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不信芳春厭老人

浣溪沙·不信芳春厭老人

《浣溪沙·不信芳春厭老人》作者:賀鑄。

作品原文

《浣溪沙·不信芳春厭老人》
不信芳春厭老人,老人幾度送余春。惜春行樂莫辭頻①。
巧笑艷歌皆我意②,惱花顛酒拚君瞋③,物情唯有醉中真④。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惜春”句:前蜀李珣《浣溪沙》:“遇花傾酒莫辭頻。”
②巧笑:美好的笑貌。《詩·衛風·碩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艷歌,描寫有關愛情的歌辭。梁武帝《子夜歌》:“朱口發艷歌,玉指弄嬌弦。”
③“惱花”句: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一:“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瞋(chēn):發怒時睜大眼睛。
④物情:物理人情。醉中真:李白《擬古十二首》其三:“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

作品翻譯

我不相信春天會討厭老年人,老年人還要送走幾個殘春?盡情地惜春行樂吧,且不要嫌沉溺行樂太多太頻。
美麗的笑容,艷情的歌曲,都特別符合我的情味。我愛花愛酒簡直要愛得發狂,也不怕你嗔怪責備。因為物性人情,只有在大醉中才最純真可貴。

作品講解

本詞抒寫惜春戀春之情。賀鑄是宋代帝王賓裔,又娶宗室之女為妻,按理說應該仕途青雲,一帆風順。便他喜歡議政,又不媚權貴,所以抑鬱不得志,以致憤而退居蘇州盤門南十里處的橫塘。然雖寄意山水,縱情詩酒,卻時流露不平之氣。上篇寫惜春之意,寓有垂老之嘆。下片寫樂春之態,表面上似乎甘心醉於歌笑,沉溺於醉鄉,但在其佯狂的腔調中,不難體會出內心有一股憤懣不平之氣。這首小令即是詞人臨老惜春的感懷之作,在無可奈何的惜春心緒中,寄寓著不盡的夙志難酬之情。詞的上片,緊扣“老人”與春的關係落筆,得出惜春行樂的結論。詞的下片,巧笑艷歌,惱花顛酒,均承惜春行樂而來。只要我“適”意 ,莫管“君”嗔怪,此種真情,惟有醉時能夠自然流露,這真是“不失其赤子之心”了。

作品賞析

賀鑄為人豪放直率,不憚權貴。《宋史》本傳載:“喜論當世事,可否不少假借,雖貴要權傾一時,小不中意,極口詆之無遺辭,人以為近俠。”因此終生不得志,晚年則退居吳下,閒居而終。本詞當是其晚年所作,小詞的立意十分明確,它直抒人生易老的感慨,希望在有生之年及時行樂。詞中所說的“芳春”,並非實指春天,而是指人的短短几十年而言。全詞一掃旖旎之態,全然是一片豪放不羈之言。曹操曾有詩云:“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與賀鑄這首小詞相比,曹詩凝重沉鬱,賀詞則嬉笑人生,讀起來感覺更俏皮一些。

作者介紹

賀 鑄

(1052-1125年3月18日) 字方回,又名賀三愁,自號慶湖遺老,祖籍山陰(今浙江紹興),生長於衛州(今河南汲縣)。長身聳目,面色鐵青,人稱賀鬼頭。孝惠皇后族孫,授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蘇州,杜門校書。不附權貴,喜論天下事。能詩文,尤長於詞。其詞內容、風格較為豐富多樣,兼有豪放、婉約二派之長,長於錘鍊語言並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韻特嚴,富有節奏感和音樂美。部分描繪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曠,語言濃麗哀婉,近秦觀晏幾道。其愛國憂時之作,悲壯激昂,又近蘇軾。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等對其詞均有續作,足見其影響。代表作為《青玉案·橫塘路》、《鷓鴣天·半死桐》、《芳心苦》、《生查子·陌上郎》、《浣溪沙》([一]、[二]、[三])、《搗練子·杵聲齊》、《思越人》、《行路難·小梅花》、《凌歊·控滄江》、《搗練子·望書歸》、《採桑子》等,其中以《青玉案·橫塘路》、《鷓鴣天·半死桐》、《芳心苦》三首為最著名。《鷓鴣天·半死桐》悼念詞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字字悲切,如泣如訴,“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這一句更是飽含深情,哀婉淒絕。《芳心苦》寫“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脫盡芳心苦”的荷花,視角新奇卻又不失於理,且托物言志,可謂手法高妙。
賀鑄年少讀書,博學強記。任俠喜武,喜談當世事,“可否不少假借,雖貴要權傾一時,小不中意,極口詆之無遺辭”(《宋史·賀鑄傳》)。17歲時離家(輝縣)赴汴京,曾任右班殿直。監軍器庫門,出監臨城縣酒稅。元豐元年(1078)改官滏陽都作院。五年赴徐州領寶豐監錢官。由於所任皆冷職閒差,抑鬱不得志,自稱“四年冷笑老東徐”。元祐三年(1088)赴和州任管界巡檢。此雖武職,但位低事煩,不遂其願。不久因李清臣、蘇軾推薦,改文職,任承事郎,為常侍。鏇請任閒職,改監北嶽廟。紹聖二年(1095)授江夏寶泉監,在任上整理舊稿,編成《慶湖遺老前集》。元符元年(1098)因母喪去職,不久東歸,遊歷或居住於蘇、杭一帶。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服喪期滿,召為太府寺主簿,繼又改任宣議郎,通判泗州。崇寧四年(1105)遷宣德郎,通判太平州。再遷奉議郎。大觀三年(1109)以承議郎致仕,卜居蘇州。重和元年(1118)以太祖賀後族孫恩,遷朝奉郎,賜五品服。他因尚氣使酒,終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更對仕途灰心,在任一年再度辭職,定居蘇州。家藏書萬餘卷,手自校讎,以此終老。這一時期,他繼續編成《應湖遺老集》。宣和七年(1125)二月甲寅(十二)日(3月18日)卒於常州之僧舍。存詞280餘首。

宋詞英譯

Bleaching Silk in the Stream
The idea that sweet spring hates the aged I doubt:
How many springs ahead can the aged enjoy?
One can’t be too frequent in spring to roam about!
In laughs and songs I’m true as a small naïve boy;
For one is really honest only when he’s drunk.
Abusing th’ wine and bloom I try to you annoy!

詞牌簡介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紗於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紗》或《浣沙溪》。上下片三個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兩體。平韻體流傳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韓偓詞,是正體。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仄韻體始於南唐李煜。另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韻位不變。
此調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又有《小庭花》、《減字浣溪沙》等二十餘種異名。

詩詞格律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後闋頭兩句往往用對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