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生土

火生土

中國古人認為,世間萬物皆由五行組成,且五行相生相剋;“火生土”就是其一,意為火在灼燒後會化為灰土,即火生土。 五行是中國古人樸素的辨證唯物的哲學思想。多用於哲學、中醫學和占卜方面。五行學說是中國文化重要組成部分。

基本信息

五行

五行列表

五行 五行

水,火,木,金,土

起源

中國古人把太陽系的五顆行星稱為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依照自己的想像和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將它們分為金、木、土、水、火五行,並將它們排好相生相剋的關係。

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生木(澆水使樹木生長),

木生火(木是五行中唯一的可燃物) ,

火生土(燒完就變成塵土了) ,

土生金(金是土中礦物質的沉澱) ,

金生水(金屬是冷的,容易在上面凝結水。

相剋:

水克火 、火克金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也就是說土滅火 ,

火可以融化金(金屬) ,

金(金屬)可以砍斷木(樹木) ,

草木可以防止土壤沙化 ,土克水(水來土掩)。

五行的相生、相剋,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觀念,表現了古代人民認識自然界的智慧以及對事物變化發展規律的認識。加為,現有七行,多餘風、電,為後世之本

火生土

五行相生關係之一。火灼燒物體可成灰土,然火生土。

中醫

心屬火,脾胃屬土。心陽、命火正常則能助長,資生脾胃的陽氣。

五行對應五臟和五時,決定著病理特徵和發病的時間,簡單講: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臟 肝 心 脾 肺 腎

五時 春 夏 長夏 秋 冬

五行代表著五臟的屬性,同時五時揭示了五臟常發病的季節,長夏是指夏季和秋季之間的季節。徐墨齋大師認為五行相生、相剋作為五行學說中重要的部分,一直指導著中醫的臨床實踐,救治了無數病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