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定理

英國行為學家L•W•波特提出的波特定理:總盯著下屬的失誤,是一個領導者的最大失誤。批評人之前應該先把他的優點提出來,就是鋪平了批評的道路。

定理概述

提出者:英國行為學家L·W·波特
點評:總盯著下屬的失誤,是一個領導者的最大失誤。
在管理學中,根據把人的本性看作是向善的還是向惡的兩種不同認識,形成了兩種不同的理論:X理論和Y理論。X理論認為人是向善的,所以管理應以激勵為主,通過激勵來達到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Y理論認為人是向惡的,管理應以懲罰為主,通過嚴懲來達到規範員工行為、使員工在外在制度規範的約束下,集中精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在很多時候,當下屬犯了錯誤時,領導者都會嚴辭批評一番,有時甚至將員工罵得狗血淋頭。在他們看來,似乎這樣才會起到一儆百的作用,才能體現規章制度的嚴肅性,才能顯示出領導管理者的威嚴。其實,有的時候過於關注員工的錯誤,尤其是一些非根本性的錯誤的話,會大大挫傷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甚至產生對抗情緒,這樣就會產生非常惡劣的效果。所以,在管理事務中,我們要學會寬容下屬的錯誤。但寬容並不等於是做“好好先生”,而是設身處地地替下屬著想。在批評的同時不忘肯定部下的功績,以激勵其進取心,並有效避免傷害其自尊和自信。一個懂得如何顧全部下面子的管理者不僅會使批評產生預期的效果,而且還能得到部下的大力擁戴。
通用電氣傑克·韋爾奇認為:管理者過於關注員工的錯誤,就不會有人勇於嘗試。而沒有人勇於嘗試比犯錯誤還可怕,它使員工固步自封,拘泥於現有的一切,不敢有絲毫的突破和逾越。所以評價員工重點不在於其職業生涯中是否保持不犯錯誤的完美記錄,而在於是否勇於承擔風險,並善於從錯誤中學習,獲得教益。通用能表現出很強的企業活力,與韋爾奇的這種對待員工錯誤的方式有莫大的關係。

列舉

同樣,西門子公司對員工的錯誤也很寬容。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說,我們允許下屬犯錯誤,如果那個人在幾次犯錯誤之後變得“茁壯”了,那對公司是很有價值的。犯了錯誤就能在個人發展的道路上不再犯相同的錯誤。在西門子有這樣一句口號:員工是自己的企業家。這種氛圍使西門子的員工有充分施展才華的機會,只要是有創造性的活動,失誤了公司也不會怪罪。
對下屬和員工的錯誤保持寬容是一個優秀領導者的美德。日本有一個表演大師,有一次在上場前,他的弟子告訴他鞋帶鬆了。大師點頭致謝,蹲下來仔細系好。等到弟子轉身後,又蹲下來將鞋帶鬆開了。有個到後台採訪的記者看到了這一切,不解地問:“您為什麼又要將鞋帶解松呢?”大師回答道:“因為我飾演的是一位勞累的旅者,長途跋涉讓他的鞋帶鬆開,可以通過這個細節表現他的勞累憔悴。”“那你為什麼不直接告訴你的弟子呢,難道他不知道這是表演的真諦嗎?”“他能細心地發現我的鞋帶鬆了,並且熱心地告訴我,我一定要保護他這種熱情的積極性,及時地給他鼓勵,至於為什麼不當場告訴他,我想教育的機會將來會有更多,可以下一次再說啊。”
這位表演大師並沒有因為弟子看不出自己的用心而責怪他,反而對他的細心進行了嘉獎,可謂別具匠心。這樣既沒有打消弟子以後細心面對生活的熱情,又為後面的教導埋下了良好的伏筆。
在一個公司中,新員工不常常遇到這位弟子一樣的事嗎?由於不懂行規,有時往往會提一些很錯誤的建議,做一些並不正確的事。作為公司的領導,即使你知道你的員工好心提出的意見是錯誤的,但最好不要直接指出來,而應該謙虛地接受並感謝他,以後再尋找機會婉轉地讓他明白真相。如果你說話的態度和方法讓對方生氣,對方就會和你對立,拒絕接受你所說的事實。如果新員工的積極性受到挫傷,以後他再也不敢提出意見,沒有了創新和膽量,以後怎么在公司發展呢?
優秀的管理者在員工犯錯的情況下,是不會一味地責怪的。他會以寬容面對他們的錯誤,變責怪為激勵,變懲罰為鼓舞,讓員工在接受懲罰時懷著感激之情,進而達到激勵的目的。每個人都是需要鼓勵的,有鼓勵才能產生動力。批評的同時給予適當的肯定,把握好了,你將會成為一名出色的管理者。

寓言

山頂住者一位智者,他鬍子雪白,誰也說不清他有多大年紀。
男女老少都非常尊敬他,不管誰遇到大事小情,他們都來找他,請求他提些忠告
但智者總是笑眯眯地說:“我能提些什麼忠告呢?”
這天,又有年輕人來求他提忠告。
智者仍然婉言謝絕,但年輕人苦纏不放。
智者無奈,他拿來兩塊窄窄的木條,兩撮釘子——一撮螺釘,一撮直釘。
另外,他還拿來一個榔頭,一把鉗子,一個改錐。
他先用錘子望木條上釘直釘,但是木條很硬,他費了很大勁,也釘不進去,即使把釘子砸彎了,也釘不進去。
一會兒功夫,好幾根釘子都被他砸彎了。
最後,他用鉗子夾住釘子,用榔頭使勁砸,釘子雖彎彎扭扭地進到木條裡面去了,但他也前功盡棄了,因為那跟木條也裂成了兩半。
智者又拿起螺釘,改錐和錘子,他把釘子望木板上輕輕一砸,然後拿起改錐擰了起來,沒費多大力氣,螺釘鑽進木條里了,天衣無縫。
智者指著木條笑笑:“忠言不必逆耳,良藥不必苦口,人們津津樂道的逆耳忠言,苦口良藥,其實都是笨人的苯辦法。那么硬碰硬有什麼好處呢?說的人生氣,聽的人上火,最後傷了和氣,好心變成了冷漠,友誼變成了仇恨,我活了這么大,只有一條經驗,那就是絕對不直接向任何人提忠告。當需要指出別人的錯誤的時候,我會像螺絲釘一樣婉轉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故事

墨子訓徒
春秋戰國時期,耕柱是一代宗師墨子的得意門生,不過,他老是挨墨子的責罵。有一次,墨子又責備了耕柱,耕柱覺得自己真是非常委屈,因為在許多門生之中,大家都公認耕柱是最優秀的人,但又偏偏常遭到墨子指責,讓他沒面子過不去。一天,耕柱憤憤不平地問墨子:“老師,難道在這么多學生當中,我竟是如此的差勁,以致於要時常遭您老人家責罵嗎?”墨子聽後,毫不動肝火:“假設我現在要上太行山,依你看,我應該要用良馬來拉車,還是用老牛來拖車?”耕柱回答說:“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馬來拉車。”墨子又問:“那么,為什麼不用老牛呢?”耕柱回答說:“理由非常的簡單,因為良馬足以擔負重任,值得驅遣。”墨子說:“你答得一點也沒有錯,我之所以時常責罵你,也只因為你能夠擔負重任,值得我一再地教導與匡正你。”

啟示

批評人之前應該這樣做。先把他的優點提出來,就是鋪平了批評的道路。
切記:即使最有涵養的人,也不喜歡別人指出他做錯了事。先進行表揚,讓他知道上級是賞識他的,他就會誠心接受批評,否則,他就會憋一肚子怨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