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該下

獅該下

獅該下位於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五華縣、東源縣三縣交界處中壩鎮上石村,在紫金縣城的東北部,東接白墳窩,雷公坪,南接中心坑頂大峎直下至二條上石河交匯處的下村里,西接南蛇崗路直下至二條白溪河交匯處的上水底,北至紫五河三縣交界處燕子岩。

解放前,獅該下是紫五河東縱的藏身作戰山,張金先被國民黨抓住成功脫險。解放后土改,廠肚下、赤礦窩、獅子山被統稱為獅該下,由張金先依法繼承分得。

廠肚下是韓江支流北琴江的最上游的發祥地,赤礦窩是東江最上游的發源地,獅子山 山體宛如一頭幼獅趴在山上,坐南朝北,壓不住的生機勃勃,王者風範的獅神深情地望著三縣交界的燕子岩,震撼心靈的獅身東接雷公坪,西接上水底,一言九鼎的獅尾巴連線上中心坑和下中心坑,整個獅子顯得神聖威嚴,忠實可靠。獅該下的四至相接鄰居有上水底,上中心坑,下中心坑,雷公坪,白墳窩。緊跟其後的鄰居有猴子地、塘子角,下水底,大坪崗,上石村,七樹村。

獅該下概況

在紫金建縣前,獅該下分屬長樂縣(今五華縣)、歸善縣(今惠陽)兩縣地。民國元年(1912年)屬廣東省都督府。民國3年改永安縣為紫金縣,屬潮循道。民國15年隸屬東江各屬行政公署,民國26年隸屬第四行政督察區。民國38年(1949年)改屬第二行政督察區。1949年5月紫金縣解放,隸屬於東江專區。1952年改屬粵東行政區,1956年隸屬惠陽專區。1959年改屬汕頭專區,1963年復屬惠陽地區,1988年改屬河源市。
獅該下,曾經是地處中壩鎮落後,偏僻的代名詞,是一個古老、神秘,原生態、歷史悠久的古村落,自然村,居民世世代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者有其田,牧者有其地,種者有其屋,在聚落形成中人口由少變多到搬遷的外出歸宗,在山上,我們可以追溯到張金先家族長期自製管理的農耕文明,種植文明,放牧文明。
落後就挨打,獅該下的發展史是一個悲壯史,恥辱史,是一個絕處逢生並崛起地方,從大清到民國及今天的獅該下,獅該下已形成了一段厚重的東江歷史,敢為人先,熱愛祖國,不忘祖宗,厚德載物,自強不息,腳踏實地,與時俱進、不忘初心的特殊的文化遺產,可歌可泣。
有山就有石,有石就有岩,天若中華,苦難的民族總能孕育出一代代偉人,從清朝至今,讓獅該下四至邊界亘古不變,吉祥嘉言、古國古邑、風水堪輿,兵家之地,紅色經典的自然環境、人文景觀,今天的獅該下不僅僅代表著一個古村落的符號,讓遠走獅該下人的尋根溯源家族史,更是國家發展邊遠山區、革命老區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富明工程和民心工程。
獅該下西接廣東省紫金縣白溪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於2001年經省政府批准成立,主要保護對象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珍稀野生動植物和水資源,是紫金縣城自來水白溪引水工程的水源地。保護區屬粵東蓮花山脈支脈,屬中山低山丘陵地貌。氣候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20.9℃,極端低溫一4℃,極端高溫38.5℃,全年無霜期300-309天;年均降水量1800毫米,4、9月為雨季,濕乾季節明顯。保護區總面積558550,其中核心區面積205500公畝;緩衝區面積234270公畝;實驗區面積135780公畝。主要保護對象為亞熱帶長綠闊葉林及珍稀動植物。廣東省紫金縣白溪自然保護區被省府稱為“人間仙境”。
獅該下北接廣東省五華縣七目嶂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於1998年經省政府批准成立,位於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長布鎮大田境內,山脈橫跨梅州市五華縣、河源市龍川縣兩縣,屬省級自然風景保護區。登上山峰,可眺望周圍五華、豐順、龍川、紫金等七縣市,故稱七目嶂。七目嶂物種豐富,其山石景觀及海底世界甚是壯美。保護區總面積為585000公畝;,林業用地面積582460公畝,森林覆蓋率98%,非林業用地面積2540公畝其中核心區面積237020公畝,緩衝區面積14950公畝,實驗區面積233005公畝。廣東省紫金縣白溪自然保護區被省府稱為“粵東明珠、物種寶庫”。

獅該下歷史:
一個區域的發展,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獅該下發展也一樣,獅該下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天然氧吧、人間仙境、粵東明珠、物種寶庫、中原客家古邑、萬綠河源之根、虎口脫險的風水寶地,是一個讓您日日夜夜都會想念,都會振作的地方;同時獅該下也是一個生態崛起,綠色崛起,環保崛起、和諧崛起的一個宜居、宜商、宜文、宜游、宜學、宜思、宜省、品味高、環境美、人文憨厚,文明戰勝野蠻的影視基地;獅該下,萬福之源的東江之水從這裡發祥,從這裡流向紫金,流向河源,流向惠州、東莞、中山、深圳、香港和獅子海,每一處的轉彎,都是一個吉祥如意的轉折點,都是一個從黑暗走向光明的轉折點,從清朝到中華民國的孫中山的《建國方略》,到一代偉人毛澤東的由弱到強及習近平的轉型崛起,都可從這裡得到很好的演繹和見證。

歷史沿革:明朝(1368-1644)

10世張昂儒公,妣黃氏,公、妣合葬中壩塔凹賀光口,喝“白水浮棺”’,坐西向東。生二子:張檀,張相。
11世張檀公,聰明好學十三歲考取秀才,當時,省里派來的羅倫主考官稱檀公“幼登泮官”,後裔移居四川。
11世張相公,號,見波。妣陳氏,公妣合葬於中壩上北坑,坐西南向東北,生一子,可達公。
12世可達公,妻,邑庠,生七子,學棟,延棟、幫棟、國棟、志棟、達棟、遠棟(移居江西)
13世學棟公,生一子,興旺,葬於北坑。
14世德江公,生二子,禹雄、禹誠(移居江西),葬北坑。
15世禹雄公,生一子,茂興,葬北坑。
16世茂興公,生一子,文祥公,葬上北坑,坐西北向東南,喝“虎”形。

歷史沿革:清朝(1644-1912)

17世張文祥(1761-1845):1781年進入獅該下,妻、李氏,生八子:葬於獅該下廠肚下,東球、東蘭、東興、東鵬、東源、東興、東斌、東樂、東華。

18世東球:定居中壩[1],後代20世石佑公,石佑公生二子桂遠、桂彬公,桂遠公生二子,海森公、記森公,海森公生一子錦森,錦森生一子職昌,記森外遷貴州遵義。目前,子孫多數在惠陽和中山市、遵義市。

18世張東蘭(1820-1890):定居中壩塘子角,一直在獅該下耕種至病逝,死後葬於上水底。後代20世至義昌公生一子茂和公。目前子孫多數在河源市、深圳市、廣州市。
18世東興:定居中壩,後代20世天佑公,天佑公生一子松祝公(死後葬於塘子角下村里),松祝公生一子桂林公,桂林生一子可南公(移居紫金九田),可南公生四子:佛海、偉增、春光、月流。子孫多數在河源市。
18世東源,東鵬,東斌,東樂,東華移居河源、浙江、甘肅、四川湖南等地。
19世張添武:移居湖南常德,後代至22世張丕先,目前子孫超過200人,多數在香港及台灣。
19世張添文(1840-1910):生五子,義興、義隆、義旺、義德、義昌。
一直在獅該下耕種至病逝,死後葬於獅該下廠肚下,義興、義隆、義旺、義德
分別移居貴州、湖南、四川、江西等地,移居外出人口超過500人
20世張義昌(1861-1938):妻廖氏,生一子茂和,一直在獅該下耕種,死後葬於上水底。
天若中華,獅子山下,苦難的祖國母親在最危難的時刻已經孕育出無數的英雄,沉睡的東方之獅,終於醒了,獅子山下,一代偉人孫中山[2](孫中山[3]入粵始祖居在獅該下山下)1866年誕生了。
清朝的獅該下,正所謂,沉睡的東方之獅吼一吼,萬福之源獅該下,孕育一代偉人孫中山。

歷史沿革:中華民國(1912-1949):

21世張茂和(1890-1945):生二子,承康、金先。一直在獅該下耕種至病逝,死後葬於獅該下石塘寨。
22世張承康(1879--1960):解放前過繼給高遷公但仍經常在獅該下耕種,死後葬於中壩富坑村車角塘。
22世張金先(1881-1972):一直在獅該下耕種,知名堡壘戶成員,經常接濟東縱成員糧食和放哨。
22世朱七妹(1892-1990):一直在獅該下耕種,知名堡壘戶成員,經常接濟東縱成員糧食和放哨。
23世張可英(1940年至今):一直在獅該下耕種,知名堡壘戶成員,經常接濟東縱成員糧食和放哨。
1947年,秋,河源東縱程健在黃村戰鬥中負傷,張金先、攜妻朱七妹、子張可英負責照料了程健半個多月,當時在獅該下的知名地下黨有程佩珠、楊維新、李金倫、溫敬堯[4]、張添貴、張文華、張南保、張春、張六、張三、張天雲、張金、張繼華、張康、賀育才、肖奎光等等。

1948年,春,張金先讓妻朱七妹,子張可英2次星夜給黃村站的黃髮仔[5]送過2次書信,為贏得解放紫金縣城做出了貢獻。
民國的獅該下,正所謂:烽火東江英雄樹,粵贛湘邊戰旗紅。

歷史沿革: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至今)

1949年,張金先家族在獅該下居住和經營管理獅該下。
1953年土改,地圖坐標,虎竹嶂【(廣東省惠陽地區紫金縣梅縣地區五華縣f-50-3-(45)】、輋山【廣東省惠陽地區紫金縣F-50-3(53)】的廠肚下,赤礦窩、獅子山統稱為獅該下,依法由紫金縣中壩區上石鄉(鎮)塘子角村民張金先繼承分得所有水田、房屋、菜地、山嶺。該土地屬張金先家族私人所有。
1958年,中壩鎮成立中壩公社,獅該下屬堡壘單幹戶,未納入上石大隊集體編制,獅該下由張金先家族繼續在獅該耕種。該土地屬上石村張金先家族農民集體所有。

1962年,2月13日中共中央《關於改變農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單位問題的指示》明確了農村“三級所有,隊為基礎,是現階段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1962年9月27日發布的《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草案》(簡稱《60條》。注意,不是61年6月發布的《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草案》60條)更進一步明確了農村“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基本制度,明確生產隊是最基本的核算單位,其他生產大隊等核算單位只占極少數,充其量只占百分之幾。“60條”第21條明確規定“生產隊範圍內的土地,都歸生產隊所有”“生產隊所有的土地,不經過縣級以上人民委員會的審查和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不得占用”。
1962年,5月18日塘子角村和白溪村發生了水田糾紛,中壩公社幹部溫瓊香,上石大隊張基傳,塘子角生產隊幹部張欣,獅該下張可英,猴子地張贊欣,白溪公社幹部楊雄,白溪大隊鄒鏡初,生產隊幹部李石先等人在紫金法院,協商出紫金法院出了(63)紫法民權字第12號調解書,並對獅該下再次確認,西接南蛇崗路至上水底河,南接中心坑頂大峎直下至二條上石河交界處的獅該下,依法分得土地事實四至清楚,此四固定後,獅該下土地更加清晰。

1965年--1972年,張金先家族在獅該下居住和經營管理獅該下,東縱人常到獅該下慰問張金先。

1981年,7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林業部《關於穩定山權林權落實林業生產責任制情況簡報的通知》,落實林業生產責任制時期,國家頒發山林所有權證是以“四固定”時確定的權屬為依據,“四固定”時未確定權屬的,參考合作化或土改時確定的權屬依據,獅該下土地依法屬於上石村張金先家族農民集體所有。

1984年,3月30日,上石鄉贊邦小隊和白溪鄉大坪小隊因猴子地片火燒山引發了山嶺爭議,中壩區張建聰,上石鄉書記張培昌,鄉長肖其泉,副鄉長葉林英、公安員張宏,贊邦小隊民眾代表張贊欽,獅該下小隊民眾代表張可英,白溪鄉張裕先,公安員陳道南,大坪民眾代表李金太、黃百勝等人參加了協調,同年制定了《關於白溪鄉大坪光生產組燒牧場引起山火事件的調解協定書》參照了(63)紫法民權字第12號調解書,獅該下由張金先家族繼續經營管理。
1990年,90年代初周七妹去世後,為感謝獅該下人對東江游擊縱隊作出的貢獻,由上石村游擊隊員張南寶主持召開周七妹的追掉會,紫金縣領導張職昌及張添貴等眾多老游擊隊員參加了追掉會並贈送了巾幗英雄的花圈,感謝周七妹為東縱和家鄉人民作出的貢獻。
2002年,07月09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檔案粵府辦〔2002〕53號,進行林權換證,根據規定,堅持政策穩定連續性的原則,穩定自留山政策不變的原則。堅持自留山歸農戶無償使用,使用權長期不變,並允許繼承、轉讓,實行多種形式經營的政策。獅該下土地依法屬於上石村張金先家族農民集體所有。
2005年,紫金縣開始大面積的林權換證,2006年9月,獅該下四至出現大面積的砍伐樹木,引起了獅該下人四至鄰居大面積集中投訴和土地糾紛,2007年3月9日,經省林業局批准,水轉白溪的獅該下的土地面積2820畝被劃為生態公益林。獅該下土地依法屬於上石村張金先家族農民集體所有。
2007年,7月19日,紫金縣林地林權換髮證工作辦公室下發證明,證明證實,發現2004年和2005年年度換髮的林權證因發現個別鎮在換髮的過程中沒有嚴格按照換髮證工作程式,存在工作失誤,為了防止不合格發證引發矛盾糾紛,故要求全縣換髮的林權證暫由鎮林業站發證辦統一保存,不得下發,待重新核實合格後再進行發放。不合格的全部收回作廢,重新核發。
2008年,6月5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粵府辦(2008)37號,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林業局關於廣東省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尊重歷史、維持穩定、明晰產權、自留山穩定不變,實行生不補、死不收,長期無償使用、允許繼承的政策,減輕農民負擔。
2013年,四至近鄰人發現,不合格的林權證仍然有效,從而開始提起訴訟並撤銷了不合格的林權證7816畝。
2015年,獅該下人發現獅該下被改名侵權,要求停止砍伐樹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獅該下人要保護獅該下的綠色崛起,協商無果後,從而開始提起訴訟,(2016)粵16行初字50號、51號,河源市中級人民法院,依事實依據和法律準繩依法撤銷了不合格的林權證憑證3136畝,再一次確認了獅該下依法分得土地事實清楚,產權更加明晰。
2016年,獅該下先後成立了紫金縣獅該下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紫金縣中壩鎮上石村獅該下經濟合作社並支持贊助了2016全國生態旅遊文化產業發展高峰論壇[6]的成功召開,時任國家旅遊局信息中心主任蔡家成博士發表了《全域旅遊模式下的產業融合》的精彩演講。趙佗後人趙北一,東縱後人李小武[7]李小武一行祭拜東江縱隊抗日老戰士專程組員看望了東縱後人溫敬堯及張金先的後代。

2017年,獅該下成了獅子山旅遊開發(深圳)有限公司,協同深圳旅博會,T8旅遊創意園、深圳毅鵬會展等單位成功地在深圳十三屆文博會主會場召開2017全國文化旅遊產業發展高峰論壇。

廣東明潤來集團一行祭拜東江縱隊抗日老戰士廣東明潤來集團一行祭拜東江縱隊抗日老戰士 2017年,獅該下成了獅子山旅遊開發(深圳)有限公司,協同深圳旅博會,T8旅遊創意園、深圳毅鵬會展等單位成功地在深圳十三屆文博會主會場召開2017全國文化旅遊產業發展高峰論壇。
本次論壇由中國(深圳)國際旅遊博覽會組委會、T8旅遊創意(保稅)園、獅子山旅遊開發(深圳)有限公司單位聯合主辦、深圳市毅鵬會展服務有限公司、候鳥旅居(深圳)有限公司等單位承辦。論壇以“紅色旅遊經濟發展”為主題奏響了經濟搭台、文化唱戲的強音,論壇了匯聚上百個紅色文化老區,30多個紅色旅遊城市相關機構,以及旅行社、航空公司、旅遊電商、景區景點、旅遊地產、旅遊投資機構、旅遊規劃設計機構、教育培訓機構、會展招商機構、健康養老機構等600多位嘉賓參會。國家旅遊局副司長、全國紅色旅遊辦公室副主任胡呈軍 出席論壇並致辭、國務院扶貧辦全國旅遊扶貧聯盟副主席張堅鍾 、華東交通大學教授、《紅色旅遊資源的保護與開發》的作者、紅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盧麗剛[9],中國少數民族福利基金會會長黑良慈[9]等領導出席論壇並發表了主旨演講。
2017全國文化旅遊產業發展高峰論壇2017全國文化旅遊產業發展高峰論壇

據組委會成員介紹,獅該下發展史是一個悲壯史,“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增強開拓前行的勇氣和力量”,獅該人將繼承孫中山的遺志,學習孫中山偉大的共築中國夢,熱愛祖國,不忘祖宗的崇高風範,敢為人先,務實進取,腳踏實地,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天下為公,心繫民眾的博大情懷。中國革命的近代史是一個落後就挨打,在絕望中尋找答案的悲壯史,在中國紅色革命時期,粵贛湘地區保存了極其豐富的紅色遺產。據統計,僅廣東省就有4300多處革命遺址,每一個革命遺產都承載著一段厚重的歷史,都是一本生動的教科書,獅該下就是其中的一處。
解放後的獅該下:喝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解放後的紫金的獅該下獅子山(簡稱粵獅子山),贛州的獅子山,韶山的獅子山(簡稱為湘獅子山),三者簡稱粵贛湘獅子山,正所謂:烽火東江英雄樹,粵贛湘邊戰旗紅,都是絕處逢生,威震天下的獅子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