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河觀音山

漠河觀音山風景區,位於加格達奇——漠河公路547公里處,是漠河觀光遊覽的勝地。這裡山勢舒緩,山形俊秀。”時,大家一齊仰望天空,只見湛藍的天上,淡淡的白雲,一輪七彩皆備、艷麗奪目的光環如雨後彩虹,環繞著潔白如玉、恬靜高雅的觀音像四周,景象極為神奇美妙。傳說中的“佛光普照”活生生地出現在現實中,這是漠河北極的福氣,更是來此叩拜的善男信女們的巨大福祉。在漠河觀音山景區,你還可以感受到鬱鬱蔥蔥的林海、奼紫嫣紅的山花、湛藍如洗的藍天、潔白飄逸的雲彩,清香四溢的的空氣。

基本內容

這裡山勢舒緩,山形俊秀,山上蒼松翠綠,鮮花遍野,珍禽穿行於林中。山下是著名的胭脂溝,山間小溪緩緩流向山下,預示著北水直通南海。海南南山海上觀音108米法身像座南朝北,漠河北極林海觀音10.8米原身像座北朝南,南北相望,遙相呼應。特別是當北極星最亮之時,正好處在佛像上方,預示著佛光普照,國泰民安,世界和平,真可謂集天地之造化,聚山河之靈氣,令人嘆為觀止。

觀音山林海觀音聖像是海南南山海上108米觀音的原身像,身高10.8米。於2000年10月建成並奉安於南山佛教文化苑光明廣場中央,接受世人膜拜瞻仰。後經漠河縣與海南三亞南山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多次協商,於2006年9月20日10時08分運抵漠河,9月22日奉安在北極林海觀音山上。是正觀音的一體化三尊造型,每尊觀音菩薩各持不同法器,代表了觀音菩薩的不同化身,反映了觀音菩薩普渡眾生的方便之門。

正面為持篋觀音,體現觀音的般若德即智慧德性,經篋代表六百卷般若經,表示觀音“自度度人,智悲雙運”,既能自利,觀理事無礙之境而了達自在,又能利他,觀一切眾生之機而化度自在,以般若啟眾生智慧;一面為持蓮觀音,體現觀音的法身德。觀音是密示蓮花部的本尊,蓮花是觀音的三昧耶形,喻“常樂我淨”四德,是佛門中的聖花,象徵眾生的肉團心,蓮體清淨,出淤泥而不染,根莖通心,象徵“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另一面為持珠觀音,體現觀音的解脫德,即徹底擺脫無名煩惱和種種束縛,達到大自由大自在的境界,表現“眾生念佛,佛念眾生”同等同體的慈悲精神,總體表不觀音的清淨和六根圓通。南山海上觀音形象集中體現了觀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的大慈大悲的理念。

漠河縣宗教事物管理部門遵照我國佛教資深人士為漠河奉安10.8米觀音聖像確定的四項原則,即:一、位置在漠河縣城至北極村的林海間;二、呈環抱狀山勢;三、座北朝南之向;四、依山傍水之地,開始了認真的選址工作。然而,在茫茫林海的崇山峻岭間,尋到聖像奉安地點絕非易事。選址人員翻高山、穿密林、跨溪流,歷盡千辛萬苦,最終確定了三處候選地:一是北極村口處的七星山;二是加漠公里558公里處的老爺嶺;三是人人皆知的觀音山。

“觀音山”距漠河縣47公里,山下是著名的胭脂溝。關於此山名字的由來,在民間流傳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相傳公元1889年(光緒十五年)1月,吉林道員侯補知府、漠河礦務督辦李金鏞率人從墨爾根(嫩江)出發,沿著古驛道穿山越嶺,頂風雪、冒嚴寒,歷經兩個多月,行程1500多里,凍餓斃死百餘人;終於到達了目的地漠河。並迅速在現在的觀音山上建造住舍,紮下了營盤。安營紮寨後,作為督辦的李金鏞沒有顧得上休息,便“奮勉出力、罔顧身命”地與礦師們一起到山下的胭脂溝進行實地勘察,精選“按碃”地址。所謂“按碃”就是挖沙坑。淘金有很多忌語,尤其忌“坑”字,所以說“挖坑”為“按碃”。按碃數丈深,取出地層的沙子。凍土層的沙子還要用燒紅的石頭(通稱嘎拉)烤化,倒在水流上沖刷,再用類似簸箕的金簸子在水中搖擺洗淨泥沙才能得金。

按碃前要按規矩祭山。清晨,大批礦工在事先清理出的“碃”址堆上木柴,附近的樹枝上繫上紅布條,在白雪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耀眼,桌上擺好祭品和香爐,一切準備停當,李督辦上香酹酒,率眾莊嚴肅穆跪下,雙手合十拜祭天地:“上天佛祖菩薩,地上神仙土地,今李金鏞奉大清皇帝之命,清除俄匪,督辦漠河金礦,即將按碃,懇請保佑我一舉成功!”然後虔誠地三叩首。接著宣布按碃開始,一時鞭炮齊鳴,山嶽震撼,樹海歡歌。碃上的乾柴隨之點燃,火焰烈烈,暖意融融。

人們不時地添加木材,清理烤化的凍土,搬運石塊,人來人往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李督辦臉上露出了笑容。為了加快按碃速度,在李金鏞的指揮下,人分兩班,晝夜不停,4天后竟破開了一丈多深的凍土層,碃底見沙。

一聽硝底見沙,當日午夜時分,李金鏞便來到現場查看,派人下去取沙樣。稱出分量,分頭淘濾。最後,計量的結果出來了。淘沙3000斤,得金一兩一。眾人欣喜若狂,李金鏞滿足地對大家說:“不錯,首按得金,旗開得勝,各位辛苦了!今天我要好好的犒勞大家,擺酒設宴,盡情痛飲。”

殘月西斜,晨曦見露,李金鏞得金欣喜,精神倍增,等趕回宿地,已是清晨。李金鏞躺在床上輾轉不眠,他太興奮了。礦師說的對,這是金穴字,這個溝是金溝。他也知道早在他之前,這裡就成了沙俄的罪犯、軍人、商人、傳教士,還有朝鮮、日本、德國、美國等國際盜賊和冒險家的樂園。當年客棧、澡堂、教堂、賭場、妓院、醫院、麵包坊等無所不有,排綴在漠河江邊到老溝直至砂寶斯的近千個作業區,真可謂繁華一時。現在恥辱的過去結束了,自己為不辱使命遠赴這荒僻苦寒的北陲創辦金礦。從招股集資、選聘礦師,參研辦礦經驗,購置礦用器械、禦寒物品、儲運糧油、修路軍備等,足跡幾乎遍及大江南北。南下上海,北抵天津、山東各地,籌得20萬兩銀子,終於首戰換來一兩一黃金的產量,成績不能說斐然,但確是個好兆頭。今後……在模模糊糊的遐想中他進入了甜美的夢鄉。

轉眼,冰消雪融,杜鵑綻放,在金溝創建的第一個金礦正式掛牌。

金礦建成後,黃金產量與日俱增。可是好景不長,就在李金鏞精心擬定和籌劃下步工作時,老天不作美,也不知李金鏞冒犯了哪路神仙,幾乎整個夏天沒有下雨,山上的花草樹木枯死一多半,採金溝系溪流全部乾涸。本來淘金就離不開水,別說淘金用水,就連人畜用水都得到黑龍江邊去弄,整個金礦陷入了癱瘓狀態。每天人畜都得到江邊去背水、馱水。這下可急壞了督辦李金鏞,他茶不思、飯不進,人一天比一天消瘦。每天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朝著南海跪下磕頭祈禱,請求菩薩保佑,早日降雨,解除旱情,使金礦早日恢復生產。就這樣連續數日的祈禱,說也奇怪,就在一天的晚上,李金鏞突然感到身體特別的疲勞,早早就躺下休息,不知不覺就進入了夢鄉,朦朧中只見一朵彩雲懸在空中,彩雲上有一朵碩大的蓮花,上邊坐著一位極為美麗慈善的神仙,手中托著淨水瓶,來到李金鏞住處上方,說道:“李金鏞,我是南海觀音,受西天佛主如來指點,前來為你解難。你奉大清皇帝之命,清剿邊陲匪患和建礦事宜,維護了大清的國土,建立漠河金礦,是千古功績,你這樣有志之人天下無幾,造福於人類和後代,不但受到人們讚揚,也該得到正果”。隨後用楊柳枝蘸淨水瓶中的聖水滴下三滴撒向大地,然後駕雲而去。李金鏞猛然驚醒,果見一朵彩雲慢慢飄向遠方。李金鏞馬上納頭叩拜,並說:“感謝觀世音菩薩搭救,金鏞我銘記在心,—旦功成名就,我要為你塑金身,朝夕供奉”。說完,只見天空陰雲密布,霎時傾盆大雨從天而降,礦丁頓時沸騰起來了,此雨一連下了三天三夜,山川大小河流,溝滿壕平,草綠了,花開了,枯死的樹木發出新芽。金礦恢復了生產,並且黃金產量一天比一天高。之後,李金鏞便命人在山上建一佛堂,請來一尊觀世音菩薩聖像,供人朝拜。於是人們便把這座山叫做有觀音的山,後來乾脆就叫“觀音山”了。

隨著觀音山景區的開放,佛文化日益成為遊人矚目的熱點,觀音山更是遊人禮佛的首選場所,多有文人雅士題詩留念:千里觀音山,奇意藏心間。急步林海里,抬眼“三佛”前。南方賜智慧,北地送平安,東方現慈悲,向佛即向善。君祝天下人,美好皆如願。

神奇景象

據說,漠河觀音山林海觀音奉安之後,觀音山一年內三次出現“佛光普照”的神奇景象,這種奇觀的出現分別是在2007年7月27日、7月29日和9月25日,時間都是上午9時到10時之間,持續時間長達一個半小時一兩個小時,景觀基本相同。第一次出現“佛光普照”的時候,全國2006年度旅遊統計年報匯報會的代表恰好邂逅此觀,當有人驚呼:“看那是什麼?”時,大家一齊仰望天空,只見湛藍的天上,淡淡的白雲,一輪七彩皆備、艷麗奪目的光環如雨後彩虹,環繞著潔白如玉、恬靜高雅的觀音像四周,景象極為神奇美妙。傳說中的“佛光普照”活生生地出現在現實中,這是漠河北極的福氣,更是來此叩拜的善男信女們的巨大福祉。一般說來,佛光大都出現在名山之巔、雲海之上和雨後,但在陽光燦爛、天上沒一絲雲彩的晴朗的天空出現,尚屬神奇。佛家認為,與佛有緣的人才能看到此光,因為佛光是從佛的眉宇間放射出的救世之光,吉祥之光。當時面對佛光普照,很多人在林海觀音像下五體投地,長跪不起。在漠河觀音山景區,你還可以感受到鬱鬱蔥蔥的林海、奼紫嫣紅的山花、湛藍如洗的藍天、潔白飄逸的雲彩,清香四溢的的空氣。一位同行的朋友說,她去過叩拜過很多觀音菩薩,但在神州北極這樣藍天白雲之下的感覺是最獨特、最美好的。

傳說

觀音剛剛落“戶”此山,這山是何時得名呢?據傳,觀音山得名已有百餘年歷史了。當年李金鏞從俄國人手中奪回金礦,祭山採金旗開得勝。可好景不長,大旱使金溝乾涸,以水淘金的金礦陷入了癱瘓狀態。李公終日寢食不安,每天朝南海叩首祈禱,請求觀音菩薩保佑,降雨解旱,恢復生產。一天晚上,李公睡夢中見觀音真的前來解難,蘸淨瓶中的聖水三滴灑向大地。李公醒來,果然大雨降臨,連降三天,溝滿壕平,金礦恢復了生產,且黃金產量大增。之後,李公命人在山上建一佛堂,請來一尊觀音聖像,供人朝拜。於是人們把這座山叫做有觀音的山,後來乾脆就叫觀音山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