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

海昏侯墓

海昏侯墓園位於南昌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東南約1000米的墎墩山上,整個墓園占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錯落有致分布著以海昏侯墓為核心的大小8座墓葬和一座車馬坑。2015年11月4日,歷時近5年考古發掘,出土文物1萬餘件,墓主為2000多年前西漢海昏侯國的某一代海昏侯。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4日首次公布了南昌西漢海昏侯墓階段性考古成果。考古發掘專家組組長、著名秦漢考古學家信立祥表示,該墓園是我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對於復原西漢列侯葬制和園寢制度價值巨大。海昏侯墓主棺於2016年1月15日將整體提取。2016年2月23日,400件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神秘抵京,2016年3月2日,專家組在北京首都博物館“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新聞發布會”,確認墓主為漢廢帝”劉賀。2016年8月,在墓發現的竹書《論語·知道》篇,被認為可能屬於失傳1800年的《論語》的《齊論》版本。

基本信息

簡介

海昏侯墓出土萬餘件珍貴文物海昏侯墓出土萬餘件珍貴文物
西漢海昏侯墓位於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老裘村民小組東南約1000米的墎墩山上,距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

2011年4月15日至2015年10月31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南昌市、海昏候出土的文物新建區文博單位組成的考古隊,共勘探約100萬平方米、發掘約1萬平方米,解剖了以西漢海昏侯墓為核心的墓園,發掘了墓園內的祔葬墓和車馬坑,以及祠堂、寢殿、廂房等建築基址和道路、排水系統,出土了金器、青銅器等珍貴文物1萬餘件。考古人員還對周邊紫金城址、貴族和平民墓地等進行了系統調查,對城址和墓地分布情況有了較為清晰的掌握。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園是中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發掘所揭示的以西漢海昏侯和侯夫人墓為中心的祠堂、寢、廂房和墓園牆以及道路和排水系統等各類地面建築基址,規模宏大的侯墓本體,覆斗狀封土、甲字形墓穴、回字形槨室以及迴廊形藏閤內清晰的功能區劃,對於復原西漢列侯葬制和園寢制度價值巨大,在中國的考古學史上還是第一次。
迄今已出土的1萬餘件文物,特別是海昏侯墓及其車馬坑出土的9千餘件文物,形象再現了西漢時期高等級貴族的生活,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其中,數以千計的竹簡和近百版木牘,使多種古代文獻2000年後重見天日,是中國簡牘發現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發現,也是江西考古史上的首次發現;出土的整套樂器,包括兩架編鐘、一架編磬、琴、瑟、排簫、笙和眾多的伎樂俑,形象再現了西漢列侯的用樂制度;出土的偶車馬特別是兩輛偶樂車與實用安車、軺車,為西漢列侯的車輿制度作了全新的詮釋;大量工藝精湛的錯金銀、包金、鎏金車馬器、樂器和圖案精美的漆器,顯示出西漢時期手工業高超的工藝水平。

歷史

發覺現場發掘現場
根據墓葬、墓園和出土文物的特點,結合文獻記載,專家認為海昏侯墓與西漢海昏侯國存在很大關聯,墓葬主人就是南昌西漢海昏侯國的某一代海昏侯,距今有2000多年歷史。但具體是哪一代海昏侯,還有待於更多的證據。據《漢書》《資治通鑑》等史料記載,海昏侯的爵位世代承襲,一直延續到東漢,其中以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的生平最為曲折,劉賀為漢武帝之孫,在世33年間曾經歷王、皇、侯三種身份的轉變,被權臣霍光扶上帝位後在位僅27天就遭廢黜。

根據墓葬、墓園和出土文物的特點,結合文獻記載,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與南昌西漢海昏侯國存在很大關聯,墓葬主人就是南昌西漢海昏侯國的某一代海昏侯,距今有2000多年歷史。

劉賀(前92年7月25日—前59年),漢武帝劉徹之孫,昌邑哀王劉髆之子,西漢第九位皇帝,也是西漢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

後元元年(前88年),其父劉髆去世,年僅五歲的劉賀嗣位,成為西漢第二位昌邑王。

元平元年(前74年),漢昭帝駕崩,因無子,劉賀被擁立為帝,在位僅27天,因荒淫無度、不保社稷而被廢,依舊回故地巨野做昌邑王。

元康三年(前63年),被廢為海昏侯,移居豫章國(今江西南昌)。神爵三年(前59年),劉賀去世,史稱漢廢帝。

開棺直播

備受矚目的南昌西漢海昏侯墓主槨室考古發掘工作在2015年11月14日上午9時進行主槨室開棺。央視與江西廣播電視台聯合現場直播,各大網路新聞媒體也圖文直播。
墓主身份確認時間表:
11月14日:主槨室中部、西側室和東側室南部進行清理,表層隨葬文物亮相。
11月18日:主棺表層及周邊淤泥進行清理,並繼續提取主槨室中部、西側室和東側室南部文物。
12月10日:主棺將進行吊運,並送去實驗室進行試驗性考古。
12月20日:考古專家將在實驗室內揭開主棺的神秘面紗,對棺槨內出土的文物等將會比較清晰。
12月25日:組織專家論證會和新聞發布會,正式揭曉墓主身份等信息。
2016年1月15日:整體提取到實驗室。

墓主考證

出土文物出土文物
根據墓葬、墓園和出土文物的特點,結合文獻記載,專家認為海昏侯墓與西漢海昏侯國存在很大關聯,墓葬主人就是南昌西漢海昏侯國的某一代海昏侯,距今有2000多年歷史。但具體是哪一代海昏侯,還有待於更多的證據。
據《漢書》《資治通鑑》等史料記載,海昏侯的爵位世代承襲,一直延續到東漢,其中以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的生平最為曲折,劉賀為漢武帝之孫,在世33年間曾經歷王、皇、侯三種身份的轉變,被權臣霍光扶上帝位後在位僅27天就遭廢黜。

據考古專家介紹,地方史料記載,第一代海昏侯劉賀墓在建昌縣西北六十里昌邑城內,有大墳一所,小墳二百許,舊稱百姥冢。史料記載的劉賀墓位置與此次考古發掘的海昏侯墓非常接近。

2016年3月2日上午,考古人員在首都博物館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對外確認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墓主人的身份,就是此前一直猜測的第一代海昏侯——漢廢帝劉賀。據考古專家介紹,主要通過木櫝、金器及一枚印章確認墓主人身份。專家確認,經過五年的考古發掘工作,海昏侯墓所發現的三重證據最終確定墓主為第一代海昏侯劉賀。

據史料記載,劉賀(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為漢武帝之孫,曾被扶上帝位,但27天后即遭廢黜,成為西漢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被廢后,先貶山東昌邑,再貶江西海昏,一生經歷帝、王、侯的跌宕。

證據之一:玉印刻“劉賀”二字。

海昏侯劉賀玉印海昏侯劉賀玉印

2016年1月17日,考古隊員開啟內棺後發現尚存墓主人遺骸痕跡,在遺骸的腰部位置,放置著一枚白色玉印,玉印上刻有“劉賀”二字。專家介紹,這是劉賀的私信。在兩漢時期,印章是常見隨葬品之一,也是判斷墓主身份的最直接證據。

證據之二:墨書金餅上有字“臣賀”。

在出土的金餅上,考古隊員發現了模糊的墨書字跡,並釋讀出了關鍵部分:“南海海昏侯臣賀……元康”,“賀”字直接指明是第一代海昏侯劉賀,而元康是漢宣帝劉詢的第三個年號。考古領隊楊軍介紹,西漢酎金制要求有封地的侯和王,在每年八月祭祖時給朝廷獻上黃金。金餅上的墨書,也從側面展現了當時的酎金制度。
證據之三:奏章副本署名“臣賀”。

在出土的木牘上,專家發現了海昏侯與侯夫人寫給皇帝、皇太后的奏章副本,仔細辨認,木牘上“海昏侯臣賀”、“陛下”、“呈太后陛下”、“元康四年六月”等字樣清晰可見。

墓室結構

常理來說,主棺位於槨室的正中心,因此盜墓者從封土堆正中心垂直向下挖盜洞。

西漢海昏侯70平方米的主槨室不是一個大單間,而是由兩豎一橫3層槨板隔離成為6個單元,主棺可能位於主槨室的東北處。專家稱,主棺之所以不在正中心,或許是當年地震致使墓室坍塌後它在地下水中慢慢漂移過去的,也或許是為了防盜,安葬之初根本就沒有按常理放置。

因此,2011年,盜墓者鋸開了頂槨板,還沿著兩個單元槨板的交接處一直鋸到了底槨板,卻沒有挖到並帶走任何東西。

文物開掘

燈具燈具
自2011年3月至今年10月底,考古工作者已完成墓園、3座祔葬墓、主墓藏閣和1座陪葬車馬坑的清理工作,目前正在進行海昏侯墓主槨室的清理工作。根據墓葬、墓園和出土文物的特點,結合文獻記載,專家認為海昏侯墓與西漢海昏侯國存在很大關聯,墓葬主人就是南昌西漢海昏侯國的某一代海昏侯,距今有2000多年歷史。但具體是哪一代海昏侯,還有待於更多的證據。海昏侯墓考古發掘專家組組長、秦漢考古學家信立祥告訴記者,海昏侯墓是我國迄今發掘的保存最好的列侯等級墓葬,其主墓、墓園及周邊侯國都城遺址的完整性在國內獨一無二。

2015年11月14日,南昌西漢海昏侯墓主槨室的考古發掘工作正式啟動。在此次主槨室的考古發掘中,出土了一組漆器屏風和兩塊馬蹄形金器。其中,在主槨室西室被發現的漆器屏風表面有孔子生平的文字以及孔子畫像。考古專家表示,這可能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孔子畫像。海昏侯墓位於江西南昌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東南約1000米的墎墩山上,整個墓園占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該墓已清理出土文物1萬餘件。
11月17日上午,南昌西漢海昏侯墓主槨室西側出現數量驚人的金器堆,包括數十枚馬蹄金、麒趾金、兩盒金餅等等。
2015年12月,玉具劍、玉質耳杯、韘形佩、“子母”套裝漆器等陸續發掘出土。這是南昌西漢大墓主槨室考古發掘的第23天,考古發掘取得的進展。
2015年12月8日,南昌西漢大墓主槨室考古發掘又取得進展,考古人員在主槨室提取出多件玉器。其中包括一把約80厘米的玉具劍。
2015年12月14日,考古隊員從主槨室提取了有葡萄般大小、兩端鑽有微孔、對齊貫穿的琥珀,這塊琥珀中還有昆蟲,屬於珍貴的蟲珀。
2015年12月19日,在主墓出土的竹簡中發現了一篇《築墓記》,有可能詳細記錄了南昌西漢大墓建造的過程,將為揭開墓主人信息和考古工作提供更準確的依據。
2015年12月20日,考古人員們開啟了南昌西漢大墓主棺的第一層棺板,在其中發現了馬蹄金和玉器。
2015年12月22日,考古人員在主棺的內外棺之間發現了多塊金板。經秦漢考古權威專家確認,這是漢墓考古史上首次發現的金板,或將提供墓主人的重要信息。
2015年12月23日,考古專家在出土竹簡中發現《論語》,且據資料表明西漢大墓地處文獻記載的昌邑王劉賀的封地,歷史背景十分清楚。實用車馬陪葬坑出土的雕刻精美紋飾鎏金、錯銀青銅車馬器,與文獻記載“龍首銜軛”的“王青蓋車”類似。此外,墓內出土了大量帶有“南昌”、“漢”、“昌邑二年造”、“昌邑九年造”等文字的漆器、青銅器、印章和木牘,因此目前墓主身份已經初步明確為西漢第一代海昏侯劉賀。
2015年12月24日,在提取的金器中,經初步統計,大金餅95枚,小金餅1枚,大馬蹄金12枚,小馬蹄金21枚,麟趾金15枚。
2015年12月25日,海昏侯墓再次出土了33枚馬蹄金、15枚麟趾金以及20塊金板,整個墓葬中出土的金器數量已達378件。這些金板共20塊,長為22-23厘米,寬為10厘米,厚度較薄;除一塊金板後有附著物外,其餘金板未發現之前期待的文字或圖案信息。
2015年12月27日,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的臨時文保用房裡,文保人員正在清理前25日在主棺南側發現的金板、馬蹄金等金器。記者在現在看到,馬蹄金分大小兩種,大馬蹄金分別刻有“上”、“中”、“下”三種文字,對此專家還未得出完整結論。記者了解,25日下午,南昌西漢海昏侯墓主棺柩的外棺和內棺之間的金器全部被提取出來,其中金餅96枚、馬蹄金33枚、麟趾金15枚,另外還有金板20塊,此次出土的金板,長約23厘米、寬約10厘米、厚約0.3厘米。加上此前在主槨室出土的金器,截至目前,海昏侯墓出土金器已超過370件,重量已超過78公斤。其身家之豐厚已超出歷史的記載和專家的預料。圖為刻有“上”字的馬蹄金。

2015年12月28日,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風上有孔子圖像及生平介紹文字。北京聯合大學歷史專家王楚寧認為之前各種傳世書籍都沒有完整記載孔子的姓與氏,孔子屏風則明確寫著孔子“字中(仲)尼,姓孔,子氏”,將孔子的姓、氏、字完整記錄。孔子屏風的第二列文字“魯昭公六年,孔子蓋卅矣”,告訴了我們孔子三十歲時的準確紀年,由這一時間節點可以推算出孔子的生年為魯襄公七年(公元前566年)。孔子屏風記載的孔子生年比《春秋公羊傳》和《春秋榖梁傳》記載的生年早十四年、比《史記·孔子世家》記載的孔子生年早十五年。全部發掘工作等到明年年初才能完成。另據專家介紹,南昌西漢海昏侯墓主墓室面積約400平米,呈回字行結構。

據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訊息,海昏侯墓主棺明日將整體提取到實驗室,已經打包完畢,整個箱體重約4噸。據悉,實驗室中的溫度、濕度、氧氣含量都是可控的,有利於內棺中珍貴文物的保護。

在運輸過程中,將有考古人員、武警特警共同護送主棺到文物保護站。而實驗室也已準備就緒。不僅各個角度都安裝了攝像頭,可以360度無死角地全程記錄,還裝置了很多大型加溫加濕儀器,確保實驗室能保持恆溫很濕狀態。此外,還準備了古屍儲藏櫃,為有可能出現的遺骸提前做好準備。

實驗室還配備了低氧工作室,這在中國考古史上是首次使用,工作人員將攜帶氧氣包進行工作。低氧工作室主要針對特殊文物和重要文物進行搶救和修復,比如有可能出土的絲織品。

考古發現

考古人員共勘探約100萬平方米,發掘面積約1萬平方米,共清理出土了各類文物1萬餘件。成套出土的編鐘編磬、瑟、排簫、伎樂俑;數以千計的竹簡、木牘以及有文字的漆笥、耳杯;10餘噸近200萬枚五銖錢;惟妙惟肖的青銅雁魚燈、青銅火鍋;鑲嵌著瑪瑙、綠松石和寶石的青銅鏡等等,都是漢代考古文物珍品,不少是首次發現。

數以千計的竹簡和近百版木牘,使多種古代文獻2000年後重見天日,是中國簡牘發現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發現,也是江西考古史上的首次發現;出土的整套樂器,包括兩架編鐘、一架編磬、琴、瑟、排簫、笙和眾多的伎樂俑,形象再現了西漢列侯的用樂制度;出土的偶車馬特別是兩輛偶樂車與實用安車、軺車,為西漢列侯的車輿制度作了全新的詮釋;大量工藝精湛的錯金銀、包金、鎏金車馬器、樂器和圖案精美的漆器,顯示出西漢時期手工業高超的工藝水平。車馬坑作為侯墓的重要組成部分,出土了實用高等級馬車5輛,馬匹20匹,錯金銀裝飾的精美銅車馬器3000餘件,反映了西漢列侯車輿、出行制度,對於研究、認識西漢列侯等級葬制具有重大價值。

以紫金城為代表的漢代海昏侯國的都城遺址與以西漢海昏侯墓為代表的龐大的漢墓群,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漢代海昏侯國聚落遺址。這是中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侯國聚落遺址。

2015年11月15日,2000年前西漢列侯墓出土發現10餘噸銅錢。

2015年11月17日,發現大量黃金、金器。

2015年12月8日,南昌西漢大墓主槨室考古發掘又取得進展,考古人員在主槨室提取出多件玉器。其中包括一把約80厘米的玉具劍。

2015年12月15日,南昌西漢大墓主棺進入清理階段,主棺將整體“打包”至附近實驗室,多證據指向墓主為漢武帝之孫劉賀。

2016年1月15日,整體提取到實驗室。

發掘意義

1、海昏侯墓是目前中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

2、海昏侯墓是江西省迄今發現的出土文物數量最多、種類最豐富、工藝水平最高的墓葬;

3、海昏侯墓是中國長江以南地區發現的唯一一座帶有真車馬陪葬坑的墓葬;

4、海昏侯墓是中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侯國聚落遺址,屬於重要的國家級歷史文化遺產,對研究西漢侯國歷史具有獨特的重大意義;

5、海昏侯墓的發掘將中國千文一貫幣制推至西漢年代;

6、在主槨室西室被發現的漆器屏風表面有孔子生平的文字以及孔子畫像。考古專家表示,這可能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孔子畫像。

待解之謎

1、主墓發掘近3年為何香氣不斷?主墓從發現盜洞到發掘的近3年間,一直瀰漫著一股香氣。香氣來自何處?

2、最早的南昌?出土的一件青銅豆型燈燈座上刻有“南昌”字樣,且發現有大量書寫“昌邑九年”、“昌邑十一年”字樣的漆器。說明“南昌”有可能最早是在漢代由“南昌邑”演變而來。

文物保護

考古發掘開始後,國家文物局協調安排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國家博物館(微博)、荊州文物保護中心等單位的頂級專家參與考古發掘和文物保護。

2015年初,國家文物局又派出5人專家組常駐工地。

2016年2月23日,400件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神秘抵京,並將於3月2日起在首都博物館開啟為期三個月的展出,展出的部分文物很可能將會證明墓主身份。

文物研究

截至2017年5月,海昏侯墓青銅器、漆器和竹簡的相關修復和研究正有序進行。其中,失傳1800年之久的《齊論語》竹簡已完成掃描,為文字釋讀做好準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