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斌潛庵學派

此派之學,承師法而兼宗程、朱,也不廢王守仁之說,提倡身體力行,不尚講論。 該派注重身體力行,反躬實踐,不尚講論,故於道德、事功方面有成,其創始人湯斌“出而為政,膏澤及民,清節冠世,獨立不撓”。 人謂其“善學姚江,正所以善學程、朱”。

概述

潛庵學派〗創始人湯斌(1637一1687)。湯斌,字孔伯,號潛庵。清河南睢州(今河南睢縣)人。此學派因其號而名。斌受業於孫奇逢。斌之家學有其長子湯溥;四子湯準、曾孫湯恆泰承傳。其弟子有五廷燦、彭定求等。其交遊者有耿介、田蘭勞、張沐、李來章、施潤章、汪碗;其從游者有竇克勤、姚爾申、冉覲祖等。此派之學,承師法而兼宗程、朱,也不廢王守仁之說,提倡身體力行,不尚講論。認為學者讀書,不務身體力行,專為先儒辨同異,是“玩物喪志”,而“先儒之言都是自己用工夫體認過來,無一句不是實話。總之,源頭澄澈,隨時立教,不妨互異,正當反求諸身,識其所以同者,勿向話頭討分曉始得”。對於先儒所謂“頓悟”之說,認為“悟未有不頓者”、“頓因於漸也”,“必學問真積力久,方有一旦豁然大悟者”,故“頓悟”不能憑空而得,須“真實用功”。身體力行的前提和關鍵在於“收放心”,“學問之道,全在收拾此心。此心不曾收拾,毋論聲色貨利,皆戕害我身之具,即讀書涌詩亦為玩物喪志”。關於“收拾身心”之法,該派強調“立志”、“親師取友”、“改過遷善”、“誠意”、“戒慎恐懼”等傳統主張:“學者莫先於立志”,“言學便以道為志,言人便以聖為志”,“親師取友,一則夾輔切磋,使不至放逸其心;一則問津指路,使不致錯用其功”,“若舍目前各人進修之實,不以改過遷善為務,縱將《註疏大全》辨析毫釐,與己終無干涉”,“聖學首重誠意,自欺臣謙,皆在隱微獨知處勘證,若徒彌縫形跡,不實在心地打點,即外面毫無破綻,總是瞻前顧後,義襲而取,苦力一生,究竟成一鄉愿”,故須“著實用力,必期躬行心得,義利誠偽關頭,不可一毫將就混過,此日勉強,久之必有純熟境界”,而這即是王守仁致良知的“聖學真脈”,當各求所以致之之道。“戒慎恐懼,心體不苟也”,“勿以戒慎恐懼為梗梏,勿以怠荒淫肆為膾炙,於發憤忘食之中,嘗樂以忘憂之昧,久則和順於道德,優遊於矩度,馴焉,安焉,才是得力處。對於主靜的傳統修養方法,該派認為,人者為天之心,性者為天之理,天理不可以動靜言,而主靜亦不可以時位論。拘泥主靜之說,不得其義,固易流子禪,若昧主靜之意,而徒事於標末補綴,則隱微多瘋,人品偽而事功無本,此又是鄉愿之學。對窮理、致知的傳統命題,該派天朱學、王學之間取折衷調和態度,—方面強調“窮理者,亦窮天所與我之理也,故可以盡性而命,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皆其功也”,指責沉溺訓詁、泛濫名物為“支熟而無本”,讚揚王守仁致良知之教為“返本田原”;一方面又批評王守仁門人“語上而遺下,偏重而失中”,“以虛見承襲,不知所以致之之方”,並指名低斥王畿“四無”之說,強調身體力行。提出“由濂洛關閩以達於孔、盂,則姚江、梁溪皆可融會貫通”。此學派主要代表著作有湯斌《湯子遺書》、《洛學編》,湯準《漪園集》等。該派注重身體力行,反躬實踐,不尚講論,故於道德、事功方面有成,其創始人湯斌“出而為政,膏澤及民,清節冠世,獨立不撓”。人謂其“善學姚江,正所以善學程、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