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粽子

潮汕粽子

潮汕粽子是廣東一帶的傳統名點,屬於端午節食俗。甜潤爽口,涼喉解渴,其色、香、味俱佳,深受潮人的喜愛。所用原料為 糯米,雞肉,香菇,蝦米,板栗,紅豆,白果,醬油,白糖,砂茶粉,鹽,粽葉,粽繩。

粽球

材料

糯米、雞肉、香菇、蝦米、鹹蛋黃、紅豆、白糖、粽葉、粽繩、白果、板栗。

做法

將糯米洗淨,煮成糯米飯(偏硬較好)。

把雞肉切長條,將雞肉用醬油、砂茶粉、鹽、少許生粉等調味料醃1小時。

香菇泡軟後,去蒂切成2半;蝦米浸泡開水;鹹蛋黃切半備用。

紅豆用高壓鍋壓半個小時,過濾水分,壓碎,下油、白糖炒成紅豆沙。

把糯米飯分成2份,一半下糖炒成甜糯米,一半炒成鹹糯米。

洗淨粽葉及粽繩,取1張粽葉,在三分之一處折成漏斗狀,在漏斗中舀入豆沙、甜糯米、白果,再放入鹹糯米、香菇、板栗、鹹蛋黃等餡料,再加上雞肉填滿,接著將多餘的粽葉折回蓋住漏斗包裹好,用繩子在粽腰處紮緊打結,做好後放入鍋中,用中火蒸20分鐘,便可食用。

梔粽

材料

糯米、梔子、姜鹼液(或蘇打粉加入濃茶水的漿糊)。

做法

潮汕粽子 潮汕粽子

用糯米浸漬後用手工推石磨磨成粉漿,配入搗碎梔子(民間多稱枝子或黃枝)浸泡濾渣成為黃色藥液,然後又再用鋪姜鹼液拌勻(鋪姜是潮汕通稱的青草藥,曬乾煅成炭末,浸水濾渣取液),時下因加工工序麻煩而難得,故常用碳酸氫鈉(蘇打粉)加入濃茶水與糯米漿(粿漿)搓勻盛放入蒸籠爐火蒸熟,便成為黃色晶瑩潤滑的香噴噴優質梔粿.吃時蘸粘著白砂糖。美食,甜潤爽口,涼喉解渴,其色、香、味俱佳,深受潮人的喜愛。

中醫養生

端午時令氣候炎熱,蚊蠅滋生,病邪襲人,在缺醫少藥的歲月,古人採取“時節做時粿”的既美食又防病的科學加工製作粿食方法,以達到“時令防時病”的目的,時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梔子,清熱瀉火,除煩解郁,涼血解毒,主治胃中熱氣,瀉三焦火,除時疾熱,去熱毒風等功效。潮汕人家端陽食梔粿,清積熱,祛疫疾,助消化,稱得是時令的保健粿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