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樓河村

牌樓河村

義民坊俗稱牌樓,位於巴河西,故後得名牌樓河。 “三十的的火,十五的燈,過了十五冇洋精”是一句關於過年的民謠。 正月十五晚上漫山遍野的蠟燭燈光,在遠處看起來極為壯觀。

村名介紹

明正統六年(一四四二年,英宗祁鎮)大荒,子文公捐米千餘石,上甚歡悅,勅賜義民坊一座,旌為奉訓大夫。義民坊俗稱牌樓,位於巴河西,故後得名牌樓河。子文公生於洪武三年(一三七零年)。【子文公事載清光緒八年版麻城縣誌第三零二頁義行目錄】。

地理概述

牌樓河村古亦屬東山下轄地。東山地處大別山腹地,東部毗鄰羅田縣,以巴河為界;西部為險峻山嶺,隘門關、西峰尖、撞嶺坳、擱雲尖、龜山、八疊山、螞蟻坳、自北往南迤延;北部隘門關自西往東經長嶺關、三省垴、屏風岩、至松子關;南部自螞蟻坳往東經三里崗、黃岡廟、至箔金岩,層巒疊嶂,氣勢萬千。山谷中大河小溪數十條皆納入巴河,往南匯入長江。
東山因位於麻城東部山區,亦因處龜山之東而得名。清朝末期至民國時期有東八區和東八魁之稱。東八區轄東義洲,木子店,落梅河(今屬羅田縣),南莊(白石山),黃市,白水畈(張家畈),木樨河,二里河(蔡店河)。河谷山坳間多為交通要道,自南往北上溯至東山北部,為鄂豫皖三省邊界交匯處。自古以來為大別山南下江漢北上江淮的咽喉要道,更為兵家要塞。

自然資源

森林資源

樹木主要以針葉松樹,俗稱樅樹。全村綠化覆蓋率達50%以上。

水資源

水資源分為過境河流水源、蓄水水源、地下水水源。巴水牌樓河過境年均流
量達22.3立方米/秒,徑流量為5.28億立方米。高山水庫蓄水0.25億立方米。牌樓河村水資源總量大,供水水質好,常年可穩定提供農業灌溉、生活用水等。

民俗文化

醃臘肉、做米酒、剁肉膏、做豆腐、打糍粑是過年傳統最具代表性的。
過年,有的人家是年三十早晨三、四點起來過年,一說是趕緊過完年出去躲債,晚上半夜才回到家(現在沒有躲債這種情況),一說是搶頭炮響。
“三十的的火,十五的燈,過了十五冇洋精”是一句關於過年的民謠。
三十的火是指三十晚上燒著大火,一家人或一個家族的親人圍坐在一起,談(團)年,總結今年,談談明年的打算。
壓歲錢都是臘月三十的發,正月是堅決不能給別人錢或向別人要錢的,所以臘月三十是要債和還債的最後一天,被叫“年坎”。三十晚上每個房子房間點燈不滅。
十五的燈,指的是十五每家的每個房子都通宵亮燈,吃完早飯後,大家都走出家門,“盪十五”,在街上、路上玩,或聚集在一起喝茶、聊天、打牌等。傍晚時要“送亮”,每家都到自家祖墳前點一根蠟燭,放鞭炮,燒紙,表示年過完了,“老人”都回自家去吧(送亮就是照亮他們回家的路)。關於送亮,有一個說法,就是朱洪武(朱元璋)當初帶著母親逃荒,走到一個地方,母親死了,就挖了個坑母親埋了,就築了個小墳丘,後來朱洪武當了皇帝,回去找他母親的墳地時,發現周圍有很多墳頭,找不到他母親的墳,於是在每個墳頭上點一支蠟燭,照亮母親回家的路,突然一陣風吹過,所有的蠟燭都滅了,只有一個沒有滅,那就是朱洪武的母親。關於正月十五墳頭送亮的風俗在全國並不多見,僅限於大別山區(如河南商丘、安徽金寨、木子店、張家畈一帶)。正月十五晚上漫山遍野的蠟燭燈光,在遠處看起來極為壯觀。

教育事業

原牌樓河村國小現已撤辦,剩民辦幼稚園。小學生就讀要到往返約十里外的中心國小就讀,在校住宿(星期一去學校,星期五下午返家)。

鄉村風光

雪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