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宇宙學講義

物理宇宙學講義

《物理宇宙學講義》,是 俞允強編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內第一本為大學生開設宇宙學課程的教材,是作者在多年講授本課的基礎上總結整理而成的。內容分五大部分;(1)恆星和星系;(2)宇宙學基礎(宇宙學的基本事實和宇宙膨脹的動力學);(3)宇宙的早期(早期宇宙概況、光子背景輻射、大爆炸核合成);(4)粒子宇宙學初步(正反物質的不對稱、甚早期宇宙的暴脹);(5)結構的形成(物質結團的理論基礎、結構形成的模型研究)。本書也可作為研究生教材。

作者簡介

俞允強,1937年出生。195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1982年在義大利的SISSA獲天體物理博士學位。現任北京大學教授,理論物理博士生導師。他長期講授各種理論物理基礎課,一直頗獲好評。近十餘年研究廣義相對論和宇宙學,也講授相關課程。他的研究論文和教學工作都曾多次獲獎。所著《廣義相對論引論》1989年曾獲國家級優秀教材獎。此外著有《電動力學簡明教程》、《熱大爆炸宇宙學》等。

目錄

第一部分 恆星和星系

第一章 恆星的性質

1.1 恆星的距離和光度

1.2 表面溫度與光譜

1.3 Hertzsprung-Russell圖

1.4 主序星的結構理論

1.5 恆星的形成

1.6主序後的演化

1.7 變星與測距

第二章 星系的性質

2.1 銀河系

2.2 河外星系的發現

2.3 星系的分類

2.4 星系質量的測定

2.5 星系的距離測量

2.6 星系的一般性質

2.7 星系群和星系團

第二部分 宇宙學基礎

第三章 宇宙學基本事實

3.1 宇宙學原理

3.2 Hubble膨脹

3.3 宇宙年齡的測定

3.4 宇宙密度的測量

3.5 物質的組分

第四章 宇宙膨脹的動力學

4.1 基本假設

4.2 相對論性的引力

4.3 宇宙常數和真空能

4.4 Robertson Walker度規

4.5 宇宙動力學方程

4.6 Einstein的靜態模型

4.7 宇宙整體參量的推定

4.8 實物為主宇宙的膨脹解

4.9 宇宙的年齡

4.10 紅移-距離關係

4.11 宇宙的視界

第三部分 宇宙的早期

第五章 早期宇宙概況

5.1 熱大爆炸的概念

5.2 輻射為主的早期

5.3 零化學勢的理想氣體

5.4 溫度隨時間的變化

5.5 宇宙演化簡史

5.6 粒子的退耦

5.7 非重子暗物質的候選者

第六章 光子背景輻射

第七章 大爆炸核合成

第四部分 粒子宇宙學初步

第八章 正反物質的不對稱

第九章 甚早期宇宙的暴脹

第五部分 結構的形成

第十章 物質結團的理論基礎

第十一章 結構形成的模型研究

附錄1 自然單位制

附錄2 粒子物理大意

附錄3 天文學和宇宙學常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