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小吃

說起漳浦的小吃,最多的還是那大大小小隨處可見的“肉圓扁食”店,花上幾塊錢,一會兒功夫,一大碗香噴噴,飄著油花的肉圓扁食就端到你的面前,漳浦的肉圓扁食也小有名氣,肉圓清脆而且有彈性,口感香Q,扁食皮薄餡香,讓人胃口大開,百吃不厭,真及出門在外,居家旅行,必備良食呀。 貓仔粥是閩南一帶獨具特色的小吃,冬夜裡,許多人喜歡到街上的小吃攤,點上一碗貓仔粥。 “老闆,再來三碗”,呵呵,美味的東西實在讓人無法忍受,這豬肝面線大家平時也應該經常能吃到,經濟簡單而且營養豐富,補血養氣,原料為切片豬肝,面線,煮熟豬肝,放入面線及少許鹽,水沸後就可出鍋,再撒上點芹菜和“油蔥”,即可食用,方便快捷。

1.肉圓扁食

說起漳浦的小吃,最多的還是那大大小小隨處可見的“肉圓扁食”店,花上幾塊錢,一會兒功夫,一大碗香噴噴,飄著油花的肉圓扁食就端到你的面前,漳浦的肉圓扁食也小有名氣,肉圓清脆而且有彈性,口感香Q,扁食皮薄餡香,讓人胃口大開,百吃不厭,真及出門在外,居家旅行,必備良食呀。如果來到漳浦可一定要記得品嘗喔!說話到了北京為不到長城非好漢,到了漳浦就是不吃肉圓扁食就枉來~ 肉圓分為白肉圓(肥肉)和瘦肉圓(瘦肉),大家平時店裡所吃下湯水煮的一般為瘦肉圓,而煮熟串賣的就有白肉圓和瘦肉圓兩種,個人比較喜歡白肉圓,完全不膩的說,而且又飄著肉香,實在是快忍不住了...出門在外一些日子了,物漲價了,肉價就漲了,以前是一串肉圓的話是一塊錢,瘦肉圓為一串六個,白肉圓的話是一串五個,現在不知行情了,知情者請告知....

2. 蚝仔煎

在閩南漳浦霞美“海蠣之鄉”, 每家每戶的漁民都會制一種地方小吃“蚝仔煎”。“蚝仔煎”是家家宴席待客之 佳肴。霞美鄉地處外海灣,有淡水溪流入活灘涂,那裡生產的海蠣體大、肉白味鮮,用這種海蠣(海蠣簡稱“蚝仔”)做原料製作的食品,風味獨特。
霞美“蚝仔煎”製作考究,新鮮蚝洗淨後,加上鮮鴨蛋及適量的大蒜、芹菜,拌上地瓜粉,摻入少量的魚露、鹽、味素等配料,經攪拌調勻,放入平底鍋里,用豬油加熱煎,鏟成圓餅形狀,待底層油滑皮酥,再翻過來煎至同樣程度,將“蚝仔煎”上盤食用。吃“蚝仔煎”時,可以把“蚝仔煎”沾上適量的辣醬、蒜蓉,醋、蘿蔔片等佐料,食之酥脆清香,入口蚝汁鮮甜,回味無窮,再加上包心肉(豬肝砸)胡椒湯,保證讓你大喊一聲“再來三碗”。霞美“蚝煎”還有壯陽、固澀、止痰等藥效。盛傳家鄉實驗幼稚園對面那家小店就是以此為招牌菜,開了十多年了,一直很火紅,曾經試過幾次,做的還算不錯,但是個人覺的還不夠酥,有待改進。
外地的朋友如果不清楚這樣美食,您可以看一台灣連續《轉角遇見愛》,裡面您就能看到蚝仔煎,就是做法有點不一樣.但是原料都差不多.

3.貓仔粥

據說清朝年間,詔安城內有一大富戶,名叫陳秀才,四代同堂,祖母治家,全家老少20口的飲食由長孫陳友德妻楊氏操辦。楊氏遵守“三從四德”和大戶人家規矩,終日勞碌,三餐侍候家中長輩和男人吃飽飯後,才食剩飯剩萊。陳友德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便心生一計。他經常偷藏一些鮮魚、鮮蝦、鮮肉,待大家吃完飯,再把這些鮮料摻入剩飯,泡湯煮成稀粥給楊氏吃。一日,陳友德在拌飯和鮮料時,不巧被祖母發覺。他急中生智,謊稱攪貓仔粥餵貓,應付祖母盤問,隱瞞了真相。 不久,陳秀才分家。陳友德自立門戶以後,楊氏身體需要補養,就提起了可口的貓仔粥,陳友德欣然應允。每次煮粥,他都親自到市場用心選購鮮料,取鯛魚三四塊,蝦肉干三四枚,雞脯肉三四條, 目魚三四片,精豬肉少量,冬菜少許,用醬油精心調配後,倒入大滾的一小鍋骨頭湯里;然後,把事先準備好的白米飯倒入調勻,撒上蕪(yan)荽(sui),趁熱端給楊氏吃。 楊氏感激丈夫厚愛,常在鄰居面前夸陳友德煮貓仔粥手藝高明,於是這正宗貓仔粥便傳開了。
所以這玩意還是詔安比較出名(這裡先借來用用,藝術無國界么,如有詔安的兄弟別介意...),畢竟是原產地,不過家鄉路邊小攤所制也不會差到哪去,關鍵我覺的好吃就行了,更關鍵是我沒吃過正宗的詔安貓仔粥....
貓仔粥是閩南一帶獨具特色的小吃,冬夜裡,許多人喜歡到街上的小吃攤,點上一碗貓仔粥。攤主一邊熱情的打著招呼,一邊雙手快速、有條不紊地往豬骨湯或魚湯中加入七八成熟的米飯、豬肝、瘦肉、蝦仁、香菇、蔥等各種配料,一大碗熱氣騰騰,味道清鮮爽口,本人推薦一配料,那就是胡椒粉,此物和此粥簡直是天作之合,哇,不行,口水又出來了....

4.漳浦填鴨

漳浦填鴨是採用人工填餵催肥的鴨,肉質細嫩,瘦肉率高(肥肉率也高,但是感覺就是吃著不膩,純屬個人觀點),簡單的製作方法是將填鴨去內臟,洗淨,放入湯鍋內煮熟,撈起,然後抹上鹽、味素,就可以食用了,口感油而不膩,這是漳浦大小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樣菜喔,食用時還可沾些醬油醋味道更好。搭配填鴨的還有這填鴨肝,說白了就是脂肪肝...不信你把那鴨抓去體檢一下!不過這確實是一美味,剛出鍋,冒著熱氣,拌上鹹,蒜末,沾上醬油或醋,又大又香,粉嫩可口,一個字,爽,再加一個字,貴...正宗的石榴填鴨在家中的消費水平來算確實有點貴,不過一隻全聚德烤鴨可以換上四五隻填鴨了,這樣看來的話大家就比較好接受了,關鍵是我吃過全聚德後,感覺還是這家鄉的填鴨更勝一籌(光榮呀,背後閃著輻射狀光芒中.....)

5.粿

(油粿,花生粿,鹼粿)粿,大多是用米磨粉加其類型原料一層層加醬油製成,用平底鍋現煎現賣,吃時蘸蒜茸醬或辣椒醬,吃進嘴裡鹹香可口。我覺的這粿的味道除了取決於其中的鹹甜外,還有就是對其中水份的把握,以及獨家醬料的調製。小時家中的小巷子口就有一家老字號的制粿之家,到現在全家人還在以賣粿為生,而且生意相當的火紅,曾經留意過,他們蒸製的時候有嚴格的時間規定,何時用什麼火候,何時熄火,何時出籠,都要做到恬到好處,這樣出來粿才夠可口,再加上他家自製的蒜茸醬,清甜微辣,那簡直.....(關鍵還有一點,便宜,三塊錢就可以讓你吃到細唰~)

6.豬肝面線

家鄉話:低瓜米耍。這東西到處有,只是個人想念,所以列進來,不要說我盜用異地小吃
“老闆,再來三碗”,呵呵,美味的東西實在讓人無法忍受,這豬肝面線大家平時也應該經常能吃到,經濟簡單而且營養豐富,補血養氣,原料為切片豬肝,面線,煮熟豬肝,放入面線及少許鹽,水沸後就可出鍋,再撒上點芹菜和“油蔥”,即可食用,方便快捷。到處都是這樣做的吧,不過我喜歡的地方應該也是關鍵之處,豬肝么,只能靠豬了,我們沒辦法主宰這東西的味道,所以重點就轉移到了“面線”之上,個人隆重推薦,做這一美食最好選用上等“手工面線”,也就是能做成面線糊的手工面線,這種面線香甜柔軟,入口即化但又有少許嚼頭,面香十足,極品,呵呵,反正手工的東西一般都比較經典,而一般的面線感覺相當於麵條的縮小版,完全沒有“面線糊”的感覺,更無所謂的面香,所以此為做豬肝面線的上選。還有一樣關鍵,就是湯料,這個湯么,花樣太多了,排骨湯,鮮蝦湯等,但鑒於豬肝面線以清鮮為特點,所以應該選擇清淡點的湯,不要太過雜,不味道就大為不同,然而又要求簡潔的做法的話,所以完全可以用-肉圓湯,煮過肉圓的湯當然飄著肉香,而又不會過於腥雜,而且來源豐富,自己煮或和肉圓店要一點都很方便,用此湯做低瓜米耍,絕對經典,歡迎嘗試,如有疑問,請到漳浦路邊小吃攤諮詢....

7.下水湯

此湯,清熱解毒,鮮甜爽口,做法簡潔,懶人做湯的上乘選擇,開水煮沸,放入新鮮的文蛤,少許碘鹽(大家注意了:吃碘鹽能有效防止碘缺乏病。),再放些薑絲,芹菜粒,大功告成,趕緊趁熱喝,鮮美無比~~味道固然重要,但更加回味的是那一種心情,曾經的一段日子,下水湯與我們一堆人為伴,同樣的地點,同樣的人群,同樣的菜餚,同樣的拚命般的吃法,呵呵,吃的也就只是那個心情了,逍遙的生活,難忘的日子,天涯各方的兄弟姐妹們,你們還好吧~~

8.“黑袋”、“菜丸子”、“芋頭紅薯”

“黑袋”,完全不知道學名怎么表述,只好搬出土話來了。就是用麵粉調和一些蘿蔔、青菜等絲條,放入油鍋炸制而已,又因烹製時使用的器具不同,又分為兩種,一種是一般的炸勺,所以炸出來的“黑袋”就是圈圈一塊餅樣,另一種呢,炸勺中間突起,所以炸勺成環狀,出土的“黑袋”也就成環狀,不過不管形狀如何,那個味道就是兩字-經典~~外表蘇脆,內部香軟,關鍵更是物美價廉,一塊錢買五個,吃完還想吃,還想吃,還想吃,還想吃.....
“菜丸子”製作原料和“黑袋”基本一致,只是調料和烹製手法略有不同,“菜丸子”的料調製的比較稠一些,地道的做法是用手握一團調製的面菜料理,讓料從握成拳狀的手中的食指口上擠出丸子,用勺取之,入鍋,炸,當丸子成金黃色時就算OK了,出鍋,蘸上甜辣醬,一口一口嚼下,那個享受無以言表~~
“芋頭紅薯”,就是油炸芋頭、紅薯,將芋頭紅薯切片,蘸上調製好的麵粉,放入油鍋煎炸,也是金黃色後搭起裝盤,炸芋頭外面的麵粉蘇脆,裡面的芋頭鬆軟可口,而炸紅薯,裡面的紅薯則更顯香甜,此乃經典兒時零食,每每下課放學,總有一幫人聚焦在學校門口看著鍋里的,流著嘴裡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