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順縣文物博物館

泰順縣文物博物館位於浙江省泰順縣羅陽鎮南大街10號,是地方綜合性文物博物館,隸屬泰順縣文化局。

館址位置

泰順縣文物博物館位於浙江省泰順縣羅陽鎮南大街10號。郵編325000

管轄隸屬

泰順縣文物博物館是地方綜合性文物博物館。隸屬泰順縣文化局。

館舍介紹

該館是1958年“大躍進”時期受“縣縣有博物館”,社社有展覽室的影響,建立了“泰順縣博物館”。但一無館舍,二無人員,三無經費。1959年為慶祝建國十周年,在縣委直接領導下,廣泛開展革命文物徵集工作,徵集到約1500餘件革命文物,大部分已上送中央軍事博物館、省博物館、溫州市博物館,本縣保留500餘件。1962年,為配合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改名為“泰順縣社會主義階級教育展覽館”,舉辦大型展覽。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大部分歷史文物古蹟遭受破壞,館藏文物被洗劫一空,文物工作處於停滯的狀態。1972年,泰順縣文化館恢復正常工作,配備專職和兼管文物工作的幹部。1974年4月,浙江省考古研究所派專家前往泰順進行珊溪水電站設區範圍的文物古蹟調查,同年11月,,省、市、縣文物部門聯合進行泰順玉塔、北宋古窯址考古發掘,從而為泰順縣文物工作打下良好基礎。1980年4月25日,泰順縣革命委員會批准建立泰順縣文物博物館,仍與縣文化館、縣圖書館合署辦公,1985年2月,泰順縣文物博物館獨立建制,辦公地點設在縣文化館二樓,有文物庫房、辦公室等共60平方米,泰順縣文物工作跨上一個新台階。1990年11月,泰順縣文化局批准將原文化館舊辦公樓劃歸縣文物博物館使用。該建築為解放初期的磚木結構二層樓房,四周民房相連,安全防護條件很差,初步修建了簡易的文物庫房、文物陳列室、檔案室、辦公室,建築面積260平方米,占地面積306平方米。

保護文物

泰順古廊橋保護,難在缺錢。近日,省財政廳決定設立廊橋保護專項資金,以保護利用好珍貴的廊橋文化資源。昨天,泰順縣博物館館長張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泰順的幾座木拱廊橋都有不同程度破損,每年能得到一筆專款及時修護廊橋,相信廊橋的未來會更好。
多年來,苦於財力有限,泰順一直沒有專門的資金用於廊橋維護和修復,使得廊橋積累下不少“疾病”。每年的颱風期,颱風、洪水侵襲過後,造成部分泰順廊橋扭曲變形、台階脫落,資金短缺使相關修復工作難以開展。泰順的仙居橋,受河流上游開鑿公路、修建水庫等情況影響,已經開始朽化,但因為缺少資金,橋身難以得到及時修復。而更多的廊橋,因為缺乏系統的保護規劃,交通功能逐步退化,成了當地村民堆放雜物的“倉庫”,消防隱患很大。還有很多村莊在廊橋邊上建道路,造房屋,廊橋周邊環境破壞嚴重。
廊橋保護專項資金的套用,有望助泰順廊橋跳出這些困境。省財政廳在近日發布實施的《浙江省廊橋保護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中規定,專項資金將主要用於廊橋保護規劃的編制;廊橋保護和維修,重點是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的木拱廊橋,同時兼顧其他有代表性的廊橋;廊橋資源的開發利用;重點廊橋周邊環境的整治等。
目前,泰順正在著手申請廊橋保護專項資金,前期工作已經展開,《泗溪姐妹橋保護規劃》在編制中,同時,南溪橋、文興橋、永慶橋等古廊橋的設計維修方案也基本完成,如能拿到專項資金,將有計畫地對廊橋進行修繕、保護。

展覽作品

1980年以來,泰順縣文物博物館充分利用文物藏品,在重大節日舉辦了《革命文物》、《建黨60周年》、《古代書畫》、《學英模、講理想》、《文物普查成果》、《十年改革成就》、《泰順地方黨史》、《泰順革命鬥爭史》等多種展覽。展覽版面形式多樣,以歷史照片和實物相結合,向廣大民眾尤其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

開放時間

泰順縣文物博物館。僅以重大節日開放為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