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鉤蟲病

犬鉤蟲病

犬鉤蟲病(canine ancylostomiasis)是由鉤口屬(An·cylostoma)和彎口屬(Uncinaria)線蟲引起的犬的一種比較多發且危害嚴重的線蟲病。鉤蟲寄生於小腸,主要是十二指腸內。全國各地均有發生。多發於夏季,特別是狹小、潮濕的犬窩更易發生。

基本信息

概述

犬鉤蟲病是由鉤口科鉤口屬、彎口屬的線蟲寄生於犬的小腸、尤其是十二指腸中引起犬貧血、胃腸功能紊亂及營養不良的一種寄生蟲病。本病主要發生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但中國大部分地區包括北方地區均有該病流行。

病原

犬鉤蟲,其蟲體剛硬呈淡黃色,口囊發達,口囊前腹面兩側有3個大牙齒,且呈鉤狀向內彎曲;雄蟲長10-12毫米,雌蟲長14-16毫米。蟲卵鈍橢圓形、淺褐色,內含8個卵細胞,大小為56-75×34-47微米。狹頭鉤蟲,其蟲體較大鉤蟲小,雄蟲長5-8毫米,雌蟲長7-10毫米。蟲卵大小為70×45微米左右。

生活史

犬鉤蟲犬鉤蟲

犬鉤蟲成熟的雌蟲一天可產卵1.6萬個,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在適宜的條件下(20-30℃)經12-30小時孵化出幼蟲;幼蟲再經一周時間蛻化為感染性幼蟲。感染性幼蟲被犬吞食後,幼蟲鑽入食道黏膜,進入血液循環,最後經呼吸道、喉頭、咽部被咽入胃中,到達小腸發育為成蟲。

第二種感染的途徑是:感染性幼蟲進入皮膚,鑽入毛細血管,隨血液進入心臟,經血液循環到達肺中,穿破毛細血管和肺組織,移行到肺泡和細支氣管,再經支氣管、氣管,隨痰液到達咽部,最後隨痰被咽到胃中,進入小腸內發育為成蟲。

懷孕的母犬,幼蟲在體內移行過程中,通過胎盤到達胎兒體內,使胎兒造成感染。幼蟲在母犬體內移行過程中,可進入乳汁,當幼犬吸吮乳汁時,可使幼犬造成感染。

狹頭鉤蟲的生活史和犬鉤蟲生活史大致相同。但大多以口感染的途徑多見。胎盤感染和乳汁感染的途徑很少見。

症狀

犬鉤蟲病犬鉤蟲病

臨床症狀的輕重很大程度取決於感染程度。輕度感染時病犬表現貧血、消瘦、生長發育不良、異食、嘔吐、下痢等症狀;嚴重感染時病犬表現食欲不振或廢絕,消瘦,眼結膜蒼白,貧血,弓背,拉黏液性血便或帶有腐臭味的焦油狀便,最後因極度衰竭而死亡,一般多見於幼犬。

若幼蟲大量經皮膚侵入,病犬可發生鉤蟲性皮炎,引起局部(以爪部、趾間為主)發紅、瘙癢、膿皰、皮炎,並可能繼發細菌感染,軀幹呈棘皮症和過度角化。少數病犬因大量幼蟲移行至肺部,可引起肺炎。

診斷

取少量糞便於試管內,加飽和鹽水混勻使液面高出試管口,蓋上蓋玻片,靜置30~60分鐘後取下蓋玻片把液面貼於載玻片上,置顯微鏡下檢查,檢出特徵性鉤蟲卵(呈鈍橢圓形,無色,內含2~8個卵細胞),即可確診。對於查不出蟲卵的病例,可根據臨床病理(該病與其他寄生蟲病相比,嗜酸性細胞明顯增加(急性病犬增加15%~35%,慢性型增加10%~15%)),再結合病犬貧血(紅細胞下降至200~400萬/立方毫米,嚴重的可降到180萬/立方毫米以下)、拉焦油狀血便等臨床症狀,可初步診斷為鉤蟲病。

治療

1、選用左鏇咪唑5~10毫克/千克體重,或丙硫咪唑10~15毫克/千克體重,或甲苯咪唑22毫克/千克體重口服,每天1次,連用3天,必要時2周后可重複用藥1次。

2、用阿維菌素或伊維菌素製劑0.2毫克/千克體重,一次性皮下注射。對於重度感染病例,應結合採取對症治療,如輸血、補液、消炎、止血、止瀉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