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人間訓

⑧智:即“知”,知道。 扁鵲:原姓秦,名越人,戰國時代名醫。 昔者,宋人好善者,三世不解。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淮南子·兵略訓
【創作年代】 西漢
【作者姓名】 淮南王劉安
【作品體裁】 兵書

第一部分

原文

清淨恬愉①,人之性也;儀表規矩,事之制②也。知人之性,其自養不勃③,知事之制,其舉錯④不惑。發一端,散無竟,周八極⑤,總一管⑥,謂之心。見本而知末,觀指⑦而睹歸,執一而應萬,握要而治詳,謂之術。居知所為,行智⑧所之,事智所秉⑨,動智所由,謂之道。道者,置之前而不摯,錯之後而不軒⑩,內之尋常而不塞,布之天下而不窕。是故使人高賢稱譽己者,心之力也;使人卑下誹謗己者,心之罪也。夫言出於口者,不可止於人;行發於邇者,不可禁於遠。事者,難成而易敗也;名者,難立而易廢也。千里之堤,以螻蟻之穴漏;百尋之屋,以突隙之煙焚。《堯戒》曰:“戰戰慄栗,日慎一日。“人莫于山,而於蛭。”是故人皆輕小害,易微事,以多悔。患至而多後憂之,是猶病者已惓而索良醫也。雖有扁鵲、俞跗之巧,猶不能生也。

注釋

①恬愉:安適愉快的意思。
②制:原則、法度。
③勃:通“悖”,這裡是違背、荒謬的意思。
④錯:通“措”,措施、舉動。
⑤八極:八方。
⑥管:事物的關鍵、中樞。
⑦指:指向、趨向。
⑧智:即“知”,知道。
⑨所秉:這裡指所持的依據,遵守的原則。
⑩軒:本意為車子前高后低,這裡引申為“高”翹起的意思。
內:通“納”。
尋常: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兩尋為一常。
邇:近處。
突:煙囪。
扁鵲:原姓秦,名越人,戰國時代名醫。
俞跗:上古時的名醫,相傳擅長外科手術,是黃帝的臣子。

譯文

清靜恬愉是人的本性,而儀表與規矩是為人處世時需要遵守的制度。知道人的本性,人就可以不違背自身的修養;知道為人處世的制度,人就不會因為做錯了什麼事情而迷惑。發乎一端,而能擴散到無邊無際,週遊八方,而又能回到中樞,這稱之為“心”。見到事物的本身就能推斷出它的結果,見到事物的指向就能推斷出它的歸宿,掌握了一點,就能應付成千上萬的變化,掌握要領就能治理繁複龐雜的事物,這稱之為“術”。在家時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出行的時候知道自己應該去哪裡、做事情時知道應該秉承什麼樣的原則、有所行動的時候知道因為什麼,這些稱之為“道”。所謂“道”,放置在前頭它不會低伏,放在後面也不會翹起,在狹窄的地方它不會顯得擁堵,散布在天下它又不留空隙。所以要想讓別人稱讚自己,乃是“心”的功力;讓別人輕視誹謗自己,也是“心”的罪過。話是出於自己口中,不可能讓別人來阻止你;行為是自己做出來的,遠處的人無法禁止你。事情成功很難,失敗卻很容易,樹立好的名聲很難,毀壞卻容易。千里長堤由於螻蟻挖掘洞穴導致滲水而坍塌,百丈高樓由於煙囪裂縫中冒出煙火導致焚毀。《堯戒》中講道:“戰戰慄栗,一天比一天謹慎。人不會被大山絆倒,而往往被小土堆絆倒。”正是如此,人們都忽略小害,認為小事容易,以致釀成禍事才後悔,災難已經降臨才擔憂,這就如同病危才去求良醫診治,這時即便有扁鵲、俞跗這樣高明的醫術,也很難讓病人存活下去。

第二部分

原文

夫禍之來也,人自生之;福之來也,人自成之。禍與福同門,利與害為鄰,非神聖人,莫之能分。凡人之舉事,莫不先以其知規慮揣度,而後敢以定謀,其或利或害,此愚智之所以異也。曉自然以為智,知存亡之樞機,禍福之門戶,舉而用之,陷溺於難者,不可勝計也。使知所為是者,事必可行,則天下無不達之途矣。是故知慮者,禍福之門戶也;動靜者,利害之樞機也。百事之變化,國家之治亂,待而後成。是故不溺於難者成,是故不可不慎也。

譯文

禍的來臨是自己招引來的,福的到來是本人自己造成的。禍與福是同出一門,利與害是近鄰,不是聖人,很難將其分清楚。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準備做某件事,都要先動腦子認真思考一番,然後,再根據思考得出的結論,定下計畫。最終實踐的結果,有人得利,有人則受害,這就是智者和蠢人的差別之處。但是,那些自認為通曉生死存亡的關鍵、禍福如何到來的聰明人,在處理事務時,還是會陷入危難的境地中,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如果大家在做事之前,知道事情一定能夠做得到,那么天下也就沒有什麼不通的道路了。所以,智慮思考是禍福的根由,動靜舉措是利害的關鍵。百事的變化、國家的治亂,都要經過思考後,採取正確的行動才能取得成功。所以,不陷入災難的人會成功,對此不可不審慎。

第三部分

原文

有功者,人臣之所務也;有罪者,人臣之所辟①也。或有功而見②疑,或有罪而益信,何也?則有功者離恩義,有罪者不敢失仁心也。魏將樂羊③攻中山,其子執在城中。城中縣④其子以示樂羊。樂羊曰:“君臣之義,不得以子為私。”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遺⑤之鼎羹與其首。樂羊循而泣之曰:“是吾子!”已,為使者跪而啜三杯。使者歸報,中山曰:“是伏約死節者也,不可忍也。”遂降之。為魏文侯⑥大開地,有功。自此之後,日以不信。此所謂有功而見疑者也。何謂有罪而益信?孟孫⑦獵而得麑,使秦西巴⑧持歸烹之。麑母隨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縱而予之。孟孫歸,求麑安在,秦西巴對曰:“其母隨而啼,臣誠弗忍,竊縱而予之。”孟孫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於君,今以為子傅,何也?”孟孫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況於人乎!"此謂有罪而益信者也。故趨舍不可不審也。此公孫鞅⑨之所以抵罪於秦,而不得入魏也。功非不大也,然而累足無所踐者⑩,不義之故也。

注釋

①辟:通“避”。
②見:被。
③樂羊:戰國時魏國魏文侯時期的大將。
④縣:通“懸”。
⑤遺:送。
⑥魏文侯:戰國初魏國的建立者。在位期間,興修水利,獎勵耕戰,進行封建制的改革,使魏成為戰國初期的強國。魏文侯十七年(前408年),滅中山國。
⑦孟孫:姬姓。春秋時魯國大夫。
⑧秦西巴:孟孫的家臣。
⑨公孫鞅:戰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衛國國君的後裔,後封於商,後人稱之商鞅。應秦孝公求賢令入秦,說服秦孝公變法圖強。在位執政十九年,秦國大治,史稱商鞅變法。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嬴駟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謀反,商鞅逃亡至邊關,欲宿客舍,結果因未出示證件,店家不敢留宿,欲逃往魏國,魏人亦不願收留。後來商鞅回到商邑,被處車裂之刑。
⑩累足:指捆住手腳。累足無所踐者:指無立足之地。

譯文

建立功業是每個人臣所追求的目標;犯罪受罰是每個人臣希望避免的後果。但有時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那就是建立了功勳卻引起別人的猜疑,有了罪過卻反而更加受到別人的信任。這是什麼原因呢?人為了追逐功名利益,有時就不顧及情義了;而有了罪過的人卻不敢再失去仁義之心。因此,就會出現上述情況。魏國將軍樂羊率部隊進攻中山國。中山人把他的兒子抓起來關押在城裡。中山國的人將樂羊的兒子綁起來吊在城頭上讓樂羊看。樂羊看過後,說:“君臣之間的大義就是效忠君主,盡到我做臣的職責,我不能因為自己的兒子產生私情。”於是,他指揮部隊越發猛烈地攻城。中山國的人就把他的兒子給烹煮了,還派人將一鼎他兒子的肉羹和頭顱送交給樂羊。樂羊撫摸著兒子的頭顱,淚流滿面地說:“這是我的兒啊!”說完之後,向使者跪下,連著喝下了三杯肉羹。使者回去報告說:“樂羊是一個為了節義不惜獻身的人,真的沒有辦法對付他。”於是,中山國只得向魏國投降。在這次戰爭中,樂羊為魏文侯開拓了大片的領土,建立了大功。可是誰也沒有想到,自此之後,魏文侯一天比一天不信任樂羊。這就是所謂的有了功勞卻反而引起別人的猜疑。那么,什麼是有了罪過卻反而贏得別人的信任呢?孟孫在外打獵,捕獲到了一頭小鹿,於是命令手下人秦西巴拿回家去烹煮。母鹿緊緊跟隨在秦西巴的後面悲啼不止,秦西巴不忍心傷害幼鹿,於是就放掉幼鹿把它還給了母鹿。孟孫返回家中之後,追問起幼鹿的下落,秦西巴只好回答道:“這幼鹿的母親一直在我的身後不停地哀啼,我實在不忍心,於是自作主張放掉了幼鹿還給母鹿。”孟孫聽後非常生氣,一氣之下就把秦西巴給趕走了。過了一年後,秦西巴又被孟孫召回來擔任孟孫兒子的老師。孟孫身邊的人就問:“秦西巴在您這裡犯過過錯,為什麼現在您又找他來做您兒子的老師呢?”孟孫回答說:“連一頭幼鹿都不忍心加以傷害的人,更何況對人呢?”這就是所謂有了罪過卻反而受到人的信任的例子。所以,人的進退取捨不可以不慎重,取捨不慎重,這就是公孫鞅在秦國獲罪卻又不能前往魏國避難的原因。公孫鞅的功勞不是不大,可他就是沒有立足的地方,寸步難行,這是由於他不義的緣故。

第四部分

原文

聖王布德施惠,非求其報於百姓也;郊望褅嘗①,非求福於鬼神也。山致②其高,而雲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龍生焉;君子致其道,而福祿歸焉。夫有陰德者,必有陽報;有陰行者,必有昭名。古者,溝防不修,水為民害。禹③鑿龍門④,辟伊闕⑤,平治水土,使民得陸處。百姓不親,五品⑥不慎,契⑦教以君臣之義,父子之親,夫妻之辨,長幼之序。田野不修,民食不足,后稷⑧乃教之闢地墾草⑨,糞土⑩種穀,令百姓家給人足。故三後之後,無不王者,有陰德也。周室衰,禮義廢,孔子以三代之道教導於世。其後嗣至今不絕者,有隱行也。秦王趙政兼吞天下而亡,智伯侵地而滅,商鞅支解,李斯車裂。三代種德而王,齊桓繼絕而霸。故樹黍者不獲稷,樹怨者無報德。

注釋

①郊望褅(tì)嘗:郊,祭天。望,祭日月星辰、山川。褅、嘗,祭宗廟、祖先。
②致:達到。
③禹:人名,因治水有方,後人尊稱大禹。傳說是夏後氏部落的首領,是子承父位、中國奴隸制的創始人。
④龍門:龍門山。在今山西河津。
⑤辟伊闕:伊闕在今河南洛陽南二十里處的龍門石窟前。此地兩山對峙,伊水從中穿過,稱為伊闕,傳說是禹開鑿的。
⑥五品:五常、五倫。即父子、君臣、夫妻、兄弟、朋友五種關係。
⑦契:帝嚳之子,堯的異母弟,生母為簡狄。
⑧后稷:古代周族的始祖。傳說有邰氏之女姜原踏巨人腳跡,懷孕而生,因一度被棄,故又名棄。善於種植各種糧食作物,曾在堯舜時代當農官,教民耕種,被認為是開始種稷和麥的人。
⑨墾草:開墾荒地。
⑩糞土:施肥,指改良土壤。
三後:指禹、契、后稷。
趙政:秦始皇嬴政,因秦國的祖先姓趙,故稱為趙政。
智伯:即知伯,名瑤,又稱智囊子,春秋末年晉國四卿之一。獨擅晉國大權。非常跋扈,並想吞併趙、韓、魏三家的土地,結果遭到失敗,全族被滅。
李斯:秦代政治家。秦王政十年(前257年)下令驅逐六國客卿。李斯上《諫逐客書》阻止,為秦王政所採納,不久官為廷尉。在秦王政統一六國的事業中起了較大作用。秦統一天下後,被任為丞相。秦始皇死後,他與趙高合謀,偽造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後為趙高所忌,於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斬於成陽鬧市,並夷三族。
齊桓:春秋時齊國國君,姜姓,名小白。即位後,任用管仲改革,選賢任能,加強武備,發展生產。號召“尊王攘夷”,助燕敗北戎,援救邢、衛,阻止狄族進攻中原,國力強盛。安定周朝王室內亂,多次會盟諸侯,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譯文

聖賢的君王為天下百姓布施恩德,並不是希望從百姓那裡得到回報;舉行儀式祭拜天地、日月山川和祖宗,並不是為了謀求鬼神能夠賜福給他。山高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會有雲雨在其間興起;河水達到一定的深度,也自然會有蛟龍在其中產生;君子修行達到一定的道德修為,也一定會有福祿屬於他們。那些在暗中積德的人,必然會得到公開的好報;那些暗地裡施惠的人,也一定會獲得顯耀的聲望。古時候,溝渠堤防得不到修建,洪水成了人民的災害,於是夏禹鑿開了龍門,開闢出了伊闕,使洪水得到平息,土地得到整治,使百姓能夠在陸地上安居樂業。百姓們相互之間不親近、五種人倫關係沒有理清楚,於是契就教育百姓明白君臣、父子、夫婦、兄弟之間的尊卑等級以及相關禮儀。田地荒蕪了,民眾沒衣服穿,缺少糧食,於是,后稷就引導百姓開墾荒地,改良土壤,播種糧食,讓百姓家家都能豐衣足食。所以,這三位君王的後代沒有不成為帝王的,這就是因為他們平時積陰德的緣故。周王室衰微,禮義盡廢,孔子就用三代聖王的道德來教育世人,孔氏家族後嗣人丁興旺,至今不絕,這就是孔子平時品德行為高尚的緣故。秦王趙(嬴)政使用暴力兼併了天下,但很快遭到滅亡,智伯侵占韓、魏、趙三國的土地最終反被消滅,商鞅由於實行苛政而遭肢解,李斯由於謀害忠良而遭腰斬的處罰。夏、商、周三代君王施行仁政而稱王天下,齊桓公又由於幫助弱小的國家而成為霸主。種黍的不會收穫稷,埋下怨恨的不會得到恩德的報答。

第五部分

原文

昔者,宋人好善者,三世不解。家無故而黑牛生白犢。以問先生①。先生曰:“此吉祥②,以饗③鬼神。”居一年,其父無故而盲。牛又復生白犢。其父又復使其子以問先生。其子曰:“前聽先生言而失明,今又復問之,奈何?”其父曰:“聖人之言,先忤而後合。其事未究,固試往,復問之。”其子又復問先生。先生曰:“此喜祥也,復以饗鬼神。”歸致命④其父。其父曰:“行先生之言也。”居一年,其子又無故而盲。其後楚攻宋,圍其城。當此之時,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丁壯者死,老病童兒皆上城,牢守而不下。楚王大怒。城已破,諸城守者皆屠之。此獨以父子盲之故,得無乘城。軍罷圍解,則父子俱視。

注釋

①先生:這裡指術數先生,即會算卦、占卜的人。
②吉祥:吉祥的徵兆。
③饗:祭祀。
④致命:這裡指復命。

譯文

從前,宋國有一戶人家喜歡行善,連續三代都堅持不懈。有一年,家裡養的一頭黑母牛無緣無故地產下一隻純白的牛犢,於是家裡人就去向術數先生請教為何出現這樣的怪事。術數先生說:“這是吉祥的徵兆,就用這頭純白牛犢來祭祀鬼神吧。”又過了一年,這家父親眼睛無緣無故地失明了。後來,這頭母牛又產下了一頭純白色的牛犢,於是,父親又讓兒子去向術數先生請教。兒子問道:“先前就是因為聽了術數先生所講的話,父親您的眼睛失明了,現在再去問他,這是為什麼呢?”父親說:“聖人的話往往先是好像不對,但後來就會應驗吻合了,而且這件事並沒有就這樣結束,你就去試著問問吧!”兒子便再次前往向術數先生詢問這件怪事。術數先生回答說:“這也同樣是吉祥的徵兆,還是用這純白牛犢去祭祀鬼神吧!”兒子回到家中後,把術數先生的話如實向父親做了匯報,父親回答說:“那就依照先生的話去做吧!”又過一年,兒子的眼睛也不知是什麼原因,失明了。後來,楚國進攻宋國,圍困住了這戶人家所居住的城邑。這時候,城裡所有能充飢的東西全被吃光了,人們只能互相交換孩子吃,並把枯骨劈開當做柴火燒。壯年人也全都戰死了,這樣老人、病人、兒童上城樓防守,頑強抵禦,楚軍遲遲攻不下城池。這時,楚王大怒,命令在城池被攻破以後,凡是上城樓參與防守的人全部處死。唯獨這戶人家,因父子均失明而沒上城樓防守,得以保全性命。等到楚軍撤走之後,父子兩人的眼睛又復明了。

第六部分

原文

夫禍富之轉而相生,其變難見也。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①。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

注釋

①髀:大腿骨。

譯文

這正是禍福可以相互轉化,相互促成,其中的變化難以明了。在靠近邊塞的居民中,有一個精通術數的人,有一次,他家養的馬無緣無故跑到胡人那裡去了,他的鄰居為了此事,都過來安慰他。父親說:“這事難道就不會變成好事嗎?”過了一段時間,跑了的那匹馬帶著一群馬返回。鄰居們又都來慶賀。父親說:“這事難道就不會變為壞事了嗎?”果然,因為家裡有不少好馬,兒子騎馬玩時把大腿骨給摔斷了。這樣,鄰居家的人又前來安慰。父親又說:“怎么知道這事就不可能變成好事了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進攻邊塞,青壯年男子都拿起武器參戰,結果,邊塞附近的居民十分之九的人都戰死了,唯獨這戶人家因兒子跛腳,父子兩人的性命全都保住了。所以說好事可能變成禍事,禍事可能轉變為好事,這其中的變化是難以捉摸,深不可測的。

作品評析

《人間訓》重點論述禍與福的關係,其主旨用《要略》的話說,就是“觀禍福之變,察利害之反,鑽脈得失之跡,標舉終始之壇也。分別百事之微,敷陳存亡之機,使人知禍之為福,亡之為得,成之為敗,利之為害也”。文章以大量的歷史事例、寓言等,論述了人世間的各種對立關係,以禍福為中心,涉及了得失、損益、利害、功罪、取捨、毀譽等諸多方面,具有很強的辯證法意味。
作者首先從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論述和分析了禍福產生的根源,認為“夫禍之來也,人自生之;福之來也,人自成之”,禍與福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不能不慎重對待。其次,作者認為,“禍與福同門,利與害為鄰”,禍、福互相依存、轉化,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塞翁失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此,看問題不能絕對,要用辯證的眼光去對待禍與福。作者還講到了禍福與時世的關係,在一個時代可以帶來福氣的品行舉動,在另一個時代可能就是禍根,“聖人雖有其志,不遇其世,僅足以容身,何功名之可致也”。所以,要因時而變,不能泥而不化。
此外,作者還論述到了“欲利之而反害之”,“有功而見疑”和“有罪而益信”、“事或奪之而反與之,或與之而反取之”、“直於辭而不害於事”和“虧於耳以忤於心而合於實”、“聽計當而身疏”和“言不用計不行而益親”、“或無功而先舉,或有功而後賞”、“或有罪而可賞”和“或有功而可罪”、“或譽人而適足以敗之,或毀人而乃反以成之”、“或貪生而反死,或輕死而得生,或徐行而反疾”等一系列對立事物之間的相互轉化關係,告誡人們,要看到事物的本質,不要被現象迷惑。同時,也要見微知著,從問題產生的根源入手,防患於未然,遠離禍患,防止“務於救患之備,而莫能知使患無生”。
文章最後,作者還分析了“類之而非”、“非類而是”、“若然而不然”及“不然而若然”四種情況,指出事物真相難辨,稍有不慎就會犯錯誤,告誡人們不要被假象迷惑,並抒發了一段很有哲理的感慨:“夫事之所以難知者,以其竄端匿跡,立私於公,倚邪於正,而以勝惑人之心者也。若使人之所懷於內者,與所見於外者,若合符節,則天下無亡國敗家矣。”
利害得失,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時時會遇到的問題,如何正確地看待它們,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係,變害為利。文中講到的這些事例,相信對我們不無啟發。

出處簡介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是西漢宗室劉安招致賓客,在他主持下編著的。據《漢書。藝文志》云:“淮南內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顏師古注曰:“內篇論道,外篇雜說”,現今所存的有二十一篇,大概都是原說的內篇所遺。據高誘序言,“鴻”是廣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全書內容龐雜,它將道、陰陽、墨、法和一部份儒家思想糅合起來,但主要的宗旨傾向於道家。《漢書。藝文志》則將它列入雜家。
《淮南子》具有重要的文史價值。其博奧深宏的內容中蘊涵著豐富的哲學、史學、文學等各個領域的思想文化資源。

作者簡介

劉安(前179-前122),西漢皇族,淮南王。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之子。劉安是豆腐的創始人,著有《淮南子》。 
文帝8年(公元前172年),劉長被廢王位,在旅途中絕食而死。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文帝把原來的淮南國一分為三封給劉安兄弟三人,劉安以長子身份襲封為淮南王,時年十六歲。他才思敏捷,好讀書,善文辭,樂於鼓琴。他是西漢知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奉漢武帝之命所著《離騷體》是中國最早對屈原及其《離騷》作高度評價的著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