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筒印章

滾筒印章

滾筒印章是古代近東地區普遍使用的印章,通常刻有“圖案故事”,發明於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近東地區,具體位置在現今伊朗西南部的蘇薩和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的烏魯克。滾筒印章的發明與後來楔形文字的發明有著密切聯繫。

美索不達米亞石灰石滾筒印章及其留下的乾印:供奉太陽神沙瑪什。藏於羅浮宮美索不達米亞石灰石滾筒印章及其留下的乾印:供奉太陽神沙瑪什。藏於羅浮宮

滾筒印章是古代近東地區普遍使用的印章,通常刻有“圖案故事”,在濕的粘土上滾動按壓後,可留下連續的圖案。滾筒印章發明於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近東地區,具體位置在現今伊朗西南部的蘇薩和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的烏魯克。滾筒印章的發明與後來楔形文字的發明有著密切聯繫。

歷史

公元前第8千紀的敘利亞已經有用圓形印章在泥板上做標記的先例,當時主要用作裝飾品和巫術。前第6千紀中葉,伊拉克北部的人們用印章在黏土塊或盤子上印出直線形的圖案,用以不同事物間的辨別。前第4千紀的時候,滾筒印章出現在南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和伊朗西南部的埃蘭。印章的產生先於文字,同時因為雕刻石質印章要用到金屬,所以它與冶金術出現於同一時期。從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時代到波斯阿赫美尼德王朝的三千年里,滾筒印章的套用比封印更為廣泛。但到了前1000年左右,封印成為主流,而到了前5世紀,圓筒印章已不再被使用了。原因在於書寫在莎草紙和羊皮紙上的阿拉米亞語取代了書寫在粘土板上的楔形文字,滾筒印章只適應於粘土板,所以被封印完全取代。

形狀尺寸和材料

滾筒印章為圓柱形,高度約2.5厘米,直徑約1.5厘米,通常沿中心軸鑽一個通孔,用繩子穿過便於佩帶。其材料多為貴重的石頭,也有一些由陶料、貝殼、象牙等材料或金屬製成。石材多從美索不達米亞以外進口,隨著美索不達米亞古文明的發展,滾筒印章的材料從早先的石灰石、天青石和水晶石,逐漸引入了後來的滑石、閃長岩、瑪瑙和綠色的蛇紋石(serpentine)、綠泥石、綠石、蘋果綠鸚鵡石及紅色的光玉髓、赤鐵礦趨地岩及紫色的紫晶,黑色的石灰石、磁鐵礦石和黑曜岩。

用途和使用者

代信封的亞述商業信件,信封底部為滾筒印章留下的乾印。代信封的亞述商業信件,信封底部為滾筒印章留下的乾印。

在文字發明以前的年代,印章用於在空心的粘土球表面留下乾印表明商品的交易。後來用於作為封印使用,例如作為罐子的封印、儲藏室和倉庫大門的封印;最廣泛的套用是在寫有楔形文字的粘土板上留下印鑑。擁有滾筒印章的人有各類社會地位和職業的人,包括統治者和祭司、士兵和書吏、王室的廚師和僕人、木匠和其他手藝人、及遍及各地的商人。在法律契約、條約和信件上都發現了滾筒印章的印記。如果印章遺失或被盜,會被視為非常重大的事件,會進行正式的掛失和宣布。

圖案和主題

亞述神降伏怪獸,亞述時期,前9世紀-前8世紀亞述神降伏怪獸,亞述時期,前9世紀-前8世紀

蘇美爾早王朝時期的主要主題是“動物搏鬥”,常見的是獅子對牛的襲擊,而人或似人的“護衛者”進行防衛。到了早王朝後期,印章中的形象發展得更粗大、更嫻熟,獅子和護衛者的面部表現得愈加細膩,同時神話和宗教儀式的場面成為主題。阿卡德時期印章的圖案是一系列獨立的畫面,畫面中形象的間距擴大,同時更加注重裝飾。神話和宗教是這一時期的主要題材。烏爾第三王朝和古巴比倫時期的主題失去了阿卡德時代的多樣性,宗教題材幾乎成為唯一主題,畫面均為印章主人“參見”神或國王。亞述時期印章的主要題材是狩獵圖或逼真的動物圖案。新巴比倫時期平面印章開始流行,印章主題多為狩獵,也有一些宗教題材。

製作

製作圓筒印章的工匠至少要在作坊里經過四年的學習。滾筒印章的雕刻工具包括銅鏨子、銅刻刀、磨刀石和鑽子,製作雕刻工具時使用的是青銅和電石。工匠利用弓弦使鑽頭轉動,在圓柱形的石料上按圖形鑽出連續的凹坑,再用刻刀將相鄰的小孔刻通。雕刻完畢後,從兩端分別鑽孔,將印章鑽通並穿繩,以便印章的主人將其佩戴在脖子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