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學資料庫

中國近海定點觀測平台資料庫來源於黃海和東海定點觀測研究站的觀測數據。 中國近海開放航次觀測資料庫是基於“中國近海海洋科學考察開放航次”所獲取的觀測數據建立的完全開放共享的數據資源。 中國近海遙感資料庫的數據,用戶根據所需數據的日期和系統提供的數據縮略圖,即可檢索所需的數據。

內容簡介

海洋科學資料庫是依託中國科學院相關研究所的海洋科學數據收集、處理等方面的優勢資源,建成的數據種類齊全、時空覆蓋面廣、質量可靠的數據資源,包括中國近海定點觀測平台資料庫、中國近海開放航次觀測資料庫和中國近海遙感資料庫。

1. 中國近海定點觀測平台資料庫

中國近海定點觀測平台資料庫來源於黃海和東海定點觀測研究站的觀測數據。包括浮標數據(氣象數據:風、氣溫、能見度等;水文數據:波浪、水溫、剖面海流等;水質數據:葉綠素、溶解氧)、斷面調查數據(水文數據:波浪、水溫、鹽度、海流等;水質數據:葉綠素、溶解氧、營養鹽等;生物相關數據:浮游生物量等;沉積物相關數據)、潛標數據(水文數據如:剖面海流、水溫、潮位等;應急保障觀測數據有水文數據:水溫、鹽度等;水質數據:葉綠素、溶解氧、營養鹽)等。

2. 中國近海開放航次觀測資料庫

中國近海開放航次觀測資料庫是基於“中國近海海洋科學考察開放航次”所獲取的觀測數據建立的完全開放共享的數據資源。包括基本航行數據(GPS 數據、電羅經數據、測深儀數據、風向風速儀數據、計程儀數據、Altalas測深儀數據)、基本調查數據(CTD 數據)、專項數據(HR2000、LISST、YSI、XBT、LADCP、極區潛標、太陽光度計、PCO2、WTW DO)等。

3. 中國近海遙感資料庫

中國近海遙感資料庫提供的信息服務包括海洋基礎遙感影像信息、海洋專題遙感信息和海洋突發事件遙感信息。其中的主要信息來自於modis 原始數據的處理與信息提取,包含海洋表面溫度信息和葉綠素信息。在提取過程中,原始影像數據經過了幾何校正、雲檢測、海陸分割的預處理,最後進行影像鑲嵌。其中,數據投影為標準緯線為25oN 和47oN,中央經線為105oE 的等面積割圓錐投影。目前,生態災害信息已包含滸苔災害信息即滸苔災害期間獲取的MODIS 的1、4、3 波段合成真彩色影像、SST 數據產品和葉綠素a 濃度產品的數據包。

使用方法

海洋科學資料庫的檢索方法如下:按照網頁的分類導航定位數據子庫,根據子庫的查詢頁面,檢索或者下載相關數據。一般情況下會提供根據時間和空間要素進行線上查詢和線上下載數據。針對水文資料庫數據量龐大的特點,僅提供離線的查詢方式,用戶輸入必要的檢索條件例如經緯度範圍和時間範圍以及水文要素,就會形成相應的查詢表單,通過郵件傳送給管理員,進行數據服務。
中國近海定點觀測平台資料庫除向用戶提供數據查詢以外,本系統還具有提供實時觀測數據功能,還向特定用戶提供以下三種類型的服務:數據預定服務、數據委託查詢服務和數據傳遞服務。用戶可以在中國近海地圖上點選觀測站點,在主界面上查看相應觀測站點在最近24 小時內的數據變化曲線。數據查詢功能可以安照時間、區間、跨表和感測器類型等方式進行數據查詢,每種方式下又可以選擇相應浮標號、起始和終止時間、主控編號等,同時可將查詢數據予以導出。
中國近海遙感資料庫的數據,用戶根據所需數據的日期和系統提供的數據縮略圖,即可檢索所需的數據。在系統主頁面上,在導航條和主頁面中都有各種信息服務的連結或數據列表。用戶點擊所需信息服務的連結,就會彈出相關的信息列表頁面,該頁面列出了數據的名稱,而數據名稱主要結合數據獲取時間命名。用戶通過數據獲取時間,即可檢索所需數據。

套用案例

本系統已在網路上開通。自開通服務以來,已經為很多來自科研機構、高校、政府部門、企業等的用戶提供了數據服務,支持這些用戶的科研、工程或決策工作。中國近海定點觀測平台資料庫提供服務的政府部門、科研機構和企業單位有舟山市人民政府、舟山市科技局、舟山市海洋與漁業局、大連市長海縣人民政府、長海縣科技局、上海海洋氣象台、中國電子工業部第二十二研究所、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國近海開放航次觀測資料庫和遙感資料庫提供的服務主要涉及海洋環境保護與漁業生產環境保障、海洋災害研究的信息服務,如黃海海域滸苔大面積暴發的形成機理、傳輸途徑及其生態學效應的研究。

持續發展

海洋科學資料庫的數據來源由是海洋研究所承擔的中國近海觀測網路獲得的數據(實時更新)、中國近海開放航次(年更新)、國際交換數據(不定期更新),數據來源具有原創性和開放性,可以保持資料庫庫的持續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