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青花瓷器

清代乾隆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是我國古代陶瓷中最具代表性的優秀品種之一。它的胎體潔白細膩,瓷質堅密,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釉面勻淨,多數是青白釉,少量為粉白釉,光澤瑩潤。除了傳統的白地青花外,乾隆青花還是派生出許多新品種,把原有的傳統工藝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概述

乾隆一朝六十年(公元1736—1795年,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年號),是清代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瓷器生產取得了空前的繁榮。《古銅器考》一書稱讚當時的制瓷業是“有陶以來,未有今日之美備”。制瓷業集我國曆朝名窯之大成,製做了許多精巧無比的瓷器,不僅官窯成就顯著,民營窯場也興旺發達。此時,景德鎮御窯廠規模龐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燒造各種瓷器都在數十萬以上,送入宮中,燒出的瓷器無論是工藝技巧還是裝飾藝術都已達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清代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中形容當時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幾於鬼斧神工”。

乾隆青花仍是當時瓷器生產的主流,承襲康熙、雍正青花的特點,並在其基礎上繼續發展創新、提高,體現在製作技巧上達到前所未有的成就。從工藝製作上看,其胎體的成型、青料的繪製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一絲不苟,精工細做,精益求精。

胎釉

胎體潔白細膩,瓷質堅密,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釉面勻淨,多數是青白釉,少量為粉白釉,光澤瑩潤。

青料

清代乾隆青花瓷器清代乾隆青花瓷器花瓶

乾隆青花在清代素以“穩定、渾厚、沉著”而著稱,使用國產上等浙料燒制。乾隆早期青花發色與雍正青花差別不大,許多青花瓷器的青料描繪上加重點染紋飾,有橘皮紋、暈散和黑色斑點,主要是仿明代永樂、宣德青花“蘇泥勃青”的藝術效果。乾隆中晚期青花發色同樣濃重艷麗,但暈散現象逐漸減少。乾隆青花也有一些淡描或純藍色的以及漿胎青花,但數量不多。

除了傳統的白地青花外,乾隆青花還是派生出許多新品種,把原有的傳統工藝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階段。如青花紅彩、青花加紫、青花胭脂彩、青花油紅、青花鬥彩、青花粉彩加金、青花描金、青花釉里紅、黃地青花、哥釉青花、天藍地青花、冬青釉青花、豆青地青花、哥釉青花加紫、冬青釉青花加紫、米色釉青花、藍地青花加紫、藍地白花、灑藍地開光青花、仿木紋青花等。其中青花紅彩、青花加紫、青花釉里紅這三個品種傳世較多。

造型

清代乾隆青花瓷器清代乾隆青花瓷器花瓶

既有繼承前朝康熙、雍正青花式樣,也有仿製明代永樂、宣德青花式樣,仿古銅器式樣,外銷式樣,還有創新式樣,造型千姿百態,應有盡有。主要是日常生活用瓷、陳設觀賞瓷、文房用具等。整體講究上下對稱、規矩。由於創意追求精、奇、巧,所以渾厚古拙程度不如康熙青花柔媚、俊秀程度不如雍正青花,但在工藝技巧上遠遠超過了康、雍青花。

盤碗類:有圓口、敞口、花口、菱花口、板沿鏤空、腰圓形、高足形,攢盤(9件)、暖盤、蓋碗等。器足一般比雍正青花寬厚,足根有滾圓和矢狀兩種,前者居多,但不如雍正青花的足根圓滑。

文房用具類:筆筒分直口和敞口兩種,尺寸上沒有康熙、雍正兩朝高大,形體要小。筆洗有瓜式、葉式、雙耳三足小洗、竹節式、海棠花式,墨床有書卷式、方形委角、六方委角。盒類一般上下結合緊密。此外,還有筆架、筆舔、水盛。這些文房用具雖然尺寸不大、但製作很精巧。

瓶類:有玉壺春瓶、賞瓶、梅瓶(有帶蓋有不帶蓋兩種),直頸部、長頸撇口瓶、棒槌瓶、盤口瓶、洗口瓶、蒜頭瓶、膽式瓶、馬蹄瓶、琮式瓶、燈籠式瓶,雙連瓶(創新式樣)、六連瓶、七孔瓶、天球瓶、轉心瓶(腹部多有鏤空)、四方委角瓶、葫蘆瓶、三孔葫蘆瓶、綬帶耳葫蘆扁瓶、天圓地方葫蘆瓶、活環葫蘆瓶(創新式樣,既在瓶的束腰處有一圓環,可左右移動)、壁瓶、葫蘆式壁瓶、雙耳壁瓶、寶月瓶、雙耳寶月瓶、蝠耳扁瓶、折角方瓶、貫耳瓶、貫耳六方瓶、出戟八方瓶、獸耳銜環方瓶、雙耳大扁瓶、鳳耳瓶、象首耳瓶、甘露瓶等。賞瓶和壁瓶在當時大量出現,壁瓶又叫掛瓶、轎瓶,造型多呈扁平狀,背面有孔可穿系。乾隆青花的各式瓷瓶最大特點是往往在頸部加雙耳,它使器形更中勻稱完美。這種造型風格對嘉應以後各朝的瓷器製作有很大影響。

壺類:有各式茶壺,壺形較雍正時期的壺大,蓋面多數隆起。還有執、僧帽壺、葫蘆壺式兩截壺、各種形狀的小鼻煙壺等。

尊類:有雙耳鹿頭尊(因形似鹿頭而得名)、獸耳銜環尊、鳩耳尊、貫耳大尊、敞口尊、燈籠尊、魚簍尊、象耳尊、石榴尊、鏤空交泰尊、三犧尊、包袱尊等等。尊胎體厚重,形體高大,造型古樸。

仿明代永樂青花式樣的有:青花描金纏枝花紋碗。

仿明代宣德青花式樣的人:青花錦紋壯罐、折枝花果紋執壺、人物圖盤,後兩種均六字篆書本朝官款“大清乾隆年制”。從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看,乾隆仿明永樂、宣德、成化青花在數量上和水平上明顯不如雍正時期的仿品。仿古銅器式樣的有:爵杯、盉壺、爐、尊、花觚等。花觚造型普遍比雍正時期的高,較康熙時期的矮。

乾隆青花還有一些常見造型:小酒蠱、高足蠱、杯、雙耳方杯、鏜鑼洗、格碟、盞托、三足盆托、渣斗、盆奩、八方奩、七孔花插、八方花插、書燈、雙半圓幾、缽缸、蓋缸、獸耳圓花盆、蟋蟀罐、繡墩等。

總體上看,乾隆青花造型已達到無物不備的境地,秀巧的壁瓶、高雅的賞瓶、精湛的鏤空轉心瓶,以及成雙成對的大型陳設瓷如瓶、尊等都非常華美壯觀,小件器皿製作上有新意,大件器皿端莊古樸,華貴典雅。

紋飾

清代乾隆青花瓷器清代乾隆青花瓷器

乾青花最引人注目的纏枝蓮、雲龍、八寶紋大量出現。另外還有:荷蓮紋、三果圖、勾蓮、折枝蓮、把蓮、纏枝牡丹、折枝桃、四季花卉、花蝶、花果、海石榴、九桃、雲蝠、寶相花、朵花“壽”字、魚藻、菊花蝴蝶、竹石、桃蝠、蕉葉、松竹梅、博古、梵文、詩句、過枝梅、鵲梅、鷺蓮、蘆雁、獅球紋、團鶴、穿花龍、穿花鳳、穿花龍鳳、松鼠葡萄紋等。

仿古銅器紋飾有:回紋、夔紋、獸面紋、饕餮紋等。多數是用在琢器上。

人物紋:有山水人物、柳下釣魚、漁家樂、八仙過海、山水牧樵、人物樓閣、嬰戲紋等。人物頭部多採用渲染手法。

乾隆青花紋飾題材廣泛,主要是以植物花卉為主,富麗繁密,細緻精巧。每件器物都有多層圖案裝飾,有的多達數十層無論是寫意還是變形,都畫工嚴整細膩,紋飾清晰,排列整齊,具有圖案畫的效果。另外,經常看到一些盤、碗採取里外繪畫的裝飾手法,如青花里博古外折枝花盤、青花里外纏枝牡丹花碗、里青花垂雲團花外淺藍地盤、里青花纏枝寶相花外霽藍盤等,這種裝飾手法在晚清瓷器也常出現。在乾隆青花的紋飾中,吉祥圖案增多也其特點之一,就是用各種動物或植物及物品的諧音,畫出象徵吉祥或祝福寓意的紋飾,如蝙蝠與“福”通,魚與“余”通,松鶴表示長壽,鴛鴦表示成雙成對等。可說是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另外“山高水長”、“萬壽無疆”等寓意長壽的文字也經常出現。

款式

清代乾隆青花瓷器清代乾隆青花瓷器

乾隆青花多數是在器物底足內書寫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極少見四字篆款和楷書款。高足盤、高足碗、雙連、瓶一般是在足內寫篆書六字橫款。乾隆本朝官款字型緊湊工整、橫平豎直,青花色調濃艷而又深沉,在鑑別真假乾隆青花瓷器時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制”字下半部的“凹”一般呈“凹”樣,即出頭,這種寫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仿明代款識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代年制”,“大明嘉靖年制”。

堂名款:比雍正青花的堂名款多。主要有“和暉堂制”、“旭華堂”、“百一山房”、“寧晉齋”、“澹寧齋”、“彩秀堂制”、“養和堂”、“彩華堂”、“浴硯書屋”、“志勤堂”、“慶目堂”、“忠信堂”、“彩潤堂”等。堂名款主要書寫屬在盤、碗、碟等小件器皿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