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成稷

潘成稷

潘成稷,筆名蒼山牧雲,字泓西,號九州。別名:蒼山牧雲。中國民主同盟四川省青年委員會副主任。生於皖北懷遠縣,祖籍徽州歙縣大阜。當代著名辭賦家,詩人,學者。新詩路世界華文聯盟發起人,創建西部國學院,當代中華士林文化的開拓者。1999年10月,創建新詩路世界華文聯盟。《天府詩苑》副主編,《當代辭賦》總編輯。世界華人少年作家協會、中國作家協會、中國散文學會、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辭賦駢文創作中心副主任。截止2010年8月創作辭賦作品568篇,其中刻碑42塊。代表作燈》。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人物潘成稷
蒼山牧雲,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人,現居四川成都市。原名潘成稷,字泓西,號九州。中國當代知名學者、辭賦家,國學家,大陸新儒家代表之一。蒼山牧雲創作以詩詞歌賦、散文為主;治學以儒學、詩詞理論及徽學為主。推崇者冠以“賦骨、“詩丐”、“文壇更夫”、後儒學奠基人。其平生耽吟詠、研詩詞、賞析皆有用心,已有約600萬字著述問世。其中《蒼山牧雲辭賦選集》1-12卷是其代表作。其集結作品“新詩路*漂系列”專著《萱暉文存》(總計55卷,題材涉及11種,由“新詩路世界華文聯盟”出品)。
其夫人千夢難尋(王惠)也是當代作家,代表作《漂-詩路詩語》。喜文慕學,詩詞歌賦,無所不涉,無所不精。早年不順,學程坎坷,曾就讀於包集中學,南京大學。中年輾轉寧川,禍病兇險,幾近殞命。先後就職江蘇省作協《春筍》報社,四川省作協《天府詩苑》雜誌社,後擔任CYTZ、ZX集團高管及文化研究工作。一級作家,編審,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高級經濟師。中華士林文化的開拓者,新詩路(即新詩路世界華文聯盟組織簡稱“詩盟”)和中國賦都兩大文化運動發起人(政協提案《成都文化新名片:“中國賦都”_》),中華駢文運動干將之一,巴蜀賦派第二代之代表人物。創建西部國學院、中國辭賦研究學會,中國民主同盟四川省青年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主同盟四川省文化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南京大學四川省校友會副會長。

個人履歷

榮譽證書榮譽證書
1970年10月出生在淮北農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
1986年夏在《春蕾》上發表處女作《》(現代詩歌);
1987年初加入《幼芽》文學社;
1988年創作第一篇文賦《蒼山牧雲謙卑賦》;
1992年7月在江蘇省作家協會《春筍》報社參加工作;
1993年10月第一部古詩集《大浪淘沙》出版;
1995年5月第一部散文集《月落西橋》出版;
1996年6月第一部現代詩集《漂-新詩情話》;
1997年初在懷遠縣禹王宮出家,為丘處機十九代弟子,道號“道行”,悟道逾半年之久。期間,隨時任安徽省道協副會長兼秘書長的俞圓嘉師叔遊歷中原名山古剎,梳理、修編《中國道教史》。終堪破道教,還俗。
1998年6月入川。
1998年10月創建新詩路世界華文聯盟。
2009年5月已有14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5000箇中文(渉文學)網站,開設了“新詩路”作品專欄,其輻射範圍廣而深遠,直接影響著世界對新華文的探索和思考。
1999年11月倡建中國士林文化學會(簡稱“士林會”),從此成為當代中華士林文化與新詩路的開拓者、主將。2005年建立士林精神QQ群,2012會員突破500人。
2000年冬建立第一個網路部落格“紅塵詩僧”,2005年度被評為“中文十大詩文部落格”;
2006年8月部落格搬至“部落格屋”(網名:牧雲僧人),並成為該網站詩詞歌賦板塊的領軍人物。
2009年10月其屬部落格、專欄、論壇綜合點擊率,已突破2億人次,搜狗收索“蒼山牧雲”詞條達1500多萬條。
2007年底參加中國民主同盟。
2008年3月年辭賦專輯《漂-詩路辭賦》(上中下三卷,收錄辭賦作品600篇)完成整理;
2009年接受央視採訪,拍攝《尋根傳統文化》系列專題片,名聲大噪。
2007年-2009年,蒼山牧雲整理出版《新詩路*漂》系列作品及《蒼山牧雲辭賦選集》十三部,同時著手策劃“國學興國*建國六十周年首屆辭賦發展論壇暨蒼山牧雲辭賦作品交流研討會”。主要貢獻是詩歌與辭賦創作二個部分,他是通過27本白話詩集(專集24冊,其中選集《蒼山牧雲白話詩經選輯》分上中下三冊),10本古體詩集奠定他在新白話主義及新古典主義兩方面成就的,尤其是《漂-詩路辭賦》(上中下三卷)基本奠定了他辭賦界“賦骨”的地位。這一時期的創作經驗為他在詩學、辭賦等方面的研究積累了豐厚的資源,著名學者余秋雨先生曾經說:“如果沒有如此浩繁涉獵廣博的創作經歷,他是建立不了自己獨特的思想體系的”,創作本身之於理論的提升可見關聯之切,讓其受益匪淺。
2009年3月,《蒼山牧雲辭賦選集》1-12卷一版,被評為“十大才子辭賦家”;
2010年7月,《蒼山牧雲白話詩經選輯》三冊出版;2010年兩會期間,向通過民盟四川省委向四川省政協提交《成都文化新名片:“中國賦都”_》提案,闡發將成都打造成“中國賦都”的都市品牌理想。
2010年11月,《蒼山牧雲辭賦選集》1-12卷二版;
2010年秋冬之交,註冊中國國學院西部分院(即“西部國學院”的前身,構想中下分後儒學、國術、國技、徽學四個所);
2011年5月,和老作家馬識途、魏明倫等應邀參加“首屆中華辭賦北京高峰論壇”,並作《蒼山牧雲辭賦觀》主題演講;
2011年7月,為中國紅十字會創作《博愛家園賦》,中國紅十字會在西部“千村百縣”博愛家園百碑工程啟動;
2013年,5月《國學誦讀》系列圖書教材規劃出版,書中漫畫有年輕畫家潘存勇創作。

學術研究

1、“蒼山牧雲“新古典自然主義”理論體系即“四觀說”:——新詩路”二大核心創作理論基礎之一。
1988年,《我的古詩詞主張》中提出“無韻詩”概念,即古詩、詞觀;
1992年撰寫《散賦考》理論研究論文,提出“立言貴新”辭賦創作觀;
2000年撰文《關於漢字改革之若干點思考》論文,闡述文字觀點,即文字觀;
2002年撰文《國學彙編索談》論文,對傳統國學典籍新編提出“刪編文史之糟粕,弘揚國學之經典;辯證客觀之繼承,光大傳統之文化”(即國學觀)的整理原則。
2、“新白話文自然主義”即“三觀說”:——“新詩路”二大核心創作理論基礎之二。
1993年撰寫的《速讀時代創作特徵》:即閱讀創作觀:從閱讀的角度思考寫作,提倡簡約精悍小品文創作,要求作品必須在10秒內,就要出現一個閱讀興趣點,從而抓住讀者的閱讀熱情;
1995年撰寫的《新白話文的語言特徵素描》:即創作語境觀:要求作家的語言應賦有靈動跳躍、色彩豐富、繁麗活潑三大特點;
1999年撰寫的《新白話文的樸素理想構想》:即創作使命觀:倡導作家的靈魂里應供奉著自然的人性及具有鮮明民族文化特徵的普世價值,例如陽光、泥土、種子、水等。而不是神性、宗教、黨派功利性的文學主張等三大觀點。
3、儒學研究
2010年秋冬之交,籌建中國國學院西部分院(即“西部國學院”的前身,下分後儒學、國術、國技、徽學四個所),“西部國學院”以建設“後儒家”為核心,兼顧徽學研究,從此他開始用心對在傳統文化的梳理、刪編、修剪和“致時以用”的發展上。
2011後,年過不惑的蒼山牧雲思想趨於溫和,保持著一種寬容的、溫情的治學態度。尤其要提到的是“三徽”(即《走進徽州》,《徽州賦》、《大徽商賦》三篇)的發表不僅給中國徽學研究帶來了一股新風,也讓歷經半個多世紀探索的徽學專家看到了希望,他因此也被徽派學者珍視為“徽學之花”。當代研究學者普遍認為這是蒼山牧雲人生的一個重大的轉折點與標誌,因為“三徽”熱完全超出他的意料,從而也點燃了他在與敦煌學,西藏學並稱中國三大區域學——徽學說上的研究激情,甚至可以說激發了他的學術野心,這為以後他的“後儒學”開創,鋪平了坦途。

軼事典故

一九七零年陰曆十月初八,蒼山牧雲降生在居蚌埠36公里的潘圩村。母親崔海華是當地銀行家崔懷苗(字育青)的三女,祖母王玉鏡(字鑒心)是進入懷遠縣誌中的地方名人,外祖母孟賢佩的哥哥孟賢雲是一位說書藝人。儘管蒼山牧雲出生時,外祖父及祖母都已謝世二十多年,卻是他隔世的榜樣,這三位老人對他的成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1、抽泣止淚:蒼山牧雲出生時,家貧如洗,恰好當天生產隊里分了一百零八斤稻穀,父親潘少同,依族中堂侄聯行、跟行之名,給長子取名“稻行”。嬰孩愛哭,普世皆然。稻行哭泣時特別好哄,只要有人說“稻行不哭”,哭聲便戛然而止,儘管抽泣不輟,但已然無聲止淚了。
2、幼年老成:蒼山牧雲一歲左右時,一日托腮坐在門檻上若沉思狀,母親問他在乾什麼,他長長嘆了一口氣說:“哎,我在想過去的事,都不知道嗎?”。母親大笑,逢人就說,孩子“深刻”。
3、首次買書:父親是村子裡的“能人”,凡事能在鄉下見過的小生意,幾乎都做過。兩歲多時蒼山牧雲隨父親趕集,看到集市上有賣舊書的,蒼山牧雲執拗要父親父親給自己買,父親堅持不過終於買下,後來蒼山牧雲認字以後才知道是那三本書《馬克思主義》、《列寧思想研究》、《毛澤東思想》,也因此落下了“書迷”的雅號。
4、書包趣事:長到三歲時,一日蒼山牧雲將家裡一批“巨款”拿到村裡的代銷店,說要買書包。代銷店裡的經理聽到聲音卻到處找不到人,最後貼近櫃檯往下一瞧,才看到手捻十元大鈔的一個小孩,便逗笑了。“你要書包乾什麼?”經理問“我要上學”儘管一臉奶氣,孩子卻斬金截鐵地說。經理是族群中的長輩,按輩分是蒼山牧雲叔爺爺,見孩子稚氣憐愛有加,就抱起孩子找到蒼山牧雲的母親說:“海華,真有錢,讓孩子拿怎么打的錢買書包嗎”?從此蒼山牧雲又多了一個“想上學”的名聲。
5、採集民俗:對於一個家無藏書的村童來說學習是要創作條件的。從上四年級起,蒼山牧雲就對農諺產生了濃厚地興趣,無論是在田間地頭,還是在莊前屋後,只要有時間,蒼山牧雲都會蒐集一些俚語短句。到高中畢業,他整整記下了三大本農諺及民謠,為其後來詩歌的通俗化,無意中埋下了飽滿的種子。
6、古詩基礎:黃埔軍校武漢分校五期畢業的路元奎解放後在家務農,從小就讀私塾的路先生是鄉里遠近聞名有學問的人,有《田間集》傳世,他是蒼山牧雲表姑婆家的叔翁,蒼山牧雲深得其真脈,1993年結集《大浪淘沙》詩集中依稀可以看到“花間體”的影子。詩中有《詠秋蚊》(“狂徒不知已入秋,喇叭鼓吹勢未休。囂張自顧嗡嗡叫,叮人嗜血將到頭”。)等頗受老師喜歡。
7、不忍趨蜂:蒼山牧雲在江蘇作協工作期間,得報人羅應倉先生眷顧,寄住在羅先生閒置於惠明河畔的兩層小樓里。小樓中西合璧,一樓蒂結平房數間,由於少人居住,夏天樓上野蜂聚集,嗡嗡作飛,紛擾四鄰。羅先生患之,叮囑他驅除。過一段時間羅先生復來,見蜂陣往來如故問其故,蒼山牧雲說:“蜂因無家才寄宿先生檐下,就像我一樣,如果我把他的家搗毀了,它們也就沒有家了,故不忍!”。羅先生聞言默然良久,從此以後再也沒有過問這件事。蒼山牧雲就是在這棟小樓創作《子夜詩會》系列及《黑色的康乃馨》等著多散文的(1996年集結出版在《漂-夜泊秦淮》一書中)。

創作綜述

蒼山牧雲醉心詩詞歌賦、遊獵散文隨筆,學養廣博,現代詩深受泰戈爾、米斯特拉爾、聶魯達影響,散文則有德富蘆花、普魯斯特、紀伯倫等大家的風格,古詩詞作品雜燴百家自成一格。二十世紀前與杜道生、魏明倫、武志剛、隆梅雪川、周曉明(錫東刀客)等交往密切,後特立獨行,幾無交際。但隨著閱歷的加深漸漸覺得“詩詞歌賦皆小技也”,開始注意到徽學,並以此入手重新檢視了儒學。從“日日解新儒,從此不無聊”,到有所得“伸我一雙手,拯爾出溺流”,便是這一時期的生動的寫照。
以書為師、一介布衣的蒼山牧雲,淡泊名利,唯對中華文化堅守不渝。“深愛國貨”的他喜歡民族節序風俗、賞愛民族建築、醉心民族音樂,有些人說他“保守、陳舊”,他說“我出生就落後中華文化五千年了,能新的了嘛?”。蒼山牧雲得獎未計,其《蒼山牧雲辭賦選集》由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蔣樹聲先生(原南京大學校長)題寫書名,收錄其辭賦作品586篇(其中刻碑42通),與巴蜀鬼才魏明倫,重慶陳恩田並稱“巴蜀辭賦三大家”。
中國道教協會第六屆會長,兼任中國道教學院閔智亭院長稱之“以道入儒,儒之新途”。著名詩人流沙河說他“堪經學之謬誤,集理學之大成”。當代學者鍾樹粱說他“學融天下,儒貫今古”。李朝今贊之:“國學中樞,押韻如土入地,古風似雲飛揚;筆墨問學,讀來似蝶舞花,用力如牛耕田。”當代學者劉曉波說他“為信仰崩塌的現實豎起一座豐碑”。

文言簡介

蒼山牧雲者,有潘氏,滎陽季孫之苗裔也。夫潘者,舜之裔媯姓、契之裔子姓、楚之裔羋姓,蒼山系出文王一支,畢公之後。先族久立廟堂,為能臣。禹有潘琳,鑄九州之神鼎;楚有潘崇,稱太師於王庭;燕有潘兢,鎮邊之大才;漢有潘乾,開中牟之一脈。晉有潘岳,陸海潘江;宋有潘美,配享廟堂;清有世恩,三朝宰相,皆以謀略才名聞名於當世也。
蒼山牧雲公元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誕於皖北珠城,屬山東一脈,復因其祖母為魯之蒼山人氏,故以筆名而念之!斯為序。正文其人也,品正善良、個性昂揚;博覽群書、文史曉彰;健步趟四海,輕舟犁五湖;才高七斗、志納崑崙;頌詠百家,半腹經綸;深諳天文地理之經緯,境達變古用今之能事。
智勇遙臨壯士前,風流豈甘落人後,其性亦倜儻。倡“新詩路-漂“文學之流派,首創華文新詩路,開有韻無律之詩風;奠基後儒之學,提案中國賦都。擅創想思維,啟“漂“系列之先河,為打工文化之前驅。褒之有餘,獻之不足。或雲“更夫“、“詩丐“、“賦骨“,久而受之。其謀也,策劃獨裁、霸道揚鏗;技法詭秘、目高群倫;揮毫有神算、夢幻筆生花。
通《周易》,知《孫子》,用'三十六計'。能為撒豆成兵、點石成金;變無生有、空穴來風之事,縱偷天換日、李代桃疆、移花接木、瞞天過海、借市生財、假道取虢亦不在話下。主張:資源最佳化、賢聖相哺;開元破零、整合乾坤;借時力造時局而趁之,韜略以致遠、戰術致原創,數字策動、天地人和。
俯仰無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其態亦從容。仰其風骨也,飽經蒼桑、窮達超然;物喜己悲、耗智獻知。長視學之才,動如攻於九天之上,冥如藏於九穴之中。反應石破天驚如流星破夜,創意神遊八荒似天馬行空。心宇浩瀚、氣度絕塵;修身浩然、四海縱橫;舉止雅貴、出語驚人。
席上揮毫,政論揚文宇;卷左潑墨,造化激壯思。洞穿商勢如海、戰勢如潮之態勢,其目如炬。其察也,窮盡日月風華、天地物理之氣象,獨步千古、妙文天下;獨孤求敗、蓋世無雙;劫波終平垂清譽,每臨大事靜氣沉;才氣如虎、心吞六合;犀利卓峻、遒勁雄渾。膽大如斗、一指擎天,其心亦壯麗也。觀其勇,誠具江中斬蛟、雲中射鵰之勇;西天攬月、東海戲龍之勢;備沉穩厚重統攝大局之謀略。前比古人盡逝,後擬晚生未出!命比天高、心比唇紅;鐵臉天下、傲骨錚錚;君臨鼎器、孤梟雄風;自為自在、笑傲江湖。

社會評價

(蒼山牧雲)現代詩不如散文,散文不如古詩詞,古詩詞不如辭賦,辭賦猶精。”——程千帆
“程舟側畔,桃李能言!”——饒宗頤
“此子(蒼山牧雲)若能持之以恆,磨礪砥進二三十年後當有小成。”——錢鍾書
“蒼山小友言雖拉雜,然能於而立之年自成一家,亦屬不易。”——季羨林
“(蒼山牧雲)詩文戾氣太重,當習老莊之學而化解之……”——姚奠中
“程門麟兒,江南有望!”——施蟄存
“潘帥小相如,霍老愧不如”——霍松林
“辭賦奇胎,江淮大才。”——余光中
文涵浩氣,詩透曦輝;——余坦勛(流沙河)
“(你)詩詞思如九天之來潮,兼無形式之羈絆,頗近太白之風骨。”——賀新輝
“潘家有此佳兒,猶林氏(指清林之望、林介弼叔侄,懷遠人)復生!”——劉欽賢(懷遠鄉賢,《淮風》總編)
“你以古文寫意手法入賦,別開生面,我打算選幾篇收錄在《禮記選譯》里。”——周振甫
“作品(指作者《酒賦》一文)明快清麗,頗得漢魏風骨傳”——錢仲聯
“繁麗的社會風光,在你的筆下熱情奔放!”——高放
“纖柔華麗或有不及(雪川),精深峻麗則有過之”——敢峰“文章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的高妙藝術手段,表達出高貴的情感。”——金啟華
“時序的流變,節候的變化,人事的升遷離合,在筆下如魚得水,駕馭文字的能力,可謂出類拔萃了”——張岱年
“建安風骨,賦都文侯。”——馬識途
“在風格上,鐵骨融峻拔於一爐,接席枚乘而無愧色”——韓秋白
“當代辭賦剛剛復興,保護好第二代辭賦人,才會有第三代、第四代,這個事才能做好”。——周汝昌“
徽客寄蜀,才逼子云,情窮相如。”——杜道生
“閣下之宏圖理想、胸襟雅量,加上閣下之才貌品相,無所不能。”——文懷沙
“模山范水之筆力,上承漢唐,下開新篇”——刁長慶(四川毛澤東詩詞學會。成都市毛澤東詩詞學會創始人會長)
“劉家揚雄本屬漢,如今司馬改姓潘。”——魏明倫
“江南文風,綴點巴蜀神韻。”——白航
“當代辭賦之界標,當以希望能你的文章為拐點。”——劉君惠(四川學者,大學教授)
“一師同門,相學見長。”——王淡芳(四川學者,大學教授)
“物體甚是工致,析理入骨三分”——袁弟銳(四川學者,大學教授)
“前世文膽,今生賦骨。”——李國瑜(四川學者,大學教授)
“感於物而情動,托於意而志揚。”——何開四(四川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
“驚奇之文,神奇之人。”——徐康(四川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
“衣缽有托已,閒堂磕然亦當含笑九泉也。”——趙本夫“
(蒼山牧雲)以散文體入賦,試圖踏出一條當代辭賦的新詩路,就不要在乎結果如何。”——丁芒
“才令巴山色亂,賦使蜀水增輝”——梅隆雪川

著作一覽

(一)、白話類:《新詩路*白話詩經》共三十八卷
1、詩集:十六卷
《漂-詩路情話》(愛情卷)
《漂-詩路物語》(哲思卷)
《漂-詩路紅塵》(漂流卷)
《漂-詩路滄桑》(流浪卷)
《漂-詩路前沿》(時政卷)
《漂-詩路漂泊》(打工卷)
《漂-詩路鄉愁》(思鄉卷)
《漂-詩路私語》(溫情卷)
《漂-詩路花語》(哲思卷)
《漂-詩路號角》(詠志卷)
《漂-詩路清音》(雜思卷)
《漂-別了南京》(史詩卷)
《漂-詩路殘句》(斷章卷)
《蒼山牧雲白話詩經詩選》(上中下三卷)
2、童話、寓言類兩卷
《漂-詩路夜鶯》(童話卷)
《漂-詩路驛站》(寓言卷)
3、散文、隨筆類五卷
《漂-月泊秦淮》(散文卷)
《漂-月落西橋》(散文卷)
《漂-月掛西窗》(散文卷)
《漂-詩路札記》(隨筆卷)
《漂-詩路師語》(隨筆卷)與千夢難尋合著
4、小說類兩卷
《漂-詩路夜話》(小小說卷)
《漂-空城》(長篇小說卷)
5、學術類八卷
《漂-詩畫圖譜》(詩學、辭賦學、文學研究文集)
《字略文伐》(文字、文學、文化、文明四論)
《徽塹》(徽學卷)
《儒學系考》
《後儒論》
《後儒學》(國學三卷)
6、其他類五卷
《漂-詩路蒺藜》(雜文卷)
《漂-詩路行吟》(哲學卷)
《漂-詩路螢屏》(影評卷)
《漂-詩路評點》(我寫別人)
《漂-點評詩路》(別人寫我,又名“走進*蒼山牧雲”)
(二)、古體類:
《新詩路*大浪淘沙》共十五卷
1、古詩詞類九卷
《漂-詩路牧雲》(旅遊卷)
《漂-詩路花雨》(禪詩卷)
《漂-詩路蘭藥》(唱和卷)
《漂-詩路春秋》(人物卷)
《漂-詩路古意》(花箋卷)
《漂-詩路天府》(雲遊上、下卷)
《漂-詩路偶成》(無題卷)
《漂-詩路史話》(讀書卷)
2、辭賦類三卷
《漂-詩路辭賦》(上中下三卷)
3、其他類三卷
《蒼山牧雲文言小品》(雜碎集)
《蒼山牧雲詩詞選》(選輯集)
《蒼山牧雲辭賦選》(選輯集)

現代作品

選自【新詩路】《漂-詩路情話》二首
(一)今生-秦淮河
1
你滿滿的美麗
激起我漫漫地追求
你淺淺的一個微笑
點燃我一生的溫柔
2
雲和水的相戀
有著說不盡的情惆
青春招惹了添亂的紅豆
相思便走不出生命的盡頭
3那迷離縹緲的笛聲
似慢慢隱去的晨柳
那裊裊盪開的艷波
糾纏著漂泊的蘭舟
4
遺落在夢中的清音
依偎著迷惘的離愁
美得讓人心痛的姑娘呦
蘭草一樣的倩影
童話般的消瘦
5
微醉蹣跚的月影
浮上昔日淡淡的小樓
隱隱約約的紗窗里
你托著粉嫩的嬌羞
6
你軟軟款曲的秀髮
白皙纖纖的素手
你臃倦幽幽的怨尤
脆薄似淺睡的春愁
美得令人心碎的姑娘呦
我為你虛弱成一杯微醺的醉酒
7你滿滿的美麗
化作江南的清愁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今生我還沒有愛夠
(二)長沙雪
1
在沒雪的日子裡
我的靈魂為您聖潔成一幽含笑的蘆花
在飄雪的季節
童話溫馨如夢
雪遙想你時
我仿佛在追尋一曲漂泊的彩雲
今天下雪了
您知道嗎
我的愛人
我竟為您孤獨得如此美麗
2
在沒雪的日子裡
我的靈魂為您聖潔成一幽含笑的蘆花
在飄雪的季節
童話溫馨如夢
雪插遍天涯的小白旗
不是嫦娥踏出的霓裳曲
而是我飛向你的羽翼
真的下雪了
你應該看到的
我的愛人
我正為你盛開著這潔白的美麗呢
選自【新詩路】《漂-詩路物語》(哲思卷)二首
(三)
母親的眼淚是鹹的
1
一個海島
一塊陸地
彼此孤獨著
似乎沒有聯繫
海是距離
水也是距離
但是海水是鹹的
如同母親的眼淚
台灣富饒的崛起
是大陸延伸的呼吸
2
這邊是颱風
那邊是暴雨
就這樣被苦難牽繫著
從未曾忘記
風也淒迷
雨也淒迷
但風雨是孿生的
像一個母親的兒女
孤懸海外的寶島啊
是掛在祖國腮邊的淚滴
(四)

1
孩子晾乾臭腳丫
老人放下酒杯
月亮溜下柳梢倒進夜的懷裡
我趴在床上向夢中游去
2
輾轉反側
人也是脫去鱗甲游弋在床上的魚嘛
以風沐浴
鳥也是融化於無垠藍天浴場上的魚嘛
魚跪在水裡
是眺望比水更蔚藍的夢嘛
選自【新詩路】《漂-詩路紅塵》(漂流卷)兩首
(五)
故鄉組詩
1
上學的大路
不知什麼時候已經變成了羊腸小道
披著燕尾服的黑喜鵲
在暮色中的電線上
一排排蹲著
童年的鄉村遙遠了
卻經常在夢中
被我清晰地觸摸到
2
壩子上的樹被砍得精光
泥沙淤平了河底
船兒只好改道
水鳥也開始了遷徙
門前的清溝河終於乾涸了
魚兒還歡騰地游在我童年的清波里
3
春天嫩得發綠
那是青草的顏色
冬天老到白頭
因為昨天剛剛下完一場大雪
夏天河水漫出田壩
魚兒游得哪個溝渠都是
秋天大雁飛過田野
又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選自《漂-詩路滄桑》兩首
(六)
黑夜
1
地圖不是實際的疆域
每個時刻都十分渺小
走失在紙上
消失在白天與黑夜的指縫
2
在黑暗的冬季
寒冷像版圖一樣遼闊漫長
人們緊咬牙關
用沉默交換生存的權力
3
一個民族總有人在仰望天空
每一顆星都堅定地醒著
在無邊的夜幕里
渴望懷孕
4
黑暗中有一種力量被我聽見
還有一種聲音
敲開房門
與我含淚相擁
(七)
無題
1
在蒼茫的大海上
沒有燈光
毫無目的的人們
在歲月中逃亡
2
曙光凋零在白夜
痛苦沒有方向
呻吟在黑暗中的靈魂
用淚水化解憂傷
3
次序絞死了夢想
現實坑殺著希望
人的尊嚴被脫光剝盡
復活沒有指望
4
統治者的腳下
再也沒有了固定的土壤
懷揣尖刀的人們
正在仇恨中流
十、古體詩詩詞作品選自
【新詩路】《漂-詩路清辭》(詞曲卷)兩首
1
盤點除夕
金龍去
銀蛇舞
草民了了實辛苦
舉國荒唐歌盛世
衣食無憂便是足
2
風雨蛀
歲月枯
世故莫若裝糊塗
煙花浮華誠如水
少發簡訊多讀書
游酈山華清池作小酒令
(2)
沾唇齒醉
玉液飄香
亡國豈能怪三郎
華清輕颺
貴妃原來欠酒量
楊柳素妝
玄宗也能通音律
春心蕩漾
好酒還酹敬壯士
收復邊疆
凌歌在耳今未散
盪氣迴腸選自
【新詩路】《漂-詩路偶得》(無題卷)三首
3
滄海寄一萍,無欲得心淨。
將相揖門外,天子來不迎。
4
春深草肥馬上膘,凌雲壯志久未消。
父母未予生知己,我與蒼天訴寂寥。
5
布衣腕下筆如刀,袖銜巨喙卷狂濤。
豪強拜帖擲桌底,天子三請不奉詔。
選自【新詩路】《漂-詩路春秋》(讀書卷)四首
6
讀《水滸傳》
草莽沆瀣舉宋江,愚忠焉能振朝綱。
大旗飄飄行天道,招安祿位豈久長?
7
讀《西遊記》
歷遭誘毀度千劫,假以師徒寓萬象。
紅塵食色隱君子,世間經書含艷香。
8
讀《紅樓夢》
怡紅裙釵上翠樓,瀟湘寶黛看玉鉤。
府第連雲平地起,富貴通天何需求。
咫尺風月鐵坎外,金陵王孫大夢休。
半曲艷詞紅塵醒,一堆春心哭石頭。
9
《三國志》·
蜀悲憫劉備是孤梟,多智諸葛近似妖。
關公兩刀震華夏,張飛三聲喝斷橋。
魏延生死背二主,草芥降臣病馬超。
黃忠張弓射天下,不及子龍一功曹。
選自【新詩路】《漂-詩路花雨》(禪詩卷)四首
禪詩兩首
10
美譽生前種,彩虹雨後開。
知己不圖報,恩深骨中埋。
11
淨手理經卷,虔心向佛門。
明月淘夜色,甘露洗俗塵。
詩書寄情智,丹青系墨根。
浮雲有長短,懶得與人爭。
問道偶成二首
12
世相嘴臉皆勘破,情場兒女多無聊。
從今不問江湖事,紅塵一筆全註銷。
13
兒女由來皆掛名,血緣何及財帛親。
江湖恩怨費計較,俗事功名誤修行。
十一、文言文作品選自[新詩路]《漂-詩路辭賦》(文言卷)
1《祭姊文稿》
吾姊無名,幼曰金花,成喚愛玲,長餘四歲。姊豆蔻初年,麗姿至秀,內慧典雅;人豐俊美,色妍菁華。容姿靚於俗目,艷絕不沒鄉野;玉姝難以至髻,韶華猶待字人。及尚胡氏生甥二男一女。依齒齡,曰文明、丹丹(女)、明珠。余職金陵時幸得有見,既歸,垢病鄰里嘴角唇齒間,恨夫怯懦無能,遂引鴆自斃,時年虛二十又六。心歷致哀,非辭賦不能載之。封稿以存心,告慰亡姊之幽靈。希不為父母、兄妹、子女復念也!賴此銘記,勒於心墓之碑。
余誕之時,祖輩奶婆翁公盡皆仙逝,以姊為依,常執余之手,以羸弱之軀負弟於肩背,終年不棄如故。夫一日,父母叔伯皆勞作田隴間,遺余於襁褓之內。須臾風狂雨驟、電激雷急,姊狗洞得入室中,抱余以臂手,移險就全於坍塌窗坯之下。待母雨淋淋破門而歸,見姊弟哭笑,且喜且戚、噓唏不已!及余初成,恍惚常扯姊襟,跟從不輟。因其故,堂齒間唯吾於姊至親、至近也。姊既歿葬畢,母攜幼子(春)含悲至金陵,吾始知情由。殆乾人情不諳世故,服烈藥自決於人寰耳。吾悲從中來,泣不能聲,淒絕久之!
囊冢廟有千重,長眠於九泉而不驚;旦夕有呈棺殮,焚於靈台而不痛者,概不及至親無以痛徹骨髓也,斯後每逢佳節哽咽難以下箸者,十之八九為之故也。每觸感及此,頗嘆吾姊弱髻早嫁之不幸,閱盡世俗已心寒,褪卻鉛華而意冷,絕塵而去,空留三兩嗷嗷小兒,孤懸人世蒼茫間無依靠者,哀之切切!!
旬聞胡氏未幾即延新婦至堂前,悲夫!歿已空寂寂,生者續妻室,常為姊殉以決絕不值也!夫,人亡妻可續弦,唯吾族悲兮失姊難繼!親薨兮恨絕之,泣辛悲以掩面兮,淚有血絲!有歲二十年亦終不肯信吾姊已歸去矣,每憶之魂驚魄駭、心膽俱裂碎,今賦文焚之,以祭吾姊在天之靈!死親如割肉兮,嘆亡靈無以救心也!殘天之疼徹兮,逝而不可復活也!然宇冥孤寒,今姊在天堂安好否?弟涕涕兮慟之痛之!!
2茶論賦序
四川省福建省會屬《四川閩商》每以卷首之語延余作序。五年一屆,會長期滿,換屆前夕,刊物以川閩茶文化之異同為專題復聘余撰文,本意以《茶賦》代,終不滿意。乃作《茶論賦》作伐,為序。
逍遙子與蒼山牧雲坐而論茶,問之曰:“君知茶否?”
答曰:“願聞”。
逍遙子曰:“《九經》、《班馬字類》皆無‘茶’字,實無‘茶’乎”?
答曰:“《九經》亦無‘燈’字,古以‘燭’為燈。古無‘茶’字,非真無‘茶’也”。
逍遙子問:“茶有幾級”?答曰:“三,一為明前新芽,二為雨後細葉,三為秋中殘片”。
逍遙子問:“水有品乎”?答曰:“亦三。取無根之水,上品為露;取有根之水,下品為泉;取空靈之水,中品為雨”。
逍遙子問:“三者之外,另有善水乎”?答曰:“除此三者,皆不可為榮。溫水洗塵,煮水沖淋;涼水輸寒氣,沸水激香酊。所謂龍行御風雨,茶遇水有神。水為茶之母,茶因水重生。水結仙緣,茶通禪性。唯好水蒸茶,方能成金湯佳釀,奉高人雅會也”。
逍遙子問:“水有幾煮”?答曰:“煮有三熟,即溫水不熟以洗塵,熟水不沸以煎汁,沸水不廢以續水”。
逍遙子問:“茶有幾泡”?答曰:“茶有三泡,一泡洗,二泡淨,三泡清”。
逍遙子問:“鑒有法否”?答曰:“鑒有三法,目觀其色而辨紋理,其一也;口含其湯而辨濃淡,其二也;舌臥化津而辨優劣,其三也”。
逍遙子問:“飲有法否”?答曰:“飲亦有三法,謂細品以補心益氣,淺啜以養性淨喉,大盞以潤肺瀉熱”。
逍遙子問:“茶有味乎”?答曰:“茶有三味,一味滄桑,原生而濃烈;二味飽滿,豐盈而甘甜;三味天高雲淡,意近而心遠”。
逍遙子問:“士有不飲乎”?答曰:“君子有五不飲也,身體不適而不飲,心情不佳而不飲,環境不雅而不飲,電閃雷鳴而不飲,孤盞無友而不飲,此五者皆為士不飲也”。
逍遙子曰:“善”!乃強難之曰:“茶有性乎?”答曰:“甘則補而苦則瀉,茶性如人情,近濃遠淡,久泡味薄”。
逍遙子曰:“茶既有性,其有歲乎?”答曰:“陸羽《茶經》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神農本草經》又云:”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因知其歲,約五千年也!”
逍遙子曰:“茶既有歲,其有姓乎?”答曰:“茶分六姓,曰青綠黃白紅與黑,枝散四方”。
逍遙子曰:“茶既有姓,量有後乎?”答曰:“頗有”。逍遙子曰:“為誰?”答曰:“茶人”。逍遙子嘆曰:“善極”!終無所問。
蒼山牧雲起而揖詢之曰:“仙翁既以茶下問,定有深究。余素聞‘北無名茶南無醋’何也?且茶本清心良藥,而今世人引以為攀華斗奢之資,或為茶道所累終不能飲,量已非茶之初衷也。世風何致若此?願仙翁教我”。逍遙子報赧不能答。

百草為藥,獨茶能成國飲,何也?概茶能以色香、湯汁而悅於人耳。夫人之愛茶,目迷其色而賞之,鼻喜其香而臭之,口愛其汁而嘗之,舌貪其湯而飲之。復經歷代文人之鼓吹,商賈權貴之附會,品茗漸有名流神情,雅會精神。然外名重者,內質必輕也,以致有為茶道繁累不能成飲之弊。
3中華世紀壇論
近觀諸公挾八股之餘勢,文飾中華世紀壇,欲成百世之功。其文可謂墨含風雨之瀅潤,筆吐漢星之華章。弦外意猶三皇五帝無以配其德,唐風漢韻無以描其態之狀,文風侍從、溢於言表。然,夫為文者恥於名氣論高下,實為民心代言、血性當之也,豈可為授玉碟而媚社稷,陷當局而亂視聽乎?作此賦!
曩青雲上浮西北而帝都現、王氣凝滯,吾中華光輝始如日之升,大國氣象似黃河九曲滾滾西下;厚土地陷東南而陸海沉、碧波流光,海域江天、萬頃錦濤迎紫氣東來。至始皇列九州而衡量天下於域中,漢武奮勇而彰顯炎黃於界外,非風流賢達者何紹基逑、光大漢家先民之基業,吾神州不為鬼神仰止也。遙想撫育吾兒女之歷代先朝故國,華夏榮辱五千歲,龍祖帝風六百年,神龍馭四海,凡生死天下輩,亦恆有設神鼎以鎮宗廟、祭列祖於大郊者,尚不及今日之喜功也。
昔仁而德者,逢天災而祈天地,遇人禍而禱鬼神,蓋莫如康熙躬親者,猶尚未鑄壇頌德、建鼎封神也。頗思江山有太歲,天外有神祉,宜順天意而應民心,唯恐幽秘冥冥不解其德而獨夫之,耽懼天譴榮華而不敢自專也!故而能為政勤勉、心懷天下,雖披肝膽耿耿以對日月光輝未敢有分毫懈怠也,蓋當今之世抑或例外乎?
相與典籍,此間之中國盛世故也,然為富者不惜資本、一擲千金浮華無度於內,神器無蹤漂泊流亡、陳列海外列強不招於外者,蓋律法鬆弛失密而為非不逮,國力羸弱無能與異域番邦爭衡耳!君子宜當戒虛華以勵心智,斂嬌姿以健神髓;臥薪藏膽,飽黎民、安社稷,抑權貴以謝桑梓;愛子弟、尊師長,富教育以壯國色;立法度、樹正氣,輕權重法、裂資源分百姓以襄平等;遁潮流、懲墨吏,深植民主以順天心;尚文化經濟學以襄國策,伐仕途官本位之分封餘孽而還政於民。再假以和平五十載大治,廣播宏澤推恩宇宙,為千秋萬代計!待英名懸於玉帛,浩氣存盈史書,華夏盛世之時方作賦頌之不遲也!
4中華士林精神考
煌煌中華五千年,青史飄香,頗賴士林之傳承,風騷大雅,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大廈之棟樑,炎黃之骨;民族之魂魄,華夏之鹽。天下文章皆出士林之手,或曰:讀諸葛《出師表》不哭者,謂之不忠;品李密《呈情表》不泣者,謂之不孝。斯士林上忠其君,下孝其親之尺度也。觀範文正《岳陽樓記》不賞者,謂之不純;見王子安《滕王閣序》不贊者,謂之不厚。斯士林上正其心,下正其才之標桿也。作賦以考之,斯為序。
華夏立國於炎黃,禪讓公推於堯舜,三代以下皆有聖賢,至春秋周失其德,戰國陷入無義之戰,令道崩於廟堂,江湖黑惡。孔丘欲追周公遺志,倡仁義以化九州,然終未如意。及六國歸秦,貴族死而刁民立,暴政已極。民怨起,四海分,及劉漢有國,以忠孝仁義治天下,士林漸豐,為封建之中堅,千年不覆。三國爭紛,歸於晉室。然臣挾其君,奴窮其主,國家雖一統,而人心渙散。廟堂之上早不保夕,江湖之中危如累卵。士大夫寧打鐵犁田也不為朝黨所用,誓死不屈,形成對抗。常有借酒癲狂,長嘯竹林者,縱聞廣陵之絕響,亦不辱其志也。仁人掛印而去,不為斗米折腰,為兩晉之殊色。
有唐天下大治,隱士起於草莽,俊彥拔於坊間,幽花明珠,雖欲走中山之徑尚不能得,紛紛入世為官,謀天下福祉。以致上賢下惠,文鼎詩盛,富麗一時,引鄰邦側目,為附國之師。其後雖有五代之憂患,然士林傲然矗立,隱逸若陳摶之輩迭出,俊士似衛賢之流頻見。趙宋伊始,偃武息戰,重藝修文,欲承道統於春秋,重建士林之不朽,宋詞出,發明現,古文八家有其六,開放而爭鳴之故也!及金人入侵,士林遺德仿東晉例,故能偏安杭州,北相中原。北伐之未遂,乃上層之故也,為後世所悲嘆。胭脂遍地,江南溫柔,蒙人貪而欲亡之。然彈丸之國,士林強音,奏響南國。故先有文丞相高歌於燕市,一片丹心鑒史冊;後有陸秀夫投江而負帝,萬人追隨雖魚龍不忍蛀其肉,動地感天。然有元為政至野,盡傷士林之心,逾代而自亡,宿命當歸,毋需多言。
漢唐以降,未見如朱明之主昏悖者,真乞丐為君,朝野赤貧!逐孔孟、毀士林,無所不盡其極。及世祖篡立,力折士林衣缽方孝孺,人格扭曲,喪心而病狂。人文策史二十四,滅人十族,唯明一朝有之,以致千年士林皆為銼骨揚灰。朱棣之流,代逾不如,視閹人為骨肉,驅家奴御天下;宰相如豬狗,百官似呆雞。殆滿清入關雖有褐衣揭竿,然朱紫皆降若錢謙益狀,廉恥蕩然,焉得延祚。滿蒙入主華夏,春風引禍,因言遭殃,朝廷大興文字之獄,以封海內君子之口。清人有節之人耽於高壓,記取金聖歎之血訓,為求自保,完成思想士林向學術士林之華麗脫變,近代於文革浩劫不死者若沈從文、錢默存皆為其人。一言而蔽之,士林者,雖無權無勢,然活得尊嚴;雖無財少帛,然留得心安。近代張表老,朱吳舒傅其道不孤;當代饒宗頤,季任程張皆斯人也,為余推崇。
5千秋大業賦
清人陳譫然《寤言二遷都建藩議》云:"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立足中華,放眼乾坤。夫千秋者,為黎庶劃謀,求人生之廣也;大業者,代蒼生祈天,禱生命之厚也。四海霸業,大業千秋,使君子殫思,欲謀萬世之不朽;九州宏圖,億兆斯年,讓俊賢竭慮,傳薪百代之風流。一統八荒,東方霸主,頗有吞吐四海之志;俯仰四極,帝王氣象,自生袖藏五嶽之心。恩披九畹,圈點圖騰虎影;德惠炎黃,幾處神州龍形。
曩重教育,啟愚開慧;字略文伐,道德文章;斯師者之千秋大業也;富聚德,懷恩贍育;烈酒禪茶,散財天下;斯商賈之千秋大業也!愛蒼生,懸壺濟世;名垂綱目,譽滿江湖;斯國手之千秋大業也;惠黎庶,學塹習壑;存揚絕學,獨身兼善;斯良相之千秋大業也!宣武功,技壓朝野;力折州域,威震華夏;斯大將之千秋大業也;駕六騖,御風而行;肅清寰宇,一匡天下;斯人君之千秋大業也!倡民主,天下為公,德披炎黃,治追堯舜;斯大國之千秋大業也;強國夢,填海造陸,統一台灣,推恩歐亞;斯中華之千秋大業也!
6麗都雅會記
壬辰孟夏,天地始交,萬物競秀,綠蕊舉冉,紅英簇竄。余感暑期遙臨,悶濕將至,乃集十年客蜀結交之菁華,肝膽過命之親友,徵聘知己於天府蓉城,雅會君子於城南麗都。從游昆仲凡三十餘,風聞赴會,踵肩聯袂,無邀未至。
是日寅辰之時,天雨灑仙街,長空掛玉串;龍宮隱約,水府墨染;細風抒懷,黃菊爛漫。及巳午之際碧霄凝玉,青蒼既洗,闊野澄淨,氣朗天清。此地也,嫩屏漫捲,穗吐稻香;疏影掩映,蘭芷含芳;鳥鳴滴翠,泉歡水暢。又有天台瑤池,康樂琳琅;棋牌禪韻,琥珀瓊漿。搜耍都以五層,聚三惜於一堂,爾雅添美,時尚湊趣,以資樂也!夫人之一生,貴賤殊倫。或叱吒風雲,憑江作賦,縱橫捭闔於六合之內;或平淡無奇,窸窣猥瑣,鄙微躡行於陋巷之中。尊卑猶別於天壤,沉浮可擬於雲泥,皆遵天所請,安其所命耳。爭而有所勞,奮力無所為,天資隨緣,造化成功,當思非人力能致也。
人生在世若草木一秋,貧富聞達,顯赫隱逸,榮哀有序,恍然一夢間。每思古士大夫之所為,醉中仙容,推心結義;竹林狂態,刎頸痴交,無不心馳神往也。然文略權謀,追名逐利,令心智消耗;武功詐力,企圖野心,使精血枯勞。以致棄知音、廢瑤琴,久不聞高山流水韻,兄弟經年累月相忘於江湖!嗚呼,天涯望斷,折柳登高,何若臥榻聊浪,抵足晤談耶?深困初酣,沐夏招宴,賞臉從請,即為領情。外人觀之,高朋滿座,嘉賓雲集,不過俗景耳。孰不思,歲盈年豐之高士,漸入佳境之名流,今寄萍何處?曾生何時?往死何地也?
當今之世,黃白沽命,瞳仁含霜;貨殖化幣,情誼疏狂。積富之家,雖欲一擲千金,亦難求印心之美,馨德之愉也。況育肱骨以利千秋,滋心靈以補百年哉?故結會一聚,粗略其事,行文冊卷,臨期撰草,以喻後世若前人之諭今人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