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羅松

海羅松

南方紅豆杉(Taxus mairei),原學名為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1983年出版的《中國樹木志》將其由變種提升為種,種加詞mariei,音譯“美麗”。又名美麗紅豆杉,也稱海羅松、杉松子,黟縣稱“血柏樹”。系紅豆杉科(原此杉科)紅豆杉屬常綠喬木,我國特有的古老樹種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史前地質年代(2500萬年前)被子植物繁榮之前即活躍於地球古陸,是第三紀孑遺植物。我國有4種1變種,安徽省產2種,即南方紅豆杉與紅豆杉(Taxus chinensis)。兩種形態相似,較難區分。紅豆杉葉較短,條形而直伸,葉下面中脈具乳頭狀點;南方紅豆杉葉較長,條形略灣呈鐮刀狀,葉上面中脈降起。這是兩者主要區別。它們相依為傘,千百萬年來,共同分布在中亞熱帶山區。紅豆杉在安徽省主要產於皖南中山上部海拔1200-1600米山地;南方紅豆杉分布於皖南海撥250-700米的山麓溝谷地帶。

分布區域

分布在台灣以及中國大陸雲南陝西貴州廣東安徽湖南浙江四川湖北福建江西河南廣西甘肅等地,生長於海拔1,000米至1,200米的地區,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30米,胸徑達60-100厘米;樹皮灰褐色、紅褐色或暗褐色,裂成條片脫落;大枝開展,一年生枝綠色或淡黃綠色,秋季變成綠黃色或淡紅褐色,二、三年生枝黃褐色、淡紅褐色或灰褐色;冬芽黃褐色、淡褐色或紅褐色,有光澤,芽鱗三角狀卵形,背部無脊或有縱脊,脫落或少數宿存於小枝的基部。葉常較寬長,多呈彎鐮狀,通常長2-3.5(-4.5)厘米,寬3-4(-5)毫米,上部常漸窄,先端漸尖,下面中脈帶上無角質乳頭頭狀突起點,或局部有成片或零星分布的角質乳頭狀突起點,或與氣孔帶相鄰的中脈帶兩邊有一至數條角質乳頭狀突起點,中脈帶明晰可見,其色澤與氣孔帶相異,呈淡黃綠色或綠色,綠色邊帶亦較寬而明顯;種子通常較大,微扁,多呈倒卵圓形,上部較寬,稀柱狀鉅圓形,長長7-8毫米,徑5毫米,種臍常橢圓形。 紅豆杉屬樹木的種子,呈小堅果狀,著生於杯狀肉質假種皮內。此假種皮熟時紅色,故有“紅豆”之稱;其葉為條狀披針形,與杉似,則名以“杉”。我國古籍中所栽之檆、煔(shan音山,今通作杉),皆多源於紫杉(今東北紅豆杉)和紅豆杉。東漢和帝永元十二年(100)許慎在我國第一部字書《說文解字》中,僅對“檆”字注了注音,而未釋其所指。《名山志》曰:“華子岡上,紫杉千仞,被在崖側。”這種在西嶽華山的奇峰峭崖上生長眾多的“紫杉”,似乎指的就是某種紅豆杉。晉·葛洪《西京雜記》第127文:“太液池西有一池,名孤樹池。池中有洲,洲上煔樹一株,六十餘圍,望之重重如蓋。”漢代太液池,在今陝西西安市西北,元封元年(前110)開鑿。所述洲上之煔,乾圍粗度約20米(我國古代以“圍”計量圓周長度單位。即兩手之拇指與食指合攏的長度為一圍,每圍長約33厘米)。南方的杉木在西北不可能長成如此大樹,而南方紅豆杉似有可能。另外,該書之第14文《終南山華蓋樹》:“有樹直上,百尺無枝,上結叢條如車蓋,葉有一青一赤,望之斑駁如錦繡。長安謂之丹青樹,亦云華蓋樹,亦能熊耳生。”秦嶺山脈的終南山和熊耳山生長的高大通直的華蓋樹,不是指的紅豆杉,便可能是某種冷杉。不論是紅豆杉、東北紅豆杉,還是南方紅豆杉,都是長壽樹種,在適宜的條件下,尤其是在孤立木或散生情況下,往往能長成高大粗碩、令人敬羨的古樹。

生活習性

南方紅豆杉性喜溫暖濕潤。“渺渺輕煙千壑樹,霏霏微雨半山雲”,正是大自然賦予了南方紅豆杉得天獨厚的生育繁衍條件。皖南深山的古村旁、水口邊常可見到蒼翠濃郁的南方紅豆杉參天大樹。據近年調查統計,胸圍300厘米、樹齡300年以上的南方紅豆杉古樹就有50餘株。其中,休寧一縣就有13株之多。這些都是徽州古文明的遺產,水口文化的佐證。古徽州文化昌盛,經濟繁榮,人們深受傳統的“風水龍脈”和敬神拜物思想影響,許多古樹的風口、水口都建有廟宇、牌坊、文昌閣,在所謂“龍脈”上建有寶塔。風口、水口、“龍脈”之地無不栽植優良樹木並封護成林;同時借重“神權”、宗法威力,在村規民約中納入“風水”色彩。封護風口、水口、“龍脈”林木,使之長生長存,被視為山村興旦昌盛的象徵。這些客觀因素起了保護古樹、保護環境的作用。同樣,古樹固坡護岸、抑制山洪,濃蔭護夏,美化環境,給予了當地人民極大的回報。因此千百年來,無論是飽學鴻儒、殷實商賈,還是鄉紳農戶、淳樸黎民,對於家鄉的古樹皆能盡道其這詳而由衷地崇敬和愛護。眾多的數百年乃至千年以上的南方紅豆杉古樹,歷經滄桑,安度無數劫難而保存至今,確有它生存的歷史淵源。

品種

南方紅豆杉乾形挺直,樹姿優美,是南方園林觀賞的佳品。木材堅韌細密,心材暗紅色,少開裂,不翹曲,耐腐性強,是鉛筆桿、桌椅、船槳、樂器及細木工藝優質材料。近年國際醫藥界研製的抗癌名藥“紅豆素”則是由紅豆杉中提取的,其藥效已引起廣泛重視。中國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天然藥物生物合成研究室主任朱蔚華研究員,1991年曾專程來黃山市,到祁門縣調查南方紅豆杉資源,採集標本,並用飛機運去3株南方紅豆杉幼樹,進行溫室栽培,研究提取“紫杉鹼”即國際所報導的“紅豆素”。

價值

位於譚家橋鎮聶家山組,樹齡300年,樹高20.3米,胸圍3.5米,冠幅8*7米。
郭村上坑南方紅豆杉,黃山區(原太平縣)郭村鄉上坑村,海拔230米。其村後和村口各屹立一株南方紅豆杉古樹。村後一株古老而巨大,胸圍480厘米,高20米,冠幅10米×10米。魁偉挺秀,長勢良好,已有800年高齡;村口一株胸圍340厘米,樹高15米,冠幅6米×7米,粗壯通直,長勢旺盛,樹齡在500年左右。兩株古樹任憑風搖雨撼,綠蔭不減,責無旁貸地護守著古村,被村民視為村中一對活著的“華表”,雖無宮闕的豪華壯麗,卻有無可比擬的自然幽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