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郎世寧八駿圖

清郎世寧八駿圖

【名稱】清郎世寧八駿圖 他的作品與 再次,郎世寧的作品大都被宮廷收藏,民間罕見。

基本信息

【名稱】清郎世寧八駿圖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屬】故宮舊藏
【文物現狀】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簡介】圖軸,絹本,縱:139.3公分,橫:80.2公分

作品賞析

本幅雖然是採用中國傳統的顏料來作畫,但在馬匹、人物和柳樹的表現上,卻融入了西畫著重光影的手法,顯得立體感十足。右下角的簽名,用極工整的仿宋體書寫,據此推測,此畫應是郎世寧來華初期,亦即雍正年間(1723-1735)的作品。
他的作品與中國傳統的水墨畫,結合西洋畫,色彩明暗聚焦透視的繪畫手法。八駿圖,是在一棵壯實粗大的柳樹下,在境界秀麗視野開闊的環境中,畫著色彩不同的八匹駿馬,神態各異造型逼真色彩外貌十分準確生動無不栩栩如生。

作者簡介

郎世寧(1688—1766),是義大利人,生於米蘭,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到中國,隨即入宮,曾參加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歷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達50多年。由於郎世寧帶來了西洋繪畫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宮廷畫家展示了歐洲明暗畫法的魅力,他先後受到了康熙、雍正、乾隆的重用。乾隆二十二年(1757),郎世寧正值七十大壽,為此,皇帝還特地為他舉行盛大的祝壽儀式。生日當天上午,郎世寧赴圓明園晉謁乾隆皇帝,除了貴重物品賞賜外,得皇帝親筆題寫的頌辭,在從圓明園返回城裡的路上,郎世寧更是榮耀萬分,坐在華麗裝飾的轎內,由24人的樂隊作前導,後面有不少滿漢官員騎馬相隨,所有在京師的傳教士也都聚集在宣武門的天主教南堂,為郎世寧祝賀。由此可以看出郎世寧甚得皇帝恩寵,殊榮有加,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少見的。其次,郎世寧的藝術成就很高。他是一位藝術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獸、花鳥、山水無所不涉、無所不精。在繪畫創作中,他重視明暗、透視,用中國畫工具,按西洋畫方法做畫,形成精細逼真的效果。同時具有前代所有宮廷繪畫中所沒有的獨特風格。故他的中西合壁畫風深受皇帝器重。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圖》、《嵩獻英芝圖》、《百駿圖》、《弘曆及后妃像》、《平定西城戰圖》等。由於郎世寧繪畫成就很高,從其學畫的甚多,有孫威風、永泰、張為邦、丁觀鵬等,這些畫家連同他們的老師郎世寧,在宮中形成了一種既不同於以往的宮廷畫,又不同於同時代的文人繪畫及民間繪畫的新穎、別致的流派、並使之成為雍正、乾隆時宮廷繪畫的主要風格。同時確立了郎世寧在中國美術史上的地位。再次,郎世寧的作品大都被宮廷收藏,民間罕見。郎世寧到京城就入宮成為一名專職的畫家。由於郎世寧作品採用明暗畫法和寫實風格,深受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欣賞,故郎世寧創作的作品幾乎都留在宮內,民間幾乎很難見到,因而郎世寧的作品彌足珍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