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哨

這種民間泥哨,實際上是一種很古老的吹奏器的孑遺。 製做泥哨的工具較簡單,幾根圓、扁竹籤,幾個大小不等的竹筒和用來按印紋樣的陶模。 腔的大小,泥的薄厚,吹孔的位置、方向都會影響哨音的優劣。

每當春暖花開,不少村莊裡便可聽到“咕咕嘰嘰”的泥哨聲,這種泥哨頗受孩子們的喜歡。
山西泥哨的題材廣泛,花樣頗多。造形有動物、人物,往往同一題材就有多種不同的動態和不同的神態造型。其中常見的有雞、鴿子、鷹、燕子、豬、狗、猴、魚、龜、青蛙等,還有男童女孩造型的泥哨。有的偏重於寫實,如新絳的鳥類、龜、青蛙形泥哨;有的偏重於寫意,極為概括簡練,如稷山的鴿子、八仙造型的泥哨;有的於寫意寫實之間,如忻州的雞,猴形泥哨。但無論寫實還是寫意,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善於挖掘各種動物潛在的美,使小小的泥哨富有吸引力。
這種民間泥哨,實際上是一種很古老的吹奏器的孑遺。鄉村中的“七音哨”就是根據古代的陶塤發展而產生的玩具。萬榮古城發掘出土的新石器時期的陶塤,同七音哨極為相似。由於時代變遷,陶塤從樂壇中退伍,但它柔和的音色,構造簡便的形制,仍受到人們的寵愛,進入玩具領域,成為孩子們的寵物。這種七音哨在動物造型的頭部有一吹孔,在園鼓似的哨體上有六個小孔,吹時變換不同的指法,便可吹出各種悅耳動聽的音階聲響,可以說它是泥哨中的精品。
山西民間泥哨的製作用泥很講究,先把土曬乾磨碎,用籮篩成細粉,摻水(土水比例為8:3),泡製一天左右後,再摻入麻紙,用木棒錘打,直到用鐵絲繃子切泥時,無渣無氣眼為合適,叫熟泥。捏時不粘手,翻時不硬擻,乾後不裂縫,做出的泥哨皮薄且堅硬,聲音脆亮悅耳。
製做泥哨的工具較簡單,幾根圓、扁竹籤,幾個大小不等的竹筒和用來按印紋樣的陶模。先用手捏成大體形狀後,用竹籤壓出眼、口、鼻等細部,再用硬模按上花紋,最後在頭部和背上用竹筒扎出吹孔。腔的大小,泥的薄厚,吹孔的位置、方向都會影響哨音的優劣。陰乾後,一層麥秸,一層泥哨,用微火燒十二小時取出,撒上松香末,來回攪動,松香末受熱化於表皮,烏黑髮亮美觀堅韌。
山西民間泥哨的造型,概括洗鍊。藝人們善於塑造各種動物的外輪廓,化繁為簡,注重整體效果,使外形讓人一目了然。如魚形哨,兩條交叉的弧線舒展優美,做成的魚優美歡快。一條S線條把啼鳥的外形簡練到不能再簡的程度。這些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小玩具,是憑藉對孩子們強烈的愛和熟練的技藝完成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