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猿說

海猿說是一種人類起源學說,學說中指出人類的真正祖先應當是海猿。海猿說是在質疑進化論中,年代斷層的前提下進行研究而得出的。自從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問世,並逐漸戰勝腐朽的宗教觀念以來,進化論思想已深入人心,而海猿說對進化論提出了“挑戰”。

研究背景

人類起源學說(進化論圖片)進化論相關圖片

人們普遍相信,我們的祖先是由猿類逐漸進化而來的。根據達爾文的生物進化理論和當代考古成果,我們可以大致地列出一份人類起源和發展的時間表,即:古猿,生活於1400萬至800萬年前;南猿,生活於400萬至190萬年前;猿人,生活於170萬至20萬年前。

不幸的是,在這條漫長的時間鏈上,有兩段化石空白期:古猿與南方古猿之間空缺400萬年,南方古猿與猿人之間空缺20萬年。在這兩段空缺時間裡,沒有找到任何有關人類起源的過渡性生物的化石,這就給傳統的人類起源理論“人是從靈長類生物進化而來的”留下了疑團。

提出學說

南方古猿南方古猿

1960年英國人類學家阿利斯特·哈代提出:化石空白期的人類祖先,不是生活在陸地上,而是生活在海洋里。也就是說,在人類進化史上,存在著幾百萬年的水生海猿階段。哈代指出:地質史表明,400萬至800萬年前,在非洲的東部和北部,曾有大片地區被海水淹沒,迫使部分古猿下海求生,從而進化成了海猿。幾百萬年之後,海水退卻,已經適應了水中生活的海猿又重返陸地。它們才是人類的真正祖先。這就是震世駭俗的“海猿說”。

由於海水的壓力和浮力,海猿在海洋中進化出了後腿直立、控制呼吸等本領,這就為再次登入後的直立行走、解放雙手、乃至於發展語言準備了條件。正因為如此,它們才得以超越其他猿類,進化成為地球上的真正的主人。 “海猿說”進一步指出:人的許多生理特徵,同其他的陸生靈長類動物迥然不同,而與海豹海豚等水生哺乳動物倒是十分相似。

依據論點

人類光滑的皮膚人類具有光滑的皮膚

1、所有的靈長類動物身體體表都生長有濃密的體毛,唯有人和水獸一樣,皮膚裸露光滑。

2、靈長類動物都沒有皮下脂肪,而人類卻有皮下脂肪,這一點,也明顯地不同於陸生靈長類動物,而與水生哺乳動物相近。
3、人類通過淚腺分泌淚液以排出鹽分,控制體內的鹽分平衡,這也是水獸所具有的特徵,而在靈長類動物中確實是絕無僅有的。
4、人類所具有的正面性行為,通過出汗散發體熱的現象,也與其他靈長類動物大相逕庭。
5、婦女在水中分娩沒有痛苦,而嬰兒也喜歡水,並有游泳的本能,這也說明人類與水的關係非同尋常。

其他論點

1983年英國科學家愛爾默等人在非洲直立猿人化石的發現地考察後也指出,這裡“貝冢”中的貝殼,大都是深海貝類,沒有高超的屏息潛水技術,是不可能碎的。很明顯,生活在這裡的古代猿人,正好具有這種潛水本領。而這一點,是任何其他陸生動物都不可能實現的。

專家疑點

海洋生物化石海洋生物化石

1、古猿在下海生活的400萬年里,獲得了一些海洋生物的特徵,但當它們重返陸地後,為了適應陸地生活,也應該丟掉這些只適應于海洋生活而不適應於陸地生活的特徵;重返陸地已經幾百萬年了,為什麼這些特徵還沒有丟失?

2、對於400萬年的化石缺環,“海猿說”也不能作出很好的解釋。因為,我們已經發現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化石,卻仍然沒有發現海猿的化石。因此,時至今日,化石缺環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答。

3、分子人類學研究得出的結論表明,人和猿開始分化的時間是距今400萬至500萬年前。這一點,也不支持“海猿說”。

引發學說

基因重組人體基因放大圖片

有一些科學家另闢蹊徑,提出了“海陸雙祖先複合說”。即人類可能有兩個祖先,一個是古猿,一個是海洋生物。他們認為,對這段400萬年化石空白的較合理的解釋是,古猿與海洋生物發生了基因重組,在400萬年前產生了南方古猿。因為重組產生新種所需的時間很短,也許只用了幾代或者十幾代人的時間,這對於地質年代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過渡階段的化石是沒有的;即使有,也是很難發現的。這一假說,既解答了化石空白的原因,也解答了人類為什麼具有一些海洋生物特徵的原因,至於參與重組的是哪一種海洋生物,卻沒有找到充分的證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