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劑體系理論

BrF2+ BrF2+ BrF2+

溶劑體系理論時對阿累尼烏斯的電離理論及布朗斯特的質子理論的進一步發展,把酸鹼概念擴展到完全不涉及質子的溶劑體系中。該理論認為,凡在溶劑中產生(或通過反應生成)該溶劑的特徵陽離子的溶質稱作酸,而產生(或通過反應產生)該溶劑的特徵陰離子的溶質稱作鹼。例如在液態BrF3中SbF3與KF發生反應,BrF3按下式電離:
2BrF3 ←→ BrF2+ + BrF4- ①
SbF5和KF分別按下列式子與BrF3反應:
SbF5 + BrF3 → BrF2+ SbF6- ,SbF5為酸
KF + BrF3 → BrF4- + K+ ,KF為鹼
BrF2+ + BrF4- ←→ 2BrF3
淨反應: KF+SbF5 → KSbF6
但是,該理論的最大缺陷時只適用於能發生自電離的溶劑體系。而實際上有一些溶劑幾乎不發生自電離作用,但仍有不少物質能在其中表現出酸鹼行為。我們可以藉助路易斯酸鹼理論來說明。
注:① "←→" 表示可逆符號,下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