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蕎麥

養麥有三道棱,色黑,碾去皮,裡面的仁卻極白,可以磨麵,也可以稍加碾軋,加工成珍子,俗稱“蕎珍子”。 把蕎珍子煮得粘稠稀爛,加幾塊山藥蛋,是農家最常見的早餐,名口“珍子拌湯”。 ”蕎麥麵的吃法很多,宮廷御膳中便有“蕎面窩窩”這道點心,據說做起來要十幾道工序,幾十種配料,常人是望塵莫及的。

簡介

蕎麥是蓼科植物,卻一副天生麗質,莖繹紫色,水靈靈透明,像紅珊瑚枝;葉脈像用朱筆勾畫過似的,紅色筋絡歷歷在目,蕎麥的花,細緻、純樸、粉白透姻脂色。一串串,一技枝,極繁,給人的印象是一個農村淨朗活潑的小姑娘,一笑,滿臉都是陽光。

特點

養麥花這么美,那是有緣故的。傳說先祖們的時代,涼州非常富饒,一年收的糧食當年吃不完,就有好多人不敬天道,暴殄天物,懶惰不思農事,鄰里相爭,兄弟反目,常出惡事,玉帝知道了後非常生氣,要懲罰涼州百姓,使命將五穀棉麻全部收盡,“九天玄女”奉命行事,最後拔蕎麥,沒留意,援破了手指,她見這東西似乎不是什麼正經莊稼,便不勞神了。蕎麥染了仙女的血,莖桿都變成了紅顏色,葉脈也變成紅色,長得特別快,一旬一收,涼州百姓靠了蕎麥才免於餓死,打那以後,百姓都一心向善,涼州重又富庶起來,但老天的懲戒不可不記,更兼蕎麥有活命之恩,百姓就一直種它,叫做“救命糧”或“六穀”。
涼州自然氣候,收了小麥,離霜降還有些時日,可是種二茬莊稼時間又不夠,就種蕎麥、山藥、豌豆這些生長期短的農作物。叫“秋田’,又叫“一茬半田”,若逢天旱、雹災,小麥沒收著,也趁著秋季雨水豐沛填補些秋莊稼。農家種養麥,可不是為了它的花開得嬌艷。

特點

養麥有三道棱,色黑,碾去皮,裡面的仁卻極白,可以磨麵,也可以稍加碾軋,加工成珍子,俗稱“蕎珍子”。把蕎珍子煮得粘稠稀爛,加幾塊山藥蛋,是農家最常見的早餐,名口“珍子拌湯”。正月里過年,人吃得油膩了,沒食慾,老奶奶們就會說;“做些珍子拌湯,涮下肚子。”蕎麥麵的吃法很多,宮廷御膳中便有“蕎面窩窩”這道點心,據說做起來要十幾道工序,幾十種配料,常人是望塵莫及的。農家吃蕎養面簡單多了,蕎面使開水燙,弄幾節白蔥“砑”成碎末,和進面里,擱點鹽、花椒麵,擀薄,烙成燙麵油餅,又軟又香,說不定皇帝佬吃的“蕎面窩窩”還不及這“燙而油餅”好吃呢。夏季,人們喜歡吃“蕎面涼粉”。先把蕎面“打”成稀糊,再倒進盆里晾,涼了,麵糊就凝成一坨。吃時切成條或者是用一根長長的馬尾絲兒,一頭固定,一頭牽在手中,突嚕一鏇,就鏇成極薄的蕎麥皮兒,擱一勺醋,灑些香菜末兒,冰清玉潔,別說吃的話,看著就感到津生喉潤,暑意全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