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空“強盜”—白腹軍艦鳥

白腹軍艦鳥飛行疾速而迅捷,捕食時的飛行時速可以達到400公里,是世界上飛行速度最快的鳥類之一。 有趣的是,它們的築巢用的樹枝、海草等材料,也多是採用掠奪食物的方法,從鰹鳥等鳥類的口中奪取。 白腹軍艦鳥的分布範圍不大,在我國僅見於廣東沿海一帶,數量也很稀少,估計全世界的總數尚不足1600對。

 在浩瀚無垠的熱帶海洋上空,有時可以看到一種巨大的黑色海鳥,在飛行中搶奪其他鳥類口中的食物,它就是“空中強盜”—白腹軍艦鳥。

白腹軍艦鳥屬於大型的海洋性鳥類,體長將近1米,雌鳥的體形一般比雄鳥還要大,藍灰色的嘴峰很長,尖端彎曲成鉤狀,喉部有紅色的喉囊,可以用來暫時存儲捕到的食物。兩翼狹窄,下臂的掌骨和指骨特別延長,兩翼展開時可達2米。尾羽呈深叉狀。腳也是紅色的,與其他水鳥不同的是,它的腳趾間雖然也有蹼,但蹼膜在各趾間有很深的缺口。上體的羽毛都是烏黑色並帶有綠色的光澤,頸部和和胸部還閃爍著紫色的光澤,腹部卻是白色的,這使它很容易與其它軍艦鳥區別開來。

白腹軍艦鳥沒有亞種分化,主要分布於印度洋,繁殖在聖誕島和科科斯基林島等地。繁殖期後常遊蕩到北至我國的廣東沿海及島嶼,南達馬六甲海峽和爪哇,以及澳大利亞等地。

白腹軍艦鳥飛行疾速而迅捷,捕食時的飛行時速可以達到400公里,是世界上飛行速度最快的鳥類之一。飛行的耐久力也很強,是非常出色的遠距離"飛行家",飛行高度可達1200米左右,還常常飛到1600公里以外去覓食,最遠處可達4000公里。這是因為它主司飛行的胸肌和飛羽都非常發達,幾乎占體重的一半。它常常展開狹長的翅膀,很輕鬆地在海洋上空的藍天中翱翔,在天空氣流的鏇窩內或翻轉,或盤鏇上升,有時直衝1000多米的高度,再迅速地由空中直線下降。如果遇到12級的颶風,鵜鶘等其他鳥類早已被吹得暈頭轉向,可是白腹軍艦鳥卻能在狂風中鏇轉而下,安然降落,不受任何損害,因而成為海鳥中的驕驕者。

白腹軍艦鳥白天在海面上飛翔,夜間則棲宿在岸邊或島嶼上的樹林之中。它的食物主要是海中的魚和水母等軟體動物,捕食時,能貼在水面上飛行,追逐漂浮在水面上或飛出水面的魚類。雖然能夠自己捕食,但它卻更多地採用強搶的方法,在空中劫掠其它鳥類,特別是紅腳鰹鳥所捕獲的魚類。它先是在高空中盤鏇巡視,一旦發現紅腳鰹鳥在水中捕到魚類,並銜起飛翔時,立即俯衝下來進行攻擊,用喙啄咬紅腳鰹鳥的尾部,或用雙翅猛烈扑打,迫使紅腳鰹鳥在不堪忍受疼痛的情況下,不得不張口吐出已經獲得的獵物,或者被攻擊得驚慌失措,嚇得把獵物仍掉,白腹軍艦鳥則趁機在瞬間準確地把將要落水的魚叼住,使之成為自己口中的美餐。由於長期遭到白腹軍艦鳥和其他強盜鳥類的襲擊,紅腳鰹鳥甚至形成了遇到驚嚇便將食物吐出,然後迅速逃走的條件反射,有時就形成了"天上下大魚"的奇特現象。除了搶奪食物外,白腹軍艦鳥還經常掠食其他鳥類的卵和幼雛等。

軍艦鳥之所以掠奪其它鳥類的食物,也是一種自然選擇的結果。軍艦鳥雖然翼展較大,善於在空中飛翔,但趾間的蹼不完整,身體羽毛上的油脂也較少,所以不善於游泳和潛水,也很難從水面上直接起飛,不如鰹鳥、鵜鶘等鳥類那樣能夠"得心應手"地潛到水中捕魚。軍艦鳥的腿短而細弱,所以也不善於在陸地上行走,夜晚不是在地面上休息,而是棲息在高大的樹枝上或陡峭的岩石上。

每年的4-6月間是白腹軍艦鳥的繁殖季節,這時雄鳥和雌鳥各自折起雙翅,合攏尾羽,紛紛來到岸邊或島嶼上,集群在一起繁殖後代。已經達到性成熟的雄性軍艦鳥,喉部的喉囊灌入空氣後膨脹成一個很大的半透 明的半球狀袋狀物,色彩鮮紅,十分艷麗,這是它們為了向雌性軍艦鳥進行"求愛"炫耀而顯示自己英俊形象的主要手段。在求偶季節,它們還經常展開雙翼,不斷地圍繞著雌鳥轉圈,跳起優美的舞蹈,並且不時地從嘴裡發出"嘎拉,嘎拉"的叫聲,這些都是雄性軍艦鳥求愛的表示。雌性軍艦鳥則相應地不斷扇動雙翼,顯得異常活躍,並十分留意地在雄鳥中選擇自己的如意"郎君"。一旦遇到合意的配偶,就立即迎上前去,用頭去擦對方的頭部或身體,表示同意對方的求愛,於是進行配對和交尾。

組成配偶之後,雄鳥就與雌鳥一起開始築巢。它們的巢建在大樹的頂部或岩石峭壁的灌叢上,利用樹枝等編織而成,巢壁比較簡陋,巢內鋪墊纖細的樹枝及海草等柔軟物質。它們雖然共同築巢,但也有不同的分工,雄鳥主要負責銜來巢材,遞給雌鳥,雌鳥再於樹上或灌木上築巢。有趣的是,它們的築巢用的樹枝、海草等材料,也多是採用掠奪食物的方法,從鰹鳥等鳥類的口中奪取。新巢建成以後,雌鳥便在其中產卵,每次只產1-2枚白色的卵,大小為70X50毫米。這時雄鳥要暫時離開它的伴侶外出去旅行幾天,只有雌鳥單獨留在巢內孵化。等雄鳥歸來以後,它們就不再外出覓食,開始輪流孵化,直到40天后,雛鳥出殼時為止。就是在孵卵期間,它們也不忘了時常從其他鳥巢中偷取一些樹枝等巢材來補充自己的巢。

軍艦鳥的雛鳥屬於晚成鳥,剛出殼的時候,渾身上下赤裸無羽,連眼睛也不能睜開。雄雌親鳥外出捕到食物後,先在自己的胃中進行半消化,然後再吐出來餵養雛鳥。這時如果有天敵來侵犯,親鳥們就在巢的附近與對方拼個你死我活,以便保護雛鳥。雛鳥慢慢長大,身上逐漸披上了白色的絨羽,但仍然要靠親鳥餵食,一直要到半歲以後,才開始學習單獨飛行。給雛鳥餵食主要依靠雄鳥,因為它往往能捕獲到更多的食物,甚至還將多餘的食物供給雌鳥,以便使雌鳥一心一意地照看雛鳥。不過這時雄鳥喉部漂亮的紅色喉囊已經逐漸失去了艷麗的色彩,並逐漸萎縮。長大的幼鳥學會飛行後,已經身強力壯,能夠自己捕食了,便離開親鳥,開始獨立生活,但一直要到2歲以後它們才能完全換成成鳥的羽飾,達到性成熟。

白腹軍艦鳥的分布範圍不大,在我國僅見於廣東沿海一帶,數量也很稀少,估計全世界的總數尚不足1600對。它不僅是我國的I級保護動物,還被列入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的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中。 白腹軍艦鳥的分布範圍不大,在我國僅見於廣東沿海一帶,數量也很稀少,估計全世界的總數尚不足1600對。它不僅是我國的I級保護動物,還被列入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的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