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50年

漢語拼音50年

《漢語拼音50年》是2010年語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教育部語言文字套用管理司

內容介紹

20世紀中國社會的變革波瀾壯闊,漢語拼音方案的制定、推行,是中國邁向現代化的重要成果,造福社會,影響深遠。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關於漢語拼音方案的決議》,標誌著我國法定的漢語拼音方案正式發布並開始推行、普及。這是中國文化發展史和社會生活中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一件大事,也是新中國文化建設所取得的一項重要成就。50年來,伴隨著新中國前進的步伐,漢語拼音空前普及,被億萬人民民眾普遍掌握,在教育、科技、文化、經濟、軍事、外交及人民生活等諸多方面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2008年,適逢《漢語拼音方案》發布50周年,為紀念這一重要歷史事件,全面總結、展示方案制定和推行的成就及歷史經驗,謀劃好未來如何進一步發揮好漢語拼音的作用,我司舉辦了三項紀念活動,這些活動是以往推行漢語拼音過程中不曾有過的。

(一)組織拍攝播出電視專題紀錄片《漢語拼音50年》。這部電視片是在語文出版社支持下委託山東電視台拍攝的。電視片發揮了視覺藝術的優勢,全景式地生動展示漢語拼音制定和推行的歷程,並且以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發展脈絡串連情節,兼有與方案制定有關的歷史人物的命運交織其中,用鏡頭形象真實地告訴觀眾:《漢語拼音方案》的制定和推行是中國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歷史的必然和現實的需要。電視片於2008年春節期間連續在山東衛視播出,後又在中央電視台十頻道《探索與發現》欄目播出。這是一次成功的以電視藝術手法全面介紹漢語拼音的創製、使用和價值的嘗試。

(二)與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共同組織了漢語拼音教學國際研討會。北京語言大學承辦了這次會議。2008年北京的金秋時節,來自全國27個省(區、市)的國小語文教師、教研員代表,語文教材出版單位、學術團體代表,部分語言學專家學者、對外漢語教師,港澳地區國語培訓測試機構和孔子學院代表,海外漢語教師,共160餘人出席了會議。會議總結交流了漢語拼音教學中的成功經驗和創新手段,展示了推行《漢語拼音方案》的成就,充分肯定了漢語拼音的價值;同時也提出了進一步加強漢語拼音教學及師資培訓、教學資源建設等的意見和建議。這是《漢語拼音方案》發布50年來召開的第一次有關漢語拼音教學的國際研討會,與會的教師們評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三)組織了“我與漢語拼音”徵文活動。活動由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承辦,中國教育報協辦。應徵文章來自全國31個省(區、市),講述的是應徵者本人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親歷的與漢語拼音有關的人和事,以及感想和建議。18900多篇文章以生動事例讓我們看到漢語拼音給普通百姓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的便利,展示了它的深入人心。應徵者有學生、教師、國家公務員、企業管理幹部、工人、農民、警察、外國留學生,來自漢族、回族、蒙古族、維吾爾族、仡佬族、苗族、滿族、朝鮮族等民族。徵文活動成為一次全國範圍民眾參與的紀念活動,從一個側面告訴大家漢語拼音已融入億萬人民的生活。

上述紀念活動的成果匯集成了三本書——《漢語拼音50年》《漢語拼音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我與漢語拼音”徵文獲獎作品選》。我司對書的編輯出版進行了策劃統籌,山東電視台、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和語文出版社分別對書稿進行了加工、整理,最後由語文出版社總其成安排印製出版。這三本書即將付梓,它們確實如我們所願,各具特色,而又帶有一定的集成性,共同構成了漢語拼音方案制定和推行的生動畫卷,展示了成就,總結了經驗,研究了問題,提出了建議。我相信讀者從中會有所感悟、有所收益。

——用26個拉丁字母為方塊漢字注音、拼寫漢語,十分神奇,但是漢語拼音做到了,可以說,這是一次成功的文化創新。這一成果,得益於千百年來中國人對漢語語音規律的認識和把握的不斷深化,得益於我們借鑑、吸收了西方創製字母和現代語音學理論成果,更得益於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前赴後繼的實踐。周恩來總理在50年前所做的《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的報告中對此已做了精闢的闡述,他說,漢語拼音方案“是在過去直音、反切及各種拼音方案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這個方案,比起歷史上存在過的以及目前還在沿用的各種拉丁字母的拼音方案來,確實更加完善”。半個世紀推行《漢語拼音方案》的實踐和成效也充分證實了它的科學性,任何替代它的企圖都是不現實、不可取的。在新的歷史時期,要從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廣大人民民眾根本利益的需要出發,繼續遵照國家法律和國家、國際標準的要求,促進漢語拼音的學習和正確使用,使它更好地為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提供便利和服務。

——漢語拼音顯示出了巨大的現實意義和旺盛的生命力。“注音識字好辦法,一樹開下兩朵花,一朵摘掉文盲帽,一朵學會國語。”這是山西萬榮農民發自內心的讚嘆,也向我們展示了漢語拼音在提高識字和語文學習的效率、普及文化方面惠及億萬人的歷史功績。上世紀末進行的中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已有68.32%的人能夠使用漢語拼音,漢語拼音作為一種科學便利的工具被廣泛套用在現代科技文化領域,從注音識字到字典、詞典等工具書的注音、排序,從各種文獻資料的排序檢索到標示各種型號和代碼及人名、地名和書刊、產品名稱,從作為創製和改革少數民族文字的共同基礎,到用於設計手旗燈光訊號、聾人手指字母和盲文等領域,尤其是運用到今天信息技術領域的計算機和手機等的中文輸入,為國家的現代化和人民民眾的生活提供了諸多便利。前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說,“漢語拼音是推動文化向更廣泛、更深入、更深層發展的一個非常好的工具”“推行漢語拼音體現了中國政府和人民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眼光和胸襟。不光是21世紀,將來的世紀它將繼續發揮更大的作用”。在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巨觀背景下,漢語拼音教學不應只局限於識字、學習國語等傳統領域,應更進一步發掘它在促進提前讀寫、開發兒童智力方面的潛能,特別是要推進它在中文信息處理技術中的套用,擴展它的功能。讓它在邁向現代化的道路上與我們朝夕相處,一路同行。

——漢語拼音在中國與世界之間搭建了一座溝通的橋樑。我們可以用6個拉丁字母Chang’e向全世界表達“嫦娥”這個承載幾千年中國人奔月夢想的名詞;同樣,通過Shenzhou、Fuwa(“神舟”“福娃”)這些代表中國載人航天技術成就、傳達中國人民和平祝福的漢語辭彙被原汁原味地表述給了世界。使用這種國際通用程度很高的拉丁字母形式拼寫漢語,中國的人名、地名及一些專有名詞就能夠被準確地表述、傳達給世界,並且傳達的是中國元素、中國風格。所以,聯合國秘書處及國際標準化組織把《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中文的國際標準。那些學過漢語或正在學漢語、教漢語的外國人也正是通過漢語拼音這個幫手,學習漢字,並矯正自己的洋腔洋調,一步步掌握漢語。漢語拼音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在新世紀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形勢下,要深入發掘它在“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方面的獨特作用,在對外溝通交流中繼續發揮它在幫助外國人學習漢語、標註中國人名和地名及拼寫中文方面無可替代的優勢,讓它為漢語插上奔向世界的翅膀。

推行漢語拼音方案任重道遠,但前景輝煌。讓我們共同期待,共同努力。

是為序。

2009年11月

於北京西單大木倉胡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