禹之鼎隸書題:“放鷳圖”。左上角錄王士禛詩一首,並題:“庚辰長夏雨後,大司寇王公因久寓京師,檢詩為題,命繪放鷳圖,仿佛六如居士筆意,漫擬請政,恐神氣閒暢,用筆高雅不及焉。禹之鼎。”“庚辰”為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禹氏時年54歲。前後隔水有王氏門生王原、史夔題2則。

賞析

圖繪王士禛坐於庭前椅榻之上,手執書卷作沉思狀,面前一小童正將籠門打開放出白鷳。畫面上雲氣繚繞,遠山迷濛,山下屋宇隱現於雲氣之間,一派空闊清幽之景,恰如其分地表現出身居高位的主人公思念故里、欲脫卻樊籠的內心情感。情景交融,將王氏詩中的內容和詩中所含的內在意韻通過繪畫充分地表現出來,詩情畫意,極富感染力。

此圖之肖像刻畫的逼真生動,與存世王士禛其它肖像相較幾無二致,但神情磊落、氣度灑脫的氣韻則有它圖所不能到者。畫法融墨骨法與江南法為一體,表現出禹之鼎繪畫藝術成熟期的典型風格,代表了禹氏中晚年肖像畫的藝術水平。

作者介紹

禹之鼎(1647—1716年),字尚吉,號慎齋,江都(今江蘇揚州)人。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官鴻臚寺序班,以畫供奉入暢春園。善畫人物、山水,尤精寫真。初師藍瑛,兼學宋元諸家。肖像畫面貌多樣,對白描法、墨骨法、江南法都有研究,所繪人物形神兼備,獨具一格,一時名公小像多出其手,其肖像畫在清代中期有“當代第一”之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