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蝕拱橋

海蝕拱橋

海蝕拱橋, 又稱陸橋或海蝕拱, 是基岩海島上比較少見而又十分奇特的海蝕地貌。常見於海岸岬角處,岬角的兩側因海蝕作用強烈,使已形成的海蝕洞最後從兩側方向被蝕穿而貫通起來,在外形上似一拱橋。海蝕拱橋在我國遼東半島沿海時有出現, 著名的有錦州筆架山朱家口村海蝕拱橋,被列為錦州新八景之一.。

突出的海岬兩側,如發育相同的海蝕洞被蝕穿而相互形成的一種海蝕地貌
海蝕拱橋, 又稱陸橋或海蝕拱, 是基岩海島上比較少見而又十分奇特的海蝕地貌.海蝕拱橋常見於岬角處, 其兩側受波浪的強烈沖蝕, 形成海蝕洞, 波浪繼續作用, 使兩側方向相反的海蝕洞被蝕穿而相互貫通, 形似拱橋, 又稱為"海穹".在我國廣西沿海一帶, 居民據其形狀似由陸向海伸展的象鼻, 又叫"象鼻山".
海蝕拱橋在我國遼東半島沿海時有出現, 著名的錦州筆架山朱家口村海蝕拱橋, 可算是拱橋中的佼佼者了.它是由高5 米、寬約3 米的石英岩組成, 經過泥沙的堆積, 又將岸島連線在一起, 從岸邊到海中的筆架山, 宛若一座海上仙橋, 景色堪稱一絕, 故"筆峰奇橋"被列為錦州新八景之一.
在浙江省沿海諸島基岩岬角地帶, 也發育海蝕拱橋, 高度一般可達12米左右, 寬可達6 米餘.閩粵一帶也有一些海蝕拱橋.在台灣北部的石門村附近, 發現有高達8~12 米的海蝕拱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