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亞文[推銷員]

潘亞文[推銷員]

潘亞文(Pan Yawen),男,企業家、慈善家,累計捐款超過2000萬元,幫助貧困大學生和其他貧困人群2000餘人。

潘亞文[慈善家] - 創業經歷

少年時代的菸草推銷員

潘亞文[推銷員] 潘亞文[推銷員]

從13歲開始,潘亞文就進入“半工半讀”的狀態——每天傍晚放學後,他會騎著父親那輛破舊的腳踏車花兩個多小時跑到鎮上買煙,然後再推著差不多跟他一樣高的腳踏車走街串巷,到各個村里推銷。

1980年代初,小潘亞文就在村裡的菸草市場上打下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那些懶得去鎮上買煙的鄉村漢子甚至對這個孩子有著很大的依賴,潘亞文也因此培養出了一批自己的固定客戶。在那個年月,大多數村民的日子都很苦,大家都不太捨得花錢買捲菸,不過潘亞文還是給他的菸草生意發掘出一條商機——“誰家蓋新房我就去誰家賣煙”。這條經驗後來被他廣泛實踐,紅白喜事、生子滿月、開張慶典……賣煙的潘亞文見證了鎮子上不少的大事小情。

潘亞文的菸草生意開始有模有樣地幹起來了,運氣好的時候,他每天能賺上三兩塊錢,潘亞文甚至開始幻想起呼之欲出的好日子了。不過好景不長,父親那輛破腳踏車在被折騰了半年後終於散架了,家裡最值錢的家當報廢了,潘亞文的“夢想”也隨之破滅。

走出山村

1984年,潘亞文和父親一起來到廣州,父親給潘亞文在一個小雞孵化廠找到一份推銷員的工作,這份工作他幹起來倒也駕輕就熟,因為這活計和他賣煙的技術含量差不多,只不過賣煙是騎著腳踏車走街串巷,賣小雞是挑著擔子走門串戶。雖然年紀小,但聰明的潘亞文卻有自己的經商之道。別人是公雞、母雞混在一起賣,甚至把公雞當母雞賣,他卻是主動把公雞和母雞分開,這為他贏得了良好的信譽,也更加培養了他經商的敏銳直覺。

1985年春節,潘亞文光著腳,像個哲人一樣面朝大海,褲兜里揣著幾塊地瓜乾,這是他大年三十的午餐。

什麼時候能吃飽飯呢?大年三十一整天,潘亞文都困繞在這個問題中,在除夕夜的菜湯里,潘亞文並沒有見到他渴望已久的油花,在塞了一肚子地瓜乾後,他萌生了一個想法——走出去,才能吃飽飯。

北上進京

潘亞文[推銷員] 潘亞文[推銷員]

1985年2月,16歲的潘亞文要到北京去。1985年7月,來北京近半年的潘亞文終於掘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桶金——一個建築工地買了他一批安全網他賺了1000多元。16歲的潘亞文第一次見到那么多張“大團結”——這是一筆全家人在老家辛苦勞動兩三年都難以企及的收入。而此次成功,更大的意義在於,讓潘亞文走到了自己事業的第一個轉折點。

“發財了”的潘亞文並沒有興奮過頭,實際上他表現得很冷靜。“假如我自己織安全網,獲得的利潤應該更高。”他當即就滿懷希望地幹了起來。隨後的日子裡,他白天出去跑銷售,晚上買來尼龍繩在家織網,生意比較緊張的時候,他還請幾個人幫忙……年輕的潘亞文就這樣忙碌地過著自己的北漂生活。

1986年春節前,潘亞文做了三件事。首先,他搬出了群居的地下菜窖,在四合院裡租了一間20多平米的平房——他說想看到陽光,想生活在有陽光的地方;他花了一百多元錢給自己買了一套西裝——這讓他推銷的成功率大幅度提升;他給父母和每一個兄弟姐妹都買了禮物,他準備回家過年。那年春節,東潘村出現了第一個穿著西裝的大孩子——17歲的潘亞文成了村裡的焦點。

事業起步

1986年前後,一個客戶要從潘亞文那裡購買一批木質花盆,潘亞文給自己算了一筆賬:如果直接把現成的花盆送過去,利潤空間很小;如果買來木材自己做,利潤空間會大一些;如果直接去東北買木材,利潤肯定會更大。

1987年3月,潘亞文第一次從長白山發回了一車皮板材,不到半個月的功夫,板材全賣了,潘亞文淨賺5000多元。嘗到甜頭的潘亞文也不推銷安全網和花盆了,他拿著自己的積蓄和父親借來的一筆錢,每個月從長白山發一車皮板材,一部分用來生產花盆,另一部分拿到市場上銷售。再後來他開始直接購進原木,發回北京之後再自己生產板材。這樣一來,他的利潤空間又大了一些。

到了1988年,潘亞文不生產板材、也不賣花盆了,他發現板材和花盆的銷售周期比較長,資金回籠很緩慢,於是他專心地倒騰起了原木:他到東北選好木材,發回北京後直接賣給建築工地和家具廠,如此一來,他的利潤相對小了一點,但資金周轉就靈活多了,以前一個月發一車皮木材,現在三五天就能賣一車皮原木。

1988年3月,潘亞文成立了自己的木材銷售處,隨後的兩年里,他請來幾個老鄉在北京聯繫銷售,自己則長駐長白山林區,以東北人式的豪爽扎紮實實地拓展著自己的事業。有時候,潘亞文甚至覺得工作就是競賽,在事情到了緊要關頭時人總會超水平發揮,這能給他帶來極大的滿足感。

潘亞文[慈善家] - 慈善經歷

救助貧困人群

潘亞文

創業之初,潘亞文就開始資助貧困學生貧困人群。

1985年2月,來北京只有十多天的潘亞文又來到了北京站。就在北京站,潘亞文遇到了陝西銅川女孩楊雪梅。楊雪梅自小患有小兒麻痹症,雙腿嚴重殘疾,在北京二月的寒風裡,楊雪梅像一隻受傷的羔羊,孤獨而無助。

“在火車站,別人都離我遠遠的,只有文哥一直在憐惜地看著我,最後他把口袋裡的錢都給了我。”多年之後,楊雪梅每每提到那一幕,總是淚流滿面。兩個孩子的感情就此結交下來,但是因為生活流離,兩個孩子漸漸失去了聯繫。

2007年5月,在朋友的幫助下,潘亞文在銅川鴨口再次見到了楊雪梅,見面的那一刻,楊雪梅像個孩子一樣撲到潘亞文懷裡嚎啕大哭。“文哥,我想你啊,我一直在找你,沒有你這位親人,我早死了……”

後來在給潘亞文的信里,楊雪梅寫道。“因為殘疾,親人拋棄了我;因為貧窮,別人瞧不起我。每次對生活感到絕望的時候,我都想起您,您給了我莫大的鼓勵,您肯定是希望我好好活下去……十幾年的艱難生活就像壓在我頭上的一座大山,疲憊的時候,我就想到哥哥,您是我唯一的精神寄託。”

銅川電視台特別為此做了一期節目,名字叫《平凡的感動》,播出當天,整個銅川都沉浸在感動中。

捐助貧困學生

2002年秋天,中國扶貧基金會新長城項目向全國發出資助貧困大學生的號召,潘亞文聞訊後馬上與新長城辦公室取得聯繫,表示要為貧困大學生捐助。潘亞文資助了200名貧困大學生。

曾因貧窮而中斷學業的他尤其能體會貧困大學生對學習的渴望和對生活的熱愛,他以平等的態度與受助大學生真誠溝通,以踏實的行動為他們點燃希望。他不僅在經濟上幫助他們,還經常給心理上存在困擾的學生以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勵,讓他們能調整心態積極面對人生。曾經有一位受助學生給潘亞文寫了這樣的一封信:“我買了一雙手套,在寒冷的冬季里,我的手沒有像以前一樣再生凍瘡,我的心沒有再像以前一樣懼怕嚴寒,我想那不光是因為我有了手套,更是因為我擁有您對我的關懷、對我的愛,是您溫暖了我的雙手,溫暖了我的心。”

雖然每個月都能按時收到潘亞文資助的錢,但絕大多數受資助者並不知道潘亞文究竟是誰。北京大學一位同學在來信中寫道:“尊敬的潘先生/女士,我終於有一份拿得出手的禮物送給您了,我榮獲了本學年的四項獎學金,分別是優秀班幹部獎、學習成績二等獎、文明素質獎和社會工作獎。那天,我看到紅榜上有自己名字的時候,心裡激動萬分,真恨不得馬上長出一雙翅膀飛到您的身邊,把這個好訊息告訴給您。因為我深深的知道,我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與您對我無私的幫助和巨大的鼓勵是完全分不開的!雖然我並不認識您,對您的稱呼也很不尊重,但是每當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我都會在心裡想像您的模樣,您就是我的天使,是指引我學會努力和堅強的天使……”

2005年5月28日,潘亞文在人民大會堂向中國扶貧基金會新長城項目捐款288萬元人民幣,建立了“潘亞文助學基金”。

2008年,潘亞文又參與了中國扶貧基金會新長城項目救助貧困高中生的項目。

4月,他作為中國扶貧基金會“扶貧中國行”貧困失學兒童尋訪團的一員,到甘肅省古浪縣尋訪貧困失學青少年,並捐款成立了“新長城古浪一中潘亞文自強班”。在開班儀式的現場,很多學生家長都趕路前來感謝潘亞文。班上一位學生的爺爺走了三個小時的山路,老人見到潘亞文的那一刻,動情地說:“謝謝你救了我們的娃,謝謝你救了我們的家。”原來,這位老人的孫子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古浪一中,他是村裡的第一個高中生,但在那個乾旱無雨、靠天吃飯的地方,每年近千元的學費對這個家庭來講是異常沉重的負擔——是潘亞文的資助讓這個孩子和他的家庭有了未來和希望。“來,叫恩人一聲爸!”面對潘亞文,老人和孩子只能用這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潘亞文資助的學生遍布全國20多所學校,很多受他資助的學生親切地稱他為“爸爸”,潘亞文在蘭州大學與受他資助的學生見面時,一群學生用歌聲向給自己學習機會的“父親”致敬:

多領域慈善家

2006年,他與全國青聯委員張漢龍共同捐建了黑龍江省鏡泊湖希望國小;

2007年,在“春暖2007”青艾工程大型公益活動上,潘亞文捐款支持在全國一萬所學校的青少年中開展愛滋病防治教育,並救助部分愛滋孤老。

在重大災難面前,潘亞文以最快的速度伸出了自己的援助之手: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5月13日即通過共青團向災區捐款30萬元人民幣,並於6月下旬親自到四川災區北川、映秀等地看望和慰問受災民眾,累計向災區捐款超過133萬元。在2008年9月,震後第一個學期開學之際,潘亞文又資助了100名四川大學受災學生,讓他們得以安心完成學業。

2008年7月,潘亞文隨中央國家機關青年聯合會考察團一行赴青海進行考察交流活動,並共同為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捐建一所希望國小;2009年2月,他隨中央國家機關青年聯合會慰問團赴西沙群島慰問,並向中國海監83船、西沙水警區贈送慰問金。

不論是參與印尼海嘯之後的國際人道主義救援,還是籌建“為了山裡的孩子”專項基金,不論是支持家鄉福建遭遇洪澇災害之後的重建,還是在南方冰雪凍害之中送去的溫暖,潘亞文始終是慈善事業忠實的領路人和追隨者。

認捐學校

2009年4月26日,中國扶貧基金會愛心包裹項目暨5.12災區學生六一關愛行動全國啟動儀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全國政協副主席黃孟復為愛心包裹項目啟動揭幕。潘亞文現場最慷慨的慈善家、企業家,認捐了5.12大地震極重受災國小——平武南壩國小全體學生的愛心包裹總計797個,並主動提出要同中國扶貧基金的工作人員一起親赴災區國小去贈送包裹,潘亞文表示:“認捐還不夠,還要親自去見見孩子們,讓慈善不光是金錢上的幫助,更增加人情的味道,這樣能給孩子們更大的鼓舞。”

在潘亞文的帶領下,他的朋友們也加入了捐贈愛心包裹的行列,為了實現讓孩子們在六一兒童節前收到禮物的承諾,5月10日,潘亞文一行十餘人赴川看望南壩國小、豆叩國小和鎖江國小的孩子們,親手將愛心包裹送到孩子們的手中,並祝福他們六一兒童節快樂,學習進步,健康成長。

潘亞文在四川大學資助的100名貧困大學生也在09年5月初盼來了他們的“潘叔叔”。潘亞文不但繼續資助他們,還表示要再資助川大100名貧困大學生。九月份"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走進南開大學宣講交流活動中,潘亞文又資助了南大100名貧困大學生。

十多年來,潘亞文累計捐款超過2000萬元,幫助貧困大學生和其他貧困人群2000餘人。

2012年12月21日,在四川大學新長城自強社舉辦的潘亞文愛心見面會暨自強社四周年社慶典禮上,當“潘爸爸”進入場內,全體受助川大學子起立鼓掌歡迎,掌聲持續5分鐘之久,可見其被愛戴和尊敬程度。

公益事業

十多年來,潘亞文累計捐款超過2000萬元,幫助貧困大學生和其他貧困人群2000餘人。

"慈善事業值得我一生去奮鬥。這種奮鬥不僅僅是捐多少錢的概念,而是盡我所能,付出真心,去幫助別人,關心社會,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潘亞文的眼睛亮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