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董邦達仿荊浩匡廬圖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屬】故宮舊藏

【名稱】清董邦達仿荊浩匡廬圖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屬】故宮舊藏
【文物現狀】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簡介】
軸,紙本,縱:183.8公分,橫:108.3公分。
廬山在江西省九江縣南,相傳周代匡俗隱居山中,結廬讀書,因此得名為「廬山」,也稱「匡山」,或者合稱為「匡廬」。歷來歌詠廬山的詩文不計其數,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蘇東坡的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至於目前流傳的廬山圖,則以本院所藏五代荊浩〈匡廬圖〉時代較早,這幅董邦達的畫作乃是臨仿荊浩而來,如果和原作比較,兩者差距相當明顯。
董邦達(一六九九-一七六九),字孚存,浙江富陽人,曾經當過禮部尚書,對於書畫也有相當的修養,經常臨仿前代畫家的作品,從學習古人摸索自己的方向。他的作品創意不高,卻得到乾隆皇帝的喜愛,這幅畫便是奉乾隆的旨意臨仿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