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烈士紀念館

牡丹江烈士紀念館

牡丹江市博物館烈士紀念館,建築面積6885平方米,為五層建築。同時闢建楊松紀念館,促進文博事業、烈士褒揚事業、紅色旅遊事業發展。

基本信息

簡介

牡丹江烈士紀念館牡丹江烈士紀念館

牡丹江市博物館烈士紀念館:牡丹江市博物館大樓占地面積3400平方米,建築面積6885平方米,為五層建築。內部設計除博物館外,擬將革命烈士紀念館、“八女投江”紀念館一併搬遷到大樓內,同時闢建楊松紀念館,促進文博事業、烈士褒揚事業、紅色旅遊事業發展。目前,已明確了“高起點、大手筆、精製做”的布展思路,著手籌備文物史料徵集工作和設計布展工作,力爭按照省級現代化博物館標準,建成黑龍江省東南部展廳面積最大、展出內容最豐富、館藏文物最多的綜合性展館。

歷史文化

1947年,東北人民解放軍政委羅榮桓提議在此籌建東北烈士紀念館,1948年10月10日正式開館,1953年1月1日周恩來曾親臨視察,並題詞“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全館分抗日戰爭館和解放戰爭館,兩大部分,主要陳列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在東北地區犧牲的具有代表性的烈士事跡。其中包括羅登賢、楊靜宇、趙尚志、趙一曼、李兆麟等革命烈士的事跡和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和照片,另外還有《大刀進行曲》的作者麥新,還有楊子榮、董存瑞、朱瑞等烈士的事跡和照片,共232位烈士的文物資料1.4萬餘件,陳列面積達1031平方米。除此之外,這裡還有一位日本女性——長谷川照子的資料。她堅決反對中日戰爭,從中國透過廣播,呼籲日本士兵“停止無謂的流血”。

文物文獻

1978年陸續恢復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犧牲的楊靖宇趙一曼等232位烈士的陳列,展出烈士遺像、歷史圖片、傳略、文物、文獻史料、題詞、繪畫雕塑等700多件,現館藏文物資料1.4萬餘件。

八女投江紀念館

八女投江紀念館八女投江紀念館
現有的“八女投江”紀念館和革命烈士紀念館位於牡丹江市鐵嶺河南山陵園內,其中陳列著聞名中外的“八女投江”抗聯英雄的珍貴遺物,展出著抗日戰爭、抗美援朝、珍寶島反擊戰及和平建設時期為國捐軀的先烈事跡,是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廣大青少年、駐軍部隊官兵、港澳同胞、海外友人及社會各界民眾上萬人次。多年來,先後接待過江澤民、李鵬、李瑞環王震康克清李鐵映、張萬年、張震、王中禹、遲浩田等黨和國家及軍隊領導人,多次被命名為市級園林建設先進單位、全市民政工作先進單位、市級文明單位標兵和全省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先進單位。

馬駿烈士紀念館

馬駿紀念館由鄧穎超題寫館名,於1995年8月落成開展,是中宣部命名的“全國百所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2004年,又被國家列入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馬駿紀念館坐落在寧安市江濱公園,占地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83平方米,總投資280萬元,為三層仿古式建築。馬駿紀念館的基本陳列由兩方面組成:一是馬駿烈士生平事跡陳列,二是寧安歷史文物陳列。馬駿烈士生平事跡陳列面積為258平方米,展線為126延長米,文物展品205件。紀念館正廳坐落著用漢白玉雕成的馬駿烈士半身塑像,兩側是反映馬駿在家鄉傳播革命火種和率領請願學生大鬧天安門的兩組浮雕。寧安歷史文物陳列展廳面積為216平方米,展線為110延長米,文物展品534件。陳列分為“山川秀美,塞北江南”、“歷史悠久,北國名城”、“革命老區,功垂青史”和“古塔新姿,世紀宏圖”四大部分。

張聞天工作室

張聞天工作室是張聞天同志自1946年1月到1946年7月間,在寧安工作期間的住所和辦公場所。2005年寧安市委市政府決定將張聞天工作室闢建成專題陳列張聞天革命事跡的教育基地。張聞天工作室是一座晚清時期的四合院,保存完好,共有房屋7棟,占地1335平方米,建築面積555.84平方米,位於寧安城區風景秀麗的江濱公園,原是寧安市第四中學的教學實驗區。2005年,寧安市人民政府撥款80萬元,將實驗區遷出新建了實驗樓,對工作室加以重點保護。

楊子榮烈士紀念館

楊子榮烈士紀念館楊子榮烈士紀念館

始建於1995年被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列為全省十大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1997年7月海林市委、市政府為更好地發揮其教育基地的作用,對紀念館重新修葺。整個紀念館分陵園和展館兩部分。展館外立有漢白玉和花崗岩烈士全身和半身雕像兩尊;在陵園山頂處立有烈士墓碑。從展館至墓地有131級花崗岩石砌台階直通其上。館內設有6個展廳,共展出楊子榮烈士遺物及其它實物30餘件,有畫像、照片、油畫和贈言展品共130餘幅,還設有當年威虎山地區剿匪地形地貌沙盤、智擒“座山雕”模擬景觀和聲像設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