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肥

熏肥

熏肥農家肥的一種,速效性的肥分較多。

熏肥場景

簡介

熏肥又叫燒土,農家肥的一種,速效性的肥分較多。方法是將土塊加以熏燒,利用煙火熏燒土坯、草泥、表土等,使其快速變成富於速效養分的肥料。窖熏是熏燒的一種。把土塊壘成窖,用雜草等在裡面熏燒,使得土塊的肥效增加,有利於作物吸收。生產上常用的炕洞土、煙燻草坯肥、田間熏土等,都是製造熏肥的好辦法。

歷史事件

大躍進時代的熏肥

大躍進時代,就要有大躍進的標誌。熏肥就是大躍進的標誌之一,就是代表作。
當時推行的農業“八字憲法”是土、肥、水、種、密、保、管、工。我國的工業基礎薄弱,解決“肥”這一關的秘訣在哪裡?就地取材,土法上馬。按傳統辦法,砸老屋、拆老炕如果施在地里,都能長出好莊稼。在老屋的地基上也能長出黑油油的好莊稼。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後,受上述辦法的啟發,先是放老屋、砸老炕、砸鍋壙子、挖屋地、掘圈上欄、掘灣泥、刨老路等等。還是解決不了大問題,就大搞熏肥。而要熏肥,首先在溝崖和大墳堆上作文章。這樣既省工又省力。特別是人們利用原有的墓道、墓室,在墳堆上挖個洞,從墓道、墓室內引火。火和煙順勢而上,墓頂上冒煙。這可不是那種講迷信,什麼“△△人家墳頭冒煙了”的吉利事。族人不服氣,那有什麼辦法。等到結束,墳頭被挖光了。在統計表上可以看到:△△熏肥達到△△萬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