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模式

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模式

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模式,食品安全涉及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事關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局,是黨和政府在人民民眾心目中形象的體現。國務院新的“三定”方案和新頒布的《食品安全法》,將流通領域這個食品安全監管的重要環節,劃歸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監管。那么,如何利用現有人員裝備和技術手段對流通領域食品安全實施有效監管,成為各級工商部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模式亟需創新的模式,同時它也是政策法規賦予的神聖的監管職責。

一、食品安全——民心所向

食品安全問題成為關乎國計民生的問題也成為考驗我國各級政府執政能力的問題。

二、法律賦予的使命

2009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頒布施行的《食品安全法》。
2009年7月30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頒布施行的《食品流通許可證管理辦法》和《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
以上三部法律法規成為國內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履行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職責,確保人民民眾生命安全的重要法律保障。

三、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難點

1、點多面廣,監管人員少,致使監管難度大。
2、傳統的監管模式注重專項整治,而缺乏長效機制,治標不治本。
3、食品經營者缺乏良好的經營自律意識和規範的自律行為習慣。
4、信息不對稱,監管部門和被監管者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渠道。

四、科潤食品安全監管系統創新模式思路

1、構建從源頭抓起,無縫覆蓋的食品安全監管網路。
2、通過實時規範的食品經營者的經營行為,使之樹立自律意識,養成良好的自律習慣。
3、使所有食品經營者基本情況、地理分布、日常巡查狀況等所有信息實現最準確及時的處理。
4、 創建一種科學合理的監管模式,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安全監管的諸多難題。

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模式創新

五、科潤食品安全監管創新模式的意義

1、使監管者從繁瑣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快捷、高效的處理工作,以一當十,以一當百
2、通過規範食品經營者的行為,使之養成自律習慣,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根本所在。
3、全面、準確、快捷的數據處理,使預警、追溯、監管和績效考核變得更加輕鬆。
4、使監管者和被監管者之間的溝通更加順暢,更加富有人性化,營造和諧的政企氛圍。
5、使食品經營者的經營管理更加高效,節約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成本,提高了經營者信息化管理水平。
6、從根本上解決了長期以來食品安全無處下手的監管難題,使政府的執政能力和水平大為提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