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釋義:烈士,志向遠大的英雄。已,停止,衰減。壯心,宏大的志向。這裡指曹操統一天下的雄心。

基本信息

原文

是長春版語文七年級下 第二課第2首

曹操曹操

是人教版語文7年級上 第一首

《龜雖壽》——曹操

神龜雖壽,猷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作者介紹

陵墓: 高陵 政權: 曹魏 外貌:身長七尺余約合現今1.68米細眼長髯 曹操(155.2.24.-220.1.15)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在政治方面曹操消滅了北方的眾多割據勢力恢復了中國北方的統一併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文化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曹操出生於一個顯赫的宦官家庭。曹操的祖父曹騰是東漢末年宦官集團十常侍中的一員漢相國曹參的後人。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曹嵩的出身當時就搞不清楚所以陳壽稱他:“莫能審其生出本末”但也有人認為他是夏侯氏之子。官至太尉。

【文學成就】 曹操不但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軍事著作和《蒿里行》、《觀滄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龜雖壽》等不朽詩篇。後人並且輯有《曹操集》。

作品分析

【寫作風格】 曹操詩的內容大致有三種:反映漢末動亂的現實、統一天下的理想和頑強的進取精神、以及抒發憂思難忘的消極情緒。

【創作背景】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領大軍征伐當時東北方的大患烏桓。這是曹操統一北方大業中的一次重要戰爭。遠征途中他寫下了樂府歌辭《步出夏門行》(屬於《相和歌·瑟調曲》)。這一組詩包括五個部分開頭為“艷”辭即序詩以下各篇分別取詩句命名依次為《觀滄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龜雖壽》。從音樂曲調上說五個部分是一個整體從歌詞內容上看四篇則可以獨立成篇。

【重點詞句解釋】 驥:良馬。櫪:馬槽。烈士:有遠大抱負的人。已:停止。竟:終結。永年:長壽。騰蛇:傳說中龍的一種能乘雲霧升天。意思是:伏在馬槽上的千里馬雖然老了仍抱著馳騁千里的志向。同樣英雄雖已老去他建工立業的壯志卻永不停止。在這四句詩中曹操以千里馬自喻表現了人老志不衰的的精神抒發了一統天下的壯志和豪情。

【注釋】 ①本詩作於建安十二年(207)時曹操五十三歲。詩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藝術形象於一爐表現了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②"神龜"二句:神龜雖能長壽但還有死亡的時候。神龜傳說中的通靈之龜能活幾千歲。壽長壽。竟盡完。 ③"騰蛇"二句:螣蛇即使能乘霧升天最終也得死亡變成灰土。螣蛇傳說中與龍同類的神物能興雲駕霧。 ④驥(jì):千里馬。櫪(lì):馬槽。 ⑤烈士:有雄心壯志的人。暮年:晚年。 ⑥盈縮:指人的壽命長短。盈長。縮短。 ⑦但:僅只。 ⑧養怡:保養身心健康。 ⑨永:長久。 ⑩ 幸甚至哉:兩句是合樂時加的跟正文沒關係。

【品評】 這是一首富於哲理的詩闡發了詩人的人生態度。詩中的哲理來自詩人對生活的真切體驗因而寫得興會淋漓有著一種真摯而濃烈的感情力量;哲理與詩情又是通過形象化的手法表現出來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體的藝術形象中實現了完美的結合。詩中 “ 老驥伏櫪 ” 四句是千古傳誦的名句筆力遒勁韻律沉雄內蘊著一股自強不息的豪邁氣概深刻地表達了曹操老當益壯、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全詩的韻調跌宕起伏開頭四句娓娓說理 “ 猶有 “ 終為 ” 兩個詞組下得沉著。而 “ 老驥 ” 以下四句語氣轉為激昂筆挾風雷使這位 “ 時露霸氣 ” 的蓋世英豪的形象躍然紙上。而最後數句則表現出一種深 沉委婉的風情給人一種親切溫馨之感。全詩跌宕起伏,又機理縝密,閃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並發出奮進之情,振響著樂觀聲調.藝術風格樸實無華,格調高遠,慷慨激昂,顯示出詩人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熱愛生活的樂觀精神. 人壽命的長短不完全決定與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壽,這裡可見詩人對天命持否定態度,而對事在人為抱有信心的樂觀主義精神.

【主旨】 抒發了詩人不甘衰、不信天命、奮鬥不息的壯志豪情。

【現在版本】 曹操--《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南朝鐘嶸寫了一部《詩品》品評詩人區分第等把曹操的詩置於下品。可是曹操的詩卻有了一種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 後代無數英雄志士為之傾倒若狂。據《世說新語》記載:東晉時代重兵在握的大將軍王敦每酒後輒詠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擊打唾壺為節壺口盡缺。為什麼理論家的眼光同讀者的賞愛如此大不相同呢?這是一個頗為發人深思的問題。 王大將軍擊節讚賞的詩是曹操樂府詩《步出夏門行》的第四章--《龜雖壽》。曹操當時擊敗袁紹父子平定北方烏桓躊躇滿志樂觀自信便寫下這一組詩抒寫胸懷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此時曹操已經五十三歲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 所以詩一開頭便無限感慨地吟道: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莊子·秋水篇》說:“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 ”曹操反其意而用之 說神龜縱活三千年可還是難免一死呀!《韓非子·難勢篇》記載:“飛龍乘雲騰蛇游霧雲罷霧霽而龍蛇與 同矣!”“騰蛇”和龍一樣能夠乘雲駕霧本領可謂大矣!然而一旦雲消霧散就和蒼蠅螞蟻一樣灰飛煙滅了!古來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漢武服食求仙亦不免於神仙長生之術的蠱惑而獨曹操對生命的自然規律有清醒的認識這在讖緯迷信猖熾的時代是難能可貴的。更可貴的是如何對待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掃漢末文人感嘆浮生若夢、勸人及時行樂的悲調慷慨高歌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紀的千里馬雖然形老體衰屈居櫪下但胸中仍然激盪著馳騁千里的豪情。他說有志乾一番事業的人雖然到了晚年但一顆勃勃雄心永不會消沉一種對宏偉理想追求永不會停息啊! 這首詩始於人生哲理的感嘆繼發壯懷激烈的高唱復而回到哲理的思辨: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對人生的看法頗有一點辯證的思維他首先講尊重自然規律人總是要死的。接著講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積極進取建功立業。 最後再談到人在自然規律面前也不是完全無能為力的一個人壽命的長短雖然不能違背客觀規律但也不是完全聽憑上天安排。如果善自保養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壽嗎?曹操所云“養怡之福”不是指無所事事坐而靜養而是說一個人精神狀態是最重要的不應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壯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精神永遠樂觀奮發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體驗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對健康的重要意義從這方面來說它不又是一篇絕妙的養生論嗎! 《龜雖壽》更可貴的價值在於這是一首真正的詩歌 它開闢了一個詩歌的新時代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漢代人的思想禁錮了三四百年弄得漢代文人不會寫詩只會寫那些歌頌帝王功德的大賦和沒完沒了地注釋儒家經書真正有感情有個性的文學得不到發展。直到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風雲擾攘政治思想文化發生重大變化作為一世之雄而雅愛詩章的曹操帶頭叛經離道給文壇帶來了自由活躍的空氣。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身邊聚集了“建安七子”等 一大批文人他們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經戰亂的時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現得慷慨激昂。正如《文心雕龍·時序》說:“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並志深而筆長故梗慨而多氣也。”尤其是曹操鞍馬為文橫槊賦詩其詩悲壯慷慨震爍古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種充滿激情詩歌所表現出來的爽朗剛健的風格後人稱之為“建安風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來曹操的詩就是以這種“梗慨多氣”風骨及其內在的積極進取精神震盪著天下英雄的心靈。也正是這種可貴特質使建安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閃灼著奪目光彩。鍾嶸將曹操置於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而少文彩殊不知曹操這樣一位豪氣蓋世的英雄是不屑於雕章啄句的。鍾嶸六朝時人當時文學之士很講究文彩華美所謂“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鍾嶸對曹操的評價過低顯然是時代風氣使然。我們知道任何文學--包括詩歌在內文彩較之內容畢竟是第二位的。關於曹操的文學地位過去常為其政治業績所掩而不為人重視其實他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是有卓越貢獻的人物特別對建安文學有開創之功實在是應當大書一筆的。 (張鐵明) 南朝鐘嶸寫了一部《詩品》品評詩人區分第等把曹操的詩置於下品。可是曹操的詩卻有了一種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後代無數英雄志士為之傾倒若狂。據《世說新語》記載:東晉時代重兵在握的大將軍王敦每酒後輒詠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擊打唾壺為節壺口盡缺。 寫這一組詩時曹操剛擊敗袁紹父子平定北方烏桓躊躇滿志樂觀自信充滿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此時他已經五十三歲了。想起人生路程詩一開頭便無限感慨地吟道:“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莊子•秋水篇》說:“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 ”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說神龜縱活三千年可還是難免一死呀!《韓非子•難勢篇》記載:“飛龍乘雲騰蛇游霧雲罷霧霽而龍蛇與 同矣!”“騰蛇”和龍一樣能夠乘雲駕霧本領可謂大矣!然而一旦雲消霧散就和蒼蠅螞蟻一樣灰飛煙滅了!古來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漢武服食求仙亦不免於神仙長生之術的蠱惑而獨曹操對生命的自然規律有清醒的認識這在讖緯迷信猖熾的時代是難能可貴的。更可貴的是如何對待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掃漢末文人感嘆浮生若夢、勸人及時行樂的悲調慷慨高歌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紀的千里馬雖然形老體衰屈居櫪下但胸中仍然激盪著馳騁千里的豪情。他說有志乾一番事業的人雖然到了晚年但一顆勃勃雄心永不會消沉一種對宏偉理想追求永不會停息啊!這首詩始於人生哲理的感嘆繼發壯懷激烈的高唱復而回到哲理的思辨:“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對人生的看法頗有一點辯證的思維他首先講尊重自然規律人總是要死的。接著講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去積極進取建功立業。最後再談到人在自然規律面前也不是完全無能為力的一個人壽命的長短雖然不能違背客觀規律但也不是完全聽憑上天安排。如果善自保養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壽嗎?曹操所云“養怡之福”不是指無所事事坐而靜養而是說一個人精神狀態是最重要的不應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壯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精神永遠樂觀奮發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體驗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對健康的重要意義從這方面來說它不又是一篇絕妙的養生論嗎! 《龜雖壽》更可貴的價值在於它開闢了一個詩歌的新時代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漢代人的思想禁錮了三四百年弄得漢代文人不會寫詩只會寫那些歌頌帝王功德的大賦和沒完沒了地注釋儒家經書真正有感情有個性的文學得不到發展。直到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風雲擾攘政治思想文化發生重大變化作為一世之雄而雅愛詩章的曹操帶頭叛經離道給文壇帶來了自由活躍的空氣。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身邊聚集了“建安七子”等 一大批文人他們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經戰亂的時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現得慷慨激昂。正如《文心雕龍•時序》說:“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並志深而筆長故梗慨而多氣也。”尤其是曹操鞍馬為文橫槊賦詩其詩悲壯慷慨震爍古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種充滿激情詩歌所表現出來的爽朗剛健的風格後人稱之為“建安風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來曹操的詩就是以這種“梗慨多氣”風骨及其內在的積極進取精神震盪著天下英雄的心靈。也正是這種可貴特質使建安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閃灼著奪目光彩。鍾嶸將曹操置於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而少文彩殊不知曹操這樣一位豪氣蓋世的英雄是不屑於雕章啄句的。鍾嶸六朝時人當時文學之士很講究文彩華美所謂“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鍾嶸對曹操的評價過低顯然是時代風氣使然。我們知道任何文學--包括詩歌在內文彩較之內容畢竟是第二位的。關於曹操的文學地位過去常為其政治業績所掩而不為人重視其實他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是有卓越貢獻的人物特別對建安文學有開創之功實在是應當大書一筆的。

左 第一句左 第一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