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資源經濟學

漁業資源經濟學

二、漁業資源的自然特性 一、漁業資源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二、漁業資源經濟學的研究內容

基本信息

作 者:陳新軍 主編
出 版 社:中國農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4-6-1
版 次:1頁 數:287字 數:332000印刷時間:2004-6-1開 本:16開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I S B N:9787109090637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本教材由六大部分組成共八章。第一部分闡述了漁業資源的基本特性、漁業資源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及其研究體系。第二部分為漁業資源配置的經濟學基本原理。第三部分為漁業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及其模型。主要內容包括單一魚種的生物經濟模型和生態技術影響下的生物經濟模型等。第四部分為漁業資源核算及其可持續利用評價。第五部分為漁業資源環境經濟評價。如何針對漁業資源利用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經濟評價是其研究的主要內容。第六部分為漁業資源利用制度與管理。如何通過制度的安排和利用管理的調整來實現漁業資源的有效配置是主要研究內容,其中包括漁業資源的管理措施、投資策略等等。

目錄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自然資源概念及其特徵
一、自然資源的概念
二、自然資源的分類
三、自然資源的基本特性
第二節 漁業資源的概念及其特性
一、漁業資源的概念及其類別
二、漁業資源的自然特性
三、漁業資源利用的特點
四、漁業資源利用的外部性
五、漁業資源的其他經濟特性
第三節 漁業資源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一、資源經濟學的產生與演變
二、漁業資源經濟學的發展現狀
第四節 漁業資源經濟學的研究體系
一、漁業資源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二、漁業資源經濟學的研究內容
三、漁業資源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第五節 漁業資源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一、漁業資源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世界海洋漁業的發展現狀及其存在問題
三、開展漁業資源經濟學研究的重要性
思考題一
第二章 漁業資源配置的經濟學基本原理
第一節 靜態成本與效益分析
一、成本分析
二、收益分析
三、利潤最大化的決定原則
第二節 動態成本與效益分析
一、時間偏好的概念
二、貼現率
第三節 自然資源合理配置的基本原理
一、資源配置基本原理
二、資源的社會成本構成
第四節 利潤最大化與資源配置
一、單個資源的開發利用
二、帕累托最優
思考題二
第三章 單一魚種的生物經濟模型
第一節 漁業資源數量變動規律
一、漁業資源數量變動及基本模型
二、存量、增量和產量之間的關係
三、漁業資源的種群增長模型一邏輯斯諦模型(Logistic)
四、Gordon—Schaefer生物模型
第二節 開放式漁業和受控漁業
一、開放式漁業和受控漁業的概念及其含義
二、Gotdon—schaefer經濟模型
三、基於分布延遲的Smith模型—船隊的動態模型
四、年齡結構為基礎的生物經濟模型
五、開放式漁業和受控漁業的比較
六、成本、技術進步等因素對漁業資源配置的影響
第三節 貼現率對漁業資源配置的影響
一、考慮貼現率情況下的漁業資源配置動態模型
二、收穫策略
三、最優種群數量水平B*
四、確定貼現率的近似方法
第四節 漁業的供給與需求
一、供給與需求的一般概念
二、開放式漁業的平衡供給曲線
三、生物經濟不穩定性
四、貼現供給曲線
五、四象限圖
……
第四章 生態技術影響下的生物經濟模型
第五章 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及其警系統
第六章 漁業資源核算理論與方法
第七章 漁業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的環境經濟問題
第八章 漁業資源管理與漁業政策制定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