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年)(徵求意見稿)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加快發展健康服務業,以及浙江省將健康產業打造成為支撐全省未來發展的重要萬億級產業的要求,進一步發揮健康產業的先發優勢,滿足人民民眾多層次、多元化的健康需求,特編制《浙江省健康產業發展規劃》。本規劃依據《國務院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精神編制,規劃期限為2015年至2020年。 健康產業包括健康服務和健康生產,本規劃主要依據我省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及健康產業未來發展趨勢,選擇醫療服務、健康養老、健康管理、健康信息、健康旅遊和文化、醫療裝備和器械、藥品和健康食品、體育健身等八大領域作為今後一段時期我省健康產業的發展重點。

現實基礎

(一)發展現狀
浙江省先行布局健康產業,“十二五”期間產業基礎逐步紮實、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總體呈現快速增長態勢。
產業規模不斷擴大。2014年全省健康產業實現總產值 億元,同比增長 %。其中醫藥工業總產值1180.9億元,同比增長16.7%,超過同期全省工業總產值增速10.3個百分點。中藥材種植總產量突破14萬噸,中成藥及中藥飲片加工總產值達167.8億元,約占全國6%的市場份額。全省醫療設備生產企業超過1300家,數量居全國第四位,整體產值近 年來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速。
產業特色不斷凸顯。中藥材種植和加工繼續保持傳統優勢,其中鐵皮石斛的產值占全國市場的80%。智慧健康和第三方診斷領域湧現出一批行業龍頭企業,產業規模與實力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現代醫藥產業形成杭州餘杭、紹興濱海和台州臨海等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產業集聚區塊。醫療器械行業形成寧波溫州醫用磁共振成像設備、桐廬醫用硬管內窺鏡、金華人工關節與骨科植入材料等特色產業區塊。浙西、浙南等區域發揮資源和生態優勢,在養生養老、健康食品等領域形成鮮明特色。
要素支撐不斷增強。人才培養力度加大,全省超過50所院校增設了生物製藥、養老護理、健康管理等13個健康產業類專業及方向,重點加強健康產業人才培養。信息技術支撐加強,初步建成省級健康信息平台“一個專網”和“三個基礎資源庫”的健康信息服務基礎架構。創新資金支持有力,由政府引導、金融機構和產業資本共同參與設立的兩個百億級的專項健康產業基金——中國智慧健康產業基金和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健康產業)已成功落戶。
發展環境不斷最佳化。健康產業市場化進程有效推進,省政府先後印發了《關於促進民營醫療機構加快發展的意見》、《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檔案,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健康產業相關領域。探索創新醫養結合、醫師多點執業、基本醫保基金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等新機制和新模式,進一步從體制機制上釋放健康產業市場活力。
專欄1-1:多舉並施大力推進社會資本辦醫
嚴控城市公立醫院規模:“十二五”期間暫停審批省級和部分市級醫院在主城區內擴大床位規模的申請,並將公立醫院床位審批與社會力量辦醫掛鈎。
加大社會資本開放力度:編制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指南、下放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設定審批權、推動多種合作辦醫模式試點。
搭建平台促進項目對接:在浙商洽談會中專門開設醫療服務對外合作洽談專場,吸引港澳台和境外資本投資醫療服務項目;同時舉行健康服務業項目推介會,推動健康服務業項目與社會資本對接。
浙江省健康產業在迅速成長的同時,依然面臨一些突出的問題。一是企業規模偏小,產品檔次總體不高。全省80%以上的醫療器械企業是中小企業。新型醫藥產業、醫療器械和高端醫用設備領域中產品結構偏單一、科技支撐相對薄弱,研發能力不強,產品附加值不高。二是產業布局分散,集聚程度偏低。與上海、江蘇等兄弟省份健康產業集聚程度相比,我省集聚區的規劃和建設尚有不小差距,產業集群發展有待進一步加強。三是行業管理滯後,體制機制有待完善。健康產業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相關統計體系尚未建立,並且行業審批與管理主體不明確,多頭管理與缺位錯位現象時有發生。四是社會資本投入不足,資本市場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健康產業資本市場運作尚未成熟,融資方式單一。社會資本在醫療服務和健康養老領域比例偏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床位數占全省醫療總床位數的比重不足20%。
(二)發展趨勢
技術創新拓展新空間。21世紀生命科學技術不斷取得突破,基因工程、分子診斷、幹細胞治療、3D列印等一系列重大技術的套用,極大地推動了健康產業的快速發展。“網際網路+”時代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套用,推動著傳統的醫療服務模式和健康管理模式的深刻變革,催生了遠程診斷、智慧醫療、個體化治療等新型健康服務業態和新模式,極大的拓展了健康產業發展空間。
社會進步孕育新需求。浙江已步入中等偏上收入水平,隨著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迅速轉變,人們的健康意識整體增強,健康需求由單一的醫療服務向疾病預防、健康促進、保健和康復等多元化服務轉變;快速推進的新型城鎮化和人口老齡化進程使民眾對健康產品和服務的需求迅猛增長;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特別是醫療保險事業的快速發展,進一步釋放了民眾的健康需求。
區域競爭迎來新格局。健康產業橫跨三次產業,覆蓋面廣、產業鏈長,能夠有效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全國多地先後將健康產業作為戰略新興產業優先發展,上海、蘇州、成都、深圳、廣州等地較早建立起相關的產業基地和產業園區,成為發展健康產業的先行區,並且在醫藥化工、生物製藥、醫療器械等方面已形成一定的產業優勢,地區之間競爭態勢趨於激烈。
專欄1-2:部分健康相關產業園區基本情況
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中國醫療器械產業基地):成立於2010年,位於上海浦東新區,占地75.9平方公里;重點發展醫用數位化影像裝備與探測技術產品、精密醫療器械機電基礎件、生物電信號檢測及臨床監護設備、新型中醫診斷與治療儀器、物理治療設備和微創手術設備、高性能人工器官與康復設備等。
江蘇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園:2010年正式投入運營,位於蘇州高新園區,占地1平方公里;以生物醫學工程技術和先進醫療設備產業化為核心,匯集從事生物醫學工程和生物醫藥研發的企業和工程技術中心。園區分為技術創新研發區、權威檢測和評估機構區、產業化區、生活配套區。
杭州未來科技城:占地4平方公里,在核心區布局10.5萬平米體量的研發孵化板塊,其中4.6萬平米作為生物醫藥研發孵化大樓,5.9萬平米作為生物醫藥研發中試大樓。核心區緊鄰的永樂區塊規劃了4平方公里的現代醫療器械、診斷試劑、新型醫用材料、康復輔助器具等產業化板塊,形成研發、產業化有機互動和有效承接。
優先發展蘊含新契機。“十二五”以來,浙江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圍繞經濟生態化和生態經濟化,著力發展以生態資本為核心的各產業集群,為健康產業鏈的發展與完善打下堅實基礎。2014年浙江省提出加快培育信息、健康、高端裝備等七大產業,全面布局健康產業,以先行經驗和創新發展搶占未來經濟發展的制高點。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實施“八八戰略”和“兩美”浙江戰略,以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打造萬億級產業為目標,以創新、集聚、融合、提升為主線,以“醫、養、健、智”為四大板塊,切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著力增加供給、最佳化結構、創新模式、擴大消費,不斷滿足人民民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需求,將健康產業培育成為浙江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和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二)基本原則
政府引導、市場驅動。強化政府保障和維護人民民眾健康權益的責任,加強政府在政策制定、標準建設、行業監管等方面的作用,擴大政府購買範圍和力度,引導健康產業規範發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實現健康產業資源的有效配置,大力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健康產業領域。
特色發展、產業融合。因地制宜,科學確定各地健康產業發展重點,引導特色優勢領域優先發展和集聚發展,以點帶面,通過骨幹企業、重大項目的示範引領作用,推動全省健康產業加快發展。促進健康服務和健康生產的有機融合,以及健康產業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構建“醫、養、健、智”四位一體的大健康產業鏈。
改革破障、創新驅動。強化改革對健康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逐步消除不利於調動和發揮社會力量積極性和創造力的體制因素。以技術創新為引領,實現健康領域關鍵技術、重大產品的創新突破,推動業態創新、模式創新和機制創新,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促進健康產業可持續發展。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蓋全生命周期、內涵豐富、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的健康產業體系,基本滿足人民民眾的健康需求,健康產業成為支撐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總體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產業規模。健康產業總規模突破10000億元,年均增長 %以上,其中健康服務業規模達到6000億元,年均增長15%以上;健康產業競爭力、影響力、滲透力和輻射力不斷增強,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不斷推進,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
產業特色。在全國率先建成功能完善、投入多元、覆蓋城鄉的醫療服務體系和養老服務體系,中醫藥、醫療器械、健康旅遊、健康信息等行業發展水平全國領先,在智慧醫療、第三方服務、醫養結合等領域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領軍企業、知名品牌和關鍵技術,健康產業發展的比較優勢和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
產業布局。基本形成“一核三極三帶”的健康產業總體布局,在全省範圍內建成10個健康小鎮、20個健康產業重點園區/基地、100個健康產業重大項目、100家健康產業骨幹企業,並建成一批健康產業信息服務平台和一批健康產業人才培育基地,健康產業發展的集聚效應和示範效應日益顯現。
產業環境。在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社會資本辦醫、多元化醫療保險制度建設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關鍵領域改革取得突破;健康產業政策支持體系逐步健全,行業規範與標準體系不斷完善,政府監管和行業自律機制更加有效,人民民眾健康意識和素養明顯提高,形成有利於健康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環境。

重點領域

(一)醫療服務
加快推進多元化辦醫。通過政府引導、社會融資的方式,引進國際醫院管理經驗,探索建立浙江國際醫學中心,打造國際一流的平台式醫療服務綜合體。發揮省醫院發展中心職能,探索開展省屬公立醫院對外合作和發展混合所有制醫療機構。加快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探索剝離特需服務、健康體檢等非基本醫療服務。重點發揮杭寧溫醫療衛生資源優勢,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高端醫療服務領域,支持中外合資、合作辦醫,鼓勵具備條件的境外資本設立獨資醫療機構,支持辦好一批綜合性、專科性外資醫院。加快推進符合條件的醫生多點執業,在每個縣(市)辦好1~2所縣級公立醫院的基礎上,放開醫療服務市場,鼓勵高起點、高層次、高質量地發展營利性醫院,抓好溫州社會資本辦醫(國家)聯繫點等改革試點。
提升中醫藥醫療服務水平。實施中醫藥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工程,積極推動各級中醫院上等級,省、市級中醫院達到三級水平,90%的縣(市)中醫院達到二級甲等以上水平,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和8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醫療服務。推行中醫“治未病”服務模式,開展中醫健康體檢和中醫健康干預服務,積極發揮中醫藥在常見病、慢性病防治、慢病康復中的優勢作用。進一步完善中醫醫療服務網路,積極支持有資質的中醫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名老中醫開辦中醫診所,鼓勵有資質的中醫師在養生保健機構提供醫療保健諮詢和調理等服務,在藥店開展中醫坐堂診療服務。依託傳統老字號中醫館,加強中醫藥特色街區建設,鼓勵和扶持傳統老字號品牌及優質中醫藥機構到境外開辦中醫醫院、連鎖診所等,培育國際知名的中醫藥品牌和服務機構。
大力發展第三方醫療服務。積極推動社會資本進入醫療康復服務領域,大力發展專業醫學檢驗中心、衛生檢測中心、影像中心和病理中心、製劑中心、消毒中心等第三方服務機構。支持第三方服務上市企業做大做強,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投融資平台作用,促進行業整合,加快吸納優質資產和優勢項目。鼓勵骨幹企業加強與國內外知名機構的技術合作與交流,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推動醫療機構、科研院所開展藥學研究、臨床試驗等生物醫藥研發服務外包。大力發展醫療設備第三方服務、醫療信息化外包、健康服務雲平台等第三方服務。積極發展第三方醫療服務評價、健康管理服務評價,健康市場調查和諮詢服務,醫藥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和專利信息服務等相關第三方服務機構。
(二)健康養老
促進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推動100張床位及以上的護理型養老機構和助養型養老機構單獨設定衛生所(醫務室),條件具備的可申請設立醫院;推動100張床位以下的護理型養老機構和助養型養老機構單獨設定衛生所(醫務室),或與周邊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合作。大力支持民間資本新(改、擴)建以老年醫學、康復醫學方向為主的醫療機構,為失能、半失能及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康復、護理、臨終關懷等專業服務。加快推進面向養老機構的遠程醫療服務試點,推動有條件的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數量,做好老年慢病防治和康復護理。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資源整合,鼓勵利用閒置低效醫療床位開發康復護理床位。加快推進杭州市、溫州市和寧波市鄞州區等全國、全省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積極探索長期照護經費保障機制,加強醫療衛生服務支撐,推進醫養融合發展。
拓展社區居家健康養老服務。支持居家養老服務機構與所在地及周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診所等基層醫療機構深化合作,為老年人提供日常護理、健康體檢、保健諮詢、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中醫藥保健等服務。重點針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鼓勵城鄉醫療機構將醫療護理和康復等服務延伸至家庭,加快推動為失能、半失能老人設立“家庭病床”,優先對60歲以上老年人提供責任醫生簽約服務。結合智慧城市建設,整合96345便民服務網(中心)、寧波81890服務中心等信息服務平台,建立網路互聯、信息共享的社區養老服務機制,促進社區養老服務管理信息化、智慧型化。加強對中高端綜合性養老社區的引導和監管,增強醫療衛生服務支撐。
(三)健康管理
推進全科醫生簽約服務。強化全人全程健康管理理念,拓展和深化以社區責任醫生團隊服務模式為基礎的全科醫生簽約服務,將基本醫療資源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有機整合,利用居民健康檔案為簽約對象提供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務。支持各地結合地方實際,積極創新全科醫生簽約服務模式,不斷拓展健康管理服務、社區醫療和雙向轉診服務、家庭病床服務和遠程健康監測管理服務、健康評估服務等服務內容。鼓勵簽約全科醫生利用所在單位的雲醫院、網路平台、健康諮詢熱線、手機及電視終端等多種途徑,為簽約居民提供便捷的健康諮詢互動服務。
發展多樣化健康管理服務。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發展健康體檢、專業護理、康復、心理健康、母嬰照料以及環境消毒與病媒控制等專業健康服務機構;鼓勵和支持專業健康體檢機構向全面的健康管理機構發展。發展以商業保險機制為支撐,以健康風險管理為核心的健康管理新型組織,積極開展健康篩選諮詢、末病管理與治療等形式多樣的健康管理服務。加強心理健康管理,鼓勵舉辦各類心理諮詢機構和心理治療診所、門診部以及精神康復機構等心理健康服務機構。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的專業性健康體檢機構和品牌,提升全省專業化服務能力和健康體檢市場發展水平。
不斷豐富健康保險產品和服務。積極引進國內外大型健康保險機構,鼓勵保險機構開發重大疾病保險、特定疾病保險等與基本醫保相銜接的健康保險產品以及長期護理保險、失能收入損失保險、醫療責任險等多樣化保險產品。推動符合條件的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購買相關商業健康保險產品。推動杭州市、溫州市、寧波市等有條件的地區探索建立政府、社會、個人多方籌資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鼓勵以政府購買方式,委託商業保險機構開展醫療保障經辦、承辦服務。支持商業保險機構開發功能完整、安全高效、相對獨立的省市級健康保險信息系統,運用大數據、網際網路等現代信息技術,提高人口健康數據分析套用能力和業務智慧型處理水平。
(四)健康信息
搭建健康信息服務基礎框架。加強公共衛生、醫療衛生、健康管理等信息化建設,促進信息產業與健康產業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設省、市、縣三級健康信息平台,健全人口、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三大基礎資料庫,完善公共衛生、計畫生育、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管理、綜合管理等重點業務套用系統。加快建成開放、統一、優質、高效的浙江省“健康雲”。實施全省居民健康“一卡通”工程,實現各類個人健康信息歸併、整合和共享。支持第三方機構建立醫學影像、檢驗檢查報告等醫療信息共享服務平台,逐步建立跨醫院的醫療數據共享交換標準體系。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構建遠程醫療服務系統、區域影像信息系統、醫院管理和信息共享系統。
創新健康信息服務業態。以實體醫院和區域醫療雲平台為依託,探索發展網路醫院,開展導醫、預約、諮詢、指導、隨訪、監測等線上健康管理服務和網際網路延伸醫囑、電子處方等網上診療服務。積極發展網上預約掛號、線上諮詢、交流互動、網上支付、遠程培訓等健康信息服務業務。加快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等信息技術在醫療服務、健康管理、養老服務等健康服務領域的套用,加快醫療健康大數據開發,充分利用穿戴式植入式智慧型設備、移動終端、固定終端等終端設備,提供個性化健康管理、健康養老信息服務,不斷培育健康信息服務新業態。積極引導醫療機構面向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開展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等遠程醫療服務。
構建健康信息服務產業鏈。以省“智慧醫療”作業系統軟體技術創新綜合試點為契機,建設健康信息服務省級研究院,打造以智慧醫療系統整體解決方案為核心,健康感測器和數位化健康產品的研發設計、軟體開發、信息系統集成、信息技術諮詢、數據處理和存儲、數字內容服務為關鍵環節的健康信息產業鏈。以智慧醫療產業基地等平台為重點,打造健康信息產業集群。省級部門與相關地市聯合組織實施智慧醫療作業系統軟體開發攻關等重大專項,突破一批瓶頸技術,搶占全國健康信息產業技術和市場制高點。
(五)健康旅遊和文化
推動健康旅遊融合發展。鼓勵優質醫療機構、旅遊服務機構和旅遊休閒基地(目的地)的合作,積極開發醫療美容、中醫藥養生旅遊等健康旅遊產品和服務,不斷開拓國內外健康旅遊市場。以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點)、省級運動休閒、老年養生示範基地創建為抓手,促進旅遊業與農、林、牧、漁、中醫藥、體育、養生、養老等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培育發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旅遊。依託海洋旅遊資源等地方特色優勢,支持辦好舟山群島新區旅遊與健康職業學院,推進建設舟山健康旅遊先行區。依託重點生態功能區,推進建設淳安—開化、磐安—天台—仙居、慶元—景寧—文成—泰順等區域性健康旅遊區。鼓勵針對不同消費需求,積極開發溫泉養生、中醫藥養生、遊樂養生、美食養生等特色養生產品,加快建設桐廬健康小鎮、武義壽仙谷國藥養生基地等一批健康旅遊基地。
培育健康文化產業。大力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民眾預防保健和健身意識,進一步培育健康消費市場。加強健康文化傳播與交流,支持創作健康文化精品、舉辦健康促進論壇等學術性和民眾性健康文化活動。積極依託浙江廣電集團、浙報集團等省內傳媒集團,發揮浙江電視台、浙江線上健康網、浙江日報等重要媒體健康教育功能,加強各類社會公益性健康教育平台建設。充分挖掘磐安、天台、景寧等地中醫藥和民族醫藥文化,通過中醫醫療機構、中(畲)醫藥博物館、養生館、藥膳館等形式,開展中(畲)醫特色治療、康復理療、針灸推拿、藥膳等服務項目,努力建成以“中醫治未病、康復理療、養生保健、藥膳食療”為核心的中醫藥文化養生服務基地。
(六)醫療裝備及器械
加快發展醫藥裝備製造產業。加快醫療裝備產業鏈培育建設,突破一批共性關鍵技術和核心部件的制約,重點發展穿戴式智慧型檢查類產品、成台套智慧型網路檢查設備、移動手術急救車等手術裝備、智慧型化護理設備、康復設備、特種陪護機器人等。大力發展聯動和成套製藥設備、製藥工藝參數線上檢測和自動化控制系統、製藥過程質量監控技術和設備,大力發展製藥行業專用環保治理工藝技術與裝備以及高效節能設備,支持原料藥企業和有條件的裝備製造業企業整合發展智慧型醫化裝備產業。重點支持杭州灣醫療裝備產業集聚區塊、台州無菌醫療器械製造機械產業及溫州製藥裝備等產業集聚區建設。
重點培育醫療器械特色優勢產品。重點支持研發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採用光機電一體化、數位化技術、雷射技術、圖像處理技術的高精尖大型醫療設備。重點發展生物信息肝病治療儀、血液透析裝置、嬰兒培養箱,以及高端醫療耗材等特色優勢領域。重點突破核磁共振、電子計算機X 射線斷層掃描技術(CT)、全數位化彩色三維超聲影像診斷系統等大型醫學影像和診斷設備、一體化手術室、多功能雷射治療設備、微創手術及介入設備等先進治療性設備、生物人工器官及工程組件、人緣化或適宜人體的生物醫學材料等高端領域。大力發展面向社區和農村基層的普及型醫療設備和微創介入、外科植入、人工器官及組織工程產品。切實推進餘杭現代醫療設備高新區、桐廬醫療器械高技術產業化基地以及寧波溫州醫用磁共振成像系統、金華人工關節與骨科植入材料、台州溫州一次性使用無菌注(輸)器具等省級醫療器械產業基地建設。
(七)藥品和健康食品
創新發展生物醫藥。創新發展以治療性抗體為代表的靶向性治療藥物,開發形成一批防治腫瘤、心血管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蛋白質類藥物、個性化基因藥物。重點加大針對惡性腫瘤、病毒性肝炎、愛滋病等重大疾病和常見慢性病的診斷試劑研發。重點在高密度發酵、大規模哺乳動物細胞培養和蛋白質純化等關鍵技術領域實現突破。以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的機理、功能和提取技術的研發為突破,重點研發基因工程藥物、藥用胺基酸、抗生素、微生態製劑藥物等一批有特色、高效能的海洋生物藥物,開發一批具有重要藥用價值的生物活性物質。加快推進浙江省生物醫藥產業創新服務平台建設,重點推動杭州生物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杭州未來科技城健康谷、餘杭生物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舟山新區海洋生物產業集聚區等生物醫藥基地(園區)建設。支持寧波建設成為我國診斷試劑領域重要的生產和研發中心。支持紹興濱海新城、湖州和金華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區塊的規劃和建設。
加快發展特色原料藥及藥物製劑。加快微生物製藥技術和控釋、緩釋、靶向定位、透皮吸收、微球、微囊、微丸等新型製劑技術的套用,圍繞抗腫瘤、抗病菌感染、心血管疾病防治、抗抑鬱、糖尿病及代謝綜合症防治等重大疾病領域,重點開發胺基酸、核酸、多肽、多糖類的創新藥物和特色原料藥,做強維生素、激素、藥用輔料等優勢產品。加大製劑新產品開發和市場開拓力度,不斷提高製劑國內市場份額,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製劑主導產品和骨幹企業,鼓勵企業積極申請美國FDA、歐洲COS認證,逐步提高藥物製劑在國外的註冊比例。重點推動浙東南國家化學原料藥出口基地發展,重點支持台州、金華、紹興等原料藥優勢明顯的地區布點建設製劑產業園區。支持骨幹企業開展製劑國際認證,促進制劑產品向國際主流市場邁進。
積極發展優勢中藥材產業。依託現代農業的發展,支持磐安、武義等地“浙八味”、鐵皮石斛、靈芝等道地和特色藥材產業基地建設,實施GAP規範化、規模化種植。圍繞藥材育種種植、飲片加工、植物提取到中成藥、保健品、膏方、中藥飲料等中藥產業鏈各環節,培育一批研發生產銷售的中藥產業骨幹企業;推動中藥飲片加工和中藥製藥企業做大做強,擴大優勢產品規模,提升競爭力,努力打造中藥產業集群。組織實施一批療效確切、安全可靠、質量可控的中藥創新藥物的研發和傳統優勢品種的二次開發,探索建立符合中藥特色和國際標準的質量檢測方法和控制體系,進一步提高中藥產品及中藥材的質量水平。在磐安縣、天台縣等中醫藥大縣開發中醫藥特色健康服務和健康產品,重點推進磐安縣“江南藥鎮”等一批中藥材產業基地發展。
做大做強醫藥商業和流通行業。充分發揮在醫藥流通領域的基礎優勢,鼓勵大型藥品流通企業通過併購、重組和企業內部資源整合等方式,打造面向全省、輻射全國的醫藥現代物流配送中心。以提高行業集中度和組織化程度為導向,做大做強醫藥流通龍頭骨幹企業,支持中小醫藥企業精細化、專業化、特色化、聯合化發展,鼓勵發展第三方醫藥物流企業。鼓勵醫藥零售業規模化、集約化、連鎖化經營,擴大和完善醫保定點藥店布局。支持大中型醫藥流通企業向居民社區、鄉鎮布局和延伸,構建立體化的區域醫藥供應體系。推動醫藥流通企業物聯網系統建設,建立智慧物流體系,提升藥品物流的信息化、智慧型化和標準化水平。加快在醫藥流通、醫藥零售和醫藥工業及第三方醫藥等領域,發展B2B、B2C、O2O等形式的電子商務,推動醫藥電子商務、現代物流和網際網路金融有機結合,不斷創新藥品流通商業模式和業態。
加強健康食品生產開發。重點圍繞免疫功能調節、營養素補充、抗疲勞、調節血脂等功能類型,開發新一代功能保健食品。做精鐵皮石斛類、不飽和脂肪酸產品、天然活性產物、功能性果蔬產品、天然果汁酸乳製品、多肽類功能性食品等生物技術食品的開發。加強傳統保健食品品牌建設,做大做強鐵皮石斛類、蜂產品類、珍珠粉類、靈芝類、保健酒類和維生素類等區域特色優勢產業。積極發展貝類、藻類等具有藥用價值、保健功能的海產品養殖,以分離篩選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為重點,加強海洋生物保健品、功能性食品、海洋化妝品生物功能材料、海洋生物酶製劑的研發。
(八)體育健身
拓展體育健身休閒產業。依託浙江山海河湖資源,重點發展山地運動、水上運動、海洋體育等運動休閒產業,建設環杭州灣、環舟山群島、環太湖和環浙南等運動休閒發展帶,鼓勵和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創建國家體育產業基地和國家級運動休閒示範區。依託重大體育設施和相關體育休閒運動基地,打造一批城市體育服務綜合體,規劃建設一批體育主題公園。大力培育健身休閒、競賽表演、場館服務、中介培訓等體育服務業,支持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體育場館的建設和運營管理,支持各地打造一大批優秀體育俱樂部、示範場館和品牌賽事。加大政府購買體育健康服務力度,開展醫保卡年度結餘部分用於特定場所體育健康消費的試點,積極引導體育健身消費,促進經營性體育產業的發展,不斷滿足民眾多元化的體育健身需求。
提升體育健身用品製造。引導企業增加科技投入,研究開發科技含量高、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運動器材裝備,重點支持可穿戴運動裝備和智慧型運動設備的發展。圍繞富陽、紹興、金華等八大特色先進體育製造業產業基地,重點打造賽(游)艇、輪滑、乒羽網球(拍)、傳統武術器具、釣具、戶外健身器材、全地形車等為主要產品的體育用品製造產業集群。加快提高企業研發能力,支持企業開發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產品,打造名品、精品和拳頭產品,推動浙江體育健身用品產業上規模、上水平。
四、空間布局
根據我省健康產業初步形成的集聚態勢和地域特色,整體上構建“一核三極三帶”的全省健康產業總體布局,即以杭州都市區為“核心”,以寧波、溫州、金華-義烏三大都市區為“增長極”,以浙東沿海、浙西浙南山區、浙北平原為三大特色產業帶。
(一)一核
以杭州都市區為全省健康產業核心,推動全產業鏈發展和高端要素集聚,形成對全省健康產業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依託主城區省市級醫療資源集聚優勢,促進醫療服務高端、專業化和智慧化發展,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高端醫療機構和特色專科醫療機構,加快形成多元辦醫格局。積極發揮浙江大學等高等院校在高層次和技能型醫療服務人才培養,以及在尖端科學研究和專業社會醫療服務等領域的核心引領作用。推進杭州國家高新區智慧醫療產業基地、中國智慧健康谷等主要平台建設,構建健康雲服務平台,促進智慧醫療、智慧健康管理、健康信息產業集群,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智慧健康產業集聚和引領示範區。以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未來科技城、餘杭現代醫療設備高新區等區塊為重點,建立化學製藥、現代中藥,生物藥物、新型醫療器械以及體育健身器材製造為一體的藥品與健康食品、醫療設備與器械製造產業格局,打造全省乃至國內生物醫藥的創新產品製造中心、商業中心和研發中心。結合錢塘江-富春江-新安江沿線山水等自然生態以及溫泉等資源優勢,通過建設桐廬富春山健康城、千島湖休閒運動養生等重點平台,打造健康養老、健康旅遊和文化、體育健身等健康服務集聚區。
(二)三極
立足於寧波、溫州和金華-義烏都市區現有基礎和先發優勢,加強在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民間資本辦醫、智慧醫療建設等領域綜合改革的試點示範作用,推動醫療服務、健康養老、健康旅遊與文化、醫療設備及器械製造、藥品和健康食品領域的高端、多樣、特色化發展,加強其對浙東、浙東南和浙中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形成區域健康產業增長極。
1.寧波都市區
重點推進醫療服務、健康旅遊和文化的專業化發展,發展壯大醫療器械設備、生物醫藥和健康食品等產業集群,打造浙東地區健康產業核心增長極。進一步鞏固寧波省級醫學副中心地位,充分發揮寧波市醫療衛生資源優勢,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上聯下沉,加強對浙東區域的輻射作用;積極推動改革試點進程,促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民間資本辦醫、醫養結合綜合試點、智慧醫療建設、多元化醫療保險制度等領域綜合改革。以寧波杭州灣產業集聚等區塊為支撐,發展壯大藥品和健康食品、醫療設備及器械製造產業集群。積極推動奉化濱海養生小鎮、秀山島、長峙島、朱家尖國際養生島為代表的健康服務業平台建設,加強健康旅遊和文化、健康養老等多樣化健康服務業市場發展,滿足發展型、多樣化和個性化健康服務消費需求。
2.溫州都市區
突出在醫療服務、健康養老產業的改革探索和示範引領作用,加快醫療器械設備、藥品和健康食品產業的轉型升級,提升區域健康服務業在省內乃至國內市場占比和影響力,打造海西經濟區一流、全國領先的健康產業增長極。重點依託溫州市社會資本辦醫綜合改革試點效應,積極發展多元辦醫,進一步鼓勵引進外資和民資在高端、特需醫療服務領域舉辦醫療機構,成為全省社會資本辦醫的示範典型;推進環大羅山都市醫療健康主題公園、甌海生命健康特色小鎮等平台的建設,發展旅遊醫療、休養醫療等高端醫療服務。依託山地、地熱、海島等資源優勢,推動楠溪江國際養生保健中心、高樓生態養生基地等項目的進程,促進健康養老等健康服務領域向多層次、多樣化方向發展,打造成省內一流的健康服務集聚區。立足溫州製造業基礎和海洋生物資源優勢,依託經開區食品製藥機械工業園區等平台,積極發展藥品和健康食品、醫療設備及器械製造等產業;以蒼南藥材市場為基礎,著力推動相關產品專業市場的建設,大力發展健康產品的商貿交易與物流倉儲服務。
3.金華-義烏都市區
立足自然和人文資源優勢,發揮生物醫藥上市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積極發展健康旅遊和文化、藥品與健康食品產業,打造浙中健康產業增長極。重點依託雙龍風景區、仙源湖旅遊度假區、武義溫泉小鎮等園區及婺城新城區和工業功能區等發展平台,發展健康旅遊和文化、藥品和健康食品產業。充分發揮磐安縣中藥材集聚優勢,以磐安江南藥鎮入選浙江省首批特色小組為契機,打造集中藥材種植和生產、中醫養生、休閒度假為一體的健康生產和服務平台。依託蘭溪天然藥物產業基地的產業基礎和龍頭企業帶動作用,進一步做大做強以中醫藥為特色的生物醫藥產業。以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全面啟動為契機,加快義烏藥品和健康食品流通產業的集聚發展。
(三)三帶
1.浙西浙南山區健康養生產業帶
主要包括衢州、麗水以及杭州西南地區和溫州文成、泰順,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優勢,以健康旅遊與文化、健康養老、藥品與健康食品、體育健身等為發展重點,打造以健康服務業為主導、健康生產為支撐的健康產業體系。
衢州市,充分利用錢江源頭的生態環境優勢和“四省通衢”的區位優勢,結合開化國家公園、千里崗養生休閒區、仙霞嶺旅遊休閒區、懷玉山鄉村休閒區等國家級、省級生態功能區的建設,面向省內、省際周邊市場,推動健康服務向前端預防管理與後端護理康復拓展,加快健康養老、健康旅遊與文化、體育健身等產業融合發展。
麗水市,充分發掘中藥和健康產品種養、生態環境資源優勢,依託龍泉的食用菌、中藥產品,縉雲中藥材及黃帝文化,松陽的茶養生文化、道家文化、儒家文化,慶元的食用菌、廊橋文化、“扁鵲”中醫養生文化及中國生態環境第一縣的獨特優勢和歷史人文資源優勢;遂昌中草藥、茶葉產品,景寧畲醫畲藥等優勢資源,加強與地區優越的生態環境資源向結合,重點發展養生養老、健康旅遊和文化、畲醫藥等領域。
2.浙東沿海健康製造產業帶
主要包括紹興、寧波、舟山、台州、溫州(除文成、泰順),立足於海洋生物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海洋生物為特色的藥品和健康食品研發和製造,強化科技創新、開發高端產品,壯大產業規模和市場競爭力;著力開發以海洋休閒養生為特色的健康旅遊和文化、體育健身產業,積極引進高端民資醫療服務、健康管理等機構,打造醫療、保健、養生為一體的沿海健康旅遊產業鏈。
紹興市,以技術創新為引領,提高醫療設備及器械製造、藥品和健康食品等傳統優勢產業的自主開發能力,積極建設濱海和新昌兩個健康產業集聚區,以循環經濟理念指導產業轉型和生產力布局調整。以諸暨、上虞、嵊州、新昌的自然山水、文化積澱、田園風光等資源為依託,通過資源的深度開發,養生休閒設施的完善配套,發展集旅遊、養生、中醫(自然)美容等健康旅遊與文化產業,積極打響 “中國長生第一鎮”的品牌效應。
舟山市,加快發展以海洋生物為基礎的藥品和健康食品製造業,強化科技創新、開發高端產品,壯大產業規模和市場競爭力,以中國(舟山)海洋科學城科創園、舟山經濟開發區海洋生物醫藥園為主體,通過引進國內外海洋生物科技成果、知名生物醫藥企業、高端生物醫藥項目,帶動產業跨越式發展。以海島旅遊和佛教文化為根基,以推進國家旅遊綜合改革試點和舟山群島海洋旅遊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為契機,積極引進海島養生養老、禪修養生、康體養生、海洋體育運動項目,打造舟山健康旅遊先行區。
台州市,充分發揮化學原料藥行業的比較優勢,以台州國家化學原料藥基地為主要平台,加快引進和扶持一批生物醫藥產業的重大項目和龍頭企業,促進藥品和健康食品領域提升發展;同時加強園區循環化改造,加快化學原料藥產品更新換代,推進醫化企業向下游高附加值的製劑領域延伸,積極培育新興領域產品和技術,打造現代綠色製藥產業鏈,形成國家級循環化生物醫藥產業示範基地。
3.浙北平原健康休閒產業帶
以湖州、嘉興兩市為主的浙北城市群,應充分利用長三角等優勢健康產業資源,創新合作模式,引進先進的產業理念和發展模式,促進健康信息、健康旅遊和文化、體育健身等產業高端化、國際化發展趨勢。
湖州市,憑藉太湖的生態優勢和知名度,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拓展提升國際南太湖五項戶外運動、中國步道健身觀賞莫乾山、江南天池戶外滑雪健身、國際長興二界嶺山地腳踏車越野挑戰賽等基地的特色品牌,積極謀劃溫泉養生、生態養老等一批健康旅遊和文化、健康養老和體育健身項目,構建長三角生態養生養老中心和戶外運動中心。
嘉興市,對接上海、杭州兩地優勢醫療衛生資源,重點發展特色化、高端化、規模化的非公醫療機構,打造全省社會資本辦醫的試點城市之一;依託山、海、湖、鎮、城特色鮮明的旅遊資源,圍繞烏鎮國際健康產業園、溫泉養生綜合體、九龍山健身療養中心、嘉興國際健康生態城等一批健康旅遊、養生養老項目的開發,積極打造長三角地區健康旅遊和文化、健康養老福地。進一步提升健康服務的智慧化、定製化水平,重點發展醫療服務、健康管理、健康信息等電子務平台,著力建成長三角地區的健康信息服務集散中心。

主要載體

圍繞健康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著力打造一批健康小鎮、建設一批重點園區、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培育一批骨幹企業、構建一批信息服務平台、創建一批人才培養基地,強化對健康產業發展的載體支撐。
(一)打造一批健康小鎮
以全省開展“特色小鎮”建設為契機,因勢利導推動健康小鎮建設,促進健康產業集聚、集群發展,到2020年,在全省建成10個健康小鎮。支持和鼓勵健康服務和健康生產的融合發展,以及健康產業與旅遊、文化、科技、信息等融合發展,著力打造以健康產業重大項目為載體,產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的健康產業發展集聚區,在省內乃至全國範圍內形成鮮明的區域特色和較強的示範效應。特色小鎮規劃面積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設面積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原則上3年內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億元左右(不含住宅和商業綜合體項目),
(二)建設一批健康產業重點園區
推進健康產業重點園區/基地建設,以點帶面推動全省健康產業加快發展,到2020年,在全省創建20個健康產業重點園區/基地。重點依託省級產業集聚區、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及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打造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特色健康產品製造園區/基地;依託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示範區、老年養生旅遊示範基地、中醫藥文化養生旅遊示範基地、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等,打造具有較強區域影響力和顯著比較優勢的特色健康服務園區/基地;依託省級現代農業園區、農業高科技示範區、鄉村旅遊示範區等,打造具有較大種養規模,兼具特色健康產品加工、體驗等功能的健康種植基地。
(三)實施一批健康產業重大項目
強化重大項目對健康產業發展的引領和支撐作用,以重大項目建設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和新興業態培育,到2020年,每年在全省滾動實施100項健康產業重大項目。建立省級健康產業重大項目庫,優先納入省重大產業項目和省農業重大項目,在項目審批、要素保障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對重大項目庫實施動態管理,項目所在地政府相關部門定期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檢查考核,省級管理部門根據考核結果,對健康服務業重大項目庫進行動態調整。強化健康產業重大項目對相關產業發展的帶動作用,圍繞重大項目構建特色健康產業鏈,打造一批產值規模在全省同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或技術先進性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的健康產業集群。
(四)培育一批健康產業骨幹企業
充分發揮大集團、大企業的核心和帶動作用,形成骨幹企業帶動相關中小企業的健康產業發展格局,到2020年,在全省培育100家健康產業骨幹企業/機構。堅持內部培育和外部引進相結合,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健康服務品牌,鼓勵本省大集團、大企業進軍健康服務領域,重點在醫療服務、健康養老、健康信息、健康旅遊等領域培育一批骨幹企業和機構;緊緊抓住浙江由醫藥大省向醫藥強省轉變、由製造大省向製造強省轉變的有利時機,重點在生物醫藥、特色醫療器械、體育健身用品製造等領域培育一批骨幹企業;充分發揮浙江的中藥資源和海洋生物資源優勢,重點在中藥材種植、海洋生物資源開發等領域培育一批骨幹企業。
(五)構建一批健康產業信息服務平台
加快推進健康信息服務平台建設,為健康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內在動力,到2020年,建成覆蓋全省的健康信息平台、遠程醫療服務平台、智慧醫療套用平台、藥品和醫療器械電子商務平台等信息服務平台。加快建設省、市、縣三級健康信息平台,健全人口、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三大基礎資料庫,完善公共衛生、計畫生育、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管理、綜合管理等重點業務套用系統;以區域醫療資源中心為載體,通過建立遠程心電、遠程病理、區域影像、區域檢驗等區域化信息系統,積極構建覆蓋全省、互聯互通的遠程醫療平台;以信息化建設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積極構建集預約診療、網上支付、診療信息查詢等功能於一體的智慧醫療套用平台;充分發揮浙江省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優勢,支持建立藥品、醫療器械、保健用品等健康服務產品的電子交易平台。
(六)創建一批健康產業人才培養基地
加大相關教育資源整合力度,構建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協調互促的健康產業人才培養體系,到2020年,在全省建成20家學科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規模位居全省前列的健康產業人才培養基地。鼓勵浙江大學、溫州醫科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等高等本科學校加強相關教學資源建設,重點打造生命科學、醫學、藥學、健康信息、健康食品等領域的研究型和管理型人才培養基地;加大對高等專科學校、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健康相關專業的扶持力度,重點打造健康管理、健康養生、中醫藥保健、健康旅遊、健康製造等領域的實用型人才培養基地;充分依託職業院校和成人(社區)學院,積極開展健康產業從業人員的在崗培訓和繼續教育,加快推進老年護理、康復護理等行業的實訓基地建設。

實施保障

加強組織領導

切實加強領導,完善健康產業聯席會議制度,及時協調解決健康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完善健康產業發展工作推進機制,開展健康產業發展定期督導,對重點行業和領域開展督導檢查,及時發現健康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障礙和突出問題。完善規劃體系,切實做好健康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圍繞發展定位和發展重點,結合總體空間布局,進一步編制健康產業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的專項規劃,形成統一銜接的健康產業發展規劃體系。

深化體制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在健康產業發展中突出市場地位,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簡政放權,著力改善政府審批服務,簡化項目審批環節,建立健康產業重點項目審批“綠色通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實施“兩提升、雙下沉”工作,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公立醫院改制,探索建立混合所有制醫療機構,深化醫藥價格改革,開展部分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落實醫師多點執業等改革配套措施,進一步釋放健康產業發展活力。

強化政策支持

加快推進健康產業發展相關扶持政策的落實,在省級重大戰略中充分重視健康產業的發展,加強政策統籌。全面梳理健康產業領域的相關政策,取消不合理規定,切實落實國家和省級相關部門出台的各項優惠措施,著力從市場準入、財政支持、土地供給、稅收優惠、人才引進、技術創新、投融資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探索健康產業發展正面引導和負面清單相結合的管理方式,促進重點領域加快發展。建立健全政府購買社會服務機制,研究制訂政府購買健康產業公共產品指導目錄。完善醫保支付機制,充分發揮醫保基金引導健康產業發展的導向作用。

規範行業管理

完善健康產業統計制度,儘快建立科學、統一的健康產業統計指標體系;研究建立健康產業的監測指標體系,適當的時候開展健康產業的監測工作;研究確定健康產業發展指數,並建立健康產業發展信息定期公布制度。建立健全行業發展和自律機制,推動建立健康產業協會、學會、聯盟等行業組織,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協調、服務和監管作用。建立完善健康產業標準體系,鼓勵行業組織開展健康產業以及各細分行業的標準制(修)訂工作,支持參與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的制(修)訂。制訂健康產業行業規範,探索建立不良誠信企業(機構)黑名單制度和不良信用者強制退出機制。

促進開放合作

加大健康產業市場開放力度,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對健康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最佳化產業投資環境,按照“非禁即入”原則,重點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健康產業領域。完善多元投資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立健康產業投資基金。鼓勵私募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機構對健康產業創新型新業態、小微企業開展服務。積極支持成熟企業通過境內主機板、創業板和中小板以及海外股票市場上市融資。探索健康產業企業的國際融資方式,選擇一批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場潛力大的健康產業項目,吸引國外資資金的介入,推動健康產業園區的國際合作,促進健康產業的國際化發展。

營造良好氛圍

加強宣傳引導,努力營造健康產業發展良好輿論氛圍。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廣泛開展健康知識宣傳搭建宣傳平台,鼓勵開辦專門的健康節目或欄目打造宣傳陣地,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養消費者促進健康的消費觀念。舉辦年度的健康產業發展論壇等活動,打造行業性活動品牌,帶動健康產業發展。嚴格規範藥品、保健食品用品、醫療機構等健康產品方面廣告和宣傳行為,嚴厲打擊虛假宣傳和不實報導,營造良好的健康消費環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