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墓

溥儀墓

宣統皇帝溥儀於1967年去世,最初安葬在八寶山。於1995年遷葬到清西陵的華龍皇家陵園。溥儀墓距離光緒皇帝的崇陵後圍牆僅200米。當時,清西陵的工作人員找到溥儀最後一任妻子李淑賢並說服她,於1995年將溥儀的墓葬遷到了清西陵。清西陵有關負責人介紹,將溥儀墓葬遷入清西陵,一是因為溥儀登基之初,就確定此地為他的陵墓;此外,清西陵所在地保定易縣經濟條件差,這樣可以帶動旅遊發展。宣統皇帝是清朝第十二代皇帝,也是我國封建社會最後一代帝王。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字浩然,生於1906年,死於1967年,其父親是光緒皇帝的弟弟醇親王載灃。在溥儀墓的兩側,一側是溥儀真心喜愛過的譚玉齡,一側是婉容。溥儀畢竟做過三年的皇帝,因此愛新覺羅家族在台灣的後裔1967年給溥儀上了廟號“憲宗”和諡號“配天同運法古紹統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襄皇帝”。2004(一說是2002年)重新給溥儀上了廟號和諡號,廟號曰:清恭宗;諡號曰:配天同運法古紹統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愍皇帝。尊骨灰奉安處(在北京的八寶山革命公墓)為“獻陵”, 尊婉容為“孝恪愍皇后”,譚玉齡為“明賢皇貴妃”,李玉琴為“敦肅福貴妃”,李淑賢為"孝睿愍皇后"。以上諡號,廟號都是民間所加,與以前皇帝的諡號,廟號為政府(朝廷)所加是不同的,溥儀所謂的諡號,廟號並不算是正式的諡號,廟號。

基本信息

簡介

當時,清西陵的工作人員找到溥儀最後一任妻子李淑賢並說服她,於1995年將溥儀的墓葬遷到了清西陵。清西陵有關負責人介紹,將溥儀墓葬遷入清西陵,一是因為溥儀登基之初,就確定此地為他 的陵墓;此外,清西陵所在地保定易縣經濟條件差,這樣可以帶動旅遊發展。

宣統皇帝是清朝第十代皇帝,也是我國封建社會最後一代帝王。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字浩然,生於1906年,死於1967年,其父親是光緒皇帝的弟弟醇親王載灃。在溥儀墓的兩側,一側是溥儀真心喜愛過的譚玉齡,一側是婉容。

溥儀畢竟做過三年的皇帝,因此愛新覺羅家族在台灣的後裔1967年給溥儀上了廟號“憲宗”和諡號“配天同運法古紹統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襄皇帝”。

2004(一說是2002年)重新給溥儀上了廟號和諡號,廟號曰:清恭宗;諡號曰:配天同運法古紹統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愍皇帝。尊骨灰奉安處(在北京的八寶山革命公墓)為“獻陵”, 尊婉容為“孝恪愍皇后”,譚玉齡為“明賢皇貴妃”,李玉琴為“敦肅福貴妃”,李淑賢為"孝睿愍皇后"。

以上諡號,廟號都是民間所加,與以前皇帝的諡號,廟號為政府(朝廷)所加是不同的,溥儀所謂的諡號,廟號並不算是正式的諡號,廟號。

陪葬墓

溥儀墓溥儀墓

末代皇后婉容60年前葬荒野,60年後衣冠冢落葬清西陵。末代皇后郭布羅·婉容的衣冠冢落葬清西陵,終於和丈夫“團聚”。衣冠冢落葬在末代皇帝溥儀墓的左側。 當年婉容跟隨溥儀在日本人的威逼利誘下前往長春,在那裡生活長達14年之久。日本戰敗後,婉容與溥儀一起逃亡,歷經磨難,1

946年病逝於延吉監獄。婉容死後被人用舊炕席裹捲起來,埋到了附近山坡上。解放後,當地政府曾多次試圖尋找這位末代皇后的屍骨,但始終沒有下落。因此,這位中國最後的一位皇后一直沒有墳墓。2005年,婉容的弟弟郭布羅·潤麒(已是95歲高齡)向代理人黎園表達了希望能為姐姐修建衣冠冢的願望,終於在2006年10月23日的落葬儀式上,把婉容的一張坐姿端莊最能反映她身份氣質的一張照片,在背後簽名後裝在水晶相框中埋入墓穴,同時被埋入墓穴的還有一罐從安葬婉容的吉林延吉南山附近鏟來的黃土。還有僅存的一把貼身使用的手鏡陳列於溥儀博物館,婉容戲劇般的悲慘人生落下了歷史的帷幕。

溥儀墓的右側是偽滿時期冊封的“祥貴人”譚玉玲之墓。

人物介紹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第十一個皇帝(由於大清朝是從皇太極開始算起的,努爾哈赤統治的是後金,雖後來被追尊,可是大清入關的第一個皇帝是皇太極),通稱宣統皇帝,或末皇帝,也被尊為清遜帝,是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字浩然,取自孟子“吾善養吾浩然之氣”之意。英文名henry,滿族。醇親王奕譞(道光帝七子,鹹豐帝之弟淳賢親王)之孫、載灃(醇親王)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榮祿之女)。光緒(伯父)死後繼位,是清朝的末代皇帝,是清朝入關後的第十位皇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改造成為新公民,後因患腎癌而去世,享年62歲。火葬後骨灰安放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側室,當時周總理指示移放於正室,後又移葬清西陵華龍皇家陵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