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鱧成魚羅非魚池套養技術

⑷養殖效果:如果在每畝羅非魚成魚池中,放養10~13厘米的烏鱧魚種40~50尾,到11月底與羅非魚一起捕撈,烏鱧的體重可達到250~400克。 2.在羅非魚的繁殖池搭養烏鱧:在廣東、廣西,用於繁殖的羅非魚親本,於4月底投放魚池。

羅非魚和烏鱧魚有共同的特點,對水質要求比較低,耐低氧、耐肥力強、抗病力強、生長快、產量高。但是,羅非魚繁殖能力強,在南方每年可以繁殖6~10次,長江流域各地在自然條件下每年可繁殖4~5次,每次產卵數百至數千粒,這一習性成為羅非魚養殖受阻的難題。由於年繁殖次數多,池塘養殖密度不斷增加。而且7月之後繁殖的仔魚,當年根本長不成商品魚,相反還與大規格的羅非魚爭食、爭空間、爭氧,影響大規格羅非魚的生長發育,嚴重影響了商品魚的產量和質量。烏鱧貪食小雜魚的習性,可以捕食小羅非魚,保證大魚生長,兩者互為有利,既解決了烏鱧的餌料問題,保證了烏鱧的生長速度,又控制了羅非魚的數量,加快了羅非魚的生長速度。不僅可保證羅非魚的產量,而且提高了池塘水面的總養殖產量。所以這種養殖模式是最理想的養殖方法。主養羅非魚的池中搭養的具體方法如下:

1.在羅非魚成魚池搭養烏鱧:羅非魚的品種很多,有尼羅羅非魚、莫三比克羅非魚、奧利亞羅非魚和紅色羅非魚,以及雜交一代福壽魚、吳郭魚等。除了雄性化的羅非魚之外,其他各品種成魚池中都可以搭養烏鱧。

⑴放養烏鱧魚種的時間:在溫度達到18℃以上就可放養羅非魚,長江流域一般在4月下旬,南方稍早,在4月初,北方相應較遲。此模式所用羅非魚種—般選用隔年魚種,再飼養3~4個月便性成熟,大約在8月份開始繁殖第一代。因此套養烏鱧種的放養時間應在8月底。必須強調的是不同品種的羅非魚性成熟的時間有差異,因此放養的時間應作靈活調整。總之,要在羅非魚繁殖後,池中有小羅非魚時才開始放烏鱧。
⑵烏鱧放養時的規格與放養量:為了適合搭養烏鱧,羅非魚的魚種規格應偏大一點,一般為40~60克。這樣羅非魚繁殖時間應相應提早一些,烏鱧種的放養時間亦可相應提早,延長了烏鱧的生長時間,烏鱧出池時的規格可以到300~500克。同樣羅非魚出池時的規格亦可大一些,搭養池商品魚的總產量明顯提高。
每畝最初可以放養8~12厘米左右的烏鱧魚種400尾,經一定時間生長後,可以將烏鱧種規格大小進行篩選,一般一個養殖周期要進行2~3次篩選分養,以保持同池養殖的烏鱧規格整齊。分選後留大去小,使搭養密度降低,最終烏鱧搭養密度控制在每畝100~120尾。
⑶飼養管理要點:主養羅非魚搭養烏鱧的魚池採用小型的水泥池或土池比較適宜,池水深1~1.5米。水面種植適量的漂浮性水草,要有固定的位置,營造烏鱧隱蔽、捕食的環境。在池壁或塘埂上要安裝防逃的竹籬笆或尼龍網網圍,防止烏鱧跳出養殖池而逃跑。
⑷養殖效果:如果在每畝羅非魚成魚池中,放養10~13厘米的烏鱧魚種40~50尾,到11月底與羅非魚一起捕撈,烏鱧的體重可達到250~400克。一般畝產烏鱧18千克。

2.在羅非魚的繁殖池搭養烏鱧:在廣東、廣西,用於繁殖的羅非魚親本,於4月底投放魚池。7月底投放烏鱧種,規格為10厘米左右,每畝投放60~70尾,到11月底起捕,一般畝產烏鱧20~25千克。

(本文已被瀏覽 2979 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