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東陵·定陵(慈禧陵)

清東陵·定陵(慈禧陵)

由裕妃園寢再往西是安葬東、西太后的定東陵。西太后慈禧陵在普陀峪,東太后慈安陵在普祥峪,二陵原皆於同治12年 (1873年)興建,形制、規模相仿,但慈禧陵於光緒年間全面重修,因此其建築之華麗精美冠於東陵。尤其隆恩殿殿里殿外都裝飾貼金彩繪,殿內明柱也盤旋金龍,可謂金碧輝煌;殿前的漢白玉台基中央有透雕 的龍鳳陛石,其構圖為“鳳上、龍下”,充分顯現其權勢獨攬的野心。

簡介

定陵(慈禧陵)隆恩殿內輝煌的金飾。這些精美裝飾把慈禧陵三殿裝點得金碧輝煌,精美絕倫。這種精美豪華的裝修不光在明清兩代的皇陵中獨一無二,就是在紫禁城中也難以見到。

普祥峪定東陵(慈安陵)普祥峪定東陵(慈禧陵)

慈禧陵也有清代後陵中唯一的地宮,據記載,地宮內隨葬有大量的金玉珠寶,其中一對萬壽壺共嵌有珍珠1288粒、紅寶石56件、藍寶石18件,被視為稀世珍寶。可惜,民國17年定東陵發生震驚中外的盜陵巨案,隨葬品幾被盜光,現地宮內僅存空棺一口,而貼金的內壁、石柱也受到極大的破壞,只留形制、規模供遊客參觀而已。 由裕妃園寢再往西是安葬東、西太后的定東陵。西太后慈禧陵在普陀峪,東太后慈安陵在普祥峪,二陵原皆於同治12年 (1873年)興建,形制、規模相仿,但慈禧陵於光緒年間全面重修,因此其建築之華麗精美冠於東陵。尤其隆恩殿殿里殿外都裝飾貼金彩繪,殿內明柱也盤旋金龍,可謂金碧輝煌;殿前的漢白玉台基中央有透雕 的龍鳳陛石,其構圖為“鳳上、龍下”,充分顯現其權勢獨攬的野心。

陵寢


在河北省遵化市清東陵裕妃園寢西側,是清文宗鹹豐的孝貞慈安皇后和孝欽慈禧皇后的陵寢。兩陵相連,建築規制完全相同。陵南為神道碑亭,

定東陵是慈禧皇太后的陵寢定東陵是慈禧皇太后的陵寢

依次是石拱橋和石平橋、東西朝房、東西值房、隆恩門、梵帛爐、東西配殿、隆恩殿、三座門、石五供、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及地宮等。 清東陵各陵寢建築中,慈禧陵最為華麗,如隆恩殿前的龍鳳陛石,採用透雕手法,鳳在上龍在下,龍翔鳳舞,神態生動。東西配殿的內壁都嵌以磚雕圖案,以及天花板上的彩繪等全部貼金。大殿內的明柱上飾金龍盤繞,殿內金碧輝煌,光彩奪目。慈禧陵地宮近年已發掘清理,供遊人參觀。
在清朝只有鹹豐朝是兩座皇后陵,在清代僅此一例.兩座定東陵是清代中等級最高的皇后陵.和其他皇后陵相比多了碑樓和下馬牌,慈安陵名普祥峪定東陵,慈禧陵名普陀峪定東陵.
慈禧陵與慈安陵在規模、規制上完全一樣。儘管陵寢的修建規制崇宏,典制齊備,在有清一代諸後陵中均屬上乘之作,但西太后並不滿足,她利用獨自掌權之機,以年久失修為藉口,在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下令將菩陀峪萬年吉地的方城、明樓、寶城、隆恩殿、東西配殿、東西燎爐全部拆除重建,將宮門、朝房、小碑樓、神廚庫等建築揭瓦大修,地宮各券及石五供也在維修之列,重修工程於光緒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開始,到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在慈禧死前幾天才告結束,歷時13年之久。

定東陵(慈禧陵)定東陵(慈禧陵)

重修後的慈禧陵用料考究,做工精細,裝修豪華,富麗堂皇。三大殿木構架全部採用名貴的黃花行梨木。梁枋及天花板上的彩畫不做地仗,不敷顏料,而是在木件上直接瀝粉貼金,其圖案為等級最高的金龍和璽彩畫。殿內牆壁雕有寓意"萬福萬壽"、"福壽綿長"的磚雕圖案,並全部篩掃紅黃金。三殿64根露明柱子上全部盤繞半立體鍍金銅龍。封護牆乾擺到頂,拔檐上雕"萬福流雲"圖案。大殿及月台周圍的石欄桿,無論欄板、望柱還是抱鼓石上,均浮雕各式龍鳳呈祥、海水江崖圖案,尤其是殿前的丹陛石,以高浮雕加透雕的技法,把丹鳳凌空、蛟龍出水的神態刻畫得惟妙惟肖,是一件難得的石雕藝術珍品。這掃金的牆壁、貼金的彩畫,鍍金的盤龍以及精美的石雕藝術傑作,把三殿裝點得金碧輝煌、精美絕倫。這促豪華的裝修不僅在明、清兩代看陵中絕無僅有,就連紫禁城內刀難以見到。
慈禧的棺內葬有大量價值連城的隨葬品,結果引發了一場盜陵災難。1928年7月,軍閥孫殿英盜掘了慈禧陵,劈棺揚屍,掠走了全部珍寶。盜案發生後,溥儀派人進行了重殮,現在仍保留著重殮時的原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