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電化教育中心

2009年11月 2001年10月 2001年1月

中心介紹

清華大學電化教育中心是清華大學的教學、學術支撐機構,成立於1978年初。經歷了近三十年的發展,目前已擁有固定資產3千多萬元,工作面積近1千餘平方米,共有教職工60餘人,其中事業編制在職人員20人,包括高級職稱5人,中級職稱11人,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12人。
作為學校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部門之一,我們主要承擔了教學環境的研究、規劃、建設、運行與管理,數位化音視資源平台開發、建設和管理,教學資源建設,教學培訓、全校有線電視系統的建設及運行與管理、重大活動的現場技術支持與保障等方面的工作。
教學環境建設
教學環境的規劃、建設、運行管理與技術服務是電教中心的工作核心內容之一。我校多媒體教室建設始於1995年,迄今為止,電教中心為清華大學建立了223間多媒體教室與多功能教室,其中直播教室4間,可以實現課堂教學的實時錄像、採集和網上廣播。自2006年秋起,在主要教學區建立了多媒體教學環境管理套用平台,實現了對絕大多數多媒體教室的遠程集中控制管理。這種智慧型化、全方位、人性化的運行服務模式大大減輕了教師的負擔,為廣大師生創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對促進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的改革、提高教學效率和管理水平起到了促進作用。第六教學樓的建設和運行管理模式曾被評為全校後勤優質服務項目之一,並獲得學校優秀教學成果獎。
教學資源開發
數位化教學資源建設是電教中心長期致力於發展的工作之一。到目前為止,中心已完成音視頻教學專題片製作近660餘部,完成精品課程課堂實錄近百門3700學時,研製多媒體網路課程近100門。近年來配合學校申報北京市和國家“精品課程”、“優秀教學成果獎”“教學實驗示範中心”等工作,製作了大量的視音頻申報材料,各類申報片近300部,為學校申報工作提供了技術保障。數字音視頻資源庫的建設是本中心近年來的主要研發工作之一。目前系統已採集、存儲、編目視頻數據近6000多個節目,容量達到近12TB,內容包括各類教學專題片、精品課程、優秀教師課堂實錄、教師崗位培訓、名家講座,新聞宣傳、專題等等。系統網站開通以來,已有近60萬人次訪問,深受師生好評。《新世紀工程力學課程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探索網路教學資源新模式,促進信息技術教學套用》、《信息技術套用於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探索》等項目獲得市級、校級優秀教學成果獎。
有線電視運維
電教中心承擔了全校有線電視網的運行維護和管理工作。目前家屬區有線電視網有25個光節點,接入用戶總數超過6400戶,終端接口總數超過13000個;辦公區接入的單位(樓)目前總計45個;學生區有線電視網覆蓋60多棟學生宿舍,終端接口總數超過11000。我校有線電視網在宣傳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方面,在完善我校的宣傳陣地、及時傳達學校的相關決策和校內信息的通報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重要的作用,在豐富教職工業餘文化生活的同時,也為學校的教學和有關的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實驗平台。校內有線電視網上的現場直播系統,為及時傳送學校重大活動,做出了突出貢獻。為了保障有線電視網路的運行安全,中心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嚴格了崗位責任制,採取了積極的人防措施,以防非法組織的干擾和破壞。
會議活動支撐:
清華大學作為我國一所名校,備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和愛護,也深受國際友人的關注。近幾年,有江澤民、胡錦濤等16人次黨和國家領導人來校視察或現場辦公;先後有包括柯林頓、布希、布萊爾等在內的20多位外國元首或外交家來校訪問或演講。清華大學隨著清華大學向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邁進,國際國內交流與合作日益增加,各種國際會議和學術報告不斷增長。近五年來先後有17個省、直轄市或自治區政府代表團到清華座談;先後有20多位大師來校舉辦學術或專題報告。這一系列重大活動的現場技術裝備、技術支持和保障都是清華大學電教中心提供的。此外,中心承擔的三屆“中外校長論壇”和國家漢辦主辦的首屆“世界漢語大會”的現場技術支持和保障得到了全球百餘名校長的一致讚揚,也得到了教育部領導的高度評價。
教育技術培訓
電教中心配合學校教務處教學研究與培訓中心,開展學校教師的教育技術培訓工作;進行教師教育技術有效套用及教學能力發展等方面的研究;建立與維護“教師憩園”網站,幫助教師了解教學的相關信息、提供各種備課與培訓資源、展示教師精彩講課過程等等。
電教中心有計畫地對全校教師進行教育技術理論與相關技術的培訓,舉辦各類培訓班 118 個,開設培訓課程15門,培訓教4000多人次,提高了清華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套用水平,促進了教學模式的變革和教學效率及水平的提高。

現任領導

陳基和
現任清華大學電化教育中心主任,副教授,男,1961 年6月生,1978 年至1983 年就讀於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獲工學學士學位,1983 至1986 年就讀於清華大學電機系,獲工學碩士學位,1986 年至1996 年在清華大學電機系從事教學科研和學生工作,1996 年至2000 年就讀於香港大學電機與電子工程學系,獲博士學位。2000 年至2001 年在香港大學電機與電子工程學系擔任副研究員。2001年至2009年在清華大學從事管理工作,先後擔任清華大學就業中心主任、黨委組織部副部長、紀委辦公室副主任等職。2009 年10月起任電教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教育技術理論及套用、混沌電機驅動及其套用、風力發電
發表論文:20多篇
社會兼職: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技術標準委員會副主任
李 緋
現任清華大學電教中心黨支部書記、副主任、教學媒體資源研發部主任,高級工程師。女,1963年11月生,1986年6月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1995年至1998年就讀北京師範大學在職研究生,專修教育技術專業,獲教育學碩士學位。近年來,主要承擔了校985項目《雙向寬頻視頻網路和視頻資源數位化平台建設》、211項目《數字會議、數字媒體製作、管理及網上發布系統》,並與學科教師合作在教學資源庫建設方面開展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一定成果。
研究方向:現代教育技術、教學媒體技術、教學媒體資源建設
發表論文:10多篇
社會兼職:北京科技聲像工作者協會副會長 北京高教學會教育技術研究會秘書長
鍾曉流
現任清華大學電教中心副主任,實驗室主任,高級工程師。男,1963年9月出生,1988年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理學碩士。在電教中心工作以來,作為技術負責人之一,全面參與了清華大學遠程教育系統的建設,主持設計了清華大學(會議中心、法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清第六教學樓、美術學院教學樓教)教學環境及視聽工程套用系統等。
參與規劃設計的項目:深圳大學城清華大學研究生院、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和哈工大研究生院會議中心及教學環境總設計師;國家會計學院國際會議中心、數位化圖書館、綜合教學樓教學環境等工程的總設計師;廣東順德職業技術學院教學環境與會議系統等工程套用系統總設計師;中國平安保險總公司平安大學多媒體及綜合視聽環境等工程的設計顧問;江蘇南京地稅局培訓中心教學環境與會議系統等工程的總設計師;廣東科技會展中心音視頻及多媒體系統設計規劃顧問;國家納米中心大樓弱電系統設計顧問;人民大會堂多媒體視聽工程專家組成員。
發表文章及撰寫教材:《多媒體視聽技術與套用環境》、《教學環境設計》、《多媒體教室設計》、《大螢幕顯示系統的選型與布局》、《LCD與DLP投影機》、《實用調音技術》、《無線話筒的解訊技術與選型》、《會議系統與舞台擴聲技術》等。
研究方向:現代教育技術、教學環境建設、現代遠程教育技術、舞檯燈光音響技術、數字會議系統與套用技術
主要兼職:中國教育技術協會高校理工科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技術標準委員會秘書長

發展歷程

2009年底
2009年度,電教中心為學校申報北京市、國家級精品課程,新拍攝、製作精品課20門50講,總計為精品課網站採集視頻、轉換格式近30門94講課程。配合教務處、研究生院,全程拍攝、製作教學課堂實錄課、精品課程12門約495學時。
為學校提供大型活動現場直播、錄製近15場,包括:研究生、本科生畢業生典禮,2009校慶校長論壇、建黨88周年黨員大會、華北區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交流會、研究生黨校、大合唱、校慶文藝社團民樂演出、學生楊帆音樂會、清華控股“紅哥賽”、街道“夕陽紅”聯歡會等。拍攝各類論壇、國際會議近240小時,包括:理論計算機國際論壇系列、2009全國建築博士生論壇、公管學院明德論壇、醫學院麥戈文腦論壇、中巴氣候變化論壇等。
2009年11月
2009年11月27日至28日,由北京高教學會教育技術研究會主辦,清華大學電教中心承辦的北京高教學會教育技術研究會年會在溫都水城舉行。大會舉行了北京高教學會教育技術研究會優秀聲像作品“金燭獎”頒獎儀式。本年度評選活動中,研究會共收到參評聲像作品32部,從這些參評的作品中,共評出“金燭獎”一等獎6 部,“金燭獎”二等獎8 部,“金燭獎”三等獎14部。
此次年會共有來自北京市約50所高校近百名教師代表參加了會議。一年一度的年會為北京市各兄弟院校之間交流寶貴經驗,提升教育技術套用水平搭建了平台。
2008年12月
2008年12月17日,由北京高教學會教育技術研究會主辦,清華大學電教中心承辦的北京高教學會教育技術研究會年會在清華大學紫光國際交流中心舉行。會上,北京高教學會教育技術研究會理事長,清華大學電教中心主任吳庚生教授對研究會2008年工作進行了總結,並展望了研究會今後的發展方向。清華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副所長韓錫斌在會上做了題為《面向高校質量工程:教育技術的角色和作用》的專題發言。會議期間還進行了技術交流和產品展示,許多企業介紹了他們的新技術和在教育行業中的套用前景。
本次會議還舉行了北京高教學會教育技術研究會優秀聲像作品“金燭獎”及優秀論文的頒獎儀式。本年度評選活動中,研究會共收到參評論文32篇,評出“一等獎”6篇,“二等獎”11篇,“三等獎”12篇。收到參評聲像作品39部,其中專題片19 部,教學片13 部,多媒體作品7 部,從這些參評的作品中,共評出“金燭獎”一等獎8 部,“金燭獎”二等獎7 部,“金燭獎”三等獎17部,特別獎1部。
2007年11月
我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工作獲得“教育技術培訓中心先進”稱號;
截至2007年9月
完成環境能源樓有線電視系統建設,科學館有線電視系統建設,三堡有線電視系統建設,有線電視前端轉星調整工作。
電教中心完成現場直播2007年畢業典禮,現場直播繼續教育學院開學典禮,現場直播大禮堂到六教四場 2007新生教育活動,包括楊政寧報告會、安全保密教育等。
2007年8-9月
2007年8―9月期間更新改造多媒體教室39間,分布在一教、四教、五教、六教、新水、法學院等。
2007年5-7月
電教中心配合教務處、設備處完成精品課申報錄像材料、教學名師錄像申報材料、教學實驗示範中心錄像申報材料的拍攝、編輯工作。
2007年6月30日
2007年6月30日電教中心主辦北京高教學會教育技術研究會年會,近100所高校參加了大會,會議主題是“加強交流,促進高校信息化發展”。
截至2006年底
電教中心完成學校新建、改建、擴建有線電視系統的規劃設計,2006年完成的有:紫荊服務中心、紫荊食堂、甲所、老年活動中心、修繕處、西區浴室有線電視系統規劃設計和施工,環境樓有線電視系統規劃設計籌備工作,大禮堂現場直播點光纜系統建設,化學館、近春樓、校醫院、房管處留學生樓有線電視線路改造升級建設。
2006年6-7月
電教中心現場直播建黨85周年慶祝會活動,現場直播2006年研究生畢業典禮。
截至2005年底
電教中心完成美術學院有線電視系統規劃設計和施工,380個連線埠;醫學院有線電視系統規劃設計,籌備工作;現場直播宋楚渝訪問清華大學;主樓接待廳現場直播教育扶貧論壇;網路電視直播系統測試;
2005年4月15-17日
全國工科高校電教協作組成立25周年暨中國教育技術協會高校理工科專業委員會2005年年會在清華大學召開,會議的主題是:“發揮理工科優勢,加強教育技術的研究和套用”。國家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出席會議並做了重要講話。來自全國各地的63個會員單位和北京市的代表近200人參加了會議,會議還邀請10位退休的老同志與會。
2005年3月28-30日
全國第四屆高校教育教學信息化套用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市西郊賓館召開。這是自2002年以來,掛靠清華大學電教中心的教育技術研究所連續主辦的第四屆研討會。本次會議主題是:數字校園規劃與套用系統研究進展、網路教學環境與教務管理系統的研究與實踐、精品課程建設與教育信息化等。有來自全國130餘所高校的260多名教務處、教育技術中心、網路中心、信息化管理部門的領導或相關業務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2004年9月
與力學系合作,《新世紀工程力學課程教學資源庫的建設》項目榮獲2004年清華大學教學工作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4年8月4日-10日
教育部第二屆中外校長論壇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召開,我中心圓滿完成技術保障任務,得到了教育部領導的再次表揚,為清華爭了光。
2004年7月
由陳海林主編,由李斌、李緋、王慶柱、李海霞等編著的“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系列”叢書四冊中的前三冊,已經由清華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
2004年6月9日
清華大學電教中心教育技術研究所2001級3名教育技術學碩士研究生順利通過論文答辯。
2004年5月31日-6月4日
教育技術研究所一行10人組團參加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辦的“第八屆全球華人計算機套用”學術會議,11篇論文在大會上進行了宣讀,同時程建鋼副所長和韓錫斌副教授應邀擔任分會場主席。
2003年11月
教育軟體研究中心正式併入電教中心。
2003年9月
清華大學第六教學樓正式投入使用並繼續由電教中心進行教室運行維護。
2002年11月
紫荊學生公寓一期工程完工,新的紫荊學生公寓,採用光纖到樓,860M系統,一期接入紫荊學生公寓1-3號樓。
2002年9月
清華大學電教中心遠程教育部併入繼續教育學院。
2002年8月
教育部第一屆中外校長論壇在北京寬溝召開,我中心負責會場擴聲系統和多媒體系統的技術改造和服務,圓滿完成了半個月的會議,得到了教育部領導的表揚。
2002年7月
清華大學教育技術學專業首屆7名研究生順利通過答辯。
2002年
《信息科學技術概論》網路課件,獲清華大學優秀教學軟體二等獎。
2001年10月
清華大學的研究項目“教學質量保障系統的建設”,獲得教育部,2001年教學成果二等獎;北京市教委,2001年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1年10月10日
《現代教育技術》雜誌社參加了“教育技術西部行”西安站的活動並接受教育部高教司頒發的榮譽證書。
2001年7月
對家屬區有線電視前端進行了重大調整和改造,通過加裝衛星地面接收站,使節目質量明顯提高,並且電視節目總數達到52套。
2001年1月
增加藍旗營光接點,藍旗營接入家屬區有線電視網。
2001年
我中心製作的《信息技術概論》教學軟體、《教師憩園》網站,分別獲得清華大學教學軟體二等獎。
2000年12月
東南小區Cable Modem系統開通,使西北小區有線電視用戶能夠通過有線電視網接入校園計算機網。
2000年
信息科學技術概論》網路課件,獲得教育部、中國電化教育協會“永新杯”多媒體網路大賽三等獎。
2000年11月9日
“清華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成立。
2000年4月
《教師憩園》網站開通。該網站是電教中心與教學研究與培訓中心共同舉辦的,是為清華大學教師服務的專業網站。
1999年12月
西北小區Cable Modem系統開通,使西北小區有線電視用戶能夠通過有線電視網接入校園計算機網。
1999年12月
清華大學電教中心獲全國電化教育先進集體稱號,電教中心主任吳庚生同志獲全國電化教育系統先進個人稱號。
1999年5月
清華大學“211泰山工程”驗收項目――閉路電視系統改造項目通過驗收。
1999年
清華大學“教育技術學”碩士點面向全國招生。
1998年10月
清華大學教學研究與培訓中心成立,我中心派陳海林到該中心承擔全校教師的教育技術培訓的組織工作。
1998年9月17日
清華大學遠程教育工作進展匯報會暨曹光彪演播製作中心揭牌儀式在清華建築館舉行。
1998年5月
清華大學教育技術學碩士點被批准。
1997年11月
家屬區新建成750M/HFC結構有線電視網,網路頻寬5-750MHz,雙向傳輸的模式,在70-600MHz安排電視信號,5-70MHz留給上行數據信號,600-750MHz留給下行數據信號,可以作為傳送數據,開展遠程教學、VOD等業務的基礎設施,同時可以作為進行信息高速公路研究的實驗基地。
1997年11月
李嵐清副總理一行視察設在我中心的清華大學現代遠程教育系統,李嵐清副總理高度肯定了清華開展現代遠程教育這一創舉。
1997年6月
舊學生區有線電視網建成,採用550M鄰頻傳輸技術,全電纜結構,網路前端設定在文科樓,傳送10套電視節目; 覆蓋所有的學生宿舍和部分青年教師集體宿舍,包括1-30號樓、新齋、善齋、14-18宿舍等,接入連線埠數約4500。
1997年4月
我中心負責的現代遠程教育衛星通信網建成試播。
1996年7月
舉辦全國工科高校電教協作組成立十五周年慶祝活動。
1989年
家屬區建設了閉路電視網,採用全頻道同軸電纜傳輸技術,傳送9套模擬電視節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