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霆

游霆

名一鳳,字伯雷,允之公孫,南圭公子,福建莆田人、登宋紹定二年巳醜科(1229年)登黃朴榜進士,授廣東漕,薦至經略,僑居南海之鼎安遂為南海縣四城游氏之始祖。

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名一鳳,字伯雷,允之公孫,南圭公子,福建莆田人、登宋紹定二年巳醜科(1229年)登黃朴榜進士,授廣東漕,薦至經略,僑居南海之鼎安遂為南海縣四城游氏之始祖。卒載《八閩通志》。

游氏先祖

紫霄岩漫山遍野奇石嶙峋,懸崖峭壁,如嶂似屏,岩石屹起,似有凌霄之勢,絕頂一石名“萬歲石”,尤為峻拔。林麓蔥蔚,地靈人傑,唐妙應祖師曾在此創建“迎福院”,坐席修禪。實為西天尾之風水寶地。
岩下有一峰,形如象,謂之象峰。象峰之下有浦,形長而銳,酷似玉圭,因名圭浦。唐末,河南光州固始縣游植為泉州別駕,轉大理寺評事,樂莆田紫霄岩山水遂家焉。卜築象峰圭浦(今為後埔村),為圭浦游氏入莆始祖。其弟游匹後卜宅建陽。理學科名兩地相望,後先踵美彬彬……游振:宋天聖八年(1030)進士,官朝請郎。游慥,宋皇佑五年(1053)進士,官右丞議郎。
據《圭浦游氏家乘》載:一世始祖植,為泉州別駕轉大理寺評事,二世獬。三世鄜官奉禮郎。四世彖,官唐太常寺卿。十世輔,宋重和元年(1118)進士,知廣東潮陽縣,知廣西象州。十二世一龍,宋嘉定四年(1211)進士,官知漳州,卒贈朝義大夫。游霆,名一鳳,宋紹定二年(1229)進士,授廣東漕薦經略,僑居南海。游駿,宋紹興己末(1139)特奏名進士。游允之,輔從弟,宋隆興元年(1163)特奏名進士,官永康軍節度使推官。游伯絢,允之胞弟

游氏先賢

自游氏春秋得姓以來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在這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有善於外交辭令、多次出使晉、楚大國的游吉,有時任北魏孝文帝的禮部尚書游明根,有給後世留下千古佳話“程門立雪”典故的游酢,有為官清廉、執法嚴明、惠政在民、政績卓著的兩京刑部右侍郎游居敬——如此眾多的游氏名人,群星閃耀,燦若銀河。 
偃(約公元前632-?年),名相禮,字子游,鄭穆公第八子。鄭桓公時(前586-前585年)為相。是游氏肇姓之始祖。偃生二子,長公孫蠆,次子孫楚。
公孫蠆(越前604-?年),字子嶠,偃長子,鄭簡公七年(前559年)為司馬,九年為鄭相。卒,周靈王追賜為周室上卿。
公孫楚,即游楚,字子南,偃次子。春秋鄭國大夫。
游眅(約579-?年,眅或作皈、販),字子明,公孫蠆長子,游吉兄。鄭簡公時為大夫。
游吉(?-前506年),字世叔,號太叔,公孫蠆次子。春秋時周室大夫,鄭國正卿。美秀而文,熟於典故;少有儀度,支持子產改革,受到重視。以善於外交辭令多次出使晉、楚大國。傳云:“子產從政也,擇能而使之,馮簡子能斷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鄭定公八年(前522年)繼子產為政。執政不忍猛而寬。當時,鄭、宋一帶流民集結於萑苻之澤,游吉發徒兵前往鎮壓。鄭獻公八年(前506年)春,晉侯會鄭等十八國於召陵,謀攻楚,返國時未至而卒。晉卿趙簡子來鄭弔喪甚哀。
游速(約前550-?年),字子寬;游吉子。鄭國名臣。鄭獻公十年(前504年),游速興師滅許。鄭聲公元年(前500年),齊侯、衛侯、游速會於魏都安甫(今山西霍縣西南)。
游騰,生卒年不詳,戰國時周名臣。秦武王(前310-307年在位)命右丞相樗里族以車百乘入周,周公迎之以卒(百人為卒),甚敬。楚王怒周重秦客,予以責備。游騰替周公說服楚王,他借用昔年智伯伐狄、桓公伐蔡的故事,比擬現今秦為虎狼之國,有吞周之意,使樗里疾以百乘入周。周公懼,以狄、蔡為戒,故使長兵在前、強駑在後,名義上護衛樗里疾而實囚之。周公難道不愛國嗎,恐一旦亡國而憂大王。楚懷王聽罷釋怒為悅。
游楷,西晉末年金城太守。當時惠帝(209-306年在位)懦弱,河間王司馬顒欲挾天子令諸侯,有不臣之跡。惠帝密詔雍州刺史劉忱、秦州刺史皇甫重使討顒,顒遣金城太守游楷、隴西太守韓稚等四郡攻之。皇甫重被殺,劉忱敗績。顒以游楷為梁州刺史。
游顥,(?-300),西晉末年,官司隸從事。時趙王司馬倫、嬖人孫秀與賈謐等共謀廢太子司馬遹。太子遇害,孫秀等皆封大郡。游顥與殷渾有隙,渾誘顥奴晉興,使偽告顥有異志。孫秀不詳察,即收顥及襄陽李邁,殺之。厚待晉興作為己黨。前衛尉石崇、黃門郎潘岳皆與秀有嫌,並見誅。
游綸,晉,廣平郡人,與張豺擁眾數萬附於幽州刺史王浚。公元312年受王浚假署,保據苑鄉。明年,石勒襲苑鄉,執綸為主簿。
游統,淪兄,王浚任為司馬,鎮守范陽,陰叛浚,馳使降於石勒。浚不罪統。晉愍帝建興元年(公元313)石勒攻幽州,殺主簿游綸,責游統不忠於浚亦斬之。
遊子遠,前趙廣平任縣人。幼聰明好學,年十五至洛陽,為西晉大臣張華所稱。十六國時,仕前趙劉曜,為光祿大夫。直言敢諫。累遷儀同三司。前趙光初三年(320年),劉曜囚而將殺巴氏首領徐庫彭等五十餘人,子遠苦諫被囚,仍於獄中上書進諫;後得赦。又上討四山諸族義軍之策,劉曜遂以子遠為車騎大將軍,都督雍、秦征討諸軍事。子遠恩威兼施,攻破據守陰密的氐、羌首領,穩定了前趙在差距的統治。以功官終大司徒。
游畼(?-314年),廣平(今河北任縣東南)人,晉末名士。王浚屢以書招畼,畼欲往,其弟游邃阻之,曰:“彭祖(王浚字彭祖)刑政不修,華戎離叛,必不能久。兄且盤桓,以俟之耳。”畼曰:“彭祖忍而多疑;今手書殷勤,我稽留不往,將累及卿;且亂世宗族宜分,以冀遺種。”游邃從之。畼竟歸順王浚,與王浚均為石勒所殺。
游邃,游畼弟,前燕廣平人。嘗為黎太守。以中國喪亂,與黃泓俱避地於薊。後仕遼東鎮軍將軍慕容廆,為龍驥長史,以為股肱,為慕容廆創定朝儀。慕容廆卒,其子慕容皝,平遼東,於東晉鹹康三年(337)始稱燕王,建國前燕。
游泓,邃子,仕前燕(337-370),為居就令。
游欽,東晉,馮翊人,仕前秦苻堅,前秦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八月、秦王苻堅下詔發兵分道南侵,企圖滅晉,晉遣謝石、謝玄等拒秦軍於肥水,大破之,是為肥水之戰。游欽因淮南之敗,聚眾數千保據潁陽(漢屬潁川郡)遣軍運水及粟以饋姚萇(秦將)。
游鱓:廣平任城人,仕後燕慕容熙,為樂浪(今朝鮮平壤市南)太守。
游雅(?-461年),北魏官吏,字伯度,小名黃頭;廣平任縣人。少時好學,有高才,天資聰穎。北魏太武帝時,與勃海高允等俱知名。征授中書博士、東宮內侍長,遷著作郎;加授建威將軍,後遷太子少傅,統領禁兵,進爵為侯,加授建義將軍;與高允等共改定律制;累官東雍州刺史,甚有惠政;再任秘書監,委以國史之任;卒相州刺史,謚宣。著有《太華殿賦》。
游曇護,雅弟恆之子。北魏孝文帝太和中為中散大夫,遷典寺令。後慰仇池(仇池乃郡名,氐族人所建,今為甘肅省成縣西北之洛谷鎮)為賊所害。贈肄州刺史。
游幼,鱓子,仕北燕馮跋,假廣平太守。
游明根(419-499年),字志遠,北魏廣平任縣人,游雅從弟。祖游鱔,仕後燕慕容熙政權,為樂浪太守。父游幼,仕北燕,為馮跋假廣平太守。明根年幼遭喪亂,歸鄉里,為櫟陽王氏牧奴;長安鎮將竇瑾見之,乃告游雅;雅使人贖歸,教以書。讀書積歲,年十六時辭雅回歸故鄉。游雅稱讚推舉他,魏世祖太武帝提拔他為中書學生。他生性貞正謹慎,清心寡欲,廣習經史。等到魏恭宗臨國,他與公孫睿一起掌管朝中文書撰寫事宜。文成帝時,曾三次奉使南朝劉宋;後任東青州、東袞州刺史,為政清平,新附之民都樂意歸心於他。孝文帝時,被征入朝,歷禮部尚書,遷任大鴻臚卿,賜爵新泰侯。他歷官五十餘年,以仁義和順立身,以禮義辭讓接物,時人以此為貴。他與高閭並稱“高游”。德高望重,為五朝諸帝所器重,皇帝下詔稱他“兩袖清風,勞苦功高,威望顯赫。可賜予帛五百匹,谷五百斛”。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81歲去世時,皇帝派使者前去弔祭,贈錢十萬、絹三百匹,布二百匹,贈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謚稱靖侯。子游肇,玄孫游元。
游肇(452-520),字伯始,明根之子,魏高祖賜名。年幼為中書學生,博通經史,敦厚端重,時人服之。北魏孝文帝初,任內秘書侍御中散;賜名焉,封新泰伯。明帝時,累遷尚書右僕射。他謙虛樸素,敦厚篤重,溫文爾雅,為政清廉,執法寬仁公平。他外表寬柔,內心剛直,喜好經傳,手不釋書,治學《周易》、《毛詩》,尤精通《三禮》。他謙虛廉潔,不好誇飾,他清貧寡慾,靠自己的俸祿養家餬口。北魏正光元年(520)8月離世時,帝詔給予東園秘器,朝服一套,贈帛七百匹。肅宗在朝堂舉哀,贈散騎常侍,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冀州,謚稱文貞。子游祥。
游祥(490-525),字宗良;游肇之子。襲封新泰伯。頗有才學。歷秘書郎,遷通直郎,位國子博士。明帝時領尚書郎中。被封為高邑縣侯。北魏孝昌元年(525)卒,諡文。子游皓、游安居。
游皓,祥子,字賓多,襲官侍御史,早卒。
游安居,皓弟,襲爵,位司空墨曹參軍。
游元,字楚客,游明根玄孫;隋朝時人。少聰敏;年十六,北齊司徒徐顯秀引為參軍事。北周平北齊(577)之後,遂仕北周。歷壽春令,遷譙郡州司馬,俱有能名。隋煬帝時,拜朝請大夫,兼治書御史。遼東之役,宇文述等敗績,游元按其獄,以公正稱。奉使黎陽,督運楊玄感謀逆,游元以正言諭之,為所囚,不屈死。
游矯,鱓次子,明根之叔。仕至中書博士,歷官濮陽、鉅鹿郡守。卒贈冠軍將軍、相州刺史。
游馥,矯孫,位國子博士。
游思進,馥弟,位尚書郎中。
游殷,字幼齊,郡功曹。
游楚,字子元,殷子,位隴西太守,以功封侯。
游京之,仕高齊(北齊主高氏,故稱之)位相州長史。
游詮之,位中書舍人。
遊仙芝,唐朝裨將(副將)。
游奉寰,唐朝裨將(副將)。
游騫,寰子,唐玄宗開元中為桂州都督,平盧節度使。
游茂和,字簡之;唐撫州崇仁人。少倜儻,有武略;安祿山叛亂時,以破敵功,於開元中(713-741)權知南豐縣令,恩威並著。引溪水為五陂溉田四千餘頃,又鑿石渠以溉枯田。迄今民祠之。
游山浦,唐季進士。
游乾晦,唐季進士。
游芳,唐季進士。
游溫,唐季進士。
游申伯,唐季進士。
游蔚,唐季進士。
游震,唐季進士。
游匹,字五丈;約生於唐元和年間(806-820),或謂即北魏尚書游肇之後裔。唐末入閩,卜居福建建陽長坪里,系長坪游氏開基始祖。
游吳,匹公子,建陽富壠人,仕唐鎮使。
游植,世居廣平任城。唐末官大理寺評事,復任泉州別駕,道經莆陽(今莆田市),樂紫霄山水,因徙居紫霄岩下象峰圭浦是為入莆南支始祖。嘗捐貲創林泉資福寺。配誥封宜人陳氏,子三,長曰獬,次曰貂,三曰虞。
游恭,字夢得;五代時建安(今福建建甌)人。以才見推,仕吳。博學能文詞,有名於世。唐末登進士第,初為鄂州節度使杜洪掌書記;吳武義初(元年為919年)累遷知制誥,未幾,卒於任。著有《小東里集》、《廣東里集》上卷。子游簡言。
游簡言,字敏中;游恭之子。少孤力學。以秘書正字薦入徐知誥幕府,掌元帥府書檄。吳天祚元年(935),徐知誥被封為齊王,書檄簡言遷觀察推官。李昪(即徐知誥)時累遷內史舍人,一時典冊,皆出其手。南唐李璟立,擢翰林學士,進禮部侍郎,累遷吏部尚書、知省事,拜同平章事;親治簿書,督責嚴峻,不附權貴,不超職守。卒謚宣靖。子游愻。
游孫,簡言子,仕南唐,位千牛備身。(千牛備身,掌執御刀,為君主親身護衛)
游鈺仲,簡言弟,仕閩王延曦,位殿前御史中丞。
游恙,鈺仲子,字元章,仕北宋。
游邵,五代時進士。
游振,天聖八年(1030)進士,官朝請郎。
游潛,名汝,字升叔;北宋福建建陽富壠人,賜太中大夫。一子游酢。
游復,字執中,游潛從弟;福建建陽人。與楊時為忘年交。總角時已知經學,既壯,學益富,行益修以中庸誠意為宗,閉邪寡慾為入德之途,教人勤懇,不事姑息。會舉有司不第,遂終身不仕。鄉里旁郡,多遣子弟從之游。
游烈,字晉光;福建邵武人。幼以孝節著稱。從胡瑗學。皇祐元年(1049)進士,官職方員外郎。郡人知經學自烈始。崇祀鄉賢。
游慥,皇祐五年(1053)進士,官右承議郎。
游冠卿,福清東塘人,字公忠,嘉祐八年(1063)進士。拜朝散大夫,初任福清儒學,在縣東祀先聖像於“三禮堂”。冠卿輸地為黌宮,為千百年衣冠文物之所。邑人祀鄉賢祠以報。
游師雄(1038-1097),字景叔;宋京兆武功(今陝西武功東南)人。學於張載治平年間(1064-1067)進士。授儀州司戶參軍,遷德順判官。熙寧、元豐間,屢為西北邊帥闢為府屬。元祐二年(1087),擢宗正寺主簿,遷軍器監丞。時吐蕃酋長鬼章青宜結據洮州,他率種誼、姚兕分兵進擊,破洮州,擒鬼章。為陝西轉運副使,提點秦鳳路刑獄。拜衡尉少卿。曾向哲宗陳慶曆以來防務得失及禦敵之要,為《紹聖安邊策》以進。累遷直龍圖閣、知秦州,徙知陝州,卒於任。師雄慷慨豪邁,有志事功;議者以用不盡其材為恨。
游曦,師雄子,知真定縣,時朝廷新得燕山,倉廩為虜人席捲去,燕山大飢。郡邑征糧調牛車,所在鼎沸。曦區處得宜,擢河北轉運使。
游醇,字質夫,游默之子,游復從子;宋福建建陽人。元豐二年(1079)進士。仕至奉議大夫。文章理學,一時推崇。
游酢(1053-1123)),字定夫,游潛之子,學者稱為廌山先生。北宋建州建陽禾平里(今福建省建陽麻沙鎮長坪村)人。與堂兄游醇受學於族叔、理學家游復,俱以文行知名,廣交天下英豪,為賢士所推崇;與謝良佐等拜程顥、程頤為師,錄有《二程先生錄》。元豐五年(1082)進士,官蕭山縣尉、河清知縣、泉州簽判、和、舒、濠州知州、太學博士、府學教授、監察御史等,享年71年。從政40餘年,惠政在民,為官清廉。諡文肅。葬於和州歷陽縣升城鄉車轅嶺(今安徽省含山縣楊頭區楊頭村林場)。程頤稱他“政事亦絕人遠甚”;楊時說:“惠政在民,戴之如父母,故去則見思,愈久而不忘。”南宋理宗皇帝給予他很高的讚頌:“皇天眷命,泰運南鏇。祈邦國,憶萬斯年。偉載聖道,先載南傳。允矣君子,德業精專。春光融融,秋月娟娟。泰山之竣,河海之淵。先生風教,麗日中天,四方其訓,騰有賴焉。”著作為:《論語雜解》、《孟子雜解》、《中庸義》、《易說》、《詩二南義》、《游廌山文集》二卷等。妣呂氏,生有七子一女:游撝、游擬、游拂、游損、游掞、游捄、游握,小女配楊時之子楊遹為室。
游其藩,建陽人,政和間居太學上舍,登重和戊戌(1118)科進士。終朝奉大夫,贈太中大夫。
游氏,游伯莊女,游酢從妹;福建建陽人。適邵武右宣議郎黃崇,子黃中,為端明殿學士。宋朱熹《朱子全集》云:建安郡夫人游氏,贈光祿大夫黃崇妻,而子則端明殿學士也。幼受班昭《女誡》,通大義。其組紉筆札之藝,皆不待刻意而能輒過人。
游立義,游師雄之子。知真定縣,時朝廷新得燕山,倉廩為虜人席捲去,燕山大飢;郡邑征糧調牛車,所在鼎沸;他區處得宜。擢河北轉運使。
游撝(1083-?),游酢長子。官文林郎,洪州司兵曹事,卒於官。
游埔,字宋卿;宋莆田紫霄人。宣和元年(1118)進士。歷任宣教郎、廣東潮陽知縣,值梅州“瑤賊”起,朝廷特除之知梅州。輔威名夙著,比入境,“群盜”斂跡遁去,郡治肅然。任未滿,以丁憂解官。詔起廣西象州守,吏治肅然,以最奏。卒於任。葬紫霄山。
游操,字存誠;宋福建建陽富壠人。宣和三年進士。紹興中為秘書省正字,後自秘書少監權禮部侍郎。晚號定庵居士。
游中孚,字大信,五夫里人。參政李元知安徽宣州,會李成(降金將領)擁象攻城,遣中孚求援大帥岳飛。中孚挾十騎由間道走太見飛。岳帥與飲,中孚屢起請,飛曰:“公姑飲,援兵已至竟陵(湖北潛江西北)矣。圍遂解,事平,命之以官,力辭不仕。”
游次公,南宋,建安人,操次子,字子明,號西池。范成大帥桂林,次公參閫幕。唱酬詩卷甚富,尤長於詞。
游開,次公胞弟,字子蒙,受業朱子之門。官太學上舍。
游訔,建陽富壠人,紹興辛未(1151)進士。湖南安撫參議,終朝請郎。
游詧,訔弟,位循州知州。
游駿,莆田紫霄人,宋紹興乙未(1139)特奏名進士。
游少游,字希卿;宋南豐人。隆興元年(1163)進士,攝永興令。郡吏督賦,語侵少游;少游叱曰:“剝民之政,吾不忍為。”命杖之;又取宗室武斷者繩以法。豪猾斂跡。官至朝散大夫。
游完,金國山西崞州人。金世宗大定初年(1161),歲荒,完日賑饑三百八口;余給衣襦五百套;春秋以家財募人平治道路三百五十里。及老,尤以仁愛勉勵子孫。
游允之,游輔從弟;宋莆田人,遷南海房。隆興元年(1163)特奏名進士,官永康軍節度使推官。
游伯絢,允之胞弟,宋乾道乙丑(1169)進士。官永康軍節度使推官。
游士衡,字宗衡;宋福清人。乾道八年(1172)進士,官文林郎。
游仲鴻(1138-1215),字子正;宋果州南充(今屬四川)人。淳熙進士;調犍為簿,擢為四川制置司幹辦公事;知中江縣,以薦召赴闕;紹熙四年(1193),知院趙汝愚召問四川利病。光宗不朝、孝宗卒,力促汝愚率百官哭殿廷。寧宗即位,朱熹以論事罷官,仲鴻上書抗爭;慶元元年(1195),汝愚被劾罷,仲鴻出知洋州。後擢利州路轉運判官,與吳曦相忤;曦叛被誅後,除利州路提點刑獄。請祠歸。卒謚忠。子游似。
游仕鵬,游酢三世孫。乾道年間(1165-1173)進士,授承德郎;累官禁近(即翰林)。紹熙、慶元年間有偽學之詔,有誠偽邪正之辨;仕鵬懼黨禍將作,棄官歸隱,游於閩邑三山,與勉齋黃榦(朱熹女婿)為師友。愛長樂苒峰山水,因居焉。
游九言(1142-1206),曾名九思,字誠之,號默齋,諱訥夫,游訔子;宋福建建陽人。十二歲即為文詆切秦檜,為龍圖閣學士、南軒張栻高弟。舉江西漕司進士第,歷古田尉。入監文思院。張栻帥廣西時,聘九言於幕下;栻弟杓帥金陵,又辟九言為撫乾,調安徽全椒令,開禧初,為淮西安撫機宜。尋知光化軍,充荊、鄂宣撫參謀。晚年曾在武夷山結廬講學,傳授生徒。卒,特贈直龍圖閣,諡文靜(《四庫全書》作文靖,《宋元學案》作文清)。學者稱默齋先生。著有《漢唐精藝》、《默齋文集》。
游九功(1163-1243),字勉之,一字禹成,游九言弟;宋福建建陽人。以蔭補官,累遷湖北鹹寧令,辟充荊、鄂宣撫使;除湖北運判,知鄂州,召兵部郎,出知泉州。端平初,召為司農少卿,承旨知慶元府。以循吏稱,入權刑部侍郎。除待詔,加寶謨閣直學士。寶祐中卒,諡文清(《宋元學案》作文簡)。九功清慎廉恪,與九言自為師友,講明理學。學者稱受齋先生。賜建陽開國侯。
游一龍,字致真,一字叔雨,嘉定四年(1211)進士,官知漳州刺史,僑居南海之東涌金斗(今屬順德縣),卒贈朝議大夫。
游金酉,建陽人,匹公第十三世孫,南宋寧宗嘉泰壬戌(1202)科進士。官縣令,政治清簡,民受其庥。封文林郎。
游嚴,游酢五世孫(游損派下),嘉定七年(1214)自建陽禾平里遷居延平鳳池村之游氏始祖。嘉定十年賜同進士出身。
游儆,字敬仲;宋福建南劍州劍浦(今南平市)人,從朱熹游,為朱子所深許。著有《朱子語錄》一卷。
游義肅,字子敬,一字秉孫,游九言孫;宋福建建陽人。淳祐六年(1246)知連江縣事,首修學宮,置田贈餼;浚東湖,復九井,創平糶倉,成通濟橋(江南橋),築相公堤;去之日,士民相與鐫石頌之。
游元,字淳夫;宋江西撫州。為人外和易而中耿介獨特。讀書必玩味,欲知古人用心處,尤深於《易》。服膺陸九淵之學,論議平實,為文健瞻。舉進士,晚歲授安化簿,以義理訓導邑士。官終贛縣丞。
游汝梅,字伯春,號雪齋,游一鶚子,游酢六世孫;宋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人。受業西山真德秀之門,嘉定十六年(1223)進士,晚授嘉議大夫。景定間(1260-1264),立祖文肅公(游酢)祠於崇安獅子山下,劉公賜匾為“立雪忠賢”。
游似(?-1251),字景仁,號克齋,游仲鴻之子。宋西川南充(今屬四川)人。宋嘉定十六年(1223)進士,累官吏部尚書,入侍經幄。帝問:貞觀治效何速?似推原以對。淳祐五年(1245)拜右丞相,兼樞密使,自南充伯進爵國公。淳祐十一年卒,謚清獻。子游汶。
游繼榮,閩侯人,寧宗嘉定十六年進士,與汝梅、游似同科。
游夢開,福清人,士衡之步,特奏名,宋理宗紹定五年(1232)壬辰科進士,得第徐元傑榜。
游明復,閩侯人,宋淳祐庚戌(1250)科進士。
游汶,字魯望,游似子;宋西川人。鹹淳中(1265-1274)登進士第。歷江西、江東、福建提刑,俱有能聲。賈似道當國,汶與論事,忠誠懇切。國亡,隱憂不仕。元參政蒲大全薦之為福建路總管,游汶固辭不就。嘗大書衣背雲“前宋遺民”,寒暑皆衣之。
游應祥,字子善,游酢七世孫;元福建崇安人。宋末躬耕自晦,操履端方。元初,以武夷直學遷學正,卒。
游欽,應祥子,字敬仲。幼受學於家庭,綽有父風。以省札為邵武縣主簿,積拜建陽縣尹,撫字推科各盡其道,民鹹懷德,逮今不忘。
游夫人,女,元人,建人陽。明,宋濂著《潛溪集》云:“夫人,雷機母,延祐間贈建安郡君,夫人善書而有文。”
游以仁(1277-?),游酢九世孫,元福建南平人,貢士。學業甚優。延祐三年(1316)至五年,與以義、以智諸弟始建“御史定夫游公祠”、創辦道南儒宗“游定夫書院”(即廌山書院),並獨自於至治元年(1321)始設立義田、義倉、義學等,又建立獎學金制度。
游欽祖,字君卿;明曹州人。洪武初(元年為1368)以賢良舉,任崇仁知縣。嚴敏峭直,吏不敢欺。時版籍未明,民有一戶應數十戶差役者,乃青黃二冊歸併之。田糧既明,民無重困。
遊子源,明江西婺源人。洪武十五年(1382)舉明經,授蘇州府吳江縣學教諭;為清江王世子師傅,禮遇殊厚。既而以老疾辭。
游維善,江西豐城人,洪武十八年(1385)乙丑科進士。
游義生,連江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戊辰科三甲三十四名進士,與解縉同為翰林庶吉士。鏇賜山東御史印。因諫帝撤亞聖配享,言詞憤切,觸上怒,系之獄,服金片自殺,年僅二十七歲。帝聞訊,為之太息。
游志遜,明江西上饒人。慷慨有俊才。洪武間(1368-1398)為廣西興縣丞;入朝應制,賦詩最佳,擢監察御史;舉劾不避權豪。嘗以忠直見稱,後拜四川按察司僉事,卒。
游福,崇安節和里人,以人才授蕭山縣知縣。
游享,江西上饒人,永樂二年(1404)甲申科三甲一百八十七名進士。
游端,明江西德化人。永樂中(1403-1424)由歲貢任給事中。彈劾無所顧忌。升鎮江守,有惠政。
游奎,江西新昌人,永樂十六年(1418)戊戌科進士三甲一百三十四名進士。
游和,江西豐城人,永樂十九年(1421)年辛丑科二甲二十二名進士。
游芳,字蘭仲;明江西婺源人。少年有至性,受學汪仲。通五經,精博物理;嘗兩預鄉薦不利,隱居教授,以師道自任。編有《皇明正音》三十卷。
游明,字大升;明江西豐城人。天順中(1457-1464)為福建司按察司僉事、提督學校;待諸生有恩義,而尤以廉著稱。滿九載進副使,任提督學校;鏇卒。八郡諸生,皆為位於僧寺而哭之。
游浩,江西豐城人,天順元年(1457)丁丑科二甲七十四名進士。
游佐,成化二年(1466)進士,官廣西南寧府知府。
游輝,字公憲;明江西高安人。成化(1465-1487)貢生;任浙江龍泉知縣,有威惠,民感其德。居鄉以孝友慈愛稱。
遊興,福建懷安人,成化八年(1472)壬辰科三甲七十名進士。
游潛,字用之;明江西豐城人。弘治(1488-1505)舉人。官雲南賓州知州。著有《博物志補》、《夢蕉存稿》、《夢蕉詩話》。
游淵,字彙海,江南人。閉戶窮經,端方正直。成化中以鄉舉,任柳州府司李。丁憂歸,服闕,補敘州府(四川),政簡刑清,民懷吏畏。卒於任。
游綸(1481-1555),字邦濟,號默齋,游酢十五世孫;國子監生、明福建南平人。任知縣,贈按察司副使,封中憲大夫。
游璉,連江人,字世重,號少石。武宗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三甲八十八名進士。官終江西參政。
游居敬(1506-1571),字行簡,號可齋,游綸之子,福建南平鳳池人。他幼年時穎敏迥異,在其父督勵下,刻苦攻讀,16歲入郡學,學業優異。23歲鄉試中舉,嘉靖十一年(1532)中進士,選入翰林院庶吉士,文譽日起。25歲升監察御史。累官按察史、布政使(省級行政長官)、都察院副都御史、兩京刑部右侍郎、尋改北部刑部尚書。明代理學家。他為官清正廉潔,拒千金而不受,執法嚴明,不徇私情,惠政在民,政績卓著,繩思立雪,躬行實矩,弘揚理學,捍衛道統,功而負冤、不計恩怨、胸懷寬廣。因在朝諫中得罪宰相高拱,百受其刁難,於隆慶五年辭官歸故里。他是一位文武雙全、忠國效民、德高望重的朝廷功臣。明神宗為他三次遭誣陷貶官平反昭雪,賜其墓建造大型石雕神道,垂範青史。天啟五年(1625)宰相葉向高親撰墓志銘及神道碑文,稱讚他:“躬行實踐,蓋真有宋儒之風焉”。他的著作頗多,有《五經旁註》、《奏議》、《丹園集》、《可齋文集》、《延平郡志》等。他一家五世宦官,朝廷為其家榮立六個牌坊,計有“進士第坊”、“翰林柱史坊”、“方伯坊”、“司寇第坊”,還封其父榮立“中憲大夫坊”,為其子於廣榮立“司徒大夫坊”(見《南平縣誌》坊表)。他出自豸山血脈,為“書香門第、宦仕世家”榮耀門庭。
游新佑,福建省福清人,字有秩。明嘉靖辛卯科(1531)陳祉榜。官授河北省香河縣知縣。
游震得,字汝潛,江西婺源人。嘉靖十七年(1538)進士。由行人擢監察御史。世宗頗好方士,他上疏勸諫,廷杖謫外。後官至副都御史,巡撫福建。在明抗倭戰爭中,曾請明廷獲準命戚繼光領兵6000人入閩,打響橫嶼之戰。以興化失守,罷歸。再起督轄南京糧儲。少與歐陽德、鄒守益諸人游,故頗講姚江之學。著有《讓溪甲乙集》十四卷,《四庫總目》行於世。
游天庭,字行野,號少孤,福建鎮海衛銅山所(今東山縣)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庚戌科二甲十四名進士。由山陰知縣,水東知州衡州知府,調任遼東苑馬寺卿,晉浙江觀察使,升太僕寺卿,祀遼東名宦祠。銅山有“太卿井”。
游東皋,莆田秀嶼人,由歲貢任廣東增城知縣。封文林郎。
游於廣,南劍州延平人。父居敬於滇南被逮,於廣力辯父冤。由諸生入太學,蔭授太僕簿,遷廣西上林丞。歷官戶曹郎總榷邘關。曾預修玉牒(皇族的譜牒)。勞卒於官。
游日章,字學褧,號南荊,明莆田秀嶼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進士,授江西臨川知縣;政尚寬厚,獨於豪右不少假。有巨猾帥姓者武斷鄉曲,下車即捕之,邑中稱快。嘉靖四十年八月,流寇入臨川,日章方從事場星中,得報即馳至啟關納逋,策劃守御,賊遁去。在任五載,潔己惠民,擢刑部主事,晉員外郎中。丁母憂。萬曆元年(1573)補舊任,鏇升廉州知府;廉俗婚姻以檳榔為定,無聘書,後有悔者乃教之,悉依古禮俗,自此一變。任歲余卒。生平博覽群書,至稗官野史,靡不綜貫條晰。著有《駢語雕龍》八卷行世。
游季勛,江西豐城人,嘉靖四十一年壬戌(1562)科二甲六十七名進士。
游松,閩人,嘉靖四十一年壬戌,倭寇圍縣,松奮力御倭,血戰沙場,興化城陷,陣亡。為抗倭烈士。
游明,閩人,嘉靖四十一年壬戌,倭寇犯境,明力敵倭寇,銃傷而亡。為抗倭烈士。
游好,閩人,嘉靖壬戌(1562)四十一年,倭寇圍城,興化陷,奮力御倭,陣亡。為抗倭烈士。
游應乾,江西婺源人。嘉靖四十四年已醜(1565)科二甲六十二名進士。
游朴(1526-1599),字太初,號少澗,福建柘洋(今柘榮縣)人。天資聰穎,刻苦向學,少能吟詩作賦,人稱“神童”。14歲考取州庠生,鏇補廩生。隆慶元年(1567)中舉人,萬曆二年(1574)中進士,時年48歲。出任四川成都府推官,奉兩院差委,考察民情,處理案件,曾有《上四川兩院書》以及《議灌縣驗糧書》、《議征輸》、《答四川撫台書》等。萬曆七年初,受四川督撫之命,參與修成《萬曆四川總志》34卷。萬曆八年,調任大理寺評事。萬曆十年,敕書稱其:“國刑不僭,民命無冤,足稱惟良。”(見《游氏族譜》)升任右寺副、左寺正。萬曆十四年,轉任刑部山西司郎中。《福建通志》稱其“三主法司,無一冤獄”。萬曆十七年,升任廣東按察司副使,職司鹽屯。訂立鹽稅規章制度,杜絕奸弊;疏浚河道,惠及百姓;巡視澳門,與葡萄牙人簽訂法規,人皆稱奇。萬曆二十一年,升任湖廣布政司右參政,分守荊西。力抑強豪,活民數萬。尋以憂憤辭官歸隱,荊門士紳余賢等立《游公大政記》,禮部李維楨立《去思碑》,述其德政。回鄉後絕意仕途,應聘任《福寧州志》總裁。與弟游韶白首同居,督子孫讀書,安享晚年。游朴詩文並茂,樂府詩尤為出色。著有《藏山集》、《嶺南稿》、《樠山社草》、《石倉詩選》、《武經七書解》、《浙江恤刑讞書》、《游太初樂府》等,大多散佚,後人將其遺存文字整理成《游參知文集》。
游應龍,莆田秀嶼人,東皋子,字廷從,號念園,萬曆已卯科順天經魁,萬曆八年(1580)聯捷庚辰科三甲九十一名進士。知廣東增城縣事,贈文林郎。
游廷柏,福清人,字子介,萬曆已卯陳文選榜舉人。肅寧訓導,錄都察院司務戶部郎中,就湖南永州府知府。
游宇,字調沂,更名禹圖,銅山人,天庭孫。萬曆十三年(1585)舉人。陵水縣知縣,升任衡州府知府。
游朋孚,江西婺源人,萬曆十七年(1589)已醜科三甲二十二名進士。
游於詩,字二南;明安慶人。以諸生入太學,好理學;性耿介不阿,事親承歡,至老不懈;仿朱熹立義倉於其鄉,凶歲全活甚眾。卒年七十五。門人私謚於詩為靖康先生。
游於北,字懷藎,號思可,游居敬長子;明福建延平府南平縣人。貢生出身;恩選入仕,歷醴陵縣令等職。酷愛書法,為修建“游定夫祠”撰寫碑記猶存。
游於廣(1576-?),字懷約,號繼可,游居敬次子;明福建延平府南平縣人。貢生、太學生;歷官太僕簿,升選文林丞,戶部郎中、司徒大夫。著有《左傳註解》、《摘錄五大儒傳》等。
游文信,字高寶,號瓊石、少虛;明福建延平府南平縣人。貢生出身;任教諭,升隨州學正;耆年手不釋卷。南平“游定夫祠”存有其手跡“祭祠堂有感”匾。
游王庭,明福建延平府南平縣人;待人耿直,胸懷寬廣,和睦相處;由貢歷訓建陽、於潛,攝二邑篆;操持勁節,告老還鄉之時兩袖清風。生活艱苦,僅以教授生徒為生;大賓十有六,有古賢之風;巡按朱光簡贈“枌榆偉望”匾嘉許。
游如棣,明沙縣人。事親溫摯,父柩在家,忽大水驟溢,如棣號哭不去,已而水平;人以為孝感,聞名於世。
游漢龍,婺源人,萬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三甲八十九名進士。
游洛圖,福建銅山人,字赤文,萬曆三十四年舉人,虹縣知縣,青州知州。
游伯槐,游日章子,萬曆三十五年(1607)進士,歷官廣西按察使司覃恩,誥贈三代以逆璫,奉旨致仕。熹宗登極(1621),詔起大用,當道聯章勸駕,公具疏,累辭不出。
游士任,湖北江夏(武昌)人,字肩生,號鶚父。萬曆三十八年(1610)庚戌科三甲三十二名進士。初授知縣,擢廣西道御史,差山東巡按監軍。特疏參客氏及魏忠賢。逮下錦衣獄,拷掠備至,謫戌安慶。思宗(崇禎帝)即位,詔釋,還冠服。
游王廷,江西臨川人,萬曆四十四年丙辰(1616)科三甲五十五名進士。
游雲鴻,字漸甫,號羽儀。萬曆四十四年(1616)進士,官雲南按察使,崇祀名宦鄉賢。
游定國,羅源人,字用正,號震東,天啟初以歲貢任湖北鄖縣知縣。興水利、修堤堰,教民樹藝。在鄖七載,頗有政績,民稱之“游青天”。擢廣東南雄同知,致仕返鄉,尋卒。
游崇功(1662-1721),字仲嘉,漳浦(一說莆田小嶼)人,幼喪母,事父以孝聞。兄尚功,任湖廣辰州守備,終廣東肇慶都司。崇功出身武選,材力雄健,有遠志,操行不苟。康熙二十九年(1690),依襄陽鎮總後蔡元,補協標右營把總,升千總,秩滿,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再遷福建長福營左營守備,分防長樂縣。戍防期間,濱海有磁澳,賊艘所出沒。崇功廉得其狀,以兵二百伏隘口,入澳捕之。賊棄舟登岸,伏發,擒十七人。自是島澳肅清。長樂水災,崇功謁巡撫滿保,請發粟平糶,民食以濟。閩浙總督滿保賞識其才,於康熙五十三年(1714)薦之,遂補調台灣北路宮守備,浚水道,修學宮,建無祀祠,故諸羅縣人德之。康熙五十六年,巡緝外洋,多建奇功,擒海賊陳阿尾等六十餘人。題調台灣水師協左營游擊。康熙六十年四月,台灣鳳山縣民朱一貴舉事,崇功方出洋巡哨於笨港,聞報率兵還赴安平馳援,至則賊已熾,崇功急登岸赴敵。其婿蔡章琦叩馬請一過家門,區處眷屬,崇功不顧,躍馬揮眾,殺賊甚眾。聞鎮營圍急,率兵赴春牛埔(今台南市大車站尾),與民軍會戰,台灣鎮總兵歐陽凱、台灣水師協副將許雲皆戰死,崇功突圍衝擊,手執大刀,殺敵三十餘人,馬被創,遂歿於陣。其後,其子游金閣、游金闕、游金閶及其侄游金輅、游金耀、游金簡俱隨師至台。崇功歷官三十餘載未嘗營一畝之田,數椽之屋。以武職而勤民事,所至有能名。事聞,詔贈拖沙拉哈番,賜祭葬,蔭長子為守備、次子金闕雲騎尉,後任石碼副游擊。(據《清史稿·列傳》、《東山縣誌·游戎傳》、《莆田縣誌》補編以及林偉洲《台灣歷史人物小傳》、1986年台灣興安會館落成紀念專輯)
游紹安,號心水;清福建福清人。雍正(1723-1735)進士。官至南安知府。為文務奇崛,詩亦生辟。著有《涵有堂詩文集》。
游之雲,字飛卿,家貧豪放不羈,天啟丁卯(1627)恩貢。選德州州判,歷陝西茶馬寺監正。崇禎間,寇簿城六日不食,城陷死之。
游昌業,字天夷,福建銅山人,崇禎三年舉人。東安知縣,浙江道布政司監察御史。
游正中,臨川人,崇禎七年(1634)甲戌科三甲四十一名進士。
游騰,福清人,字朝霖,崇禎十二年已卯(1639)貢。官授陝西道監察御史。
游有倫,婺源人,崇禎十三年(1640)庚辰科三甲五名進士。
游明卿,字明德,福清人。清順治八年辛卯科(1651)第陳勝泰榜。
游高標,詔安人,字振廷。為人慷慨,賑米貧窮,朝廷誥贈二品封君,卒於康熙癸卯二年(1663)。
游天章,詔安人,字玉鼎,躬行孝友,有志建功。誥授鎮國將軍武功大夫加銜從二品特授副將。卒於康熙丙辰十五年(1676)。
游名柱,臨川人,順治十五年(1658)戊戌科三甲二百四十一名進士。
游東升,臨川人,順治十五年(1658)戊戌科三甲七十七名進士。
游士鳳,字雲子;清初湖北沔陽人。善畫人物寫照,聲著楚中;工詩,有學行。
游文虎,詔安人,習儒業武,清康熙十一年實授雲南標騎將軍加二品督僉事。
游炯,長樂七都人,寄籍福寧。字宗傳,一字文溪,康熙間授浙江龍泉知縣,有善政,蒞任九年,囊無餘積。著有《學庸秘解》、《文溪小草》。
游有策,福清八 ,字國士。康熙二年(1663)癸卯科進士。
遊藝,字子六;號岱峰,福建建陽崇化里(今書坊鄉)人,是明末清初天文學家。幼喪父,事母至孝。好讀書,因家貧,曾寄住書坊普覺寺,常看書至深夜,甚至秉燭達旦。青年時,遊藝從學明末後部尚書、天文學者熊明遇(江西籍),致志刻苦鑽研,造詣甚深。他摒棄了歷代天文學著作中的占驗色彩,寫出了具有樸素唯物主義傾向的《天經或問》,對日月星辰的運行,風雲雷電的現象,雨露霜霧虹霓的變化,都有科學的解釋,撰成我國第一部天文普及讀物,對後世天文學研究有很大的參考價值,被清代編入《四庫全書》,還流傳日本,多次翻印發行。此外還著有《曆象成書》、《奇門超接》、《萬法歸宗》、《詩法入門》等書。
游昌五,字子卜,號育亭;游酢後裔;清福建延平府南平縣人。庠廩生;將貢而舉人,禮部儒士。善書法,南平“游定夫祠是”尚存其“礪獅山而鍾秀氣,帶風水而煥文光”楹聯。
游漢虬,羅源人,康熙五十年中式武舉,五十一年壬辰(1712)中式武進士。官御前侍衛。
游金輅(1703?-1763),字君載,游崇功侄,漳浦(一作莆田秀嶼)人,其父駐防湖南辰溪,遂落籍。金輅出身行伍,為報叔父仇,乃自備鞍馬往見浙閩總督覺羅滿保請收錄,朱一貴事平,補督標中營。乾隆九年(1744)至十四年任泉州城守營守備,乾隆十五年任灌口訊都司;乾隆十六年,聖駕南巡,游金輅親帶浮水兵丁赴浙江接駕,指揮操練水師以供聖覽,因對答合稱,得賜金牌彩緞加三級,升遷廣東南澳總兵官。乾隆二十一年(1756)任金門鎮水師總兵官。乾隆二十五年十二月,被召見,得旨:“今用汝為台灣總兵,即宜速赴新任。此最要地,一切勉之。”乾隆二十六年春正月十七日,“以福建台灣鎮總兵甘國寶為福建水師提督,調福建金門鎮總兵游金輅為台灣總兵;以福建澎湖協水師副將談秀為金門鎮總兵。”同年四月,任鎮守福建台灣等處掛印總兵官左都署理水師提督。乾隆二十八年冬十月,因浙閩總督楊廷璋參奏其“貪黷不職”被革職,在押赴省城福州候審途中候風之際,自知不免,於鹿耳門外媽祖廟空屋中以小刀自刎,終59歲。卒後,追封為定國將軍(正一品),墓在莆田東海鎮(又名靈川)坪洋村石梯寺附近。2004年10月27日,經莆田市政府批准游金輅墓列為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據道光《晉江縣誌》、民國《同安縣誌》、《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台灣文獻叢刊》第173種《台案匯錄乙集卷四》以及郭啟傳《明清暨日據時期台灣歷史人物小傳》)
游昌藇(1746-1810),字子向,名化曰、號癸亭;游酢後裔;清福建延平府南平縣人。太學生;任州司馬,授五品;晉秩州同知。建造華屋,雕樑畫棟,工藝精美。
游旭,字穉生;清江西婺源人。善畫山水人物蟲鳥花卉,兼工詩,善篆刻。
游昌莘(1757-1831),字子聘,又名際泰,號尹耕;游酢後裔;清福建延平府南平縣人。武庠生;授例五品武德騎尉職,守御千總,奉政大夫。善書法,於道光年間,手書“萬年儀式”匾,懸於南平游定夫祠大廳。乾隆四十七年(1782)建造土庫華屋,號稱“百間房”。曾獨自修建南平游定夫書院。
游紹安,福清人,字學周,號心水。雍正元年(1723)癸卯科二甲四十三名進士。官至江西南安知府。為文備奇崛,詩亦生辟。在南安知府任內於乾隆十一年倡建“宋先賢游氏宗祠”於侯官縣烏石山盤若台旁。著有《涵有堂詩文集》。乾隆十七年(1752)在閩縣嘉崇里獨山麓創建“玉融社學”。
游鼎,長樂人,炯弟,雍正十年(1732)年壬子科葉有祠榜。歷任廣西灌陽縣、博白縣知縣。
游光鎬,福清人,有策子,雍正十三年乙卯科黃元寬榜。
游得宜,陝西大荔人,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二甲三名進士。
游彤均,羅源人,字調宸,號平子。乾隆元年(1636)丙辰舉人,二年(1737)明通進士。
游法珠,廣東順德人,乾隆二年(1737)丁已科三甲一百八十五名進士。
遊方震,江西豐城人,乾隆七年(1742)壬戌科三甲一百九十六名進士。
游思聖,福建銅山人。乾隆十年(1745)乙丑科進士。任台州總兵。
游金簡,金輅弟,任古碼副游擊。
游永年,貴州大定府人,乾隆十九年(1742)壬戌科三甲一百八十三名進士。
游紹吉,松溪人,生於乾隆卅九年,以貢生出身,授順昌縣七品正堂。
游光纘,字萼垣,長樂七都人,寄籍霞浦,乾隆四十五年(1780)庚子科二甲二十八名進士。歷任福州、興化、台灣府學教授。
游光繹,字彤鹵,一字磳田,光纘胞弟。乾隆五十四年(1789)已酉科二甲三十一名進士。授職編修。嘉慶四年遷陝西道監察御史。
游國通,連江龍西浦人,嘉慶四年(1799)授武略騎尉,龍西陸路提標守備。
游長齡,字以昌,號文石,羅源學前人。嘉慶十五年舉人,歷任覺羅學教習。道光二十五年任廣西鬱林州博白知縣,鹹豐二年(1852)升任廣西尋州府知府。
游昌廷,湖北監利人,嘉慶十九年(1814)甲戌科三甲十名進士。
游大琛,長樂七都人,光繹子,舉經魁,道光六年(1826)丙戌科二甲五十一名進士。官山西高平知縣。
游從治,連江人,道光二十年汀洲游擊。
游顯庭,廣東南海人,道光己酉科廣東鄉試中式第三十八名舉人,鹹豐二年(1852)壬子科二甲七十一名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
游觀第,順天府(河北)良鄉人。鹹豐十年(1860)庚申科二甲五十六名進士。
游其書(1804-?),乳名高賢,號誌紳,永安人。道光十九年(1839)考取縣學第五名武生。鹹豐六年(1856)捐千總,七年捐補五品副府,十年,為鄉親們躲避土匪、流寇的襲擊和擾亂,築土堡一座;同治四年(1865),福建南平、沙縣一帶發生嚴重災荒,米價飛漲,他義捐糧米,延平府知府贈一塊“急公好義”的匾褒獎他。他好交遊,兵部尚書兼督察御史王贈有匾“重詩禮”。(游生忠據《游氏族譜》卷一整理)
游百川(1822-1895),字彙東,號梅溪,濱洲(今濱城區)人。同治元年(1862)中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同治六年遷御史,巡西城。宗室寬和、寬亮等所行多不法,游百川不避權貴,奏劾懲治。同治七年,上疏嚴禁各省栽種罌粟,又上疏論內外官場積弊,主張“除吏弊在肅官方,尤在揚士氣。”請“擇賢雋數員,付以事權,專其責任。察有胥吏舞弊,據實上陳,仍以勤惰定功過,賞罰既明,人才自奮。”同治十二年,穆宗皇帝親政,命重修圓明園,游百川與御史沈淮皆上疏諫阻,穆宗震怒,但游侃侃正言申辯,毫無懼色,穆宗為之動容,遂改初衷,一時剛直敢諫之名轟動朝野。光緒五年(1879),出任湖南衡水、郴桂兵備道,次年升四川按察使,順天府尹。所到之處,均以勤政、廉潔為人稱道。光緒八年升任總督倉場侍郎。光緒九年,山東黃河決口,數十州縣受災甚重。游百川受命與山東巡撫陳士杰督辦治河工程與賑務。他輕騎巡視大河兩岸,散糧急賑,奏請築兩岸遙堤,復於其內築縷堤,使黃河水不致泛濫;又奏請疏浚小清河,分黃河水入海,均得實行。光緒十七年,以倉廒火災罷官。離任後曾先後主持濟南濼源書院、東昌書院。
游普蔭,南海人,顯庭子,字超元,號伯棠,同治三年甲子科廣東鄉試中式第十九名舉人,刑部候補主事,賞戴花翎加三品銜。光緒甲午(1894)署興化府知府。
游鏜,江蘇泰州人。光緒三年(1877)丁丑科三甲十二名進士。
游三立,江西奉新人。光緒十八年(1892)壬辰科三甲一百八十名進士。
游觀瀾,字叔晦,號金石緣主人,清優廩生,清末民初名士,1913年3月當選中華民國福建省議會第一次常年會議員。精書法,工篆刻,行楷沉著雍容,古勁絕俗,詩載台灣《全台詩集》。道光二十三年(1843),為稱祖大川公倡建的台北市寶藏岩觀音寺充香燈谷三石,並題寫《香田碑記》;1896年為游金輅贈從祖新亭公七十大壽書匾,1913年端午節為《紫霄圭埔游氏家乘》書寫序言;清光緒二十七年辛丑(1901)編輯出版《莆田名家印存》一書,流行於世,備受名家推崇。
游時陔(1892-1930),字肖蘭,羅源城關人。少貧,聰敏好學,鑽研醫術,為人倜儻不羈。鏇行醫濟世,造福社會。聲譽日高,被推選為羅源縣商會長,繼為代縣長。在職之期,適軍閥混戰,殘軍常流竄過境,擄掠騷擾,民不聊生,陔挺身而出,折衝協調,抑制兵禍,造福桑梓。因年及花甲,不勝奔波,致積勞成疾,尋卒。公富於宗族感,從政之前特置“立雪堂”金匾一面,懸廳堂以顯耀宗澤,該匾猶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