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電視台

澳門電視台

澳廣視;葡萄牙語:TDM - Teledifusão de Macau, S.A.,葡萄牙文縮寫為“TDM”)為澳門提供公共廣播服務,下設5個免費地面數位電視頻道,1個衛星電視頻道及兩個電台頻道包括《澳視澳門》、《澳門資訊》、《澳視體育》、《澳視高清》、《Canal Macau》(葡文電視頻道)、《澳門-Macau》(衛星電視頻道)、《澳門電台》與《Radio Macau》(葡文電台頻道),以及官方網站(tdm.com.mo)及移動裝置應用程式“TDM App”和網上社交媒體Facebook 專頁等。

澳門電視台

澳門電視台自成立以來,一直虧本經營。如1985年,澳門
廣播電視公司的廣告費收入只有近500萬澳門元。而全年支出卻達4000萬澳門元。1989年1月後,澳門電視台開始接受私人股份。成立了澳門廣播電視有限公司,由公司董事局管理電視台。電視台的廣告收入不斷增加,1989年的廣告收入已是1988年的4倍。但虧損局面仍未改觀。新電視台發射塔於1990年7月正式啟用後,其發射範圍不僅澳門而且遠至香港。香港有1/3地區可以接受到澳門的節目。直播賽狗只限於中文頻道。由於繼續虧損,1991年達8千多萬澳門元,為節省開支,又於1991年中停止播出中文台的早晨及中午節目,並刪去“澳門開心夜”綜合節目。後來又恢復部分節目。

澳門電視台,前稱澳廣視中文台

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的免費頻道,於1984年5月13日啟播,2007年4月1日更名為澳門電視台。
澳門電視台除新聞等少數自製節目外,基本上以直播體育賽事、外購電影、電視劇(多為香港無線電視的港劇與中央電視台連續劇如劉羅鍋大宅門雍正王朝等以及外國劇集人在江湖及色慾都市;資訊節目及少量卡通片為主,亦有部分內地電視節目與佛教節目;而電台節目主持人亦常在電視台節目上出現,甚至擔任電視台播出之外購卡通片配音。
全澳類比電視訊號發射頻道及頻率
發射站頻段頻道
東望洋山UHF第30頻道
海蘭花園UHF第43頻道
路環保全部隊塔樓UHF第47頻道
氹仔保全部隊塔樓UHF第49頻道
嘉華閣UHF第60頻道

節目介紹

其他直播節目

報導澳門政權移交直播、除夕倒數活動、特首施政報告、立法會答問大會、授勳儀式、大型體育運動直播(如2005年東亞運動會、澳門龍舟邀請賽、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世界女子排球大獎賽(澳門站)、2006年世界盃足球賽等。

合作製作節目

1996年開始跟內地鄰近城市如廣州舉辦電視節活動;在回歸後,澳廣視與內地各省簽署協定,分別為20多家省市電視台合作製作30多屆“電視節”交流宣傳節目。與澳門理工學院合作播出澳門教育電視(已停播),90年代曾合作轉播賽狗、賽馬節目。

過去自製節目

《諮詢奉告》政府宣傳節目、《電腦新幹線》、《懷舊澳門街》、《識飲識食》、《鏡花緣》影友節目、《凡人曲》介紹澳門各行各業,《我們都是澳門人》等等,天氣報告(之前為新聞後由主播讀稿,近兩年成一小節目,模式與香港類似,由天氣小姐播報),節目監製為陸鋼。另外該台在80年代唯一製作的電視劇為《天網》(4集)。

自製節目

近年因為澳門發展之關係,向電視台投放之廣告商愈多,減輕公司之虧損之下,電視台在2006年起嘗試以自制節目與重點外購節目為兩條主線開拓平日晚間之收視。以星期一至五節目先後順序分別為:
“八點半黃金劇場”──播出電視台重點推出之外購劇
“十點半澳視縱橫”
財經雜誌
競健群英──自製體育新聞節目。
放眼世界
風火台
濠鏡拾遺
澳門小姐競選
主條目:澳門小姐 (選美),1985年至1998年及2008年舉行的八屆選美活動,澳廣視中文台作現場直播,當時來說是電視台最大的盛事。

其他

在澳門政權移交前,每天晚上凌晨收台前皆播放一次葡萄牙國歌,並以大三巴牌坊作畫面背景。廣告方面,90年代中期前該電視台無甚廣告,隨澳門經濟發展之下,廣告漸多,但政府宣傳公益廣告與自家節目宣傳占的比率也占去一半廣告時間,另在2005年新契約中已加入禁菸與禁酒廣告(晚上九時前)條款,而博彩廣告不得以博彩作主要宣傳目標且不能在晚上九時前播放。
收台期間會播放由路透社提供的財經訊息,並以澳門電台中文台的廣播作背景聲音,而在早上廣播前半小時則為教育暨青年局最近活動宣傳廣播畫面,最近澳門電視台在收台期間轉播中央電視台的新聞頻道節目。
澳廣視2005年首次與澳門民政總署合辦《澳門流行音樂節原創動力音樂會》,由香港與澳門歌手共同參與。年度活動還有與香港電台、廣東電台、佛山電台合作主辦《粵港澳國語大賽》。

現有節目

新聞節目

主條目:澳廣視新聞
每天19:00-19:45於澳門電視台直播,是為澳門電視台最高收視之節目(占全澳逾半人口收看),報導澳門當天新聞為主,部分澳門新聞可於播出結束後兩小時於網上重溫(另有13:30的一節午間新聞、21:15的一節新聞簡報與23:15的一節晚間新聞,而晚間新聞會在收台前整點重播一至兩次,另7:45及22:15有兩節國語新聞)。葡文台則為20:30及24:00播出葡語新聞,23:00播出英語新聞。
因其董事背景加上澳門政治生態之影響,除陳述政府觀點外,其新聞編採政策“自我審查”味道甚濃,報導手法近年頗受批評(當中以對2005年東亞運動會澳門代表隊升旗事件的處理手法攻擊最為猛烈);因其背景關係,對官方採訪一向受新聞局優待。但縱使如此從收視上來看,澳門居民還是較依賴此新聞節目來了解當天澳門的時事。
現時新聞總監譚啟鴻、新聞及公共事務部總編輯羅崇雯,在過去也為該台新聞記者。而部分記者任職後亦投身於其他香港傳媒駐澳門記者,如早期之記者張志承(現為新報駐澳門記者)、林建誠(現為有線電視駐澳門記者)等;現為澳門大學社會及人文科學學院新聞與公共傳播課程主任林玉鳳、澳門廣告學會會長鬍錦漢也曾為該台記者及主播。
其他新聞節目
澳門早晨、午間新聞、夜間新聞、國語新聞、新聞報導
新聞及公共事務部還製作一些時事節目,如7:15-9:00直播之《澳門早晨》(2002年7月1日前為《澳視晨彩》清談節目)與每周半小時之《澳視新聞檔案》時政節目(模式類似香港無線電視的同類節目相似),或2005年立法會選舉系列節目。
2007年3月22日起逢星期四22:30播出的《風火台》錄影節目,形式類似1992年亞洲電視龍門陣節目的討論政治與民生時事節目,每集45分鐘,以一位主持與兩位嘉賓以圓桌品茶之形式討論民生問題。其言論的尖銳性雖與龍門陣相去甚遠(錄影而不設現場觀眾,每集經剪輯,共換上三組嘉賓討論問題),但作為該類型節目在澳門較少有之下,該節目的出現也是較突出的。雖然不設現場觀眾席,但是觀眾看完節目後可以寄電郵留言。嘉賓有曾為該台記者之澳門大學助理教授林玉鳳、譚志強,以及文化評論人李展鵬、時事評論人黃東及方念湘,該節目之策劃人為新聞部葉國華。有人把風火台各集節目放上YouTube,可以讓世界各地重溫。

時事節目

澳視新聞檔案
風火台
財經雜誌

綜藝節目

歡樂滿FUN
遊戲高手
Sing 擂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