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郵政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為建成與全面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現代郵政業,根據《郵政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和《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結合全省郵政業發展實際,編制本規劃。

背景

郵政業是國家重要的社會公用事業,是推動流通方式轉型、促進消費升級的現代化先導性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加快郵政業持續健康發展,對於繁榮經濟、服務民生、促進創新創業和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意義。為建成與全面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現代郵政業,根據《郵政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和《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結合全省郵政業發展實際,編制本規劃。

現狀與形勢

“十二五”時期,我省郵政業保持“質效提高、中部靠前”的良好發展態勢,綜合實力大步跨越,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產業基礎更為堅實、服務網路更趨完善、公共服務更加均等、支撐作用更加凸顯。

(一)發展現狀

1.基礎產業作用穩步增強。2015年,全省郵政行業完成業務總量104.15億元,繼續保持全國中游水平,業務收入五年年均增長16.5%,高於規劃目標和GDP增速,發展勢頭強勁。郵政普遍服務業務總量6.09億元,快遞業務量達到3.18億件。從業人員突破8萬人。全省郵政行業日均服務城鄉居民近1000萬人次,為網路零售與工業品下鄉提供有力保障。郵政、快遞成為產業間和區域間的紐帶,有力支撐農村電子商務、跨境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發展,在溝通城鄉、改善民生中發揮了重要的基礎作用。

2.服務能力顯著提升。郵政普遍服務保障加強,空白鄉鎮郵政局所民生實事項目全面完成,全省郵政普遍服務營業場所總數達到2658處,郵政綜合便民平台17967個,村郵站37818個,總體實現“鄉鄉設所、村村通郵”。2015年,全省快遞服務網點達4578處,覆蓋70%鄉鎮。布局建設了一批快遞分撥中心和快遞物流園區。長沙至香港、南京等快遞自主航線常態運行,快件吞吐量超過貨郵一半。自動化分揀設備、智慧型終端和智慧型快件箱加快推廣,行業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明顯提升。倉配一體化、代收貨款、供應鏈服務等,當日達、次日達、次晨達等業務種類不斷豐富,服務功能和品質持續改善。郵件、快件時限準時率穩步提升,郵政普遍服務和快遞服務滿意度逐年提高。

3.行業改革實現新的突破。郵政政企分開改革持續推進,省以下郵政監管機構逐步完善,省、市兩級郵政管理體系全面建立。郵政企業市、縣級分支機構順利更名換牌。政府職能加快轉變,取消和下放一批郵政行政審批項目,持續最佳化審批流程。寄遞渠道安全監管的“企業主抓、行業主管、部門聯動、屬地管控”格局基本形成。郵政企業子改分的法人體制調整全面完成。郵政市場體系不斷完善,國內包裹快遞業務全面對外開放。郵政普遍服務價格改革取得突破。郵政業“營改增”平穩實施,行業改革紅利持續釋放。

4.產業政策環境不斷最佳化。郵政業發展重點納入各級政府決策部署,加速融入地方經濟發展布局。株洲市獲批全國電商與快遞協同發展試點城市,益陽桃江、永州江永等八縣獲批全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試點縣。地方政府相繼出台了關聯產業協同、快遞末端投遞、農村郵政物流、快遞車輛通行等一系列重大產業發展政策。

現階段,我省郵政業轉型發展的瓶頸依然突出,最佳化升級步伐不快,發展動能亟待轉換,企業成本上升、利潤下降,發展面臨不少困難。行業規模總量不大、有效供給能力不足,發展方式粗放,郵政基礎設施與交通樞紐的配套、城鄉末端服務等仍是發展短板。郵政普遍服務業務下行壓力加大,網路利用率不高,轉型發展任重道遠。快遞企業整體實力不強、發展層次較低、同質化競爭嚴重,服務水平有待提升。寄遞渠道安全形勢複雜,企業安全管理不夠精細,郵政監管機構急需向下延伸,安全監管需進一步加強。

(二)發展形勢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面臨著經濟發展速度變化、結構最佳化、動力轉換的新常態。湖南正處在重要戰略機遇期、區域發展黃金期和轉型升級關鍵期,為郵政行業更長增長周期的發展提供了新動能、新引擎。

1.產業結構調整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我省深入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擴大有效供給,消費主導型需求結構、服務業主導型產業結構、城鎮主導型城鄉結構正在形成。產業結構的持續最佳化,經濟成長動力加速轉換,將引領郵政行業延伸服務範圍,擴展能力建設,推進產業對接、要素集聚和服務升級。面對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郵政業在經濟社會發展格局中的先導地位更加突出,有利於我省郵政業參與分工協作、延伸產業鏈、發揮便民利商功能,實現跨越式發展。

2.區位優勢躍升拓展新的發展空間。湖南省域的四大板塊實現國家戰略全覆蓋,“一帶一部”的新定位、“一核三極四帶多點”的新格局,交匯疊加,助推我省發揮承東啟西、連南接北、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由沿海開放的內陸變為內陸開放的前沿,在更大空間更廣範圍集聚各種資源和要素。湖南的全國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有利於郵政業最佳化網路布局,改善運輸組織方式,擴大郵件、快件通達範圍和深度,培育新的增長點、打造新的成長區。

3.消費需求升級孕育新的發展動力。省政府將郵政快遞作為培育經濟新動力、推進十大消費行動的重點領域,推動郵政業把創新服務變成產業活動,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向高品質升級。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著力提高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積極推動郵政普遍服務的變革和進步。“網際網路+流通”行動計畫的深入實施,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推動產業組織、商業模式、供應鏈不斷創新,為郵政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提供新的動力。

4.信息技術套用增添新的發展契機。按照網路強國戰略部署,“數字湖南”、“智慧湖南”提速推進,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廣泛套用,智慧型化建設步入新階段。在智慧生態的影響下,信息化成為郵政行業改善用戶體驗、提升運行效率、拓展服務內涵、打造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無論是拓展市場需求,還是參與產業協同,推進經營服務的智慧型化,已成為郵政行業發展需要。與此同時,電子商務將進一步拉動郵政、快遞規模持續增長,結構持續調整。

5.協同融合發展提供新的發展平台。著眼於培育和發展現代物流產業,湖南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加快物流節點城市布局建設,推動電子商務、郵政快遞、物流配送與現代產業體系的配套融合。物流與產業、市場的融合發展,帶來更多區域性、單元化物流活動。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的社會需求,促進郵政行業適應新常態,增創新優勢,參與流通大循環,增強對經濟的支撐服務作用。

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

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把握生產流通消費變革新機遇,滿足經濟社會新需求,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創新驅動,堅持依法治郵,堅持提質增效,持續推進普惠郵政、智慧郵政、安全郵政、誠信郵政、綠色郵政建設,加快實施“一核三區”戰略,打造郵政業強省,建成與全面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現代郵政業。

基本思路

圍繞一個目標。按照國家郵政局和湖南省“十三五”規劃總體部署,著眼於建設與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現代郵政業的目標,按照規模總量提升、服務質量提升、受益民眾增量提升的總要求,推進郵政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堅持四個原則。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創新驅動、堅持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郵、堅持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新動力,構建發展新體系,進一步鞏固和強實郵政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基礎性作用,力爭在全國發展方陣中總量進位、質量升級。

實現兩個轉變。實現發展方式轉變,推動郵政行業由粗放型發展方式向內涵式發展方式轉變,更加注重科技套用、模式創新和管理效益提升。實現發展路徑轉變,以需求引領,聚焦重點、聚集資源、聚合政策,更加注重在城鄉協調、融合開放中拓展發展空間,加快推進行業向中高端轉型升級。

發展目標

1.規模總量持續擴大。2020年全省郵政行業業務總量比2015年翻一番,業務收入超過200億元,支撐網路零售交易規模突破2000億元。全省郵政行業就業人數達10.5萬人以上。

2.服務能力整體提升。郵政、快遞網路布局深化完善,關聯產業深度融合,供需全面對接聯動,城鄉區域發展更趨協調。構建普惠城鄉、網路共享、功能集成的郵政普遍服務網路,推進郵政公共服務標準化、均等化,保障人民民眾基本用郵權益。構建廣覆蓋、多層次、差異化、高品質的快遞服務網路,推動快遞下鄉,實施“村村通”工程,力爭每個鄉鎮至少有兩個以上品牌快遞企業覆蓋。

3.服務水平鞏固提高。實現村村直接通郵。全省郵政普遍服務總體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服務略高於國家標準。快遞空白鄉鎮全部清零。快遞承諾時限產品比重進一步提升,重點市州之間實現36小時送達。郵件、快件申訴率及其延誤率、損毀率、丟失率控制在目標值以內。人民民眾滿意度明顯增強。行業服務邁入現代服務業先進行列。

4.行業影響明顯增強。加快培育多種所有制市場主體,擴大有效供給,提高行業競爭力。支持郵政企業做大做強,綜合實力進入“全國郵政十強”。堅持產業化方向,充分發揮快遞作為電子商務物流主渠道作用,推進企業戰略合作,培育若干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快遞聯盟。建成一批全國快遞園區城市和快遞園區集群。

專欄1 “十三五”時期郵政業發展主要指標

主要指標 2015年 2020年 年均增長 [累計]
1 郵政業業務總量(億元) 104.15 220 16.13%
2 郵政普遍服務業務總量(億元) 6.09 6.5 1.31%
3 快遞業務量(億件) 3.18 11 28.17%
4 郵政業業務收入(億元) 83.49 200 19.09%
5 快遞業務收入(億元) 33.89 100 24.16%
6 郵政業年服務用戶(億人次) 36.25 70 14.07%
7 郵政行業就業崗位數(萬個) 8 10.5 [2.5]
8 城市快遞網點標準化率(%) 40 100 [60]
9 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 70 100 [30]
10 快遞電子運單使用率(%) 70 90 [20]
11 配備全自動分揀系統的樞紐型分揀中心數量(個) 3 7 [4]
12 寄遞企業安檢X光機配備率(%) 30 100 [70]
13 快件有效申訴率(百萬分之) 11 ≤8 /
其中: 快件延誤申訴率(百萬分之) 12 ≤5 /
快件損毀申訴率(百萬分之) 9 ≤5 /
快件丟失申訴率(百萬分之) 5 ≤3 /
14 郵件有效申訴率(百萬分之) 11 ≤8 /
其中: 郵件延誤申訴率(百萬分之) 12 ≤5 /
郵件損毀申訴率(百萬分之) 9 ≤5 /
郵件丟失申訴率(百萬分之) 5 ≤3 /
註:①郵政業業務總量按2010年不變價格計算。②[]內為五年累計數。③配備全自動分揀系統的樞紐型分揀中心是指重點快遞企業建築面積在1萬平方米以上且配備全自動分揀系統的分揀中心。

主要任務

(一)深化改革,激發郵政行業發展活力

1.加強發展引導。堅持以普惠性、均等化、可持續發展引領,提高郵政普遍服務能力和共享水平。堅持突出優勢、補齊短板,推動快遞服務向生產、流通、消費與民生保障等關鍵領域聚集,強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保障作用。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配置、分類施策、融合發展”的思路,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畫,引導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推進產業組織、商業模式、服務鏈、供應鏈創新。加快郵政行業與現代交通、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產業體系對接、配套和融合,培育新的增長點、增長極、增長帶,提高發展層次和市場開拓能力,更好地服務生產生活、普惠民生、促進流通、繁榮經濟。

2.提升供給能力。推進郵政企業實施郵政普遍服務均等化水平提升工程,提高服務的便利化和可及性。提高郵件的投遞深度和水平,城區包裹按照規定投遞到戶,總體實現建制村郵件直投到村。支持郵政企業最佳化業務產品結構,拓展服務個人、電商、製造業和現代農業的寄遞服務。推動建立郵政普遍服務社會參與和分工協作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郵政普遍服務終端服務體系建設。推動郵政基礎設施向社會開放,鼓勵條件成熟的地區,引入快遞企業參與村郵站運營。支持快遞企業兼併重組、上市融資、做優做強。倡導鼓勵郵政企業、快遞企業組建發展聯盟、協同發展,共同拓展農村服務領域、開展跨境電商寄遞服務。鼓勵快遞企業向綜合性快遞物流運營商轉型,開展訂單末端配送、倉配一體化、入場物流和供應鏈服務,發展工廠快遞、農商快遞,豐富和拓展產品種類。

3.提升品牌質量。強化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等制訂和實施,加強企業品牌文化建設,有效引導市場主體行為。積極引導企業從價格競爭向服務品質競爭轉變,實施品牌化和差異化發展戰略。全面啟動質量品牌提升行動,引導郵政企業、快遞企業對標國際一流水準,加快品牌建設。持續強化企業形象意識、質量意識和誠信意識,提高服務品質,開展當日達、次晨達、次日達等承諾時限服務。鼓勵企業採用分倉+幹線運輸+落地配運營模式,提高服務水平和運營效率。加強服務質量監測,重點關注末端服務監控,推動實施郵政服務公眾滿意度、快遞時限準時率、用戶申訴率排名發布制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專欄2 快遞質量品牌提升行動計畫 形象提升:重點推進店面改造、統一形象設計、統一標識(店面、車輛、服裝)、規範服務用語等工作。 質量提升:鼓勵快遞企業根據《快遞服務》國家標準、客戶的需求和企業自身的資源能力來設定服務質量目標。 服務質量監督:完善快遞行業誠信體系和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建立服務質量分析聯席會議制度,健全郵政管理部門與郵政企業、快遞企業的溝通、約談、警示等機制。

(二) 協調最佳化, 改善郵政行業發展布局

4.最佳化郵政業總體布局。根據郵政業業情和湖南區域發展戰略,立足多元發展、多極支撐、多點突破,適應城鎮化和區域經濟發展,推動郵政行業集聚集群發展。構建湖南郵政業“一核三區多帶”的整體空間布局,依託區位和交通優勢,打造橫貫東西、要素集聚、區域協同的發展走廊,塑造基礎強實、特色明顯、產業融合的發展格局。

專欄3 “一核三區”空間布局 一核即“長株潭城市群”核心極,包括長沙、株洲和湘潭三市,對接落實國家重大戰略部署,規劃建設一批郵政、快遞企業區域總部基地和快件集散樞紐,建立完善城鎮郵政、快遞配送終端網點,建設城市共同配送和產業協同平台,引導產業集聚,引領全省郵政業升級和創新發展,重點對接先進制造業、高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產業,服務區域產業與經濟發展。 三區分別為湘南區、湘西區、環洞庭湖區。 湘南區包括衡陽、郴州、永州三市,圍繞產業轉移和新型城鎮化,重點對接汽車及零部件、果蔬加工等產業,加強與廣東自貿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示範區對接,深化郵政快遞與電商、交通、製造業等的融合發展、提升郵政行業服務能力,惠及城鄉居民。 湘西區包括懷化、張家界、婁底、邵陽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市州,圍繞扶貧攻堅和農業現代化,重點對接旅遊商品加工、中藥材精深加工、農副食品精深加工等產業,深化郵政快遞與農業、農產品電商等融合發展,推進郵政業精準扶貧工程,提升行業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和普惠民生的能力。 環洞庭湖區包括岳陽、常德、益陽三市,圍繞“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和湖南省“一帶一部”新定位,重點對接糧油水產品加工、輕紡等產業,把“網際網路+”作為技術創新和業務轉型的戰略突破口,改善用戶體驗;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大力發展國際寄遞業務。

5.完善郵政普遍服務網路。統籌銜接城鄉規劃,構建布局合理、同步配套、功能完備的郵政基礎設施體系。堅持區域城鄉均等化發展和資源利用最大化原則,依託綜合運輸大通道,以郵區中心局為支點、郵政網點為基點、便民服務站和村郵站為末梢,完善農村和社區的郵政普遍服務網路布局。引導郵政企業均衡布局,最佳化網路結構,提升郵政網路節點的郵件處理能力和幹線運輸效率。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整合村郵站、郵政三農服務站、便民服務站等,推動建立郵政綜合服務平台。加快建設農村郵政寄遞網路,實現建制村直接通郵。探索以地方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解決郵政普遍服務“最後一公里”。支持郵政企業推進西部和農村地區網點改造和投遞車輛更新。探索郵政精準扶貧,擴大貧困地區郵政基礎設施的覆蓋面。建立健全郵政機要通信風險防控體系,實現機要通信質量與服務能力的同步提高。

專欄4 郵政普遍服務均等化水平提升行動計畫 郵政基礎設施建設。全省網點改造173個,縣郵政公司改建5000平方米。 郵政車輛更新。更新運郵車輛800台。

6.最佳化快遞網路布局。依託物流節點城市,結合行業發展需求,加快布局建設一級、二級、三級快遞園區城市。支持快遞企業入駐電子商務園區、商貿物流園區、製造業園區、保稅物流園區和農產品、商品集散中心,推動企業集聚、功能集成、發展集群。支持郵政公司建立中南區郵政快遞物流樞紐中心,完善全省並輻射周邊省份的郵政快遞物流處理能力建設。鼓勵快遞企業設立城區共同接駁中轉站、分撥場所,實現集中分送,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鼓勵專業性同城配送企業承接各快遞企業的同城配送業務,逐步形成“快遞分撥中心—專業同城配送網—末端收派點”的城市快件收派模式。深入實施“快遞下鄉”工程,鼓勵快遞企業互利共贏、共建共享,設立農村“快遞超市”,進村入寨。

專欄5 快遞網路布局 快遞園區城市:一級城市(長沙)、二級城市(岳陽、衡陽、懷化)、三級城市(郴州、株洲、益陽、張家界、湘潭、常德、永州、吉首、婁底、邵陽)。 重點快遞園區:長沙快遞集散樞紐,郴州快遞產業園、懷化鶴城電商快遞園。

(三)創新發展,促進與關聯產業深度融合

7.大力推進與農業 融合發展 發揮郵政企業溝通城鄉的網路優勢,整合供銷、農村遠程教育終端接收站等農村網路資源,發展壯大農村郵政物流,建設郵政農村電商公共服務平台,打造“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渠道。鼓勵郵政企業利用“郵樂網”、“郵樂名品”、“惠民優選”電商平台,開展郵政普遍服務、政務服務、電商服務、金融服務、三農服務、便民服務等綜合性服務。鼓勵郵政企業探索“郵政+”農村電商機制,開展“電商企業聯盟計畫”、“網際網路創業扶持計畫”、“供應商扶持計畫”,服務農村、繁榮農業、致富農民。鼓勵快遞企業參與涉農電商平台建設,服務產地直銷、訂單生產等農業生產新模式,帶動農村消費。

8.加快推進與製造業聯動發展。積極對接《中國製造2025》,服務湖南製造強省戰略,制定郵政行業行動規劃。推動郵政企業、快遞企業向製造業園區、產業基地集聚,探索創新模式,形成長期穩定、互利共贏、協作深入的戰略合作關係。以長沙、株洲、湘潭等地區為重點,按照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推動設立一批合作試驗區、示範區,完善協作機制和配套政策,推進郵政業與製造業的深入融合聯動發展。推動快遞企業與軌道交通、工程機械、電子元器件、新材料、航空航天裝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產業組團發展,延伸服務鏈條。鼓勵快遞企業開闢最佳化業務結構新途徑,拓展和提升“入廠快遞”、“入園快遞”、“倉配一體化快遞”、“區域性供應鏈服務”、“嵌入式電子商務服務”功能,支撐製造業規模化、集群化、國際化發展。

9.加速推動與電商協同發展。發揮產業政策導向功能,推進郵政企業、快遞企業與電子商務企業的協作配套和跨界融合,促進線上線下互動創新,聯合打造電商公共服務平台。支持快遞企業入湘設立區域性總部、集散中心。鼓勵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深度融入電商產業鏈,提供倉配一體化服務。加快推動電子商務大數據套用與平台建設,引導郵政企業、快遞企業與電子商務企業在區域間形成分工協作體系和特色產業集群。扶持一批“電子商務與快遞協同發展示範城市”,創建一批“快遞+”農產品示範縣、示範鄉,培育一批“淘寶村”、“快遞村”,發展一批具有垂直整合能力強、產業鏈帶動作用明顯的快遞電商示範企業。充分發揮郵政的網路、信息和服務優勢,深入推動郵政與電子商務企業的戰略合作,發展電商小包等新型郵政業務。支持快遞共同配送點、智慧型快遞箱等設施建設。鼓勵郵政企業、快遞企業發展保稅倉、海外倉、海外購等跨境電商業務。

專欄6 快遞與電商協同發展行動計畫 全國快遞與電商協同發展示範城市:株洲市。 全省快遞與電商協同發展特色縣:韶山、邵東、桑植、衡東、新化、平江、南縣、漵浦、安鄉、炎陵。 快遞村:以永州市江永縣千家峒瑤族鄉劉家莊村、婁底市雙峰縣太平寺社區、岳陽市君山區柳林洲鎮掛口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排碧鄉十八洞村等為示範,加快推動“淘寶村+快遞村”協同發展。

10.深化推進與交通銜接發展。加強與鐵路、公路、民航發展規劃的有效銜接,推動郵件、快件處理中心等基礎設施與鐵路、公路、民航樞紐的同步建設,配套建設郵件、快件裝卸、接駁、倉儲功能區。深入實施快件“上車、上船、上飛機”工程,實現郵件、快件多式聯運和高效集疏。推動機場、車站、碼頭快件“綠色通道”建設,優先配艙、優先安檢、加速通關,提高快件處理效率。引導郵政企業、快遞企業參與郵件、快件甩掛運輸試點工作。深化交郵企業合作,拓展農村客運班車代運快件範圍。支持郵政企業、快遞企業與交通運輸企業在集約利用網點設施、代運郵件快件、票務銷售等方面開展合作。鼓勵郵政、快遞企業利用農村客運站、貨物站場建設倉儲場地、分撥中心。

11.提升標準與科技支撐能力。貫徹落實郵政普遍服務標準、快遞服務標準,適時公布標準實施效果,引導和規範企業業務操作、經營服務行為。開展標準化示範企業、示範營業視窗創建工作,推進標準化網點(門店)建設。加強對快遞安全生產操作規範、安全設備配備規範等強制標準的實施管理,組織等級考核,強化動態監督、分類監管。圍繞“智慧郵政”建設,以加速信息化進程和智慧化套用為重點,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實現對郵件、快件的全程跟蹤、實時查詢。建立健全郵件、快件實名收寄、過機安檢信息採集標準和共享機制,改進和加強寄遞安全管理。支持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根據運輸配載、跟蹤追溯、運行監控的需求,加快信息系統建設,提高企業整合能力。鼓勵企業採用先進適用技術和裝備,推進郵件、快件裝卸機械化、分揀自動化和倉儲現代化。

(四)開放共享,構建郵政綜合服務體系

12.提升終端服務能力和水平。更加突出共建共享和保障民生,著力解決好人民民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提供更充分的郵政、快遞服務。根據服務範圍和人口規模,最佳化郵政網路布局,規劃建設郵政局所、社區服務站、村郵站,在城鎮社區和村鎮形成層級合理、規模適當、需求匹配的郵政終端設施。鼓勵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深化與商貿流通、連鎖零售、網路零售企業的合作,提高配送的規模化和協同化水平。鼓勵郵政企業、快遞企業積極推進縣、鄉、村消費品和農資配送網路體系建設。引導企業融入智慧城市建設,提升快遞服務信息化和末端投遞智慧型化水平,依法有序開展快件投遞眾包試點。加快推進智慧型快件箱等自助服務設施。支持農村、社區、學校的快遞公共取送點建設,鼓勵快遞企業綜合利用智慧型快件箱、連鎖商業超市、第三方平台等,推進快遞服務進社區、進校園、進商區。

13.深入推進“三向”工程。引導企業統籌協調城鄉,繼續完善中西部、農村地區快遞基礎設施。支持快遞企業以聯盟、共同持股等多種形式,在鄉鎮與農村設立“快遞超市”,開展共同配送。鼓勵郵政企業、快遞企業建設服務連鎖經營企業和網路銷售企業的跨區域配送中心。鼓勵第三方公司設立農村快遞服務網點,為多家快遞企業集中開展快件攬收派送服務。鼓勵郵政企業、快遞企業開展供應鏈計畫、採購物流、入廠快遞、信息追溯等集成服務,為常溫和冰鮮農產品提供包裝、倉儲和寄遞服務。支持郵政公司完善農村電商物流倉儲及倉配一體化體系建設,打造農村郵政綜合服務平台。鼓勵快遞企業發展冷鏈物流,提供適應農業生產季節特點的快遞服務。鼓勵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構建服務於全球貿易的行銷網路、跨境電子商務的服務體系,為國內企業“走出去”和開展全球業務提供寄遞服務保障,開闢服務貿易新通道。

專欄7 “快遞向西向下向外”服務拓展工程 鼓勵快遞企業在我省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和農村地區自營網點建設,提高網點的覆蓋率和穩定性,實現市、縣、鄉鎮和主要村的100%覆蓋。打造村級郵政綜合服務平台15000個。 配合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工程,推動快遞企業深化與各類農業合作社、大型連鎖農村商貿企業、日用百貨電子商務企業的合作,打造10個快遞企業雙向流通的省級示範項目。 在長沙、岳陽、郴州等重點口岸城市建設國際快件處理中心,探索建立“海外倉”。

14.加強郵政寄遞服務。推進郵政企業深化改革,完善區域和產業戰略,加快企業結構調整,做強做優主業,形成寄遞、金融“一體兩翼”協同發展的新格局。推動郵政企業積極履行發展責任、社會責任,抓實對標管理,強化網運、服務質量等管控,讓人民民眾共享郵政發展成果。支持郵政企業以時限品質為核心,以信息和科技為引領,提高經營網路的意識,推動寄遞業務的轉型發展。支持郵政企業在發展農村電商、供應鏈服務等業務取得突破,全面提升市場競爭力,增強企業價值創造能力。加強黨報黨刊發行工作,擴大覆蓋面。鼓勵郵政企業在城市用智慧型信報箱逐步取代傳統信報箱。

(五)安全可控,提升郵政行業監管效能

15.完善監管體系。進一步健全郵政管理體制,加快形成權責明確、公正公平、透明高效、保障有力的郵政業監管體系。加強郵政管理部門和公安、國安、工商等部門協調聯動,推動同級部門之間、部門層級之間協作配合。建立健全寄遞安全監管信息共享機制,郵政企業、快遞企業要按照標準建設共享信息的技術接口。發揮大數據的支撐保障作用,推進寄遞渠道安全監管“綠盾工程”,實現動態可跟蹤、隱患可發現、事件可預警、風險可管理、責任可追溯。建設省級和市級安全監控中心,搭建移動監管平台。按照“屬地管控、就地安檢”原則,以縣市區為單元,加快推動郵件、快件實施集中安檢。進一步發揮社會監督員和行業協會作用。

16.最佳化監管機制。堅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構建全過程監管機制,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建立健全責任追溯、違法失信主體“黑名單”及聯合懲戒等制度,構建行業誠信體系。建立健全與公安、國家安全等部門會議聯繫、工作聯動、信息聯通、案件聯處的工作機制。建立健全消費者申訴與市場執法聯動、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的機制。強化對郵政普遍服務監督檢查,建立普遍服務綜合評價和績效考核體系。加強集郵市場和郵政用品用具監管。加強快遞市場清理規範工作,規範加盟和代理經營快遞業務行為。深入實施消費者風險提示發布制度,加強快遞服務滿意度調查和時限測試。探索實施“網際網路+”監管新模式,綜合運用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創新監管手段。

17.加強安全監管。發揮各級寄遞渠道安全管理辦公室統籌協調、督導檢查、考評職能作用,協助當地人民政府落實寄遞安全屬地管理責任。督促郵政企業、快遞企業履行安全主體責任,嚴格執行國家強制標準。推動落實郵件、快件收寄驗視、實名收寄、過機安檢“三項制度”,嚴防郵件、快件夾帶違禁品和危險品。建立健全安全生產動態監控、安全隱患排查系統,建立安全警示和預警制度。加強安全意識、風險意識教育,督促企業強化崗位責任與行為規範。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曝光違法違規收寄和夾帶違禁品、危險品的典型案件和查處結果,增強從業人員守法意識。充分發揮舉報獎勵機制的作用,引導市場主體和從業人員共同維護寄遞安全。做好寄遞渠道禁毒、反恐、打擊侵權假冒、“掃黃打非”工作。完善應急管理機制和應急預案,加強應急處置物資裝備和隊伍建設。

專欄8 寄遞渠道安全監管“綠盾”工程 一中心:在各市州設立一個安全監管信息中心。 兩平台:建設安全執法平台和安全檢查平台,提升信息技術在安全監管中的支撐能力,建設行業安全監管應急指揮系統、寄遞安全關注群體基礎資料庫和安全信息(輿情)系統。 加強企業安全管理能力建設。引導企業按標準配備安檢設備,實現郵件、快件100%過機安檢。按照實名寄遞要求,引導企業更新終端設備,改造信息系統。

(六)節能減排,推動行業綠色健康發展

18.推廣環保套用。減少收寄、分揀、封發、運輸、投遞等環節環境污染和資源消耗。促進郵件、快件包裝減量化、綠色化和再利用。出台促進環保科技在郵政行業推廣套用的指導意見,開展綠色包裝試點工作。引導企業使用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等節能環保、新能源車輛。鼓勵郵件、快件包裝重複使用和回收再利用,提高封裝器具的循環利用水平。引導企業加強對包裝廢棄物的回收處置管理。大力推廣使用電子運單。推動開展快遞包裝環保監測評估,建立健全快遞包裝回收體系。

19.推動節能減排。引導郵政企業、快遞企業綜合運用各類運輸方式,支持甩掛運輸、多式聯運和綠色配送。鼓勵企業最佳化運輸組織,提高信息化水平,減少返空、迂迴運輸,降低運輸能耗。鼓勵企業採用低能耗、低排放運輸工具和節能型綠色倉儲設施,推廣集裝單元化技術。鼓勵企業開展基礎設施節能改造,推廣套用節水、節電、節材等技術工藝和產品裝備。

保障措施

(一)加強規劃組織實施

各市州郵政管理部門要強化規劃對行業發展的統籌引領,強化項目支撐和評估考核,採取有力措施,確保規劃有效實施。要加強本規劃與地方總體規劃、專項規劃的銜接協調,力爭更多項目進入地方規劃,同時要結合市州郵政業發展規劃的編制,制訂切實可行的規劃實施方案。本規劃提出的預期性指標和產業發展、結構調整等任務,主要依靠企業實現,要動員行業支持和參與規劃實施。要強化指導、督查和考核,建立健全規劃落實推進機制、規劃任務與年度工作任務銜接的機制,並予滾動落實,保障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如期完成。

(二)最佳化行業發展環境

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爭取將快遞與電商、製造業、農業等融合發展的各類項目納入專項資金支持;爭取地方支持,保障快遞分撥中心、快遞園區規劃選址和土地供應。建立健全郵政普遍服務激勵和約束機制。推動最佳化郵政普遍服務財政補貼機制。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發行公司債券、企業債券和上市等多種方式拓寬融資渠道。繼續通過政府投資對郵政業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予以支持。

(三)加強法治郵政建設

全面落實法治郵政建設方案,依法維護消費者權益、維護行業和諧穩定。根據國家法律賦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的新情況,結合行業發展需要,與時俱進加強地方郵政立法工作。依法全面履行職能,完善行政程式制度和權力清單制度,健全權力制約機制、內部層級監督機制,全面落實執法責任制度,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建設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郵政管理機關。廣泛開展普法教育,加強法治文化建設,增強從業人員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觀念。

(四)著力推進人才隊伍建設

依託我省豐富的教育資源,深入實施“人才強郵”戰略,推進實施人才素質提升工程、人才培養提速工程、合作辦學牽手工程。鼓勵高等普通院校、職業院校開設學科專業、專業課堂,緊密對接郵政行業實踐,加強與企業合作,開展定向培養、訂單培養及聯合招生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行業急需的人才。創建一批省級郵政、快遞專業示範點和產教融合示範項目。支持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改善實習實訓條件,建立企業技能實訓基地,有計畫組織企業職工培訓。進一步推進職業能力建設,完善職業資格制度,創新技能人才培養。舉辦職業技能競賽。建立健全人才評價制度,培養選拔一批優秀行業管理、企業管理精英、專業技術創新、技能型名師、實踐性教學人才。培育企業家和青年優秀人才,深入實施創新創業人才團隊建設。加強政策研究和決策諮詢專家隊伍建設。

(五)提高行業黨建工作水平

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國家郵政局工作要求,確保政令暢通。完善黨組研究分析經濟形勢、研究重大舉措、破解發展難題的工作機制。黨員領導幹部要增強戰略定力和發展耐力,提升引領行業轉型升級的能力,切實改進作風建設,確保規劃實施有序、有力、有效。加強郵政業基層黨建工作,推進民營快遞企業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化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凝聚行業力量,形成推動改革發展合力。加大行業精神文明建設,引導行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正能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