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與高雅:浴室和水廁趣史

第一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第1版 (2007年2月1日)
平裝: 366頁
開本: 32開
ISBN: 9787100051323
條形碼: 9787100051323
尺寸: 20.3 x 14 x 2 cm
重量: 340 g

作者簡介

作者:(英)勞倫斯·賴特 譯者:董愛國 黃建敏

內容簡介

清潔與高雅:浴室和水廁趣史》講述誰會想到,羅馬人曾經用金屬筒來加熱水,伊莉莎白女王一世曾經用過有沖水閥門的廁所、路易十四的浴盆里曾經放過浴墊、海綿的使用還有性別之分?儘管書中不時出現一些專業術語,但作者說,《清潔與高雅》的目的在於供讀者消遣。

媒體評論

序言
生活從來不按照計畫進行。一般情況下,人們有時會突然意識到自己在做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情。一個正在埃特納火山(Mount Etna)上騎腳踏車的普通公民會突然發現自己陷入了戰爭。在頭腦清醒的瞬間,他問自己到底在做什麼。當我完成這本關於浴室和水廁的書時,正好也有那種“我是怎么扯到這件事情上來的?”感覺。這不是我的專業:我既不是管道工,也不是社會學家。我似乎是慢慢地、一步一步地陷入了這個有點可笑的境地。正如瑟伯(Thurber)所言,事情發生了。
這一切始於在奧林匹亞(Olympia)舉辦建築展覽的蒙哥馬利夫人。在時間很短,而且沒有一個明確目標的情況下,我同意籌劃並設計這個展覽的“特色”。需要解釋的是,所謂“特色”不僅是指展台,還指展出的主題,組織者要向觀眾提供一種樂趣,使觀眾從中受到啟發,與任何具體的產品無關。展覽的命題可以是“漂亮的廚房”或“何處的石器工藝”或“歷代儲藏室”。是蒙哥馬利夫人當時選用了“浴室的歷史”這一命題,而我也發現,自己在探討一些很特別的事情。在研究不斷進展的同時,我發現所研究的對象比原來想像的要有趣,資料很誘人,而且很豐富。有些事情令人十分驚奇。誰會想到,羅馬人曾經用金屬筒來加熱水;伊莉莎白女王一世曾經用過有沖水閥門的廁所;路易十四的浴盆里曾經放過墊子;也不會有人想到浴盆曾經被藏在沙發里,臉盆曾經被藏在鋼琴里;威士忌酒可以倒在浴水裡供人享用,羊排卻不能在浴盆里吃;淋浴催生了浴帽,而且會引起窒息,海綿的使用還有性別之分?
為了展出,英國各地送來了各種各樣的浴盆:德文(Devon)的立式浴盆,麥可斯菲爾德(Maccles-field)的淋灑式浴盆(shower-spray-plunge bath)、利茲的帶篷式浴盆,還有各式各樣的洗盆和盆廁,均是美妙的陶製藝術品。上面的花紋很漂亮,使現代的同類產品相形見絀。維多利亞女王在火車上用的洗盆也送來了,木製的管道,會放音樂的便盆,羅馬剃鬚刀,最早的加熱器等等。當所有這一切作為社會歷史發展的里程碑被擺放好之後,一種想要通過浴室而不是戰場更多地了解過去的想法便油然而升。
展覽在“清潔與高雅”的主題下成功地舉辦並結束。我的朋友們開始無休止地用一些惡毒的笑話來嘲笑我的工作。我在奧林匹亞時忙於接待皇室的參觀者,同時也成為人們一個小小的話題。我從這種壓力中逐步恢復過來。但還沒等那些盆盆罐罐被打包完畢,事情又發生了。一位出版商對我說,如果寫成書,《清潔與高雅》可能會是一本好書……我希望如此。
我必須向那些職業的或業餘的記者們表示道歉。他們看到了奧林匹亞展覽的書面介紹,而且不約而同地都想要自己寫這一本書。他們向我提出請求,要免費借用我的筆記、藏書目錄、書、圖片以及照片。我拒絕了他們。我希望我的拒絕是溫和的。
本書旨在反映社會歷史的一個方面,目的是為了讓大眾喜愛,因而不過分強調術語。只有在課程安排方面比較重視人文科學的建築學校才有可能將本書作為教科書。本書儘管在學術上有所突破,但目的在於消遣。參考書目比較簡短,但那些認真的學生在閱讀了目錄上所有的書籍之後會發現,除了一少部分,他們基本上可以掌握所有資料。一般讀者可以不去理會那些參考書目。
本書所講述的浴室與水廁的故事沒有持續到今天,刻意讓它停在了大約50年之前,只是為了完整起見,往後多寫了幾筆。這個領域在我們這個時代有所發展,技術書籍和發行廣泛的報紙對這些發展均有詳述。本書沒有必要去總結當今的技術書籍和報紙,因為不可能面面俱到。未寫到的年代與整個發展過程相比是一個很短的時期。對於未來的歷史學家們來說,今天的技術成就在他們看來也許並不十分重要。後記
我不是研究建築的,更不是研究廁所建築的,進入這個領域是熱心和無奈雜交的結果。
自然法則是無法抗拒的。人吃了東西就必須排泄,而且每天吃與排的次數幾乎相當。然而,中國人似乎更注重入口而不注意出口。滿街的飯店、酒樓、小餐館,卻難得見到一個像樣的廁所。中國的廁所太少,條件太差,而且還要收費。
本人1982年首次出國時就曾對外國舒適的廁所發過感嘆。以後又出去過幾次,每次歸來之後,都希望中國的廁所能夠進化得快一點兒。但多年以來,斥巨資建造的賓館、飯店、寫字樓總是比普通廁所的建造速度快得多,數量也多得多。難怪一些情急之下找不著北的人就在牆根、樹下方便了。
近些年來政府開始關注廁所,據說建設部還成立了專門研究廁所的課題組,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我是在一次閱讀中偶然發現作者提到《清潔與高雅》一書的,隨即便托朋友從美國購回,開始翻譯,目的有兩個:
第一,文化這座龐然大廈是根根鋼筋搭建、片片磚瓦累砌、粒粒泥沙攪拌澆注而成的,希望中國的學術界能夠更多地研究小事。
第二,2008年奧運在即,希望此書能夠引起更多的人對廁所的關注,不要讓外國遊客在前來觀看奧運,感受五千年文化的同時,憑嗅覺尋找廁所。同時,也希望借奧運的東風,讓中國的普通人能夠輕鬆地找到廁所,愉悅地走進廁所,免費地使用廁所。
書中的注釋是譯者加的。索引中未出現的人名、地名均在正文中附上了英文。原作中一些德、法、意文的翻譯得到小語種老師和研究生的幫助,古英語和拉丁文的翻譯得到英國漢那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理察·C.弗農夫婦(Richard Geoffrey Vernon and Mary Christine Vernon)的幫助,在此一併感謝。
董愛國
2006年1月8日

目錄

作者的話
致謝
第一章 人類開始安居樂業
第二章 公共浴室(池)
第三章 聖潔的氣味
第四章 每個周六的夜晚
第五章 巴斯勳爵與妓院,水房與羽管
第六章 骯髒的日子
第七章 豐盛的泉水
第八章 法國的英國式廁所
第九章 臉盆、便盆、缽
第十章 浴盆與臭蟲
第十一章 霍亂的年代
第十二章 水療法
第十三章 為了健康這樣做值得嗎?
第十四章 熱水的祝福
第十五章 問題很特殊
第十六章 管道工人的進步
第十七章 廁所雜物
第十八章 浴室蔚然成風
簡要文獻目錄
索引
譯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