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極情緒

消極情緒

消極情緒是指在某種具體行為中,由外因或內因影響而產生的不利於你繼續完成工作或者正常的思考的情感。消極情緒包括:憂愁、悲傷、憤怒、緊張、焦慮、痛苦、恐懼、憎恨等。消極情緒的產生是因人因時因事而異的,產生的原因可能有:對“應激源”產生的反應;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遭受了挫折;受到了他人的挖苦或諷刺;莫名其妙的情緒低落等。克服方法:自我美化法、自我暗示法、宣洩法、轉移法、冷靜分析法。

基本內涵

消極情緒消極情緒

情緒是身體對行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應上的評價和體驗,包括、恐、七種。行為在身體動作上表現的越強就說明其情緒越強,如喜會是手舞足蹈、怒會是咬牙切齒、憂會是茶飯不思、悲會是痛心疾首等等就是情緒在身體動作上的反應。情緒是信心這一整體中的一部分,它與信心中的外向認知、外在意識具有協調一致性,是信心在生理上一種暫時的較劇烈的生理評價和體驗。消極情緒是指在某種具體行為中,由外因或內因影響而產生的不利於你繼續完成工作或者正常的思考的情感。 消極情緒包括:憂愁悲傷憤怒緊張焦慮痛苦恐懼憎恨等。

產生原因

消極情緒的產生是因人因時因事而異的,產生的原因可能有:對“應激源”產生的反應;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遭受了挫折;受到了他人的挖苦或諷刺;莫名其妙的情緒低落等。

具體地說消極情緒產生的原因有:
第一,缺乏目標。如果生活目標不明確,不知道生存的價值與意義所在,乾什麼都缺乏動力,自然表現出消極情緒。這個世界上沒有貧窮的人,只有那些沒有沒有夢想的人。如果人沒有了夢想,還會有什麼了?
第二,害怕失敗。很多人都害怕失敗,包括曾經的自己,我以前是那么害怕上台講話,遇到機會總是不敢上。人之所以害怕失敗,那是因為過去失敗的痛苦深深地印在了人的心裡,當人們再次遇到相同的處境時,便猥瑣不前,不敢面對而選擇逃避,卻不知最好的辦法便是硬著頭皮去做自己最害怕的事。
第三,害怕被別人拒絕。由於之前被朋友和父母拒絕,我們遇到困難時害怕遭受到被恥笑和拒絕等可能的結果,因此不願意開口求助,從而阻礙了我們的前進。
第四,埋怨與責怪。當我們失敗時,總是想出各種理由推卸自己的責任,埋怨這埋怨那,這種埋怨其實是因為內心的渴求與現實不一致造成的。
第五,誇大或扭曲事實。很多時候,事情的結果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么糟糕,但我們卻自發性的而非理性的看待了一件事的後果。當你平靜下來仔細想一下後,才發現沒什麼大不了的。

消極情緒的危害消極情緒的危害

第六,對未來悲觀失望。就像下坡比上坡一樣,人類似乎天生的傾向於消極的一面。要積極樂觀很難,但悲觀消極卻容易得多。
上面列出的一些原因可能並不全面,但很典型,是抽象的總結,下面看一下具體的原因。科學研究發現,一歲左右的兒童擁有最強的創造力與想像力,對大腦的開發可以達到90%以上,但當他們到了十歲左右,對大腦的開發就降到了4%,那么孩子們的創造力跑到哪去了呢?經過實驗發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孩子們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平均遭受到了多達2萬次的破壞性的批評。這些破壞性的批評使人們產生了膽小、懦弱、找藉口、憂慮、自卑、害怕失敗、害怕被拒絕以及悲觀失望等消極情緒。
破壞性的批評第一種表現,就是對人不對事,直接進行人生攻擊。我們從小就受到老師和父母的批評,比如說:“你這么這么笨,蠢蛋!”,而長大了後又會受到領導的批評,在這個世界上時刻都在發生“破壞性的批評”。教育孩子時,或許批評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它給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況且這本身就是批評者消極情緒的表現。
破壞性的批評第二種表現,是增加孩子的內疚感。父母和老師經常對我們說,如果表現不好就對不起他們,久而久之我們也這樣認為。但長此以往,我們的負罪感就會增加,在我們前進的路上便多了一個包袱,成功的幾率也就下降了。
破壞性的批評第三種表現極為隱蔽,就是有條件的愛。如果你的成績好了,父母便高興;做的不好,父母便生氣。就這點而言,人還不如動物。如此一來,孩子便認為父母的愛不是無私的,是有條件的。於是,孩子的“愛心”被功利扭曲了。
破壞性的批評直接摧毀人的自尊,增加心理負擔,扭曲人的心靈,使得我們自怨,自暴自棄,害怕做任何事情,逐漸自我設限,喪失勇氣,膽小懦弱。我們似乎倡導批評方式的教育,不教不成人,亂棒出好人,這實際上是消極情緒占了上風。

亞人格類型

幾種導致消極情緒的亞人格類型

杞人憂天型(導致焦慮)
特徵:在容易產生焦慮的人群當中,這通常是作用最強的一種亞人格,它會通過想像最壞的情況來製造焦慮。當你在想像中面對一個你害怕的場景時,那些災難性的畫面會讓你驚惶失措。驚恐發作最初的生理症狀一開始出現,它就會發生反應並加劇你的恐慌。杞人憂天型亞人格會引發你的恐懼,認為當前發生的事是危險或者令人窘迫的(“如果我心臟病發作怎么辦?!”“如果被別人看見了會怎么想?!”)

消極情緒消極情緒

簡而言之,杞人憂天型亞人格的主導傾向包括:1)期待最壞的結果發生;2)高估壞的結果發生的機率;3)想像出一些誇張的畫面來描繪可能的失敗或災難。杞人憂天型亞人格總是保持著警惕,心懷憂慮地時刻關注著任何一個微小的症狀或是麻煩的徵兆。
最常見的表述:杞人憂天型亞人格最常見的表述方式是“如果……,那該怎么辦?”
樣例:杞人憂天型亞人格典型的對話包括:“天哪,我的心跳越來越快了!如果我驚恐發作並完全失控了怎么辦?”“如果我在演講過程中口吃了怎么辦?”“如果他們看見我顫抖怎么辦?”“如果只剩我獨自一人,又不知道打電話給誰怎么辦?”“如果我就是擺脫不了這種恐懼怎么辦?”“如果我今後再也不能工作了怎么辦?”
妄加批判型(導致低自尊)
特徵:妄加批判型亞人格總是扮演著評價和判定你行為的角色(從這個角度來說,它比其他各類的亞人格更多地獨立於你本身而存在)。只要一有機會,它就會指出你的缺點和不足;你一犯錯誤,它就會跳出來提醒你是個失敗者。妄加批判型亞人格通過貶低你自己來製造焦慮,它讓你認為自己不能控制驚恐症狀、不能去常去的地方、不能做到最好,讓你以為自己必須依賴於他人。它喜歡把你和他人進行比較,並總是認為他人更優秀。它往往會忽略你的優點,而強調你的弱點和缺陷。如果你的父母、某位嚴厲的老師或者其他任何人曾經以批評的方式傷害過你,妄加批判型亞人格可能會在你的對話中化身為他們的聲音出現。
最常見的表述:“你太讓人失望了!”“那樣太蠢了!”
樣例:妄加批判型亞人格典型的自我對話包括:“你太蠢了……”(妄加批判型就意味著給自己貼上消極的標籤),“你就不能做對一次嗎?”“你怎么總是這樣呢?”“看看人家×××多行!”“你應該做得更好的”。妄加批判型亞人格持有的一些消極自我信念包括:“我不如其他人”“我沒有什麼價值”“我這個人一定是什麼地方有問題”“我太軟弱了——我應該變得更強”。
自居受害型(導致抑鬱)
特徵:自居受害型亞人格讓你感到無助和無望,它製造焦慮的方式是讓你覺得自己已經無可救藥,經過努力也毫無進展,要實現完全康復這個目標實在是太遙不可及。自居受害型亞人格是導致抑鬱的一個重要來源,它讓你相信你這個人一定是什麼地方有問題:你在某些方面就是有不足、有缺陷的或者無價值的。它認為在你當前的處境和你的目標之間總是存在著無法逾越的障礙。它最大的特點在於總是感嘆、抱怨和懊悔當下的處境,並認為這種處境永遠不會發生改變。
最常見的表述:“我不行”“我永遠也不可能做到”。
樣例:自居受害型亞人格的人會說:“我永遠也不可能做得到,去嘗試又有什麼意義呢?”“我今天已經筋疲力盡了,就什麼都不做了吧”“如果十年前我更有進取心一點的話,今天也許就做到了,不過現在已經太遲了”。自居受害型亞人格持有的一些消極自我信念包括:“我沒有希望了”“這個問題困擾我太久了,永遠也不會有好轉了”“我什麼都試過了,都沒用”。
完美主義型(導致長期壓力和精疲力竭)
特徵:完美主義型亞人格和妄加批判型亞人格很接近,但是前者更多的是迫使和鞭策你追求進一步的完美,而不是進行貶低。它製造焦慮的方式是不斷地告訴你:你的努力還不夠,你應該更加勤奮地工作,你應該總是能把握好每一件事,總是能勝任每一項工作,總是取悅別人,總是(填上你認為自己“應該”做到的事)。完美主義型亞人格總是驅使你去做到最好,它無法忍受錯誤和挫折,它致力於說服你相信你的自我價值是靠某些外部標準來體現的,例如事業成就、金錢和社會地位、被他人接納、被愛、或者在任何場景下都能取悅他人的能力。完美主義型亞人格對你任何內在的自我價值都無動於衷,只是迫使你陷入追求完美目標的壓力和筋疲力盡的衰竭感之中。它往往會忽略來自你身體的各種警告信號。
最常見的表述:“我應該”“我不得不”“我必須”。
樣例:完美主義型亞人格的典型對話包括:“我應該在任何事上都取得成功”“我應該總是表現得善解人意、慷慨無私”“我應該總是微笑宜人、彬彬有禮”“我必須得到這份工作、賺到這么多的錢、得到×××的讚賞,等等,否則我就沒什麼價值”(參見下一小節末尾處針對“應該式陳述”的討論)

危害

消極情緒消極情緒

消極情緒會影響身心健康。我國自古就有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之說。當人情緒變化時,往往伴隨著生理變化。例如,人在恐怖時,會出現瞳孔變大、口渴、出汗、臉色發白等一系列變化。過度的消極情緒,長期不愉快、恐懼、失望,會抑制胃腸運動,從而影響消化機能。情緒消極、低落或過於緊張的人,往往容易患各種疾病。

強烈或長久的消極情緒會造成心血管機能紊亂,引起心律不齊、心絞痛、高血壓和冠心病,嚴重時還可導致腦栓塞或心肌梗塞,以致危及生命。
消極情緒會影響消化系統的功能。如人在恐懼或悲哀時胃黏膜變白、胃酸停止分泌,可引起消化不良;而在焦慮、憤怒、仇恨時,胃黏膜充血、胃酸分泌增多,從而引起胃潰瘍。
消極的情緒常引起肌肉收縮甚至引發痙攣疼痛。
消極情緒會影響內分泌系統,強烈的情緒刺激會導致內分泌失調,使皮膚灰暗無光.
長期消極情緒還會影響人的免疫力,從而造成人體抗病能力下降。現已知不良情緒與癌症、糖尿病、風濕病等嚴重危害人生命的疾病發生、發展密切相關。
過度的情緒反應是指情緒反應過分強烈,超過了一定的限度,如狂喜、暴怒、悲痛欲絕、激動不已等。持久的消極情緒是指在引起悲、憂、恐、驚、怒等消極情緒的因素消失後,仍數日、數周甚至數月沉浸在消極狀態中,不能自拔。
過度的情緒衝擊,會抑制大腦皮層的高級心智活動,打破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之間的平衡,使人的意識範圍變得狹窄,正常的判斷力、自制力被削弱,甚至有可能使人精神錯亂、神志不清、行為失常。許多反應性精神病就是這樣引發的。而持久性的消極情緒常常會使人的大腦機能嚴重失調,從而導致各種神經症和精神病,例如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神經衰弱等。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大多與長期消極情緒有密切關係。

消極情緒會抑制人的行為能力,阻礙人們成功。第一點,它使人喪失機會。當我們遇到一個很好的機會時,由於消極情緒的猜疑和膽怯等,我們往往失去了大好的機會,而且這很可能是一個惡性循環。 第二點,它使我們的希望破滅,由於缺乏動力,讓我們再次悲觀失望。 第三點,限制我們潛能的發揮。比如你本來在某方面很不錯,但自己並不知道。當第一次失敗,第二次又失敗後,你可能產生了強烈的消極情緒,第三次的嘗試便成為了難以逾越的障礙,我們的潛力因此被限制在了一個很有限的範圍。 第四點,它消耗了我們90%的精力,因為消極情緒容易產生惡性循環,變本加厲,使消極者日復一日在困境中掙扎。

但是如果消極情緒是短暫的,有時還會起點積極作用,因為人經受這種情緒,會努力克服困難,爭取願望的實現,朝既定目標前進.於是防止消極情緒持續產生,防止其“固定化”,就成為心理保健的一個重要課題。

消極情緒的調整

是指在某種具體行為中,由外因或內因影響而產生的不利於你繼續完成工作或者正常的思考的情感。消極情緒包括:憂愁、悲傷、憤怒、緊張、焦慮、痛苦、恐懼、憎恨等。消極情緒的產生是因人因時因事而異的,產生的原因可能有:對“應激源”產生的反應;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遭受了挫折;受到了他人的挖苦或諷刺;莫名其妙的情緒低落等。
那么我們在面對消極情緒時應該如何調整呢?問渠心理網為大家介紹了以下四種方法:
認識問題法
 先解決認識問題。人一生中不可能每個期望都達到,而每個期望都有可能達不到,這是客觀事實。在我最“不如意”的時候我的好朋友曾用這樣的一句話開導我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那樣的時刻,我覺得這是在安慰我而已。而在我過後冷靜的思考這個問題時,我覺得確實如此,人人都有不如意,事事都可能不如意。即使看到某個人總是春風得意,那也只是他的不如意沒有被我們看到而已,不要以為命運對自己不公平。克服消極情緒
當我們在準備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要最高效的去行動,採取最穩妥的辦法;但心裡卻要先想到會遇到哪些困難,如何克服,並在心態上接受失敗的可能性。即使是平淡的生活中不去主動做什麼,也會有與“不如意”不期而遇的時候,我們也要有心理準備。如此,當我們已經為“不得意”做好準備的時候,“不得意”便不會使我們的理智因措手不及而顯得無能為力,不會讓我們的情緒因一時失控而壞了行動。
心理支持法
 書信。這個方法是獲得心理支持、抵制消極情緒的方法中,最好的一個。相比通話而言,通信除了稍顯慢一些這唯一的缺點之外,有很多優勢。書信的語言是經過思考、過濾、濃縮過的,語言更正確且更有價值,讀的人有效率而且更能被感動;書信的語言可以很容易的保存,過後再拿出來看能起到加強印象,加深感動的效果。好的書信,好的演講,這些都是經過有深度的思考而得的,所以它們有時成為傳世的佳作,甚至能進教科書;但我們很少聽說某次聊天談心的錄音或文字紀錄被拿來做範文講解吧。書信的這些特點使得他在教育人方面有突出的優勢。父母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所以與父母的通信為最佳。現在有一本書叫做《培養男子漢》,就是以威廉·曼斯菲爾德伯爵為培養兒子做個男子漢而寫的99封信為內容的一本勵志家書。在他的教育下,他的兒子一直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夥伴們羨慕的對象。我們並不需要買這本書來看,因為那畢竟是別人的父親,而且你總不能給他寫信吧?我們只要與我們的父母通信,從中獲得的力量遠遠超過這本書能給我們的;我們的父母如果有意識的這么做,對培養孩子智商、教育孩子成才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想想當孩子讀著父母那充滿溫馨快樂和積極樂觀的話語時,孩子將會受到多么大的感動?他會不積極的面對生活嗎?以上這些是從意識上鍛鍊心志克服消極情緒的方法,相當於提高免疫力的中醫療法;下面的方法將用來解決已經出現的問題,相當於針對病毒的西醫療法。
心理開導法
 當你不得意的時候,泰而處之,正所謂“得也淡然,失也泰然。”首先您還是要開導自己:“不得意嘛!難免的!不該放在心上”,也就是把您剛剛積累的認識拿出來。然後您想想對“不得意”能做什麼有用的回應,是為此悲傷、頹廢或憤怒?還是想想改變不得意現狀的辦法?同時讓自己的狀態好一點,別影響後面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別給別人添麻煩?或者暫時將注意力轉向別處,該與那些朋友聯繫一下了,是否該給母校的老師寫封信了等等。在您這么想的時候你就已經和聰明人的想法同步了;您的積極的思考方式,已經注定了您做出正確的決定;正確的決定注定你將越來越成功。這不難做到,所以保您有效。不過這裡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過分盲目的樂觀是不好的,那會是一事無成的,具體原因在此沒必要多分析,總歸是要記得在已經脫離消極情緒的危險時,要分析一些客觀困難,自身弱點。客觀的思考不但讓你避免錯誤,也讓你更好的理解到,不得意是難免的,沒必要消極反應的。二是有些時候人們故意給自己找可以消極的藉口,比如“今天心情不好,不學習,去打球散散心吧”,這其實是禁不住打球的誘惑,這個問題的解決後面會講到。
積極表情法
 假如您已經產生了消極情緒,您正在消極中,我們該如何擺脫消極情緒。這時我們不必去打球,只需用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做出積極的表情。經證明,表情是可以改變人的情緒。通常我們只知道表情是我們內心的反映,而實際上由於類似於條件反射的道理,我們的表情也會引導心理去配合表情。想想當你難過得馬上就要掉眼淚,但是又不想被人看到你掉眼淚的時候你怎么做?你會瞪大眼睛,皺緊眉,這樣“又回去了”。這是因為你所做的嚴肅的表情,是心理配合你表情,從而減少了難過。並且這也是有科學依據的,據卡耐基說一位美國心理學家研究的結果證明行動是可以引導思維的。有了這個方法,當你產生消極情緒的時候,您馬上做出一個積極的表情,以改變消極的情緒。比如你燦爛地舒展一笑,一定會讓你的心窗瞬間打開,看到窗外儘是美麗的景色,原本不美的也會變美。您甚至不需要發自內心才笑出來,哪怕僅僅是肌肉的機械的做這個運動,你的心情都會變好。並且您笑得越逼真,越舒展,效果越好,所以您平時練習好吧。再比如當您感到害怕時,做出一個電影裡看到的那種英雄的無畏的表情,你的心情便真的會變得鎮定。這就是表情的作用。

克服方法

自我美化法

自我美化指個體用以避免自尊心受損或增加自尊感的過程和結果。自我美化的過程往往採用下面幾種方式:
向下的社會比較:當你為了弄清自己在群體中的價值位置,而既定的自我價值目標落空時,向上的和與自己類似的人比較就可能大大挫傷你的自尊心,這時你可以進行向下的社會比較,想像有些人的價值還不如你呢。向下的社會比較可以避免自信心的降低和妒忌心的上升。
有選擇地接受反饋:當行為結果的評價性反饋有損於自尊時,便可以有選擇地接受反饋信息。例如:當比賽失敗時,可以這樣歸因:“這是一次不公平的競爭。”
缺陷補償:人們在充當社會角色時,不可能事事成功,當自我角色目標失敗時,便可對相關的社會角色的重要性做重新評價,以此進行自我定義,補償自己的角色缺陷。例如:一個戀愛不成功者可以這樣認為:“工作對我來說比戀愛更重要。”缺陷補償有助於個體度過困境,在困境中強調自我的“優勢”有助於增強自信心。
自我照顧歸因:歸因指行為與事件原因的推論。這種方法是通過強調個體對積極的合乎期望的好結果的作用,縮小對消極的不合乎期望的壞結果的責任來保護自尊。例如:考試失敗時把它歸因於試題難度和考場上的運氣。
以上幾種方法的採用有積極的方面,也有消極的方面,但這些可以避免自尊心的受損和消極情緒的產生。

自我暗示法

據科學研究,人的體力、智力和情緒都是有周期的,也就是說體力有充沛和虛弱的時候,智力有反應敏捷和遲鈍的時候,情緒有激昂和消沉的時候。它們的周期分別是,體力:23天;智力:33天;情緒:28天。因而,有時候你情緒低落時,自己並不知道原因。這些時候,你的敏感性往往會增強,即使是一件小事,也會很在意,總感覺周圍的人或物在與自己做對。這種情況下,便可以暗示自己:“這幾天可能正是我情緒周期處於低落的階段,過幾天會自然好起來。”在這期間儘量避免做使你產生不愉快的事和接觸你不喜歡的人。凡事儘量保持沉默,即使別人偶爾說到自己的痛處,也要認為他(她)並不是有意要傷害你,要做到能忍則自安,否則,將是自己給自己找彆扭。

相關書籍相關書籍

還有一種自我暗示的方式就是自我慶幸。當你遇到不幸與挫折時,不應該灰心喪氣,而應該高興地想:“事情原本可能會更糟呢。”

宣洩法

宣洩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式:
自我發泄:消除不良情緒最簡單的辦法莫過於使之發泄。切忌把不良心情埋於心底,隱藏的憂傷似爐中之火,能把心燒成灰燼。當你受到挫折後或心中氣憤時,你可以到野外或在不妨害社會和他人的場所盡情地大喊大唱,大笑大哭,還可以找一些事物作為你發泄的對象。在日本的一些心理諮詢和治療機構,有一些用布做成的各種各樣的人,當有些人對上級領導或他人不滿而憂慮來諮詢時,心理醫生就讓他們把那些布人當成自己不滿的對象而進行拳打腳踢。用這種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對於住校的學生,水房和廁所則往往可被作為宣洩的場所,在那裡可以盡情地大喊大唱。
其他的宣洩方式還包括談心、寫日記等。一個人如果經常壓抑自己的心情,長期下去嚴重時可能會導致抑鬱症,因此,當消極情緒出現時還是把它宣洩出來為佳。

轉移法

就是把自己的注意、思想和行為轉移到其他方面。可採用以下幾種形式:
憶喜忘憂:把令你高興的事一條條地列在一張紙上,並且邊寫邊儘自己努力反覆進行想像,沉醉於當時的愉快的情景中去,這樣便會使你樂以忘憂,從而感到前途依然是光明的。
聽音樂:當消極情緒出現時,聽自己喜愛的音樂,在這種鏇律中心情會獲得放鬆,而且變得舒暢起來。
為你所好:當某件事一直縈繞在頭腦里而影響你的情緒時,不如先暫時把它避開,而進行你所喜愛的活動或遊戲。比如說,你喜歡下棋或玩撲克,你將會在快樂中忘掉那些煩心的事。
積極工作:壓抑會產生厭倦、懶惰的行為。越是懶於做事的人,越容易發生心理危機。把自己的作息時間安排得井井有序,更加勤奮工作或學習,就不會有時間再去考慮那些令人心煩的事了。而且,當你成功地完成某項工作後,心裡會踏實許多。
睡覺:有些人心煩時,往往以“一醉解千愁”的方式來應對,然而非但不能解愁,卻是“借酒消愁愁更愁”。醉酒只會傷身,別無它益。倒不如說:“一睡解千愁”更有道理。況且,充足的睡眠可令人精神振奮。

冷靜分析法

遇到挫折時進行冷靜分析,從客觀、主觀、目標、環境條件等方面找出受挫的原因,採取有效的補救措施。
正確面對社會現實:要知道社會是一個由多元子系統組成的大系統;社會是光明的,但也有陰暗面;世上有好人,但也有壞人。看待社會不能過於理想化,要看到社會成員之間的不平等是客觀存在的,不能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社會的公平性,而應正視社會,承認差別,努力去縮小自己與別人的差距。
正確看待自己:遇到挫折,應先從自己的主觀方面去尋找原因。堅信“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長短處,只要積極有為,揚長補短,“長風破浪”就會“有時”;要停止自我比較,不要擔心不如別人,要接受自己,確立一種自強、自信、自立的心態,否則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和別人攀比要知己知彼,這樣才能知道是否具有可比性。例如:相比的兩人能力、知識、技能、投入是否一樣,否則就無法去比。有了這一條,人的心理失衡現象就會大大降低,也就不會產生那些心神不寧、無所適從的感覺。
自我鼓勵:要有辨證的挫折觀,多讀些聖賢哲理與名人傳記。人的一生會遇到許多挫折,如何戰勝挫折,聖賢們的思想與名人們的事跡予以我們許多啟示。“自古雄才多磨難”,人們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正是在挫折和逆境中做出的。
凡是長期心情不好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想得多而有效行動少的人。因而當你的消極情緒產生以後,不妨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使用上述的一些方法來進行自我調節。

相關研究

人們不一定非要通過語言表達感情。荷蘭最新研究顯示,無論人們的文化背景有何差異,但都能明白哭泣、尖叫或咆哮所表達出的消極情緒。這一研究結果刊載於25日出版的《國家科學院學報》上。選擇對象荷蘭馬克斯·普朗克心理語言學研究所研究員迪薩·索特說:“眼下,已有人在研究不同族群的人如何理解面部表情。但是,很少有人去研究‘非語言發音’,即不用語言來表達情緒的方式,如哭、哼哼、笑等。”“趣味科學”網站25日引述她的話說,至今為止,還沒有人對西方文化與極度封閉的部族文化中的非語言發音做過比較研究。出於上述原因,索特和同事把目光鎖定在非洲納米比亞欣巴人身上。欣巴族群居住在納米比亞北部,人數約2萬,幾乎與現代社會完全隔絕。他們沒有自己的文字,也沒有正規的教育體系。比較實驗:研究人員首先用欣巴語為欣巴人閱讀一些故事,這些故事經過特別設計,分別表達特定情感。以其中一個故事為例:這個故事講述一名男子因近親去世而哀傷。聽完故事後,研究人員問參與實驗的欣巴人:“你覺得主人公是什麼感受?”接著,研究人員為欣巴人播放由歐洲人錄製的兩種聲音:一種是哭聲,一種則是干擾選項。如果哭聲對欣巴人而言所代表的含義與歐洲人的相同,那么欣巴人應該能選出正確的選項,如果含義不同,他們的選項就應該是隨機的。研究人員對歐洲人也進行相同實驗。實驗結果顯示,比起積極情緒,欣巴人更能輕鬆識別出傳達消極情緒的聲音。他們能根據聽到的故事,把不同的聲音與其代表的消極情緒正確配對,如咆哮與憤怒、啜泣與哀傷、作嘔與噁心,尖叫與恐懼等等。而且正確率比研究人員預想得要高。欣巴人同樣能準確識別出表達驚奇的聲音。研究人員說,驚奇是一種較為中性的情緒,一般來說只表達出乎意料,但並不一定代表“驚喜”或“驚嚇”。相比之下,歐洲人能夠正確識別所有欣巴人的非語言發音,包括積極和消極的情緒。索特說,欣巴人無法準確理解歐洲人表達積極情緒的聲音,這或許是因為,表達積極情緒的信號是人們在成長過程中從外界學到的,而消極情緒受人自身生理因素影響更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