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殼蟲

簡介

猿葉蟲包括大猿葉蟲〔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和小猿葉蟲〔Phaedon brassicae Baly〕兩種,成蟲俗稱烏殼蟲;幼蟲俗稱癩蟲、彎腰蟲,分類上均屬鞘翅目、葉甲科。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約4毫米,除前胸背板桔黃色以外,其餘各部位都為黑色。成蟲善跳躍,有聚集危害的習性,常幾隻至幾十隻集聚活動。後者蟲體稍大,體表藍色。

發生特點

4~6月份是主要發生危害期。兩者在田間經常混合發生,發生量往往會在短期內迅速上升,以至於幾十隻成蟲集中在一株植株的幼葉、新梢上危害。開始時,僅啃食葉片表皮組織,或咬食嫩芽、心葉,造成葉肉缺失,葉面凹陷不平,或心葉被咬斷。後出現葉片穿孔、缺刻,新梢被害常枯萎死亡,葉片發黃,生長不良,植株明顯矮化,甚至出現缺株斷壟。被害株葉片表面或嫩芽處常分布有蟲糞等排泄物污跡,影響植株光合作用。田間分布具有聚集性,在被害中心株旁邊,經常可見整株白朮苗葉穿孔,嫩頭被咬斷,葉面布滿油污的情況。

防治要點

4~6月份是主要發生危害期。兩者在田間經常混合發生,發生量往往會在短期內迅速上升,以至於幾十隻成蟲集中在一株植株的幼葉、新梢上危害。開始時,僅啃食葉片表皮組織,或咬食嫩芽、心葉,造成葉肉缺失,葉面凹陷不平,或心葉被咬斷。後出現葉片穿孔、缺刻,新梢被害常枯萎死亡,葉片發黃,生長不良,植株明顯矮化,甚至出現缺株斷壟。被害株葉片表面或嫩芽處常分布有蟲糞等排泄物污跡,影響植株光合作用。田間分布具有聚集性,在被害中心株旁邊,經常可見整株白朮苗葉穿孔,嫩頭被咬斷,葉面布滿油污的情況。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