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

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

《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的作者是喬叟,是一首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愛情敘事詩。本詩通過特洛亞之戰和克瑞西達背叛愛情的情節,反映出時代、人性和價值觀念的變化。

【同名愛情詩】

喬叟的《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愛情敘事詩,在作品的形式和內容,主題和文體等方面,作才都繼承了中世紀宮廷愛情文學傳統,但他也在情節安排,人物塑造,內心描寫和思想觀念上突破了宮廷愛情浪漫故事的模式,表現出中世紀文學中所少見的現實主義傾向並復甦了悲劇精神。喬叟對中世紀宮廷愛情文學傳統的繼承,改造和超越為英國文學的發展和伊莉莎白時代的文學繁榮奠定了基礎。

【同名劇本】

作品概述

《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通過特洛亞之戰和克瑞西達背叛愛情的情節,反映出時代、人性和價值觀念的變化。這部作品情節發展不夠自然流暢,暴露人物心理的陰暗面較多,對人生的一些價值標準,如榮譽和愛情採取疑問和諷刺的態度。
《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1601─1602,以下簡稱《特》劇)。這齣戲是參照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並根據中世紀傳奇編寫的。它講了兩個故事:一是古代史上有名的特洛伊戰爭的故事;二是在特洛伊戰爭背景下展開的特洛伊羅斯和克瑞西達的愛情故事。簡言之,一談戰爭,二談愛情。

關於戰爭的描寫

關於特洛伊戰爭的起因,一般史書上都說是為了爭奪美麗的海倫。由於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搶走了斯巴達王墨涅拉俄斯的王妃海倫,才引發了希臘人的圍城戰。希臘諸王子發誓,一定要攻克特洛伊。莎士比亞在《特》劇的「開場白」中指出:「這就是戰端」。顯然,這是指近因。至於遠因,他在「開場白」結尾處又作了簡要的概括性的補充:「這齣戲/要跳過從前最初發生的紛爭,/從中間開始」。這裡說的「從前最初發生的紛爭」,應是指宙斯的兒子赫克勒斯從特洛伊劫走帕里斯的姑母赫西俄涅。莎士比亞在第二幕第二景中還讓特洛伊羅斯進一步說明:「當初都贊成/帕里斯應該對希臘人進行報復」。「為換回希臘人擄去的我們的老姑母,/他奪來了希臘王妃」。為了進行反報復,希臘人又大動干戈,兵臨特洛伊城下。他們在圍城七年後發出通牒,交還海倫即可休兵。因希臘未放回赫西俄涅,特洛伊人拒絕交出海倫。這時希臘軍營中紀律鬆弛,士氣渙散。主將阿喀琉斯和他的好友帕特洛克羅居功自傲,鬧獨立性,不服從統帥阿伽門農的調配。將士之間互相猜忌,互相傾軋。在莎士比亞筆下,希臘所有將領已不是原來荷馬所鼓吹的那種英雄。他們一個個道德敗壞,「全都是縱慾的淫棍」。在特洛伊方面,以父王普賴姆為首的家庭兼軍政集團則團結一致,共同對敵。大王子赫克托向希臘人提出挑戰,進行個人決鬥。希臘軍方採納謀略家烏利西斯(即俄底修斯)的建議,以抽籤方式確定應戰人選。他們暗中布置好,讓那個「把他的腦子裝在他的肚子裡,把他的腸子裝在他的腦子裡」的埃阿斯抽中,用激將法促使阿喀琉斯上陣。赫克托和埃阿斯只打了幾個回合,就停止了戰鬥,因為他們倆是表兄弟。後來帕特洛克羅死在赫克托手裡,阿喀琉斯怒氣沖沖地投入戰鬥。他精疲力竭招架不住時,赫克托饒了他的命,可是當赫克托解甲休息時,他卻命令部下把赫克托殺死,並把他的屍體捆在馬尾上拖過戰場。到劇本結尾,特洛伊羅斯決心復仇,戰鬥仍未結束。

愛情的描寫

下面談談特洛伊羅斯和克瑞西達的愛情故事。特洛伊羅斯是特洛伊國王普賴姆的幼子。克瑞西達是特洛伊牧師卡爾卡斯的女兒。尊貴的王子和出身低微的牧師的女兒同為主人公(打破了悲劇寫上層人物、喜劇寫較低下人物的傳統界限(注1)),一起來完成莎士比亞交給他們的在愛情問題上從正反兩面現身說法的任務。當特洛伊和希臘正在進行軍事和外交活動的時候,克瑞西達的舅父潘達洛斯為這對情侶安排了一次幽會。他們互訴衷曲,發誓永不變心。克瑞西達的父親早已投奔希臘軍營,當了叛徒。這時,他想把女兒接過去,便向軍方要求將被俘的特洛伊將領安泰諾換他的女兒。此事得到了交戰雙方的同意。特洛伊立即決定把克瑞西達交給希臘「接收大員」狄俄墨得斯。儘管克瑞西達不願離開祖國和心上人,也不願認她的叛徒父親,但「命令如山倒」,她只得服從。一到敵軍營帳,她就受到希臘軍官們大獻殷勤的「歡迎」,身陷魔窟,她強顏歡笑。作為一個弱女子,她無法抗拒「監護人」狄俄墨得斯的引誘,終於做了他的情婦。殘酷的戰爭改變了克瑞西達的命運,把她變成了負心的女人。特洛伊羅斯的心碎了,他的愛情理想像肥皂泡一樣破滅了。

作品的影響

《特》劇似乎是莎劇中最令人困惑的劇本之一,三百多年來一直受到「冷處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才以其反戰的內容得到了應有的重視。嚴格說來,不是《特》劇令人困惑,而是人們沒有深入分析它的主旨而造成的「自我困惑」。
有的論者在將《特》劇和《哈姆雷特》作比較時,談到了這兩個劇有許多相似之處,如兩者都運用了大量的雙關語和亦莊亦諧的手法,都使用了食物和疾病等主導意象,都對英雄人物的榮譽觀進行了反諷等。(注2)遺憾的是,他們未能指出這兩個劇所體現的莎士比亞創作思想的連續性。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揭示了人道主義理想和社會醜惡現實之間的矛盾,也觸及了戰爭和愛情兩大問題。《特》劇正是作者對戰爭和愛情進行綜合考察的繼續和發展。所以對這兩大問題的反思和反諷,是《特》劇和《哈姆雷特》主要的相似之處。其創作思想的連續性突出地表現在這裡。
在《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亞談到戰爭勞民傷財、窮兵黷武帶來無窮無盡的災難:
為什麼天天都趕著製造銅炮,
還要向國外添購彈藥和刀槍;
徵集了造船工,起早摸黑地幹活,
把一星期一天的禮拜日都給取消了,
這淌著汗水的忙碌,把黑夜也拖來
和辛苦的白天做搭擋……
(第一幕第一景)
幾萬個士兵拼血肉之軀,暴屍沙場,「只為了一點虛名視死如歸」。(第四幕第四景)
莎士比亞還讓哈姆雷特痛斥和他母親結婚的叔父是「血腥的、荒淫的奸賊!/狠心、奸詐、淫蕩、沒人性的奸賊!」(第二幕第二景),罵他母親「你乾下的事玷污了美德和廉恥,/使貞潔成了假正經,純潔的愛情/被你摘去了她戴著的玫瑰花冠……/使婚姻的盟誓/像賭徒的罰咒一樣地虛偽……」(第三幕第四景)
以上幾個例子說明莎士比亞對於塗炭生靈、萬里朱殷的戰爭,對於被墮落、變心和淫慾玷污了的愛情,感到痛心疾首。他要說更多的話來表達他對人類未來的深刻憂慮和關切。於是他構思了一出在意境上蔑視往古、在體裁上雄視當代的戲──《特》劇,透過戰爭故事表現英雄理想的幻滅,又透過戀愛故事表現愛情理想的幻滅。特洛伊的主將赫克托既是古代英雄的典範,又是中古「騎士精神」的體現者和維護者。具有反諷意味的是,這位英雄的悲劇竟是他自己的理想造成的。他在戰場上本可以把疲乏得無力招架的阿喀琉斯置於死地,可是他的仁慈卻要讓死敵「休息一下」;他在卸下戰甲準備歇息時,卻指望以騎士規範「勿乘人不備」來約束對方,結果被亂劍砍死,白白犧牲。當然,綜觀全劇,莎士比亞的主要意圖不在於反諷一將功成或一將功敗,而在於為「萬骨枯」舉哀。赫克托在討論是否交還海倫時,就曾表明這樣的觀點:「自從為了她大動干戈以來,/我們損兵折將,死傷千千萬,/每個人的生命都和她一樣寶貴」(第二幕第二景)。希臘將領狄俄墨得斯也一針見血地指出:
為她的淫穢血管里每一滴臭血,
犧牲了一個希臘人;
為她的髒身上每一塊霉爛的皮肉,
殺害了一個特洛伊人。
自從她會說話以來,
她嘴裡吐出來的正經話的總和,
遠不及雙方為她戰死的人數多。
(第四幕第一景)
忒西忒斯更是罵得痛快,同時對世人語重心長地提出了警告:「一切爭端不過是為了一個婊子和一個王八……戰爭和姦淫會毀滅一切的!」(第二幕第三景)誰都能看出,莎士比亞的主旨通過忒西忒斯的謾罵流露了出來,儘管他不可能是莎士比亞的正式代言人。在劇中,莎士比亞的觀點有時是用灑滿「辛酸淚」的「荒唐言」來表達的。「戰爭和姦淫會毀滅一切的!」這個警告包含著一個人道主義者的苦心孤詣。正是這苦心孤詣促使莎士比亞對荷馬史詩及其英雄、對特洛伊戰爭再認識、再評價,「看出了特洛伊戰爭的無益、無價值」,(注3)於是進行再創作,抹掉《伊利亞特》中的英雄靈氣,諷刺並醜化英雄人物,暴露他們各式各樣的缺陷,如荒唐可笑的自吹自擂、傲慢自負、殘忍毒辣、荒淫無恥等,使《特》劇成為「反英雄式的」偉大劇作。在它面前,遠古的莊嚴史詩黯然失色。
莎士比亞透過特洛伊戰爭故事表現英雄理想的幻滅,有如上述。他還揭露戰爭淫威對有情人和愛情理想的摧殘,進一步譴責了戰爭。特洛伊羅斯和克瑞西達本是純情相愛,彼此都真誠地把對方看做理想的情人。兩人第一次見面時,特洛伊羅斯說:「啊,克瑞西達,我一直盼望有這么一天!」克瑞西達說:「特洛伊羅斯王子,我日夜惆悵地/愛著您已經好幾個月了。」(第三幕第二景)。然而理想和現實畢竟是兩回事,理想的情人畢竟生活在現實中間,受現實的制約。王子明確指出:「意志是無限的,實行起來卻要受到限制;欲望是無窮的,而行動卻是局限性的奴隸」(同上)。克瑞西達當即批評這種人「聲音像獅子,行動像兔子」。事實上,王子就是這種人。他只是醉心於空幻的愛情理想,拿不出實際行動。他在和克瑞西達相愛的過程中,處處表現出一副奴隸相。首先,他是淫媒潘達洛斯的奴隸。他自己沒有想方設法創造條件或者尋找機會去接近克瑞西達,完全是靠潘達洛斯「拉皮條」把他們套在一起,並讓他們尋求肉慾的滿足。其次,王子是戰爭淫威和現實的政治需要的奴隸。當伊涅阿斯告訴他要立即把克瑞西達送交希臘軍營以換回安泰諾時,他只是悽苦地問了一聲:「是這樣決定的嗎?」(第四幕第二景)他和克瑞西達分別時,也只是無可奈何地說了一句:「離開特洛伊和我。」(第四幕第四景)最後,也是最主要的一點,王子是命運的奴隸。他曾兩次談到命運的捉弄,始而埋怨「害人的命運竟不給/我們從容話別的時間」(同上),繼而詛咒齧噬愛情的命運:「愛情永遠是命運利齒的食物」。(第四幕第五景)
至於克瑞西達,莎士比亞是把她作為戰爭環境中的負心女子加以描繪的。在分別之前,她一直鍾情於特洛伊羅斯,也不想見她的叛徒父親。她說:
……我已經忘了我父親。
我根本不知道什麼血緣關係。
沒有人能像特洛伊羅斯和我
這么親,這么愛,這么深情。
(第四幕第二景)
可是,禍從天降,她要去當一名交換俘虜的「準俘虜」!毀滅一切的戰爭逼得她離開了她不願離開的特洛伊和特洛伊羅斯。置身於敵軍營帳,她立即被粗鄙下流的淫棍們包圍,特別是被色鬼狄俄墨得斯糾纏。在萬分痛苦中她曲意周鏇。她把王子送給她的信物轉送給狄俄墨得斯。她確實是一個負心人。但應該指出,她的負心是和戰爭造成的隔絕狀態分不開的。她已經無法和王子取得聯繫了。第五幕第三景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克瑞西達當了「準俘虜」後,還給王子寫過信。這表明她「身在曹營心在漢」。她身不由己,內心是向著王子的。不過王子看了信,立刻把它撕成碎片。他認為克瑞西達「淨說假話,不會交真心」。因為在停戰期間,烏利西斯曾領他到卡爾卡斯營帳前,站在火把照不著的地方,他親眼看到克瑞西達和狄俄墨得斯兩情繾綣。他再也不可能原諒這個負心女子了。

寫作體裁

關於《特》劇的體裁,眾說紛紜。多少年來,一直沒有「定位」。最早有人認為,它是莎士比亞在同時代劇作家班‧嬌生和馬斯頓的影響下寫成的「最機智的喜劇」,或稱「諷刺性喜劇」。1609年的「四開本」在書名頁上把它標為史劇,但在序言(「致讀者」)中又把它說成是喜劇,近代還有人稱它為「黑色喜劇」或「荒誕喜劇」。1623年的「對開本」則把《特》劇歸在悲劇類中。大多數評論家認為,它是1600─1602年倫敦戲劇界的「劇場之戰」的反響。當時,堅持古典主義創作方法的嬌生和主張自由創作的德克與馬斯頓,分別為不同的兒童戲班編劇。兩個戲班競爭激烈,對立的劇作家互相揭短,在戲劇創作問題上展開了論戰。莎士比亞和嬌生本是好友,到了1602年,由於鮮為人知的原因,也可能由於創作思想上的分歧,兩人開始疏遠。莎士比亞所屬的劇團不再接受嬌生的劇本。在「劇場之戰」中,莎士比亞不是站在一旁觀戰,而是帶著自己的作品參戰。據認為,《特》劇就是以其對史料的諷刺性模擬向堅守古典主義陣地的嬌生發起攻擊。這種諷刺性模擬的體裁很難用單一的喜劇、悲劇或史劇的框框去套。說它是喜劇,顯然不符合劇本的主旨。雖然忒西忒斯的諷刺可能引起喜劇性的譏笑,但說到底,那是辛辣的含淚的譏笑;說它是史劇,也不確切。儘管題材是歷史上著名的特洛伊戰爭,但歷史成了反諷的對象,失去了原來的史實的意義和作用;說它是悲劇,也沒有說到重點上,因為它沒有悲劇的結尾。雖然特洛伊的主將赫克托死了,預示著該城邦的陷落,但劇名主人公特洛伊羅斯和克瑞西達都沒有死。他們的愛情的歷程中有悲劇性遭遇,他們的愛情理想的幻滅富有悲劇性色彩,但沒有發展成為帶正統結尾的伊莉莎白時代的悲劇。應該看到,《特》劇包含了悲劇、喜劇和史劇三種基本模式的因素,它是一種溷合體裁,可稱為悲喜溷雜劇或悲喜劇。其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寓喜劇性的諷刺於悲劇性的情節發展之中。這在莎劇和文藝復興時期戲劇中,是一種創新。現代莎學家都傾向於將《特》劇、《結局好萬事好》和《自作自受》、《雅典人泰門》統稱為「問題劇」或「社會問題劇」。論者指出,悲喜劇處理重要的社會文明問題,即愛情、婚姻和法律等問題以及「一切與社會生活有關的事物」,通過善惡美醜的鮮明對比,在讀者和觀眾中引起一種複雜的情感反應。從這個角度說,悲喜劇稱為「社會問題劇」是非常恰當的。
《特》劇除了戰爭、愛情和諷刺三大重要內容外,還有一個重要內容,即烏利西斯關於等級、秩序的議論。在分析「等級、秩序」之前,讓我們把烏利西斯的議論同當時一位名叫理察‧胡克(1554?─1600)的神學家的話作一比較:
烏利西斯:
將軍就像是統領一個蜂房,
要是工蜂不採集花汁獻上去,
那還指望釀什麼蜜?等級不分,
微賤者就會表現得飛揚跋扈。
天體本身、行星和這個地球
都遵循著等級、順序和位置、
運行的規律、軌道、比例、季節、
形式、職責和習慣,有條不紊。
所以這個燦爛的行星太陽
就在其他星辰的環拱之中,
端坐在輝煌的寶座上,他的慧眼
糾正著一切兇惡運星的邪光,
並像國王的旨令通行無阻地
巡視著福星和禍星。但是當行星
越出常軌,陷入極端的溷亂時,
多少可怕的瘟疫、凶兆、反叛,
多少狂暴的海嘯和大地震、
肆虐的颶風、驚駭、變異和恐怖,
將要擾亂、摧垮、分裂並毀滅
邦國的統一和共同締造的和平,
破壞安定!
(第一幕第三景)
再看神學家胡克的一段話:
如果覆蓋在我們頭頂上的天穹的框架竟然鬆散斷裂,如果天體竟然忘記了它們慣常的運行,不規則的鏇轉把它們轉向四面八方,如果那現在像一位巨人不倦地直奔前程的中天的麗日,竟然憔悴虛弱得要停下來休息;如果月亮竟然偏離她的常軌,一年四季時序溷亂,晨昏顛倒,風兒奄奄一息,雲不下雨,大地遭受天殛,地上的果實都要枯萎,就像嬰孩舔著母親的再也不出奶的乾癟奶頭都要消瘦一樣,人將成什麼樣的人,這樣一些東西現在還能給誰吃?難道我們還沒有看清楚,芸芸眾生遵守自然界的法則就能支撐整個世界?(注4)
上面兩段話所表述的思想內容,同中有異。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人,在宇宙觀方面基本上都是信奉基督教的觀點。他們相信,上帝根據一個完善的計畫創造了世界。人類社會的發展和自然界萬物的生長一樣,都是上帝安排的。他創造的人和物,從最低級的石頭到最高級的天使,分別地擔負一項專門的職責。只要各司其職,恪守秩序,宇宙就能完美無缺、十分有效地運作。這個論點是中世紀義大利神學家托馬斯‧阿奎奈(1225─1274)提出的,三百多年後得到英國神學家胡克等人的支持。
莎士比亞則不同。在他的思想里,神學觀念漸趨澹薄,理性原則逐步占了上風。他在作品裡表現出來的宇宙觀,雖然形式上和基督教的宇宙觀相似,但他並沒有用神諭來代替對自然界的探索。他在確立社會體制的問題上,不是對上帝頂禮膜拜,而是從自然界裡獲得了有益的啟示。烏利西斯雄辯地以蜜蜂釀蜜為例,說明了分工和按等級辦事的必要性。這是莎士比亞一貫的思想。在《亨利五世》中,他曾透過坎特伯雷大主教表達他的在社會體制上效法自然、師承蜜蜂的觀點:
蜜蜂就這么發揮它們的功能;
這一種昆蟲,憑自己天性中的規律
把秩序的法則教給了萬民之邦。
它們有一個王,有各司其職的官員,……
(第一幕第二景)
烏利西斯所強調的就是「秩序的法則」。他要用這個法則來加強統一領導,整頓軍隊紀律,克服渙散狀態,反對阿喀琉斯和帕特洛克羅斯的離心傾向。質言之,要統一,不要分裂。
莎士比亞繼承和發展了中世紀正統的宇宙自然觀,主張國家統一,社會和諧,消弭戰亂,防止封建紛爭,促進安定團結,表現了新的時代精神。這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具有進步意義。當烏利西斯著重談到「邦國的統一和共同締造的和平」並特別指出「城市的行會,五湖四海的通商」需要「維護它們的和平秩序」時,我們看得很清楚,他就是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大聲吶喊,他就是莎士比亞的同時代人。

劇中人物

普里阿摩斯
特洛亞國王
赫 克 托
特洛伊羅斯
帕 里 斯
得伊福玻斯
赫勒諾斯
普里阿摩斯之子
瑪伽瑞隆
普里阿摩斯的庶子
埃涅阿斯
安 忒 諾
特洛亞將領
卡爾卡斯
特洛亞祭司,投降於希臘
潘達洛斯
克瑞西達的舅父
阿伽門農
希臘主帥
墨涅拉俄斯
阿伽門農之弟
阿喀琉斯
埃 阿 斯
俄底修斯
涅 斯 托
狄俄墨得斯
帕特洛克羅斯
希臘將領
忒耳西忒斯
醜陋而好謾罵的希臘人
亞歷山大
克瑞西達的僕人
特洛伊羅斯的僕人
帕里斯的僕人
狄俄墨得斯的僕人
海倫
墨涅拉俄斯之妻
安德洛瑪刻
赫克托之妻
卡珊德拉
普里阿摩斯之女,能預知未來
克瑞西達
卡爾卡斯之女
特洛亞及希臘兵士、侍從等

戲劇信息

地點
特洛亞;特洛亞郊外的希臘營地
開場白
這一場戲的地點是在特洛亞。一群心性高傲的希臘王子,懷著滿腔的憤怒,把他們
滿載著準備一場惡戰的武器的船舶會集在雅典港口;六十九個戴著王冠的武士,從雅典
海灣浩浩蕩蕩向弗里吉亞出發;他們立誓蕩平特洛亞,因為在特洛亞的堅強的城牆內,
墨涅拉俄斯的王妃,失了身的海倫,正在風流的帕里斯懷抱中睡著:這就是引起戰釁的
原因。他們到了忒涅多斯,從龐大的船舶上搬下了他們的堅甲利兵;這批新上戰場未臨
矢石的希臘人,就在達耳丹平原上紮下他們威武的營寨。普里阿摩斯的城市的六個城門,
達耳丹、丁勃里亞、伊里亞斯、契他斯、特洛琴和安替諾力第斯,都用重重的鐵鎖封閉
起來,關住了特洛亞的健兒。一邊是特洛亞人,一邊是希臘人,兩方面各自提心弔膽,
不知道誰勝誰敗;正像我這念開場白的人,又要擔心編劇的一枝筆太笨拙,又要擔心演
戲的嗓子太壞,不知道這本戲究竟演得像個什麼樣子。在座的諸位觀眾,我要聲明一句,
我們並不從這場戰爭開始的時候演起,卻是從中途開始的;後來的種種事實,都儘量在
這齣戲裡表演出來。諸位歡喜它也好,不滿意也好,都隨諸位的高興;本來勝敗兵家常
事,萬一我們演得不好,也是不足為奇的呀。

作品摘選

第一場 特洛亞。普里阿摩斯王宮門前
特洛伊羅斯披甲冑上,潘達洛斯隨上。
特洛伊羅斯 叫我的僕人來,我要把盔甲脫下了。我自己心裡正在發生激戰,為什麼還要到特洛亞的城外去作戰呢?讓每一個能夠主宰自己的心的特洛亞人去上戰場吧;唉!特洛伊羅斯的心早就不屬於他自己了。
潘達洛斯 您不能把您的精神振作起來嗎?
特洛伊羅斯 希臘人又強壯、又有智謀,又兇猛、又勇敢;我卻比婦人的眼淚還柔弱,比睡眠還溫馴,比無知的蠢漢還痴愚,比夜間的處女還懦怯,比不懂事的嬰兒還笨拙。
潘達洛斯 好,我的話也早就說完了;我自己實在不願再多管什麼閒事。一個人要吃麵餅,總得先等把麥子磨成了麵粉。
特洛伊羅斯 我不是已經等過了嗎?
潘達洛斯 嗯,您已經等到麥子磨成了麵粉;可是您必須再等麵粉放在篩里篩過。
特洛伊羅斯 那我不是也已經等過了嗎?
潘達洛斯 嗯,您已經等到麵粉放在篩里篩過;可是您必須再等它發起酵來。
特洛伊羅斯 那我也已經等過了。
潘達洛斯 嗯,您已經等它發過酵了;可是以後您還要等麵粉搓成了麵團,爐子裡生起了火,把麵餅烘熟;就是烘熟以後,您還要等它涼一涼,免得燙痛了您的嘴唇。
特洛伊羅斯 忍耐的女神也沒有遭受過像我所遭受的那么多的苦難的煎熬。我坐在普里阿摩斯的華貴的食桌前,只要一想起美麗的克瑞西達——該死的傢伙!“只要一想起”!什麼時候她離開過我的腦海呢?
潘達洛斯 嗯,我從來沒有看見過她像昨天晚上那樣美麗,她比無論哪一個女人都美麗。
特洛伊羅斯 我要告訴你:當我那顆心好像要被嘆息劈成兩半的時候,為了恐怕被赫克托或是我的父親覺察,我不得不把這嘆息隱藏在笑紋的後面,正像懶洋洋的陽光勉強從陰雲密布的天空探出頭來一樣;可是強作歡娛的憂傷,是和樂極生悲同樣使人難堪的。
潘達洛斯 她的頭髮倘不是比海倫的頭髮略微黑了點兒——嗯,那也不用說了,她們兩個人是不能相比的;可是拿我自己來說,她是我的甥女,我當然不好意思像人家所說的那樣過分誇獎她,不過我倒很希望有人聽見她昨天的談話,就像我聽見的一樣。令姊卡珊德拉的口才固然很好,可是——
特洛伊羅斯 啊,潘達洛斯!我對你說,潘達洛斯——當我告訴你我的希望沉沒在什麼地方的時候,你不該回答我它們葬身的深淵有多么深。我告訴你,我為了愛克瑞西達都快發瘋了;你卻回答我她是多么美麗,把她的眼睛、她的頭髮、她的面龐、她的步態、她的語調,儘量傾注在我心頭的傷口上。啊!你口口聲聲對我說,一切潔白的東西,和她的玉手一比,都會變成墨水一樣黝黑,寫下它們自己的譴責;比起她柔荑的一握來,天鵝的絨毛是堅硬的,最敏銳的感覺相形之下,也會遲鈍得好像農夫的手掌。當我說我愛她的時候,你這樣告訴我;你的話並沒有說錯,可是你不但不替我在愛情所加於我的傷痕上敷抹油膏,反而用刀子加深我的一道道傷痕。
潘達洛斯 我說的不過是真話。
特洛伊羅斯 你的話還沒有說到十分。
潘達洛斯 真的,我以後不管了。隨她美也好,醜也好,她果然是美的,那是她自己的福氣;要是她不美,也只好讓她自己去設法補救。
特洛伊羅斯 好潘達洛斯,怎么啦,潘達洛斯!
潘達洛斯 我為你們費了許多的氣力,她也怪我,您也怪我;在你們兩人中間跑來跑去,今天一趟,明天一趟,也不曾聽見一句感謝的話。
特洛伊羅斯 怎么!你生氣了嗎,潘達洛斯?怎么!生我的氣嗎?
潘達洛斯 因為她是我的親戚,所以她就比不上海倫美麗;倘使她不是我的親戚,那么她穿著平日的衣服也像海倫穿著節日的衣服一樣美麗。可是那跟我有什麼相干呢!即使她是個又黑又醜的人,也不關我的事。
特洛伊羅斯 我說她不美嗎?
潘達洛斯 您說她美也好,說她不美也好,我都不管。她是個傻瓜,不跟她父親去,偏要留在這兒;讓她到希臘人那兒去吧,下次我看見她的時候,一定這樣對她說。拿我自己來說,那么我以後可再也不管人家的閒事了。
特洛伊羅斯 潘達洛斯——
潘達洛斯 我什麼都不管。
特洛伊羅斯 好潘達洛斯——
潘達洛斯 請您別再跟我多說了!言盡於此,我還是讓一切照舊的好。(潘達洛斯下。號角聲。)
特洛伊羅斯 別吵,你們這些聒耳的喧譁!別吵,粗暴的聲音!兩方面都是些傻瓜!無怪海倫是美麗的,因為你們每天用鮮血塗染著她的紅顏。我不能為了這一個理由去和人家作戰;它對於我的劍是一個太貧乏的題目。可是潘達洛斯——老天爺!您怎么這樣作弄我!我要向克瑞西達傳達我的情愫,只有靠著潘達洛斯的力量;可是求他去說情,他自己就是這么難說話,克瑞西達又是那么凜若冰霜,把一切哀求置之不聞。阿波羅,為了你對達芙妮的愛,告訴我,克瑞西達是什麼,潘達洛斯是什麼,我們都是些什麼;她的眠床就是印度;她睡在上面,是一顆無價的明珠;一道洶湧的波濤隔開在我們的中間;我是個采寶的商人,這個潘達洛斯便是我的不可靠的希望,我的載登彼岸的渡航。
號角聲。埃涅阿斯上。
埃涅阿斯 啊,特洛伊羅斯王子!您怎么不上戰場去?
洛伊羅斯 我不上戰場就是因為我不上戰場:這是一個娘兒們的答案,因為不上戰場就不是男子漢的行為。埃涅阿斯,戰場上今天有什麼訊息?
埃涅阿斯 帕里斯受了傷回來了。
特洛伊羅斯 誰傷了他,埃涅阿斯?
埃涅阿斯 墨涅拉俄斯。
特洛伊羅斯 讓帕里斯流血吧;他虜了人家的妻子來,就讓人家的犄角碰傷了,也只算禮尚往來。(號角聲。)
埃涅阿斯 聽!今天城外廝殺得多么熱鬧!
特洛伊羅斯 我倒寧願在家裡安靜點兒。可是我們也去湊湊熱鬧吧;你是不是要到那裡去?
埃涅阿斯 我立刻就去。
特洛伊羅斯 好,那么我們一塊兒去吧。(同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