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滅赤貧:新農村建設的緊迫任務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10月1日)
平裝: 258頁
開本: 32開
ISBN: 7010058369
條形碼: 9787010058368
尺寸: 21.1 x 14.8 x 1.2 cm
重量: 322 g

作者簡介

李琨,經濟學博士。現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市場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物價》常務副主編。主要從事貨幣、金融、資本市場、扶貧戰略和地方經濟發展研究。先後主持完成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發展改革委巨觀經濟研究院、中加政府合作項目和地方政府經濟發展規劃等IO多個課題的研究,近年來重點從事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司的扶貧課題研究。曾為《人民日報·海外版》專欄作家。在《中國社會科學》(中、英文版)、《管理世界》、《金融研究》、《嘹望》、《巨觀經濟管理》、《巨觀經濟研究》,以及《人民日報》、《經濟日報》、《金融時報》、《中國經濟導報》等報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和經濟評論文章近200篇,著作有《金融中國與國民福利》(新華出版社)和《經濟中國:中國經濟熱點問題透析》(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合著)等。

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於中國實際,從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實際出發,論證了提高中國絕對貧困標準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並將貧困人口分為三個層次,提出了對深度貧困人口和次深度貧困人口實施直接救助的建設性建議;在對國家貧困縣及特困縣的相關指標數據進行大量計算整理的基礎上,對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貧困及扶貧政策實施過程中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科學分析,提出應將扶貧與建設新農村和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結合起來;並提出在貧困地區優先發展生物能源產業、加大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投資規模、移民搬遷與旅遊業及集鎮建設發展相結合、設立扶貧科研基金等多項具體的政策建議。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當前中國農村的赤貧問題
第一節 赤貧標準的爭議:國際貧困標準與中國貧困標準
一、怎樣看待國際貧困標準?
二、我國的絕對貧困標準能夠維持人的正常生存嗎?
三、目前貧困標準過低帶來的問題
第二節 中國農村最貧困人口的生存現狀
一、最貧困人口的最低實際生活開支不是683元,而是834元
二、負債生存——貧困線上的實際生存狀態
第三節 提高絕對貧困標準的依據及其意義
一、絕對貧困的客觀分界
二、新農村與小康目標中不應再有實際意義上的赤貧大量存在
第二章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要重點關注國家貧困縣
第一節 國家貧困縣減貧總體情況
一、減貧成效明顯的國家貧困縣
二、國家扶貧政策的重大作用
第二節 減貧道路上的困難與問題
一、西部貧困大省減貧滯緩
二、非貧困省貧困人口居高不下
三、貧困縣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滯後
四、大量國家貧困縣發展滯後造成東西部經濟發展失衡
第三節 貧困縣建設新農村進程中的制約因素
一、減貧難度逐步增大
二、赤字財政下貧困縣政府無力推動經濟成長
三、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
第四節 近幾年減貧效果下降的政策原因
一、扶貧項目自上而下“一刀切”地實施,引廢一系列體制性問題
二、所有的扶貧項目都以單純輸血為主,制度設計的缺陷造成了資金的漏斗
三、有限的財政扶貧資金使用過於分散,未能形成科學有效的管理程式和監督機制
第三章 特困縣與深度貧困人口問題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一、一些特困縣的經濟指標之低令人難以置信
二、特困縣和深度貧困人口的分布情況
第二節 特困縣和深度貧困人口的發展困境
一、經濟發展受自然環境和區位劣勢的嚴重製約
二、人口眾多與資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投資嚴重不足,經濟成長缺乏內在動力
四、教育落後,勞動力素質低下
第四章 扶貧救助與貧困地區的新農村建設
第一節對貧困人口實施救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絕對貧困人口可劃分為三個層次
二、對年純收入683元以下的深度貧困人口實施直接救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三、對年收入683—944元的次深度貧困人口實施專項救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二節 建立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的直接救助機制
一、當前我國社會救助機制存在的問題
二、健全社會救助機制,對不同層次的貧困人口實施直接救助
第三節 特困縣也能夠走出困境
一、生物能源——特困縣的發展機遇
二、生態移民——貧困地區建設新農村的最好契機
三、職業教育——貧困人口最直接的脫貧方式
四、商貿集鎮建設——特困縣可以看得見的經濟增1
五、計畫生育——減少貧困人口的直接手段
第四節 貧困縣發展與新農村建設
一、貧困縣的發展應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目標結合起來統籌規劃
二、將國家貧困縣劃分出不同類型,實施差別政策-
三、增加較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減少資金漏出過多的小型分散項目
四、對貧困人口創收能力的扶持必須考慮與市場的對接
五、面向貧困縣的科技扶貧要考慮與科研的對接
六、加大對扶貧項目的監督檢查力度
七、以減貧成效作為考核幹部政績的重要指標,實施後備幹部到貧困縣上崗鍛鍊制度
第五章 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財政金融支持
第一節 貧困地區農村的財政支持系統及存在的問題
一、國家財政對農業的支出仍局限於解決吃飯問題,對產業發展支持乏力
二、企業增值稅上繳中央財政的比重過高,削弱了縣級財政
三、相當一部分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效率低、漏洞大
第二節 貧困地區農村的金融支持系統及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金融機構不能有效地聚集資金支持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貧困地區的農業企業缺乏必要的信貸支持,產業結構調整步履艱難
三、貧困地區農村信用社普遍經營困難,很難為農民多種經營提供貸款支持
第三節 相關政策建議
一、國家對貧困地區的財政支持除解決吃飯問題外,還要解決發展問題
二、加強對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和檢查,並做出相應的制度安排
三、增加貧困地區的支農專項貸款,採取有力措施減少農村資金外流
第六章 特困縣與貧困地區個案分析及其發展規劃
第一節 雲南省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縣情分析及其發展規劃
一、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基本縣情
二、貧困的原因及50多年來發展道路的歷史反思
三、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思路和主導產業的選擇
四、未來5—10年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五、相關政策建議
第二節 雲南省德欽藏族自治縣環境保護與旅遊發展規劃
一、德欽藏族自治縣縣情概況
二、自然環境和旅遊資源
三、環境保護規劃
四、旅遊發展規劃
五、人力資源培訓規劃
六、加拿大環境保護和旅遊發展的經驗借鑑
第三節 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建設小康社會發展規劃研究
一、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經濟社會發展現狀
二、未來5—10年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主導產業的選擇
三、交通發展規劃
四、小城鎮建設規劃
五、旅遊業發展規劃
六、綠色生物產業發展及環境保護規劃
七、產業結構調整規劃
附錄 主要省份國家貧困縣的基本統計數據及相關統計數據
參考文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