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心理

猴王心理是指每個人在心理層面上,都渴望別人認可自己是最重要的、最有能力的最強者的心理。

猴王心理的屬性

1.普遍性

人人都有猴王心理,都渴望證明自己是最重要的、最有能力的最強者.也正是因為人人皆如此,我們的社會才如此有活力,才會發展如此之快.也正是因為人人都追求榮華富貴、都追求高人一等,我們的社會才會有競爭.假如人們都沒有猴王心理,那么,可以想像.我們的社會該是多么死氣沉沉.

2.焦慮性

猴王心理是與人的焦慮反應緊密聯繫的.
當一個人在被別人看成是重要的、有能力的人時,他便會感到很欣慰、興奮、快樂以及心情舒暢等情緒.這是猴王心理的焦慮性使然.但當一個人被別人忽視或被別人批評、排斥、拒絕、否定時,就是說,當他不被人認可為重要的有能力的人時,他便會感到失落、不安、恐慌、壓抑、焦慮煩躁等情緒.這也是猴王心理的焦慮性使然.

3. 向上趨性

當猴王心理被滿足時,人會表現出正面的獎勵性的情緒;但當猴王心理被打擊時,人則會表現出負面的懲罰性情緒.這種猴王心理的獎懲特性使人更願意讓自己的猴王心理得到滿足,以獲得獎賞性的情緒;相反,人會竭力避免猴王心理被打擊而產生的負面懲罰性情緒.人們出於為了滿足自己猴王心理的目的會竭力證明表現自己是重要的有能力的人.相反,人為了避免猴王心理被打擊,則會竭力避免某些行為以避免別人認為自己是不重要的無能的人.
這種猴王心理的焦慮性的獎懲機制,使人們具有了某種趨性:竭力用行動行為證明表現自己是最重要的最有能力的最強者,以博取人們的尊重、尊敬、肯定、認可;並竭力避免做出某些可能被人批評、排斥、拒絕、否定,給人留下弱者的印象的行為.

4.問題性

在人的所有心理問題中,有關猴王心理的心理問題可能至少占一半,而在人一生所處理的所有問題中,有關猴王心理的可能也至少占一半,甚至更多.
猴王心理使人有了自尊心理、崇拜心理、嫉妒心理、自卑心理、虛榮心、丟人心理等.

5.排他性

既然每個人在心理層面上,都渴望別人認可自己是最重要的、最有能力的最強者,那么,人人都希望這個被別人認可的最強者是自己而不是別人,也不能是和別人並列為最強者.事實上,人們的猴王心理都帶有很強唯我獨尊式的排他性.

猴王心理的來源

公的海獅,牛以及獅子、老虎、猴子等哺乳動物在發情期都會表現出極其好鬥,易發怒和想戰勝其他同類,成為最強者,以獲得與異性的交配權.雌性出於讓後代更容易生存的考慮,更願意和異性中的最強者交配以取得最強者的基因.對雄性動物而言,它的競爭者往往會有很多,它如果想要跟自己心儀的異性交配,它就必須要一一打敗自己的對手競爭者,證明自己的強者身份,這樣才能夠取得與異性交配的權利,讓自己的強者基因通過與異性結合的形式而保存下去.
對所有的處於發情期的雄性動物而言,只有證明自己是最強者,打敗自己所有的對手,才能夠取得與異性的交配權,否則,就要自己忍受性慾的煎熬,人當然也不例外.
性成熟的哺乳動物個體,在一年裡只會有十幾天或幾十天的發情期,在這個時期雄性動物會表現出極其好鬥,和想打敗自己的同類對手,從而取得與異性交配的權利。發情期以外的時間裡,它們則都是與自己的同類友好相處的,性格較溫和的。但對人而言,由於人類的生存條件極為優越,各種條件都比較適宜,因而,人的發情期要比其他動物都要延長很多很多,也比原始人類的發情期要長的多,幾乎在一年的任何時間裡,成人都是處於發情期的.所以,人會在一年的時間裡都表現出極為好鬥和想打敗自己的對手,想證明自己是最強者.這就是人的猴王心理的來源:人的發情期從一年中的某一段時間延長到了一年中每一天.
人都想出名,這是人的猴王心理的最直接的表現,然而據觀察,在所有的想出名的人中,想成為”猴王”的最初的目的不外是:
1. 有比較多的錢,來讓生活舒服些,少一些焦慮和擔心.
2. 為了證明自己比別人強,比別人更有能力,以博得異性的注意和青睞,以達到與更多的異性交配的目的.這是很多人都深埋在內心但都難以說出來的,但是卻是最直接的最本原的目的.
在自然界,一個猴子拚命的想成為一個猴王的目的是獲得與所有的母猴的交配的權利,因為在猴子的群體裡,只有猴王有與母猴的交配權.在猴子的群體裡,母猴是都不願意和非猴王交配的;而在人類中,與此類似,女人都不願意和自己看不起的人交配的.
男人們拚命的想證明自己是最棒的、最出色的、最有錢的、最有實力的、最有地盤的、最有威望的,其直接的目的就是為了爭取與更多的女性的交配權.女性為了證明自己是最美麗的其目的也正是為了取得“猴王”的青睞.

與猴王心理相關的心理

1.自尊心理

一位老師說:人人都有自尊心,自尊心越強,前進的動力就越大.犯了錯誤不可怕,喪失了自尊才最可悲.後進生的自尊心特別脆弱,班主任要精心呵護學生的自尊心,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在尊重自己的同時,也學會用自己的行動贏得他人的尊重.
一位年輕人說:一個人可以沒有榮譽和鮮花,但不能沒有自尊.人,首先要有自信心,然後才有自尊心.不管別人是否尊重你,你自己要尊重自己.只要有了自尊,即使是隻言片語也是一言九鼎.用微笑面對挫折是一種極高的人生境界,用自尊對待生活則是一種真正值得稱道的完整人生.
一位激進的人說:自尊,猶如一面旗幟,它可以超越地位尊卑、家庭貧富、能力大小、條件優劣等塵世俗念;自尊是力量,它足以化腐朽為神奇,變恥辱為光榮.古有司馬遷宮刑而作《史記》,孫殯刖足而修兵法,今有華羅庚跛腳而成數學王子,張海迪高位截癱而為時代楷模.他們都是憑著自尊的力量,在逆厄中奮起,在困挫中挺進,披荊斬棘,一路豪歌,終於衝上了事業的顛峰.
我們在談論的自尊到底是什麼?
自尊就是人人都具有的猴王心理,是建立在人人都具有的猴王心理上的一種自己把自己看成是最重要的人的一種心理.
猴王心理的特點是任何人都希望證明自己是最強的,是最棒的第一號的人物,或者至少也要證明自己不是弱者.並且,猴王心理是與人的焦慮反應緊密聯繫的.當一個人受到別人或自己的尊重、尊敬表揚及肯定,歡迎時,即他的猴王心理得到滿足時,他就會感覺到自己變的很重要了,感覺自己很不錯,是比其他人都強的,那么,該人就會表現出很安慰、興奮和快樂和心情舒暢;而當一個人得不到別人及自己的尊重、尊敬、肯定認可,而是別人的批評、排斥和拒絕否定時,他會感覺到自己是不重要的,自己是不比別人強的而是比別人都弱的,自己是不如別人的.這時,他就會表現出失落、不安、焦慮以及恐慌壓抑的情緒.
因為當猴王心理被滿足時,一個人就會有很美好的感覺;而當猴王心理不能夠被滿足時,該人就會感覺到痛苦.人的趨利避害的原則決定了人人都會對持續地滿足自己的猴王心理產生需求,希望自己的猴王心理能夠一直不斷的得到滿足,所以很多人就自己把自己看的很重要,是很強的很尊貴的以獲得持續的猴王心理被滿足的快感和安慰--這就是自尊心理的本質.

2.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在自己與別人的比較過程發現自己不如別人繼而猴王心理受傷害,因而表現出來的失落、不安、焦慮以及恐慌壓抑的情緒.下面是它成因的具體分析:
猴王心理是我們人人都具有的一種心理,這種心理的特點就是我們任何人都希望證明自己是最強的、是最棒的第一號的人物,或者至少也要證明自己不是弱者的心態.而且,猴王心理是與人的焦慮反應緊密聯繫的.當一個人受到別人或自己的尊重、尊敬表揚及肯定、歡迎時,即他的猴王心理得到滿足時,他就會感覺到自己便的很重要了,感覺自己很不錯,是比其他人都強的,那么,該人就會表現出很安慰、興奮和快樂和心情舒暢;而當一個人得不到別人及自己的尊重、尊敬、肯定認可,而是別人的批評、排斥和拒絕否定時,他會感覺到自己是不重要的、自己是不比別人強的而是比別人都弱的,自己是不如別人的,這時,他就會表現出失落、不安、焦慮以及恐慌壓抑的情緒.
當猴王心理被滿足時的心態,就是我們平常所謂的自信,而猴王心理被傷害時我們的心理狀態就是所謂的自卑.
從上面對猴王心理特點的分析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出:自卑心理建立的基礎是一個人的猴王心理受到了傷害、不被滿足--得到的不是別人的及自己的尊重、尊敬及肯定,而是別人及自己對自己的批評、排斥、拒絕和否定,而是別人及自己對自己的輕視小看,這時猴王心理所表現出的失落、不安、焦慮、壓抑狀態,就是自卑狀態.這就是自卑心理的核心原因,任何一種自卑心理的建立都在此基礎上,所不同的僅僅是引起自卑的外在因素.
有很多人都在說:自卑心理是個體在同他人進行比較後,感到自已在某一方面或幾方面不如別人,而表現出來的無能、軟弱、沮喪、精神不振時輕視自己的心理不平衡狀態.我對此的看法是--難道說一個人在與他人比較後,感到自已在某一方面或幾方面不如別人,就會輕視自己嗎?就會產生自卑心理嗎?事實並非如此,這樣的說法並沒有看到本質.一個人在與他人比較後,感到自已在某一方面或幾方面不如別人,就會自己輕視自己,這完全是因為人人都具有的猴王心理.也正是猴王心理的特點決定了一個人會在這種情況下表現出無能、軟弱、沮喪、精神不振的反應.
案例分析:
我小時候性格開朗活潑,而且很會跳舞,一直參加學校組織的文藝活動,算是文藝骨幹了,生活非常愉快.可是當我漸漸的長大後,我慢慢意識到自己長得不漂亮,自卑感就這樣產生了.因為在我內心深處認為自己應該是最好的.我變得沉默了,變得不愛表現自己,變得對別人的一舉一動,甚至是一個眼神都很敏感了.我覺得做什麼都沒有興趣了.就這樣我默默的過完了中學生活,而且成績一直都不太好.可以說我一直都活在自卑的陰影中.可是,上天並沒有可憐我,第一次聯考落榜了.我當時也沒有太難過,因為我知道象我這樣平時成績就一般般的人,想第一年就考取是不大可能的,於是又考了一年.我很努力的又學了一年,可是又失敗了,差了30多分.這次我是真的傷心了,一個人偷偷的躲著哭.
我這個人雖然很自卑,但很要強,不想被人家看扁,就連父母,我也不想讓他們知道自己真實的內心感受.於是我變得更加沉默,脾氣變得暴躁、古怪.在內心深處我有個想法,一定要考上大學,這是我唯一的出路.於是我又考了第三年.我當時的壓力非常大,不光是自己的,也有外界的,當時所有的人都認為我考不上.第三年是最痛苦的,我動不動就為一點小事跟媽媽吵架,經常晚上會偷著哭,幾乎就到了崩潰的邊緣,就這樣痛苦的熬過了一年.所幸的是我終於考上了一所名氣不太高的重點大學.我還記得當領取通知書的時候,我沒有驚喜,整個人就象麻木了一樣.我不知道這種經歷是鍛鍊人,還是折磨人.總之,我已經是筋疲力盡了,這成了我人生的一個陰影,到了大學以後我從來沒有向任何人提起過,但我暗暗下了決心要在大學裡學出個名堂,走出這個陰影.
我在大學裡成績名列前茅,經常拿獎學金.但我還覺得不夠,因為大學裡很多人都沒了鬥志,勝之不武.於是下決心要考研,來證明自己的實力,所以這次考試對我很重要,因為它決定我能不能走出陰影.於是我拚命的、很努力的學習,結果又失敗了,而且僅以數學單科7分而落榜,總分卻超過分數線20多分.
以我這種成績,若是有關係或家裡有錢都可以去讀的,但我什麼都沒有,只有接受命運的安排.我心裡很難過,我覺得這個世界不公平,為什麼我要接受那么多的挫折,現在我是一點鬥志也沒有了,整天什麼事也不想乾,不知道以後的路該怎樣走.
文中的”我”是一個猴王心理很強烈的人,這我們可以從她所說的話里找到答案--”在我內心深處認為自己應該是最好的”,及”我這個人雖然很自卑,但很要強,不想被人家看扁”這些話語就很能夠表明她的猴王心理是很強烈的.她的猴王心理很強烈,這直接決定了她會很在乎自己是不是比別人都強、都棒、都能幹.
人的猴王心理是與焦慮反應緊密聯繫的,一個人在自己發現自己的某一方面是不如人的,那么,他的猴王心理就會受到傷害,他就會表現出猴王心理受傷害後的焦慮、不安、壓抑和痛苦等不良情緒.當文中的‘我’在長大後逐漸意識到自己長得不漂亮,自己在這一方面是不如人的,這馬上就讓她產生了猴王心理受到傷害所帶來的自卑感,讓她有焦慮、不安、壓抑等情緒.
她的強烈的猴王心理決定了她一定會尋找實現自己是強者的途徑來證明自己是比別人都棒的,文中的“我”選擇了考研.但她考研失敗了,徹底地失敗了,她的猴王心理又一次受到了嚴重的打擊,這馬上就又讓她產生了強烈的自己是失敗者的感覺,以及自卑、壓抑、焦慮、不安等情緒.
自卑是人的猴王心理受到傷害後所產生的一種自己是不如人的壓抑、焦慮、不安狀態.如果在某一刻,她的猴王心理受到打擊他產生了這樣的情緒,那么,在這一時刻她是自卑的;而如果她一直感覺這樣,那么,我們就可以說,她是一個自卑的人,她的自卑心理很嚴重.

3.嫉妒心理

一個人會對處於與自己同一競爭領域的另一個表現的比自己強比自己優越的人產生強烈怨恨和深深的恐懼,甚至他會做出傷害對方人身或破壞對方財物等的行為,這就是人的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由人的猴王心理與報復心理結合而導致的,下面我從人的猴王心理和報復心理的角度分析一下人的嫉妒心理:
首先,人的報復心理決定了一個人會對另一個對自己利益造成損害的人施以報復.
其次,我們每個人在一生下來,就都先天具有一種強烈的自我為尊的意識,即自己是'猴王',是最重要的,是最強的,是不容置疑的第一號人物,這就是人人都有的猴王心理.
而且,當有人把自己當成是最重要的人或自己認可自己是最強者時,人都會表現出很喜悅,很安慰,很高興的情緒.而相反,當有人不把自己當成是最重要的人,自己也承認自己確實不如人時,人也都會表現出自卑、傷心、不安、焦慮、煩躁以及恐懼等情緒,伴隨而來的往往是痛苦.
當與自己處於同一領域的競爭者在自己面前表現的十分卓越,並且自己也在自己心底認可承認該人確實很卓越,比自己強,比自己更能夠贏得更多人的擁護和喜愛時,那么,從這位確實很卓越的競爭者及其擁護者以及自己心底反饋過來的信息會告訴他自己:那位確實很卓越的競爭者才是真正的'猴王',而自己則不是.而從自己心底反饋過來的自己確實不是'猴王'的信息,就會馬上挫傷自己的強烈的“惟我獨尊”的猴王心理.發現自己不如別人,發現自己不是最強的人,而是最弱的、最可憐的人,這一信息會嚴重挫傷每個人的猴王心理.而根據猴王心理的特點能夠知道,被挫傷的猴王心理往往會伴隨著自卑、傷心、不安、焦慮、煩躁、恐懼等情緒,而這些情緒又會讓他很痛苦.一個人的卓越給自己帶來的是無盡的痛苦,人的報復心理機制決定了人一定會採取措施給該人以報復.對卓越者進行人身傷害,財物破壞,以及言辭傷害是事情發展到這一地步的很正常的現象,除非一個人克制住了自己.
嫉妒心理是人的一種很普遍的心理.人都有猴王心理和報復心理,所以人人都可能產生嫉妒心理.而猴王心理和報復心理都特彆強烈的人,則是嫉妒心理最容易爆發的人.嫉妒心理是危險的,其後果往往也是嚴重的.當然,它的出現也並不是是不可避免的.通過教育的引導,我們是可以把嫉妒心理所帶來的危險係數降低到最低的.
案例分析:
孫臏是中國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他與龐涓曾拜同一位老師學習兵法,後來龐涓成功心切就先到了魏國為魏國國王效力,當上了大將.不久孫臏在得到自己的好友的推薦的情況下也來到魏國.孫臏來到魏國,先去看望龐涓,並住在他府里.龐涓表面表示歡迎,但心裡很是不安、不快:此時的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他得知自己下山後,孫臏在先生教誨下,學問才能更高於從前,十分害怕孫臏搶占了自己獨尊獨霸的地位,龐涓便想方設法陷害孫臏,並最終致使孫臏被削去膝蓋.
一個人會對處於與自己同一競爭領域的另一個表現的比較強比較優越的人產生強烈怨恨和深深的恐懼,甚至他會做出傷害對方人身或破壞對方財物等的行為,這就是人的嫉妒心理.龐涓所嫉妒的人正是處於自己同一競爭領域的比自己強的,比自己卓越的人.
當一個猴王心理很強的人在自己所處的領域發現有人表現的很卓越時,他的猴王心理會馬上受到傷害,使他產生焦慮、煩躁、不安及痛苦的情緒.這是因為人的猴王心理是與人的焦慮反應緊密聯繫的.而一個人在自己的猴王心理受到傷害的情況下,在自己受到別人傷害的情況下,是一定會對讓自己受到傷害的人報復的.這就是為什麼龐涓要挖去孫臏膝蓋的原因.這是由報復心理有仇報仇的特點決定的.

4.出人頭地

一位網友說:“出人頭地”成為“人上人”,自古以來許多人都熱衷於此道.孔子在《論語》里也是對出人頭地做了肯定的.而且能夠做“人上人”、“出人頭地”,意味著可以揚名於世、光宗耀祖,可以名利雙收.你看,如今唱歌的、演戲的、搞體育的,一旦走紅,就被掌聲、鮮花、金錢所包圍,那種瀟灑,那種愜意,那種“人上人”、“出人頭地”的感覺,的確讓一些人垂涎欲滴.就連許多長輩們也會經常這樣教訓晚輩: “你整天無所是事,哪會有出人頭地之日?”
也有人這樣說:想儘快出人頭地是每一個人都會有的想法,其實這不一定特指當什麼官.這種追求幾乎每個人都難以擺脫.翻翻中國的歷史,孔子四處奔波,孟子周遊列國,不斷地遊說、不斷地尋找能夠給自己官做的人;杜甫靜心苦吟,雖然寫下許多關心民眾疾苦的悲天憫人的詩篇,可是也常常在充滿功利地振臂發誓“語不驚人死不休”;文天祥被俘,雖然慷慨激昂、從容赴難,口中卻念著“留取丹心照汗青”,想著史冊流芳……這么多的人,哪一個不是在孜孜不倦地追求?哪一個不是張著耳朵在等待別人的評價?
想儘快出人頭地本身並不是什麼丟臉的事,因為它已經深深地滲透進人類的骨髓,已經連同求利一樣成為人類欲望的一個部分.從人類的歷史和人與社會的關係上來看,這種思想不僅是不可駁斥的,甚至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對於人類的道德自律和社會發展起了難以估量的推進作用.
還有人這樣說: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每個人都想出人頭地,但由於個人水平和能力有限,往往出類拔萃者寥寥無幾,因此他們就成了眾目睽睽的對象.
在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獲得了第一就意味著要長期處於世人的裁判之中.當一個人被授予了先進稱號後,趕超和妒殺就會接鍾而至.無論是在文藝界、金融界,還是企業界,只要你的工作得到世人的公認,那么你就成了一些別有用心者妒忌和詆毀的目標,而一個工作平庸的人是沒有人願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理會他的.但如果他有了傑作,那就有人喋喋不休地議論他;嫉妒不會伸出帶叉的舌頭去誹謗一個只有平庸之才的畫家.無論是寫作、畫畫,還是演戲、唱歌或從事製造業,只要你的作品沒有打上傑作的印記,就不會有人力圖趕超你,誹謗你.
出人頭地這是怎樣的一種心理?
想出人頭地這一心理是建立在人人都具有的猴王心理上的--是一種想要自己成為別人羨慕的對象,想成為人群中最重要的人,想證明自己是最棒的第一號的人物的心理.因為一個人如果真的出人頭地了,那么,他的猴王心理會得到持續不斷的滿足.而一個人之所以想要自己的猴王心理被滿足的原因是--猴王心理被滿足的感覺是相當美妙的和回味無窮的.而猴王心理不被滿足或者說受到傷害時,那種感覺則是相當痛苦的.所以,人們出於想要一直滿足自己猴王心理和避免自己的猴王心理受到傷害的想法,都想出人頭地.

5.虛榮心

虛榮心,這正是人的猴王心理.這是人人都具有的一種心理,只不過是輕重程度不同而已.虛榮心是為了證明是強者,或者至少是要證明自己不是弱者的心理.而證明自己是強者或不是弱者,想要別人把自己看的很重要,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這正是人的猴王心理的體現.
虛榮心強的人喜歡貶低別人,抬高自己--貶低別人抬高自己,這樣不就突出了自己是卓越的人,是最強的人,是最重要的人?一個人想使自己成為重要的人、最強的人,這是符合猴王心理的特點的.
買房買車是要住的要用的,但虛榮心強的人,不圖住不圖用,他們買房子是用來炫耀的,買車子是為了贏得別人的尊重和重視,就是說,他們所做的這一切是要證明自己是強者或至少也不是弱者.而一個人想要證明自己是強者而不是弱者,這正是人的猴王心理的特點.
另外,虛榮心強的人都強調自己要刻苦努力,要做人上人,這也正是他們想要證明自己是強者的體現.而這,正是人的猴王心理的體現.
虛榮心或者說猴王心理是造成人的攀比心理的原因.
比如說,在女生中會流行一種衣服,大家競相穿一種衣服,恐怕落後,被人恥笑愚昧落後沒思想.而在一個共同生活的小社會裡,比如在一個集體學生的住處,當處於集體裡的所有人都買了手機之後,那么,那個沒有買手機的同學就會感到壓力很大.這正是人的猴王心理在起作用.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虛榮心是人的猴王心理的一種外在表現,是一個人想要證明自己是強者、不是弱者的心態.

6.愛面子心理

要面子,這是人的猴王心理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
案例1:嗟來之食:春秋時期,齊國發生饑荒,有人在路上施捨飲食,對一個飢餓的人說: “嗟,來食”,飢餓的人說,我就是不食“嗟來之食”,才到這個地步的.終於不吃而死.
案例2:美國人也愛面子:2008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獎牌數第一.但美國為了不讓自己“降級”,他們改變了排名策略,開始使用總獎牌榜取代金牌榜,這使他們得以憑藉獎牌總數超越了中國,也避免了將世界體育最強國的地位在本屆奧運會上拱手讓給中國的尷尬.
案例3:李太太在麻將桌上當著自己老公的面說:小劉啊,還是你老公會賺錢,看我那個,真是笨死了,至今連輛車都沒有!李太太的老公聽後馬上就紅著臉出去了.
人都是有猴王心理的,而且人的猴王心理是與人的焦慮反應相緊密聯繫的.當一個人受到別人或自己的尊重、尊敬表揚及肯定、歡迎時,即他的猴王心理得到滿足時,他就會感覺到自己便的很重要了,感覺自己很不錯,是比其他人都強的,那么,該人就會表現出很安慰、興奮和快樂和心情舒暢;而當一個人得不到別人及自己的尊重、尊敬、肯定認可,而是別人的批評、排斥和拒絕否定時,他會感覺到自己是不重要的,自己是不比別人強的而是比別人都弱的,自己是不如別人的,這時,他就會表現出失落、不安、焦慮以及恐慌壓抑的情緒.
當然,一個人的猴王心理受到傷害時,人會有很讓人痛苦的情緒出現,正是因為會有如此痛苦的情緒出現,所以,人們會竭力避免痛苦的出現,這就是猴王心理愛面子的心理內部結構.
在這個世界上,所真正困擾人的問題,一個是生存問題;另一個極為嚴峻的問題,就是我們人類的尊嚴問題、面子問題、自卑心理問題、嫉妒心理問題、地位問題以及虛榮心等等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其本質上就是猴王心理的問題.
面子心理是人的猴王心理的一種,它是最困擾人的心理問題之一.這一點相信你和我有同感.

7.丟人心理

一個人做出某些行為會被別人和自己認為是很丟人的事,並且該人會在丟人的時候產生煩躁、不安、焦慮甚至是恐懼的情緒,從而在行為上表現出慌張和神色不定,這種丟人心理是很普遍的,它是建立在人人都具有的猴王心理上的.
猴王心理是我們人人都具有的一種心理,這種心理的特點就是我們任何人都希望證明自己是最強的、是最棒的第一號的人物,或者至少也要證明自己不是弱者的心態.對於生活中的大多數人而言,他們的猴王心理的選擇是--我只想證明自己不是一個弱者.而對在我們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人而言,他們的猴王心理則是要證明自己是最強的、最棒的第一號的重要人物.
而且,猴王心理是與人的焦慮反應緊密聯繫的.當一個人受到別人或自己的尊重,尊敬表揚及肯定、歡迎時,即他的猴王心理得到滿足時,他就會感覺到自己變的很重要了,感覺自己很不錯,是比其他人都強的,那么,該人就會表現出很安慰、興奮和快樂和心情舒暢;而當一個人得不到別人及自己的尊重、尊敬、肯定認可,而是別人的批評、排斥和拒絕否定時,他就會感覺到自己是不重要的,自己是不比別人強的而是比別人都弱的,自己是不如別人的,這時,他就會有失落、不安、焦慮以及恐慌壓抑的情緒.
丟人心理所建立的基礎是人的猴王心理遭遇到了別人及自己的鄙視、輕視、小看、嘲笑以及排斥,猴王心理所表現出的煩躁不安,焦慮甚至恐懼的心態.丟人心理產生的外因是一個人的行為不符合人們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強者行為標準,卻是符合人們心目中弱者的行為標準.
在理想的強者行為標準與所看到的行為產生巨大的落差時,人們往往會認為:這個人很無能、沒有價值.而沒能力沒價值的人,無論在那裡都是受到人們的鄙視和排斥和拒絕的,所以人們會在自己的眼神和行為里流露出自己對該人的鄙視和排斥.人們所流露出的這些信息是一定又是會對該人的猴王心理產生傷害,讓他產生煩躁不安、焦慮及恐懼等情緒並感到痛苦的.
因為這些丟人的行為對人產生的是傷害而不是快感,即不能滿足人們的利益需求標準,所以,人們會對做出一些公眾認為是丟人的行為產生強烈的排斥和拒絕,以避免痛苦再次發生.

8.證明自己

人都有很強烈的猴王心理,這種心理的表現就是說,我們任何人都在自己心底認為:我自己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最有能力的最強者.人,因為猴王心理而做出不同的選擇來試圖證明自己是最重要的、最強的最強者,或者至少證明自己不是弱者.
人們選擇了不同的領域來證明自己的重要性和強者身份:有的人選擇了去當官當總統,有的人選擇了去研究學術問題,還有很多人則選擇了去經商,當然還有很多人選擇了去樂壇發展.當然,選擇在影視界發展的人也不在少數,很多人也確實在此領域實現了自己成為“猴王”的心愿.
他們都在各自的領域不同程度的實現了自己成為猴王的心愿,並在為自己奮鬥的同時也為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9.小孩與老人的猴王心理

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拜訪恩師的張大千剛跨進門,要向恩師討教,就被齊老一句話說的寸步難行.這句話是:您老找誰呀?言外之意:你還記得我呀!
老人的猴王心理比較複雜.很多人都有過類似張大千吃閉門羹的經驗,很多老人也都做過類似齊老的行為,這很正常.這是一般老人典型的猴王心理的表現:老人們希望自己的晚輩及熟識的人多來看看自己,多關心自己,以證明自己仍然是在他們心目中很重要,仍然是某種程度上的一號人物,以獲得心靈的安慰,精神上的滿足,以緩解由猴王心理長久不能被滿足的所帶來的壓抑、不安和焦慮.
渴望別人的關注、關心及關愛,這是老人猴王心理的普遍的渴求,當然也有很多老人的猴王心理的選擇是:利用傳統社會倫理價值觀念賦予他的權威以及自己多年在家庭里積累的威望和豐富經驗,管理家族內部--對家族內部的人員發號施令或是訓話及指導他們完成任務.看到眼前的人都聽從自己的安排調遣以成功的完成任務,這對很多老人來說,是相當能滿足他們的猴王心理的,是相當能證明自己的強者身份的.《紅樓夢》里賈政打寶玉那一段,關鍵時刻還是史太君這一重量級的“猴王”出山,才呵斥制止住了賈政.
老人的猴王心理,從整體而言,較為複雜多樣,各種層次的需要都有.而小孩的猴王心理則較為單一化.
小孩們都是精力旺盛的,都有著用不完的力氣和精神,而且除了不正常的之外,都很聰明,喜歡出風頭,在遊戲對抗中有很強的求勝欲望.他們喜歡尋找刺激挑戰自己,可以說,越是具有挑戰性的活動他們就越喜歡.而且對他們而言在遊戲中打敗對手,是相當能讓他們快樂、滿足和炫耀的.
小孩的猴王心理的表現似乎僅僅是為了打敗自己的對手,而無其他意義.我幾乎沒有見發現過小孩的猴王心理的外在表現是為了爭奪權利地位的.
八、九歲的小孩都會有產生想成為英雄的欲望,這幾乎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有的情結.他們會幻想自己了征服世界,成為了自己理想中的英雄.也有一些小孩會把自己想像成英雄奧特曼,這是他們猴王心理作用的結果.因為英雄奧特曼等在他們心目中是比常人強很多的人、是很重要的人.所以,他們才會把他們幻想為自己.
在一個由七八歲的小孩組成的班級內,每個人都會努力學習想成為第一名,得到老師的誇耀和眾人的羨慕,成為最棒的.這也是因為他們的猴王心理.

10.重要性解析

每個人都想證明自己是最強的、是最重要的,這是人的猴王心理使然.但是,一個人重要了,成為了最強者,那么,其標誌是什麼?下面的文字或許能為你找到答案提供一些參考.
人的猴王心理就是這樣的一種心理:人都希望別人把自己看成是最重要的,都渴望證明自己是最強者,或者說至少也要證明自己不是弱者.
人是群體動物,而且人都處於某一個群體裡.在人的群體裡,每一個人都有很強烈的猴王心理,都試圖證明自己是最重要的、是最強的最強者.當一個人被別人拋棄或者說他已經被別人看成是最不重要的的,可以忽視的最弱小的人時,也就是說他已經被別人輕視小看的時候,那種感覺是相當痛苦的.而當被別人看成是最重要的最強的的時候,那種感覺則是相當暢快、美好的.
一個人被別人看成是最重要的、最強的或者最不重要的、最被人輕視、最弱的,區別區分以及聯繫這兩種不同心理狀態的一個指標就是被關注度.
最重要的、最強的人往往是被關注度最高的,比如說總統、高級官員、文化名人等,他們的被關注度往往是很高的.而被關注的感覺是很好的,很能夠令人興奮的,因為被眾人關注認可會極大的滿足人的猴王心理.猴王心理被滿足,人就會興奮高興.而最不重要的人最弱小的人則往往是被關注度最低的,最被人輕視的.他們是最被人看不起的,最不被人認可的,人們不願意關注他們.
在此,如果我們把被關注度實行百分制劃分一下,那么那些被關注度趨向於100的人往往最重要最強的人.而那些被關注度趨向於0的人則往往是最不重要的,最弱的人.比如說,在我們中國有9億農民卻沒有一個農民明星,是不是?人們會關注整體的農民階層,而一個農民就怎么也不會贏得眾人高度持續的關注,因為一個農民再重要,也重要不到那裡去.他是一個農民,那他的影響里就會局限在很有限的範圍之內.這就是說,他不重要.
而被關注讀從0向上遞增直至接近100的這些中間人群,他們的被關注度越高則說明,他們是越重要.這就是說,被關注度正是衡量其重要性的標準.

11.男人和女人的猴王心理

無論你是男人還是女人,你都渴望出人頭地,都希望別人認可自己的能力是很強的,都希望別人把自己看成是最重要的,希望證明自己比任何人都強,或證明自己不比別人弱.就是說,在基本層面上,男人和女人的猴王心理是幾乎一致的,相同的.
男人和女人的猴王心理在基本層面上是一致的,相同的,但男人的猴王心理和女人的猴王心理在外在表現上,卻相差甚遠.
為了證明自己是最強的,最重要的,最有實力的,男人們的普遍選擇是追求和擁有更多的財富、權利、學位和自己的勢力,比如說擁有比別人多的朋友或弟兄,以及擁有更多的地盤和女人,這是一個男人能夠證明自己是強者的重要標誌.對一個男人而言,擁有越多的財富,就越能夠證明自己是強者.
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或者至少擁有趨向於擁有最多的權利,是一個男人能夠證明自己是強者的標誌.成吉思汗的最著名的一句話我一直牢記在心,這句話就是:征服女人,征服世界是我的至高夢想.征服世界,這是多么狂妄的一句話,但對成吉思汗而言則是對他自己能力的一種極為強烈的肯定,而這正是他猴王心理的表現.他說的另一句令我很欽佩的話則是:在天上只能一個太陽,而在地上,也只能有一個最強者.地上只能有一個最強者,這個最強者就是他自己,這仍是他強烈的、排他性的、惟我獨尊的猴王心理的表現.
對一個男人而言,其猴王心理的表現是: 他最關心的可能是自己所擁有的財富的多少,還可能是他的勢力的大小,以及他的地盤的大小,以及他在整個社會裡的地位高低.這就是說,男人們的猴王心理所關注的重心是自己在整個社會群體裡,在廣泛的人群中自己的被認可擁護的程度.
女人,則與男人有所差別.這個差別就是女人的猴王心理所關注的重心是自己與其他女人相比是不是最漂亮的,最有魅力的,最讓男人動心的.她們最關心的是自己的衣服,外表以及自己在男人心中的地位.女人們在自己的外表,如衣服、化妝品、裝飾品等等方面非常捨得花錢,幾乎是不惜代價地花錢,為的也就是被別人看得起、被別人稱讚、被別人羨慕、成為最有魅力、最美麗的女人.
女人不像男人一樣那么關注自己在群體裡的地位,自己擁有多少財富和地盤,和自己在群體裡的被認可程度.當然,這不是說,女人一點也不關心自己在群體裡的的地位,自己擁有多少財富和地盤,和自己在群體裡的被認可程度.女人只是比男人相對而言不太關心這些罷了,其實她們也很關心.
女人最關心的問題,在擁有自己的男人之前是:自己在男人中受歡迎的程度,和自己與其他女人相比是不是最有魅力的和最漂亮的.而在擁有自己的男人之後,女人最關心的就是:自己在自己男人心中的地位,即自己男人對自己的忠誠度.就是說,女人這個時候會不斷的要求自己的男人把自己看成是最重要的,不能夠容許自己在自己男人心中的地位由最重要的降低一點,哪怕成為重要的而不是最重要的也不行.他們就是這樣,獨霸著自己丈夫的所有的愛而不能夠容許自己的男人對其他女人有一點點的青睞.
女人的猴王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現在它們的嫉妒和虛榮心上.
各個女人的猴王心理有大有小,學識有深有淺,因而她們的虛榮心和嫉妒心也各有不同.任何一個女人都希望自己能夠牢牢地用自己的魅力抓住自己的男人,讓他們百依百順,把自己視為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具有魅力最特殊的女人,是女人中的極品.
女人們基於強烈的猴王心理和認識,會表現出強烈的自尊心、嫉妒心和虛榮心.她們強烈的自尊表現在她們在任何場合都希望證明自己是最具吸引力的和最重要的;她們強烈的嫉妒心則表現在她們決不會容忍她們的丈夫有和其他女人比較親密的接觸,而一旦說如果她們發現你有這方面的細微表現,那么,她們就會立即妒意大起而且是很可能以冷戰的政策來制裁你讓你感到壓力;而至於說到她們強烈的虛榮心,這則表現在:當一群女人坐在一起時,你就會發現,她們的談話,除了比來比去,還是比來比去.比如說--她們會比較誰最會過日子,誰最會穿衣服,誰的兒子最聰明,誰的菜做的最好,誰的丈夫最有能力等等之類的.而且她們在這樣的比較談話中往往都極力地想要證明自己或自己家人是在某方面最怎么怎么棒,好象這就是一場比賽,誰也不甘認輸.

12.解析盜賊蜂起

話說漢朝末年,皇帝禁錮善類寵信宦臣.以致“朝政日非,天下人心思亂,盜賊蜂起”.“盜賊蜂起”這四個字很有意思,我試著解讀一下.
人是一種很奇特的動物,他們群居,而且每個人都有很強烈的猴王心理.這種心理的特點就是人們都渴望證明自己是最強者,是某一領域的王,是被人尊重尊敬的很重要的人物.人由於都有猴王心理,所以,當一群毫不相干的人聚在一起時,用不了多久就會產生一個類似的“王”的令人敬畏的領導者來統率大家.
在我國古代,人們的猴王心理得以滿足的途徑與現在相比確實不多,那時不像我們現在可以經常有幾個音樂或體育的排行榜,讓人們去唱歌、跳舞、跳高、打籃球以及參加比賽來獲得冠軍,獲得猴王心理的滿足;當然我們現在的人還可以辦個公司,可以在學術上有所成就,以證明自己是強者來滿足自己的猴王心理.在當時,人們的猴王心理得以實現的公認途徑是:擁有自己的一片土地或一個山頭,以及自己的小兵小卒們.皇帝是當時擁有全天下土地和人民的人,皇帝是被人公認的真正的“猴王”.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然而就在皇帝所統治的這片土地上,往往又會存在一種特殊的現象.這種現象就是--在皇帝之下,還有很多類似“皇帝”的土皇帝如軍閥、土匪、地主等等散落在各地,在中央力量難以觸及的土地上稱王稱霸,想做什麼做什麼,想要什麼要什麼.應該說,上述的現象是一直都存在的,現在也是如此.但他們往往一直是最高中央力量的嚴厲打擊對象,因為他們的存在對中央的權威往往構成巨大的挑戰.
但當中央力量變的比較薄弱時,國家的綱紀敗壞,中央力量崩潰時,一直是處於中央力量打擊的這股力量就會突然得到蓬勃發展.土匪軍閥黑幫等組織就會馬上遍地全是.這其實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很自然的事情.因為在猴王心理的驅使下,幾個農民揮舞起自己手中的砍刀就可以脅迫其他人與他一起打家劫舍,占山為王,成為雄霸一方的軍閥或土匪.而且他們的力量往往會擴大的很快.幾個月或幾年就可以發展壯大到能夠與中央抗衡的地步.三國時,張角等全國各地的土匪起義軍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發展壯大的.張角的起義軍是利用了人們的迷信心理及人們對朝廷的不滿情緒以及自己所宣傳的口號,成為了當時最大的一支反中央力量.
我們幾乎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當中央力量薄弱時,“盜賊蜂起”的現象就一定會出現,土匪軍閥等等勢力就會得到蓬勃發展.中國如此,其他國家也不可能例外.上世紀20、30年代軍閥混戰的中國就是最好的證明.當時的清政府剛剛解體,國民政府力量不小,但面對遍地的土匪軍閥黑幫以及外國勢力也只能無可奈何束手無策.由於當時的中央力量的弱小,所以當時各地有強烈猴王心理又有條件的人便都成為了土匪軍閥或黑幫老大,便開始了自己的一系列行為,或占山為王,或成為一方地霸統治一縣一城,在自己的地盤上胡作非為.他們都是有自己的武裝力量,而且他們的性質是不斷要擴張的,都是強烈的需要更大更多的土地的.上世紀的軍閥大混戰就說明了這一點.
這些成為土匪軍閥的人,他們的發家過程其實都十分簡單.一個農民或小地主賣掉自己的十幾畝地,置辦上幾桿槍,帶上自己的宗族兄弟再脅迫幾個人就能成為一個地區的頭兒或者說最高權力者,並且可以在自己所轄管的區域胡作非為.而很多軍隊的人,他們要成為軍閥或土匪則更簡單--幾個相識的小兵們聚在一起,一商量就能把好幾十個兵拉入他們的團伙,偷出幾桿槍,就可以隨意成為豪霸一方的重要人物.而有的軍官要變成軍閥則更簡單了,他們只要對自己的手下說幾句話就可以了.這一切就是“盜賊蜂起”的原因--因為人是群體動物他們群居,因為人都有猴王心理,因為強制力量已經幾乎消失了.

13. 優越感的來源

不知道你是否已經感到:我們的奮鬥目標向上,但我們的目光是向下看的.我們的奮鬥目標向上,是因為我們都渴望證明自己是最強者、是第一號的人物.而我們的目光向下則是因為我們需要與不如自己的人做個比較,以凸顯自己的優越感.拿不如自己的人與自己作比較,這是我們很多人安慰自己猴王心理的方法.與不如自己的人作比較而得到的優越感,可以說,是我們活下去的強有力的支撐.
就是說,人不只是靠空氣、水、食物才活下來的,我們活下來的很重要理由就是:我比他們強!我比他們卓越!我比他們重要!
人們為了得到這優越感,找盡了各種理由,比如:1.我比你有錢,所以我比你強.2.我是你的上司,所以我比你聰明有智慧.3.我有工作而你沒有,所以你比不上我.4.我有高學歷,我懂的多,所以你還是比不上我.5.我能讓很多女孩子愛上我其他人就不行.
還有更荒唐的理由也能讓人有優越感:1.我們的民族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曾經為世界文明貢獻了大批的歷史、政治、經濟、科學名人,而其他民族都比不上我們.所以,我們是高等民族,而其他民族則是劣等民族.2.我們國家的經濟實力雄厚,軍事實力強大,不是一般國家能夠比擬的.3.中國是最偉大的國家!
總之,一句話,人是需要有鄙視對象的.人需要有鄙視對象以凸顯出自己的優越性.換言之,人需要有不如自己的人來輕視、小看,以襯托出自己的優越、重要、強大.
人都有這方面的需求.於是,人們便把自己的目光專注於別人不如自己的地方,而很少看到自己不如他人的地方.
人們津津樂道於他人的弱點卻完全忽視自己的弱點,極力排斥狂妄自大的人卻自大的不得了,喜歡被人尊重卻很少尊重他人,經常當眾挖苦、謾罵、輕視他人卻難以接受他人的批評,人的這些行為都是出於為了獲得高人一等的優越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