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飲

溢飲

溢飲,飲病之一(屬《金匱要略》四飲之一)。此病之飲邪主要泛溢於體表肌膚和四肢。臨床兼見身體痛重,支節煩疼;亦可兼見咳喘、胸悶、乏力等症。

溢飲

溢飲溢飲
飲病之一(屬《金匱要略》四飲之一)。《素問·脈要精微論》:“肝脈軟而散,色澤者,當病溢飲。溢飲者,渴暴多飲而易入肌皮、腸胃之外也。”《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飲水流行,歸於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重,謂之溢飲。”此病之飲邪主要泛溢於體表肌膚和四肢。臨床兼見身體痛重,支節煩疼;亦可兼見咳喘、胸悶、乏力等症。宜溫肺化飲,發汗驅邪。用大青龍湯小青龍湯桂苓神術湯等方。參見四飲、痰飲條。
溢飲是因飲食不節,或情志失調,年高體弱,陽氣素虛等,使脾失健運,腎失開合,氣機阻滯,水濕內停。以頭面、下肢或全身浮腫,畏冷,乏力等為主要表現的水腫類疾病。

本病相當於西醫所說內分泌功能失調性水腫。

[診斷依據]

1.幾乎只發生於婦女,水腫往往與月經有關,呈周期性,中年占多數。

2.晨起眼瞼浮腫,鼻樑變厚,面和手指發緊,隨後乳房發脹不適,腹部膨脹,繼而移行到下身,足、踝和小腿明顯水腫,至傍晚或夜間活動終了時最明顯。

3.可有情緒不安,精神抑鬱甚至錯亂,月經紊亂,天氣炎熱可加重水腫,可有頭痛噁心,指端麻木等症。

4.實驗室檢查可無特殊異常。有的病人立臥位水試驗失常,立位尿量低於臥位尿量50%以上(特發性水腫)。

[鑑別診斷]

1.心衰:水腫從下肢開始,心悸怔忡明顯,不能幹臥,唇指紫紺。

2.腎水:水腫多從眼瞼開始,逐漸延及全身,小便常見蛋白尿、管型尿等。

3.脾水:肢體水腫,全身消瘦,腹脹疲乏等症明顯,血漿白蛋白低,多有長期營養不良史。

[辨證論治]

1.氣滯水停證:肢體或全身水腫,脅肋滿痛,脘腹痞滿,納食減少,噯氣不舒,小便短少,舌淡,脈弦。理氣消腫。

2.脾腎陽虛水停證:周身浮腫,腰膝酸軟,食少腹脹,大便溏薄,畏寒肢冷,小便不利或夜尿清長,舌質淡苔白,兩尺脈弱。溫補脾腎、利水消腫。

3.肝腎陰虛證:兩目微腫,頭暈耳鳴,少寐健忘,手足心熱,脅肋隱痛,面色潮紅,口咽乾燥,舌紅少苔,脈弦細。滋補肝腎;

4.水濕浸漬證:全身水腫,按之沒指,小便短少,身體困重,胸悶,納呆,泛惡,苔白膩,脈沉緩。利水消腫。

5..血瘀水停證:面目或肢體微腫,面色黧黑,唇舌肌膚有瘀點,舌苔薄膩,脈弦或濡。化瘀利水。

6.氣血兩虛證:肢體浮腫,小便短少,神疲乏力,頭暈眼花,食少腹脹,面色無華,月經量少色淡,唇舌色淡,脈細無力。補益氣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